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法老因為幾段戀情引起的糾葛引發了圈內圈外的大量關注。對我而言,最直觀的就是我老婆居然也問起我,有關法老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雖然她並不聽說唱,也完全不認識法老這個人,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作為一個所謂「圈內人」的優勢。
做說唱自媒體這三年以來,除了PG One的事情,我們很少碰有關rapper私生活的話題。一方面因為這類事大多是一面之詞,很容易反轉;另一方面則是相比我們,有許多更適合這類話題的媒體。
這次也一樣,我們並不打算就法老的私生活本身做道德審判,而是想借著這個事情,討論一下隨著中文說唱的火爆,rapper的私生活逐漸被擺上檯面的事實。
飯圈、還是飯圈
截止到目前為止,今年說唱圈總共有6位rapper因為私生活被曝光而登上熱搜,分別是福克斯、JD、Blow fever和Free C、西奧以及法老。
其中除了Blow fever和Free C算是好事之外,其餘rapper幾位rapper登上熱搜,都或多或少給自己帶來了負面影響。
飯圈這兩個字是這幾年來說唱圈最深惡痛絕的詞彙,許多人認為沒有飯圈,像法老這樣的情況就不會出現,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上面6位rapper裡,福克斯和法老作為活死人的成員,就經常被人攻擊粉絲飯圈化,這次法老的事情能鬧這麼大,也被認為是大量飯圈粉絲脫粉回踩的結果。
中國rapper的上升渠道並不多,上綜藝無疑是一個rapper想要成名最為迅速的方式,剩下就是靠微博宣傳、作品口碑積累。想要純粹靠作品出名,很容易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中國運營最優秀的獨立廠牌,活死人廠牌通過在微博上和粉絲頻繁互動、編寫各種段子、大玩抽象梗,給粉絲們留下了幽默風趣的印象。
再加上廠牌成員過硬的說唱實力,慢慢從一個廣受圈內認可的新生代廠牌,成長為一個擁有眾多粉絲的大廠牌。
「十年硬核無人聞,一朝沙雕天下知。」這句打油詩前半段肯定了法老的說唱水平,後半段則是對他「沙雕」創意的褒獎。
從商業化的角度來說,用「沙雕」吸引粉絲,再用作品去轉化粉絲成為聽眾,這種運營模式無疑實現了口碑和流量的雙豐收,但很可惜是在微博上。
微博作為飯圈的大本營,從科學家到體育明星,萬物皆可飯圈,更何況小小的rapper。飯圈是微博收入的一大來源,也是明星們的墳墓,在以大V為中心建構的話語體系下,一切粉絲都將逐步飯圈化。
拿《中國有嘻哈》舉例,很多人覺得女觀眾佔了大部分,才導致了飯圈。從百度視頻的數據來看,《中國有嘻哈》收看的男女比例達到了76比24,男性居然佔多數。
而微博數據則立馬翻轉,從新浪微博的統計來看,《中國有嘻哈》的討論人數僅為29比71,女生人數遠大於男生,這就能反映出並不是「四年嘻哈粉」是飯圈,而是微博粉絲是飯圈的事實。
並且,這種逐漸飯圈化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法老曾經多次在微博上表示自己不喜歡飯圈,在和AR合作的《一丟丟》裡他也再次表態。
可這種表態完全是杯水車薪,每一個粉絲都會認為別人才是「飯圈」,沒有人覺得矛頭正指向自己。
所以說,只要還有rapper們還需要微博作為主要的宣傳陣地,打造類似網紅的形象,那麼飯圈的行為就不可能被終止。
人是人,事是事,歌是歌?
在每當有rapper出事之後,總會有人說「人品≠作品」、「人是人,事是事,歌是歌」、「大家聽歌就好」。託爾斯泰也曾經說過,「只有偉大的作品,沒有偉大的作家。」
很可惜,在網際網路環境中,藝人在出售自己作品的同時,往往也在出售自己的私生活。在rapper們走紅之前,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藝人群體,如此樂於將自己的私生活展現在公眾面前。
從談戀愛到結婚生小孩,一條龍服務,不管是分手還是和好、劈腿還是被綠,你總能夠很容易看到rapper們流露出私生活的消息。
就算是普通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候,都會下意識隱藏不好的那一面。所以在不斷向粉絲展現自己私生活的同時,rapper們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包裝自己的隱私,並且立下了相關這部分私生活的人設。
一部分粉絲們通過知曉私生活,加深了對rapper的粉絲黏度,另一部分則是因為這些私生活喜歡上了某些rapper。
既然自己選擇了用私生活來吸引粉絲,那麼在人設崩塌的時候,每位受到欺騙的粉絲當然都有資格勇闖天涯。不能好處rapper拿,挨罵粉絲上。
再往遠引申一點,在這片土地上,以德服人有多重要?
商業戰場的領軍人物必須身世清白,不能有任何可以作為談資的質疑和娛樂因素。
公眾人物私生活偏離軌道,是公司經營上的不穩定因素,會給公司帶來品牌和經濟上的潛在風險,「不知妻美」的東哥和淘寶、天貓的總裁蔣凡就是很好的例子。「
只粉作品,不粉人。」這句話是粉絲不願接受人設崩塌事實,而心存僥倖的自我安慰方式。
敢問路向何方?
有人的會拿貼吧時代舉例子,來證明當時的輿論環境是多麼健康,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時的rapper對於吧友來說,只是一個名字,不管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大家都不太了解。
但每當有beef和爭執的時候,貼吧向來也是粉絲站隊風氣嚴重,各個團體互相對噴,並不比現在的微博好多少。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輿論環境健康」,完全是信息閉塞所造成的假象。這段時間的這些破事如果在當年的貼吧發生,所受到的衝擊未必會比今天小。
所以,問題的核心並不在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而在於說唱圈越來越商業化的同時,rapper們對自己的定位究竟是什麼。
「哈人」這個詞是飯圈創造的,我不喜歡,很多人也不喜歡。這個有些怪異的詞語,能看得出飯圈對於說唱圈的不理解。
rapper是怎樣的群體?是獨立音樂人嗎?好像流量要比獨立音樂人高不少。是偶像嗎?也不太像。是藝人嗎?也不是。在我看來,rapper就應該是創作說唱音樂的獨立音樂人。
可是在巨大的商業利益面前,很多rapper用偶像的方式賺錢,用音樂人的態度寫歌,用網紅的模式管粉絲,用地下的態度過日子。這種混亂的模式,帶來的必將是災難性的後果。
偶像、音樂人、網紅,每一個身份都對應著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固定的遊戲規則。如今說唱音樂在中國受到的關注度前所未有,甚至很多搖滾音樂節上rapper的身影也十分常見。
在面對如此巨大的商業價值時,不管是說唱圈、經紀公司、亦或是rapper個人,似乎都沒有一個成熟的應對方式,才造成了目前的亂象頻出。
在這些問題沒有一個答案之前,類似這兩天的事情遠遠不會停止。作為普通聽眾的我們,也許應該習慣rapper的私生活上熱搜這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