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們揪心三天後,適合重溫這部被低估的片子-虎嗅網

2021-01-10 虎嗅APP

四川涼山火災現場, 消防員正在滅火救援)


在四川西昌山火經歷了三天三夜的蔓延和多次復燃後,明火終於在昨天中午被全部撲滅,隨著防災轉入清煙點、守餘火、嚴防死灰復燃的階段,人們也漸漸放下了越揪越緊的心。


揪心,不僅是為化為灰燼的成片森林,更是為那不停奔赴前線直面災難的數千名撲火人員。



就在3月31日,人們正集體悼念2019年在涼山森林大火中犧牲的31名消防烈士時。


沒想到2020年的同一天,又有18名地方撲火隊員和1名當地嚮導,在趕往涼山火場的途中因風向突變不幸遇難,年紀最小的只有不到25歲。



沒有什麼比十幾條年輕生命的突然消逝,更讓人心痛。如果有,那就是悲劇重演。


經歷了數次山火悲劇後,緬懷消防員們的新聞下,最高贊評論漸漸從誇讚整齊劃一的「最美逆行」,變成了「一定先保障好消防員的人身安全」。



也有人在救援系統、撲火策略和專業訓練等層面,盼望著更完善的應對。比如早在2019年3月12日,四川省森林草原火災案件調查覆核工作組就曾對當地提出了九條整改意見,其中包括「專業撲火隊伍力量不足」、「森林火災風險排查機制不完善」等。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當地在撲火隊伍建設、風險排查機制上有沒有頗具成效的改良,都有待解答。




點擊大圖查看:據寧南縣政府官網顯示,犧牲了19名撲火隊員的隊伍組建僅3個月。


而在一次次悲劇發生後,究竟該用什麼方式銘記消防英魂們的故事,更成了人們不得不深思與探討的話題。


1.當一場山火襲來,他們究竟面對著什麼?


鑑於山火現場罕有清晰完整的紀錄,新聞那頭的人們難以想像,訃告裡的撲火隊員究竟面對了多麼殘酷的災難。


於是有人提起了2017年,一部以美國亞利桑那州森林大火為原型的電影《勇往直前》,和其中那些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



說起這部電影,雖然有喬什·布洛林、邁爾斯·特勒、詹妮弗·康納利等一眾大牌主演,和爛番茄90%、豆瓣8.4分的頗高口碑。


但俗套的中文譯名、海報上俗套的「美式主旋律」口號,讓其最終只在中國內地收穫了900萬的票房,至今都是很多人心中的意難平。


直到這兩年森林大火接二連三地頻繁發生,看著電影的可怖情景,才驚覺到《勇往直前》中的無情山火,和距離我們更近的悲劇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



對比今年的西昌山火,電影《勇往直前》同樣是「19人犧牲」的觸目數字。故事原型,是「9·11」後美國消防員傷亡最慘重的一起真實事件。


2013年6月,亞利桑那州中部發生森林火災,大火迅速蔓延到了3300萬平方米。接到建造大火隔離帶任務的20名消防隊員,唯有1人生還。



同樣是風向忽變的不可控誘因,和城市建築火災不一樣的是,山區劇烈且難以捉摸的氣流變化,使得森林火場的情況瞬息萬變。


一場大風,足以讓西昌山火燃燒方向突然改變,包圍前行的撲火隊員。



一場大風,也足以讓《勇往直前》中消防員們的準備前功盡棄。


他們明明已經在大火前行路線上,提前做好了焦土隔離帶。誰知道火舌突然轉了向,以一小時80公裡的速度飛撲過來。



電影對「風有多可怕」做了無比直觀地展現,殘酷一點說:別提人了,就算是生性兇猛的野獸拼了命跑,也根本跑不過大火的蔓延速度。


滿身烈焰的棕熊衝出大火的一幕,成了電影中消防隊隊長難以忘卻的心魔,也震撼了無數觀眾。



而中美兩場山火中,犧牲的撲火隊員同樣是背景各異。據@財新報導,剛剛成立三個月的西昌撲火隊中,隊長何貴銀曾在當地一所中學分管政教,34歲的黃元林曾是一名飯店老闆,43歲的張明福之前則一直在家務農。


