作者:葉子
來源:文娛商業觀察(已獲授權)
2014年,跑男的第一季在忐忑的探索中開播,2019年,跑男的第七季再一次被打回到忐忑的邊緣。
成員大部隊解散、觀眾出現審美疲勞、強行煽情與正能量、首播收視不敵同期慢綜藝《嚮往的生活》、這一季跑男的豆瓣評分僅有5.6,一個個鮮活的問題擺在了這檔走過七季的節目面前。
「七季之癢」的跑男,是力挽狂瀾、再續輝煌,還是命不久矣、奄奄一息?那一群散了又重新組合的兄弟團真的還能繼續跑得動嗎?
這一季的《奔跑吧》已經播出了兩期,作為跑男的經典環節,「撕名牌」依然沒有出現,即便「彈椅」「指壓板」等環節已經提前回歸,但是依舊也沒有帶來什麼名場面。
不僅撕名牌遲遲未見,連同著觀眾最愛的「臥底」遊戲也被一併否決。其實早從2017年開始,國家廣電總局就有規定,綜藝節目中不得出現有叛徒、內奸、挑撥離間等負能量內容。
而失去了「臥底」這樣高能的遊戲環節,這一季的《奔跑吧》開始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無聊至極。
在第二期節目中,嘉賓們一起嗑瓜子、抱冰球等項目接連上演,惹得不少觀眾直接在彈幕中發,「我為什麼要看一群人嗑瓜子?」
不僅如此,還有更過分的環節,節目組在第二期中用了很長一段的篇幅來根據媽媽們的形容,猜他們的丈夫和兒子究竟是哪一個,這種過春節拜年才有的場景,竟然出現在了2019年的綜藝裡。
《奔跑吧兄弟》最早能夠打下綜藝江山,就是因為跑男團通過在全國各地挑戰體能極限而吸粉無數,現如今,跑男已經越來越不像是一檔戶外明星真人秀。
即使兄弟團依舊還穿梭在全國各地,但是出現在節目中的所有遊戲內容幾乎都搬到了室內,像是在體育館、遊泳館等場地,偶爾出現的戶外環節,也僅僅只是酒店天台而已。
在第一期節目中,節目組還增加了演播室錄製環節,一檔戶外明星真人秀變成了答題節目,仿佛時空穿越,而且這一段還被放置在了第二天的《跑男來了》,直接破壞了首期節目的完整性。
還有一個被觀眾吐槽不斷的點,在於《奔跑吧》節目中加入素人嘉賓,雖然說這是滿足上級「星素結合」的黃金檔綜藝要求,但是節目組對於這一問題的處理略顯生硬,有時候更像是強行「塞人」。
比如在第二期節目中,節目組一共邀請了70位的鞍鋼工人代表,分成了兩隊,這麼大的陣仗只有輕輕一瞥,並沒有起到特別大的作用,有些人甚至連一個鏡頭都沒有。
在後面鋼鐵沙漏的遊戲中,節目組給每一隊分配了四位隊友,但是在這個節目中出現的素人角色,其實更像是節目組的道具一般,並不會形成有特點有個性的人物設定。
今年年初的時候,新一季《奔跑吧》就正式官宣,鄧超、陳赫、王祖藍、鹿晗四人,由於個人工作安排,無法參加新一季的《奔跑吧》錄製。
這並非偶然,趕上綜藝節目「限薪令」的浪潮,不少綜N代都不得不面對嘉賓換血的問題。對於跑男這樣一檔強調團隊意識的節目,嘉賓陣容的更替理應更為得到重視。
但是,《奔跑吧》節目組在處理這一問題時,太過於「冰冷」。對於四位兄弟的離開,只是簡單地運用「最囉嗦」「最胖」「最矮」「最膽小」的他們來形容,全程回憶時間沒有超過30秒鐘。
而同時間段、遇見同樣問題的《嚮往的生活》,用了一整個第零集來展現成員劉憲華選擇離開以及大家對他的想念,在之後的節目中,也常常通過後期實現蘑菇屋同框。
對於嘉賓陣容換血這件事來說,節目組除了要對離開的嘉賓有所陳述,還要對留下的嘉賓做到做人物設定上的調整,以及為新加入的嘉賓塑造全新的屏幕形象。
