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有這樣一個家族,起源於鶴山,在香港叱吒風雲,「一門俊傑,五代富豪」,它就是李石朋家族。我們今天一起來探尋一下李氏家族那充滿先人智慧和優良傳統的家規族訓,吸取精華,傳承和弘揚良好家風,激發新時代正能量。
▲1941年,李石朋家族全家福
李石朋家族起源於廣東鶴山,是香港傳統的華人「四大世家」之一,它與何東家族、許愛周家族、羅文錦家族齊名。目前,李氏家族自李石朋始,已傳至五代,總人口近二百人,分別定居於香港、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地。
▲《水鄉晨曲》林慕恆
在香港近百年來的歷史中,李氏家族影響力綿延不斷,相繼湧現出眾多的社會精英,有叱吒一時的富商、高官,也有令人尊敬的醫生、律師,更創造了香港眾多的「第一」:香港第一代華人銀行家、香港高等法院首位華人法官、「香港聯交所之父」等等。曾任香港特區政府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和香港特區政府立法會議員、香港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是親兄弟,而香港特區政府終審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李國能則是他們的堂兄弟。香港回歸祖國,李氏家族也作出重大貢獻。李氏家族樂善好施,澤被桑梓,支持家鄉建設,聲譽素著。
▲《寧靜水鄉》張志文
李氏家族「一門俊傑,五代富豪」,橫跨政壇、立法和司法三大領域,令其他家族望塵莫及。財富方面,人們喜歡將他們喻為「香港的洛克菲勒家族」;政治影響力方面,則把他們比為「香港的甘迺迪家族」。
▲李石朋先生及其三任妻子
李氏家族在香港最近百多年的歷史中,人才輩出,特別是第四代「福」字輩人物和第五代「國」字輩人物。
▲上圖依次為李作元、李福樹、李福善、李福慶、李福兆、李福深
李作元(李冠春)和李作聯(李子方)兄弟是香港最大的華資銀行——東亞銀行的創辦人。
李福兆:遠東證券交易所創辦人,前香港聯交所主席
李福樹:會計師、太平紳士、香港行政立法兩局醫院、東亞銀行董事、O.B.E勳銜獲得者
李福善:香港高等法院的首位華人法官,參與起草香港《基本法》、第一屆特區行政長官參選人、香港特區大紫荊勳章獲得者
李福和:前香港行政、立法兩局議員、前東亞銀行主席、香港賽馬會首位華人副會長、O.B.E及C.B.E勳銜獲得者
李福逑:前香港行政、立法兩局官守議員、首位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的華人
李福深:前香港賽馬會主席
李國能:太平紳士香港特區終審庭首席法官
李國章:教育統籌局局長、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委員
李國寶:香港特區基本法草委會副主任、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東亞銀行主席
李國麟:新寶城集團主席、元成基業主席兼總裁
李志喜(女):香港首位成為御用大律師的女性、前任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
李民斌:東亞銀行副行政總裁、全國及北京市政協委員
▲《名人故居》李世傑
李石朋先生按照中國姓氏命名的傳統文化,起先把第一代子孫以作字命名,寓意家族經商的艱辛,激勵後輩要努力工作、艱苦創業。隨著家族生意越做越大,社會名望越來越高,李石朋先生意識到良好家規家訓的重要性。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把第二代子孫定為福字輩,含義為「造福鄉裡、造福社會」的意思;第三代子孫為國字輩,含義為「報效國家,積極投身國家事業建設」的意思;第四代子孫為民字輩,含義為「遵紀守法,做合格公民,關心民生」的意思。四代排序起來為作、福、國、民,既融入中國名字起名的傳統文化,又勉勵子孫後輩要努力成才,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鄉民有用之人,寓意深遠,澤被後世。
▲《小橋霞韻》吳兆民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李氏家族生意在香港如日中天,人丁興旺。李氏家族一門人才輩出,在香港名望空前,地位顯赫。為進一步繼承發揚「作、福、國、民」的良好家風,李氏家族第三代著名人物——李福善先生(原香港特區籌委會副主任、最高法院法官),專門回鄉組織召開宗親會議,把五、六、七、八代的子孫定為光、宗、耀、祖字輩,初步形成「作福國民,光宗耀祖」的「八字」家訓,寓意教育子孫後代要艱苦創業,貢獻國家,造福社會,為李氏家族祖先爭顯榮耀。在當代,李氏家族子孫謹記祖訓,刻苦用功,才人輩出,盛譽香港,大開李氏家族門風,為內外鄉親所稱頌。
▲《衝線一刻》陳啟林
俗語云:「富不過三代」,但李石朋家族已延續至第五代,還是如日中天,而且一代比一代擁有更多知識和財富,不少人已成為各個專業領域的翹楚。李石朋先生及其後人把子孫班輩排序為作、福、國、民,光、宗、耀、祖,並定為家訓,用以勉勵後人。事實證明,李氏後代對香港百年的繁榮穩定及社會慈善福利,以至主權的順利回歸都有過很大的貢獻,可見世澤家風和人才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本文轉載自鶴山廉政,文章資料主要來源於《李石朋紀念畫冊》,由鶴山市紀委監察局進行收集整理,如有紕漏請及時聯繫並處理)
更多精彩內容請留意手機APP【掌上鶴山】
下載方式:1、掃一掃下邊二維碼,即可快速安裝。2、IOS用戶:在AppStore中搜索「掌上鶴山」,點擊下載安裝即可。3、關注訂閱號「微觀鶴山」,找到菜單欄「掌上鶴山APP」,直接下載或者掃二維碼下載即可。
該內容由鶴山發布提供,感謝歡迎轉載或摘錄使用並標明出處。
親,你還想知道哪些內容,不妨告訴布丁君,布丁君幫你打聽哦~
鶴山市委市政府官方微門戶
權威信息發布統一出口
長按二維碼即可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