電影中的「花崗山先鋒隊」的創立之初,更不是什麼「正規軍」。


有人習慣了在城市裡做消防,對野區撲火的細節一竅不通;也有人面臨著婚姻危機等各種生活問題;主角布蘭丹在加入消防隊前,甚至是個癮君子,還因盜竊被抓進過警局,有了女兒後才決心改變頹廢的生活。



按照消防的層級標準,這群隊員本只能在火場的邊緣打雜。可隊長埃裡克卻不滿足於此,帶著他們刻苦訓練,只為通過上級的一線隊考核,真正去深處救火,逐漸成了城鎮居民心中的英雄。


電影中,當「花崗山先鋒隊」成功完成一次任務後,大家的身體疲憊地倒作一團。但望著被撲滅的火,每個人表情都掩飾不住那份驕傲,歷來嚴苛的隊長也忍不住誇讚自己的隊伍:


「如果消防不是最偉大的工作,那什麼才是。」



誰都想不到,這樣一群上一秒還展露著鮮活笑臉、侃侃而談的年輕生命,下一秒就在火場面臨了生死兩別,只剩下19具扭曲如燒焦蠶蛹的遺骸。



2.每一次專業處理,都是消防員用生命換來的教訓


每個觀眾看完如此慘烈的場景,都會震撼於消防隊員們的無畏,但《勇往直前》卻不止拘泥於展現這種標籤。


見慣了災難片——血肉一定要模糊,音樂一定要煽情,特寫鏡頭要足夠慢——的常用套路。你會發現,《勇往直前》最可貴的地方便在於:


它選擇了一種最為克制且專業的方式來讚美英雄。


在長達134分鐘的電影裡,只用了10分鐘去展現隊員們被吞噬的前後過程,殉職的畫面更是不超過半分鐘。



一個火舌蔓過消防員掩護點的遠景 ,緊接著就是對講機裡傳來的冰冷聲音:


「十九人,確認死亡。」



這不是一種「討巧」的方法。


畢竟如果將鏡頭重點放在險象環生的逃生時刻上,再加上些犧牲前和親人不舍告別的場景,消防員在烈火中嘶吼的細節……顯然更符合觀眾欣賞商業片的口味,最起碼哭倒一片人沒問題。


然而,這些橋段在《勇往直前》裡通通都沒有,原因很簡單——在生命轉瞬即逝的緊急時刻,根本沒時間留給他們苦情。



從這個角度看,比起災難片,《勇往直前》反而更像一部職業片。很多人對於消防的認知,要麼是天天在處理「小朋友頭卡在防盜護欄裡」的窘事,要麼局限於在城市的高樓間跳來跳去。


因此除了森林消防工作的不易,電影也向我們科普了野區滅火截然不同的作業方式。就比如,在山火頻發的當下,「直升機灑水為什麼不管用」是一個很多人疑惑的問題。


《勇往直前》中為了撲滅山火,也派出了不少直升機支援,可因為風向變換不可控、著火點視野不清,導致高空灑水對阻止大火蔓延的效果微乎其微。


甚至當直升機收到19名消防員的求救信號後,也是因為高空的煙霧太重,而錯過了被大火包圍的掩護點。



很多觀眾看完電影後才被科普:野區消防往往不是以水滅火,而是以火滅火。簡單來說,就是靠人力在大火前行路線上點燃「迎面火」,把小範圍的樹木全部燒乾淨,用裸露土壤作為隔離帶。


阻斷了可燃物,火勢到了這裡自然會停止。



除此之外,《勇往直前》還細緻地展現了隊伍的訓練過程。


比如如何通過火場上空的雲團變化來預判風向,鍛鍊臨場應變能力;再比如一次次讓隊伍做「掩護練習」——如果真的避不開火勢,就只能躲進防火罩中、把臉埋進冰涼的土裡,等待大火從身上燒過。


儘管現實中要真遇到風向忽變的意外,防火罩根本抵擋不住高達2000攝氏度的炙烤,最終也沒能救回電影中19位消防員們的生命,但「最壞的打算」也已經是他們唯一的希望。



片中最讓人記憶猶新的一句話,當屬隊長埃裡克訓斥背錯消防規範的手下,罰整個隊伍做100個伏地挺身:


「這些準則都是消防員們用生命換來的。再敢答錯一條,我就掐死你。」



嚴格的培訓看似冰冷無情,但面對火魔,消防員需要的本就不僅是衝勁,更是不容一絲馬虎的專業度。更何況,這些準則還不只是白紙黑字的規章。


畢竟每一次犧牲,留下的從不只是一個統計數字,還有對消防規章更嚴謹的堅守。


這種對還原專業度的極盡苛求,也讓很多觀眾不禁對比去年一部同樣是消防題材的國產電影《烈火英雄》。



故事以「大連7·16油爆火災」為原型,當年2000多名消防官兵在——一旦滅火失敗,就可能會產生200萬噸TNT爆炸損失——的壓力下,憑藉爭分奪秒的速度、細心有效的處理解決了危機。


本是一個極好的消防科普機會,沒想到結果卻是落得一片「不要仗著好題材就亂拍」的吐槽。



豆瓣上一位自稱「幹了消防兩年」的用戶@三隻龍貓,便在劇情比例安排上提出了質疑——


「影片展現是消防員英勇救火的事跡,可是救火真的表現到位了嗎?我看到的是有幾乎三分之一的時間鏡頭聚焦在火上面,各種火勢的特效。」


除此之外,「有人犧牲後,全體消防員立刻在火災現場默哀」的劇情,「口號式發言比救火過程還長」的設定,黃曉明對著大火高喊「你就這點能耐了嗎」的橋段,都為不少觀眾所不解。



不能否認,從頭高潮到尾的劇情襲來,沒有一個人能在電影院裡忍住不流淚,不少哭到癱軟的人也捨不得罵它是「爛片」。


但觀眾對於「消防」這個無比重要、卻鮮少出現在中國大銀幕上的題材,期待值顯然不只有對英雄主義無止境地歌頌、對悲劇現場無止境地渲染這麼簡單。


3.「英雄」從不是一個標籤


一個很明顯的對比是:在現實中慘痛的結局人盡皆知的情況下,《勇往直前》卻選擇最大程度地避免展現慘痛的過程。


即便人們早早地就從新聞中知道這是19個「英雄」,這部電影更想讓你知道他們是什麼樣的「人」。


於是,劇情一直專注於還原消防隊員日常真實的訓練,不僅有嚴明紀律的一面,也有任務成功後開心到「壘羅漢」合影的孩子氣一面。



工作之外,他們同樣有真實的情感危機、家庭危機和中年危機,除了工作中的火,也在為如何撲滅人生中的「火」而頭疼。比如為救火奉獻一生的隊長,會對嫌他天天加班的妻子不耐煩:


「你要跟火爭寵嗎」;


隊長平時大罵想私心退出先鋒隊的下屬,但在夜深人靜時也常常因為回憶起火災現場的可怖畫面,痛苦而茫然。



甚至當電影最後,消防員的家屬被告知「20人的撲火隊伍只生還一人」時。


每個人都「自私」地希望活下來的,是自己的丈夫、父親、孩子。發現走進來的不是自家人後,無法掩飾地展露出失望。



在更多人習慣的謳歌英雄的語境中,往往越是致力於突出「英雄」和「英雄家屬」的特質,強行拔高他們抉擇的意義。就越容易把人物往不接地氣的方向描述,和觀眾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而當《勇往直前》像拍一個普通人一樣,去拍一個英雄,也像拍一個英雄一樣,去拍一個普通人。表面上沒有盪氣迴腸的效果,還會顯得有些平淡。


到最後,所有歡笑和淚水被一把無情火燒盡時,半分鐘遠景的力量才勝過了千千萬萬次的刻意煽情,也更讓人唏噓。


港劇《烈火雄心》截圖


畢竟每一次「偉大的犧牲」,背後正是這些鮮活而平凡的人。在西昌山火中殉職的撲火隊隊員黃元林,他的好友接受採訪稱:黃元林性格開朗,有兩個孩子,大的五六歲,小的1歲左右。