首當其衝的是初任隊長後的李晨,明顯在活躍氣氛上不及鄧超,所以在開場的時候,李晨全力說梗的樣子顯得有些尷尬,外加之他近期來受範冰冰事件的影響,人物口碑直線下滑,更有觀眾直接表示,「大黑牛」不再是以前的「大黑牛」了。
還有一位最近被觀眾罵上熱搜的成員就是鄭愷了,在這一次跑男大慶站錄製時,有安保人員爆料稱,其他人都很好,指名道姓地罵鄭愷耍大牌,並告誡其好好珍惜吧,隨後網絡上也曝光了鄭愷不與主持人握手的短視頻。
這其實已經不是鄭愷第一次被指耍大牌,曾經在節目錄製時,被鹿晗撕下名牌後,鄭愷將衣服摔在地上,不顧身後的隊友揚長而去;而且去年在參加《聲臨其境》時,鄭愷與節目組發生不快,最終沒有參與總決賽的錄製;還有就是剛剛第二期跑男結束後,#宋雨琦比鄭愷多舉一公斤#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不少吃瓜群眾對鄭愷是否盡力表示懷疑。
對於今年新加入的四名成員來說,王彥霖無論是綜藝效果,還是觀眾反饋都為最佳,笑點和哭點一個人都可以承包;而朱亞文也可以剛好達到及格分,依舊是行走的荷爾蒙,但不過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表現;就宋雨琦和黃旭熙二人來說,基本上除了全程陪笑,還是處在一個相對比較害羞的狀態中,有待進步。
這一季《奔跑吧》其實最為觀眾詬病的還是節目組強行煽情與正能量,雖然說綜藝節目勇挑主旋律重擔是一種社會責任心,但是跑男為此而喪失了自身原本的氣質。
如果說以前的跑男是一部「劇情片」的話,那現在的跑男更像是一部「公益宣傳片」。
比如說,在之前的跑男中,節目組依賴著整蠱明星而走紅,通過劇情設定,給予節目更為豐富的內容,在第一季節目中,大多數都是像《人再囧途之韓囧》《尋找前世情侶》《白蛇傳說》等通俗化的內容。
但是自從更名後開始,節目組強大的「求生欲」溢出了屏幕,一大批正能量、主旋律的內容接連上演,從保衛黃河到聯合國演講,無一例外地開始了價值觀的灌輸。
在最新一季節目中,第一期節目以「垃圾分類」為主題,通過風車跳繩、空氣炮辨別垃圾、實地體驗垃圾處理以及智力問答等比拼決出「垃圾大王」、「垃圾王中王」的稱號。
節目整體來說,被正能量內容充斥,幾乎全程都是在說教,如果前半段遊戲內容還可以勉強接受的話,那後半段內容完全像是走進了一檔科普類欄目。
在第二期節目中,以「鞍鋼」作為主題而展開,節目組用父子對抗來展現鞍鋼人的代代相傳,但是在節目中,尤為可貴的「鞍鋼精神」並沒有得到很好地呈現。
相反地,節目組卻在結尾處,開啟了強行煽情模式,導演突然提問,你們依舊多久,沒有和你們的父親或者兒子輕鬆或者深刻地交談,而談及之所以選擇這一主題時,導演自己說:「在中國,父子關係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個話題。」
這種主題升華來得太快,就像是龍捲風,明明一開始是在說鞍鋼的主題,最後的落點卻選擇放在了父子親情,猝不及防,防不勝防。
按照節目組接下來的安排,很有可能會將中國近現代史中的重要歷史事件逐一搬上綜藝舞臺呈現出來,但是可惜如果看綜藝像是上課,那節目肯定會流失一大批觀眾。
《奔跑吧》(原名《奔跑吧兄弟》)作為一檔陪觀眾走過七年的王牌節目,近年來無論是自己主動還是被動地進行了一番調整,都無法避免觀眾審美疲勞和強行升華主題的缺陷。當觀眾失去了初見時的驚喜,該如何穩中求新成為了一個有待思考的問題,這不僅僅是針對跑男這檔節目,還有許許多多的綜N代們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