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丁勇岱
演員評論系列七
周七月
我真難想像,如果《琅琊榜》的梁王不是丁勇岱而由別人來扮演,會成什麼樣子!
中國歷史長,王朝多,諸侯更多,帝王、皇帝據說有八百多個。小說、戲劇中充斥著各種帝王將相的故事,當然更多的是才子佳人的傳說。
電影和電視劇也不例外。文革結束之後,無論大銀幕還是電視屏幕每年都會有新的宮廷戲出現,有前朝的,也有後宮的,各種帝王的形象層出不窮。
我認為迄今為止銀幕上最好的帝王形象有兩個,一個是梁家輝飾演的溥儀,一個是丁勇岱演繹的梁王。
丁勇岱,都六十多歲了,好像剛剛出現在銀幕上。
但回憶一下,我最近看到丁勇岱的機會也不算少,《三叉戟》中的黃友發、《外科風雲》中的高洪祥、《安家》中的林茂根、《歡樂頌》中的魏國強、《琅琊榜》中的梁帝,每一部戲的形象都不同,表演也不同,而且往往一眼看不出來。
但最好的還是《琅琊榜》的梁帝。
《琅琊榜》的主要懸念就是胡歌扮演的只剩一口氣的梅長蘇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為熾焰軍叛亂的冤案翻案,而且要在梁帝在位時由梁帝親自下令翻這個案。因為這個冤案當初就是夏江、謝玉製造,梁帝定的。
為了翻案和報仇,也是為了友誼,梅長蘇的最高目標是輔佐靖王上位。在劇中,梅長蘇要利用太子和譽王的奪位爭鬥掩護靖王進入中樞,在《琅琊榜》的前半部,他要扳倒太子黨的謝玉,在《琅琊榜》的後半部,他要扳倒譽王一黨的夏江……說來說去,矛頭都是針對梁帝,即丁勇岱。
按我的算法,在《琅琊榜》中,丁勇岱應該算主角,反一號。
梁帝執政多年,當年的老臣殺的殺,貶的貶,都沒有了。他可以說權傾天下,獨尊一身。他利用太子和譽王的矛盾,平衡各部,再加上有懸鏡司這樣高手雲集,無孔不入的特務機關,梁帝打理朝政也是得心應手,可以說沒有什麼危機感,心態相對平和。
丁勇岱的表演也基本上不去強調帝王的威,而更像是一個太平盛世,理性中正的掌門人。
這是帝王戲中少有的形象。
丁勇岱對待後宮女人的爭寵,對待太子和譽王的爭權,他也基本做到實事求是,不偏不倚。給觀眾的最初印象還算中允厚道。
當然,這都是劇本提供的表演基礎。
但丁勇岱的表演確實是活靈活現,得心應手,是給劇本加分的。
有兩場戲充分表現出了丁勇岱的演技不凡。一場是狩獵時在帷帳中飲宴,他高興、輕鬆,說話間甚至伸手拍了拍身邊的奴才高湛。這襯託出了他對譽王造反毫無精神準備;一場是他不得不宣布重申熾焰軍一案前單獨與梅長蘇的談話,表現出了梁帝最後結局到來時內心的矛盾。
這場私下談話的雙方身份複雜。梁帝是權傾天下的一國之主,當年冤案的製造者,被謝玉、夏江利用的君王,梅長蘇的親舅舅;梅長蘇是這次翻案的「主謀」,當年熾焰軍少帥林殊,被梁帝逼得自盡的自己親妹妹的親兒子,被冤枉的「罪犯」之一。既是君臣、也是親眷、更是仇人。這時梁帝雖然還是一國之君,但已經無路可選,不得不承認失敗,梅長蘇卻穩操勝券。這樣的態勢,戲肯定應該是在梁帝身上。
丁勇岱把這場只有對白,沒有什麼動作的戲演得相當生動,且不撒狗血。
這等功力,很不容易。
磨練至今,丁勇岱已經是一個爐火純青的好演員了。可惜,由於年齡關係,能適應他演的戲可能不多了。
尤其是現在,這屆觀眾水平不高,愛看小鮮肉,小蘿莉,欣賞不了老戲骨。
可我仍然由衷地欣賞丁勇岱老師;由衷地希望他能遇到一個好劇本;由衷希望他再遇到一個好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