在3月30日去火場的路上,還發了一條朋友圈視頻,記錄下撲火隊員們在車上聊天的樣子。@南方都市報



而在2019年涼山山火中殉職的,計劃和有孕妻子半年後舉行婚禮的烈士蔣飛飛。


去一線前,也略帶撒嬌地在朋友圈寫下「再出發,求安慰啊」,接著在回覆中「吐槽」:犧牲的前三天已經連續打了兩場硬仗,剛回去泡上衣服還沒洗,就又被通知出任務。



面對社交網絡上的可愛流露,面對懼怕死亡的人之常情,沒有人會嫌他們「軟弱」。反而讓普通人充滿共鳴的生活質感,使得他們能脫胎於統計數字,在「不怕犧牲的人」的刻板印象外,展露出會怕也會痛的血肉之軀。


《勇往直前》的原片名「Only the brave」,取自希臘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一句話——Only the brave enjoy noble and glorious deaths,只有英勇的人才能享受高尚和光榮的死亡。 


但電影裡,卻沒有誰在私人生活上是「完美無瑕」的,也沒有人是奔著「當英雄」去從事這份職業的,唯一的權威就是專業。



長期的專業訓練和格盡職守的專業精神,讓消防員們能在剎那間把大大小小的危機處理得當,也讓其最後做出的英勇抉擇合乎情理,並回照出一條對現實的最佳啟示:


唯有更專業,才能避免更多的犧牲。


幸好,經歷了一個坎坷2020開年的公眾,除了「敬佩崇高勇氣」的質樸情感外,也越來越意識到: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無論是疫情還是山火,只有一個個獨膽英雄顯然是不夠的。


森林火災中一條條逝去的年輕生命,也愈發讓人警醒:


「無自省無反思的頌歌,反而是對英雄的一種褻瀆」。


2019年5月,央視報導截圖


對於這些英雄最好的紀念,註定不是5分鐘煽哭觀眾一次,哭過之後留下「正能量」、「逆行」、「淚崩」、「最美」的形容詞。


而是如何用最有人情味的方式,記住他們的經歷和故事;如何在災難後進行理性的思考和追問,去推動老百姓防患意識的提升,推動山火預警和應急制度的完善,推動對不力防控措施的問責,推動消防職業化道路的進程。


反而當宏大的標籤成了緬懷烈士的唯一方式,被冠以崇高稱號的人,定是已經犧牲了最寶貴的東西,草草消失在了公眾記憶裡。



相關焦點

  • 最肯忘卻古人詩,20年後重溫西遊記後傳,你絕對低估這部神劇!
    一直以來這部《西遊記後傳》都被冠以神劇爛片,B站鬼畜鼻祖,似乎除了主題句毛阿敏老師的《相思》成為經典,這部一個動作鏡頭反覆用三次當做特效的電影徹底淪為茶前飯後的笑柄。但是當我們長大再去重溫某些片子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它精彩的地方不是神魔之間的糾葛,而是對於西遊記整體世界觀的彌補,對於人物的塑造,以及神話題材對於現實的影射。在西遊記中,雖然世界觀上構造了一個恢弘的中國式神話世界,但是西遊記本身故事線,以唐三藏西天取經為主,所以對於其他神仙的故事反而沒有描述這麼清楚。
  • 最冷門的5部災難題材電影,被低估的高分片子
    不過這個電影高潮在後半小時,09年的片子特效想當可以了,當時看可能挺震撼的,但是放在現在看就有點兒不夠看了,而且海嘯來的時候強行煽情有點兒尬,不過總體還可以吧。4、《世貿中心》;躺著拍電影誰最強,還得數凱奇叔。電影並沒那麼震撼吧,對於災難片來講場面不夠大。能看出來導演在試圖把視角縮小到幾個人物身上,想把小人物塑造的豐滿一些,沒有花精力資金放在大場面上面。
  • 被低估的6部暴力重口電影,每部都值得重溫
    但實際上這部片子沒電藝術修養,不研究一下哲學和宗教還真的是很難看的明白。電影裡最讓我驚豔的一個概念,就是完全顛覆了主流的觀念,最亮的光到了膠片裡就成了最黑暗那個點...但我想導演並非一味顛覆主流,因為最後的結局超現實的部分,jack掉入地獄的深淵應該也是寓意了這是對他之前所有的最大諷刺。總之,電影中無數的概念和隱喻,看第一遍真的不能完全get全面,值得深深琢磨,再次觀看細細品味的片子。
  • 重溫這部片子,突然感慨當年分數打低了
    放心今天說的不是他們,而是一部,當年全球橫掃27億票房,但是在中國卻沒有拿下太好戰績的系列電影《飢餓遊戲》。但是後幾個區都是平民抽籤決定,這樣是不是很不公平?是的,因為政府就是希望用差距過大的死亡去震懾平民。
  • 盤點6部容易錯過的韓國電影,被低估的好片子
    5、《老男孩》;本來韓國的韓劇我就不喜歡,還有什麼歐巴及女星之類的讓我對韓國影視作品從來不感冒,但之前看了奉俊昊的《寄生蟲》,我發現我錯了,之後我就覺得韓國就奉俊昊不錯,但當我看完《老男孩》之後,我發現我又錯了,樸贊鬱是真的厲害,雖然看完之後渾身不適,但還是覺得這部電影牛
  • 3天看完《EU超時任務》,感覺TVB這部劇真的被低估了!
    這幾天剛好是4月1日-4月3日,所以很自然地想起了這部作品,有看過這部劇的觀眾應該知道,整部劇裡一直在穿越,所以男女一直在重複過著4月1日-4月3日,直到最後一集,才邁進了4月4日,遺憾的是,此時的女主已經忘了男主!
  • 推薦6部動作片,被嚴重低估的好片子,你錯過了幾部?
    1、《永不退縮》;我覺得吧,還是挺值得一看的,爆驕小夥逐漸找回自我滴故事,整個片子還是挺讓人熱血沸騰的~剪輯方面做的也不錯,還有對於鏡頭的運用,音樂也是亮點,唯一不足的是,片子再厚重些就好了,不能說是一部簡單的美國青春帥哥美女片。
  • 侯孝賢的兒童電影也冠絕華語影壇 你應該看看這部片子,重溫下童年的暑假
    還有《戀戀風塵》裡吳念真的溫柔初戀,平素、淡然,又浸透了傷感。一批批年輕人,在學習考試工作結婚生子的流水線上,像合格產品一樣,丟進熔爐般的社會繼續滾動。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首《送別》,更為濃烈地抹下了孩童所不能明曉的滄桑滿懷,有逾越了年紀,帶著創作者意圖的情感升華。
  • 看別人聊《赤道》這部片子後感
    剛才看了某UP主從這部片子聊到了東北亞局勢,然後我心癢難耐就在重溫了一遍在。 首先,我要吐槽一下這部片子裡的一些槽點。第一核武器失竊在美國叫「斷劍」。有專門追查核武器的快速反應部隊,權利極大。所以影片中,出現用核武器和恐怖分子交易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任何國家都不會讓核武器處於非控制狀態。用核武器去做交易,讓恐怖分子不要用普通炸彈製造製造恐怖襲擊,恐怕是本片最大的硬傷。
  • 這5部關於二戰期間,以小孩為主角的片子,你看過幾部?
    其中,不少是以小孩為主角展開講述的。今天,給大家介紹5部,關於二戰期間,就是以小孩為主角的片子。 1,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豆瓣9.1,第23屆西班牙戈雅獎作品。 根據愛爾蘭新銳作家約翰·伯恩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08年上映。
  • 揪心!抗疫幹部:三天前母親去世未能送行,三天後自己過勞而死
    揪心!抗疫幹部:三天前母親去世未能送行,三天後自己過勞而死我體驗過父母離世時的感受,那真叫一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儘管自己的父母都是年到壽到、無疾而終,但總感覺從此以後自己就是沒爹沒娘的孩子,孤苦伶仃、無緣無助,擔心以後的路會走不下去。
  • 盤點十大武俠電影,被低估的好片子,你看過幾部?
    不管怎樣,這部電影都是中國電影史濃墨重彩的一筆。NO.9:《六指琴魔》;林青霞再次展現了她的霸氣,塑造了一個為復仇而不斷殺人但同時又深深愛著弟弟的姐姐,角色要求雪梅在面對敵人時冷酷無情,面對弟弟時溫柔以待,對氣質型的青霞姐來說完全不成問題,亦男亦女的琴魔角色被她演驛得淋漓盡致,加上嫻熟的琴技高超的武功,使得六指琴魔的角色深入人心,為青霞姐打call。
  • 被低估的諜戰老電影
    因此有很多影迷在回味這部老電影時說,什麼懸疑、驚悚,咱們中國早就有了,《特高課在行動》,是中國最強諜戰片之一。但奇怪的是,這樣一部耐人尋味的好電影,豆瓣評分竟然只有6.8,有的時候不得不說豆瓣評分真的是個神奇的存在。那麼,38年後,大家還記得這部老電影嗎?
  • 三天適合窮遊去的地方-最適合三天窮遊的地方
    許多的旅遊愛好者都很關心三天適合窮遊去的地方有哪些?想花較少的錢看到最好的風景,其實現在國內還是有不少適合窮遊的地方,下面就為大家推薦最適合三天窮遊的地方。  很多去過成都旅遊的人回來之後,他們都會說成都是一個讓人不想回家的城市,成都的生活節奏非常慢,不上班的時候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生活過得非常的悠閒自得,而且成都的消費也並不是很高
  • 根據現實改編,太揪心了,寶媽勿看,意義大於片子本身
    哈嘍大家好,今天分享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影片《小委託人》,太揪心了,觀眾在觀影中全程氣的發抖,這部影片的意義大於片子的本身。政燁帶姐弟倆吃漢堡,逛動物園,畫畫,讓他們享受到了這個年紀的孩子應當要擁有的快樂。
  • 《鐵血戰士(2018)》過審了,是時候重溫一下這些片子了!
    這個時候大家就可以安安心心重溫一下相關片子了。小咖建議重溫順序是這樣子的。《異形》系列可能大家疑惑為什麼建議先看看《異形》系列,鐵血粉肯定知道原因,不知道的就慢慢等小咖後面的介紹吧。最終只有女主活了下來被救回地球。
  • 星之聲這部新海誠被低估的作品,描述人性與救贖的好作品
    在新海誠這麼多的作品裡面,我覺得星之聲是最被低估的作品這部關於人性與救贖的作品非常的好,看完了還是很大的感動,也許這個就是這部作品存在的意義吧!星之聲》這部可以說是最虐的片子了。目前我有以下版本1:母艦發出勝利信息後損傷慘重沉沒了,斷臂的美加子(機器人)也因為能源耗盡沒有母艦補給在無盡的太空漂流至死。地球八年後,升跟隨艦隊前往救援,結果只搜尋到了太空垃圾。《星之聲》這部可以說是最虐的片子了。
  • 看完這部電影至少要緩上三天,不適合看第二遍!
    因為看過的人是這麼評價的……(如果你是容易流露感情,哭點比較低的人,這部電影不太適合你,你會看哭的)觀眾1:不適合看第二遍的電影觀眾2:年度最鬱悶電影,看一遍還得看好幾部腦殘喜劇來治癒觀眾5:很崩潰很壓抑,看這麼一部電影至少要緩上三天。
  • 《降世神通 第三季》重溫
    重溫這部小學時看過的神劇,一氣呵成,三天看完61集,沒有一集我想跳過。這是對少女日漫忠實粉的我極少的看完了的熱血動畫,往日我看到其他動漫打鬥的畫面總想跳,但這個我從未跳過1s,因為太精彩了,我第一次覺得打鬥畫面居然可以做到那麼帥氣,那麼有激情,我做不到跳過。
  • 《1917》重溫戰爭,壓抑的殘酷
    因為記性不好,不管中國史還是世界史都搞不太清楚,所以為了看這部片子,特意查了一下1917到底是一戰還是二戰,對一戰和二戰的概念,一戰是非正義之戰,二戰才是正義的勝利。原來1917是說的一戰時候的事情,但願不是燒腦片,我不愛看燒腦片,電視劇也是,輕輕鬆鬆的看電影對我來說才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