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蹦迪圈最有趣的公眾號:滿分雷射槍
上海是中國的紐約,亞洲的不夜城…我們直接跳過廢話環節。
我在上海是從來不過白天的,很多時候都感覺自己的作息像只鴨子或夜店銷售。
之前後臺有留言說想要我安利一下上海的夜店。
今天恰好有空,我就按照音樂風格、消費水平、人群把上海夜店都寫一遍。
基本上全上海的夜店都在這篇文章裡了。
我寫的是個人看法,不是百度百科,所以文章挺主觀的,如果冒犯到可以選擇不看。
TAXX
江浙滬二代、名媛社交中心。
許多時候TAXX被人過度神話,雖然是全國最貴的夜店,但其實平日0區卡座一萬五,周末三萬,並不是每張卡座都幾十幾百萬的開酒。
江浙滬的蹦迪中心從來都是在上海,過去是延安西路的Myst,現在則是158 FOUND裡的TAXX。
說來有些諷刺,大部分整日沉淪在TAXX的江浙滬名媛,其實連TAXX一張卡座多少錢都不知道。她們總以為自己男朋友轉她5200就是愛情,其實他男朋友開卡個都要兩三萬。
無論業內還是玩家,總會拿TAXX與杭州OT做比較,無可爭議的是國內商業夜店的前兩名一定是TAXX和OT,只不過誰是第一而已。(這裡說的是商業夜店)
從音樂角度,兩家是不相上下的,都在不斷的嘗試,OT兼容多種音樂風格,TAXX一直在Trance和Techno上做出突破。
女生質量上OT略勝一籌,畢竟TAXX開的早,裡面玩的女生多半是老臉、老菜皮了,杭州網紅產業發達,天菜源源不斷,但若是論最頂級的女生,TAXX還是省了OT一籌。
最後從運營角度,無論是疫情時雲蹦迪還是連線百大,都是TAXX業內首創,先前和FR2、Christian Louboutin的合作裡也能看出來品牌定位高於OT。
Beehive
英美澳歐留學生陣營。
很長一段時間Beehive一直定位不清,銷售都是過去Fusion和Myst的銷售,由此也決定了他的客群都是Fusion和Myst的客群,試營業很長時間一直普普通通,蜂巢造型雖頗具新意,卻總被TAXX壓上一頭。
疫情後專注於做留學生社群讓BEEHIVE店煥然一新,全國一半的留學生在上海,上海的留學生一半都在Beehive玩。
到現在基本和TAXX勢均力敵,兩家夜店紮根於不同的客群,TAXX從年齡上稍大Beehive一些。
TAXX是26歲-35歲富二代、創一代玩的地方,Beehvie更多的則是19-25歲富二代、留學生群體。
女生質量上Beehive是不如TAXX的,畢竟整容臉、網紅臉多的不計其數;但男生質量上,男留學生的顏值和衣品還是壓土著富二代一頭的。
Modu
眾所周知,全上海最好吃的鴨子在大董,最好看的鴨子在Modu。
Modu剛開業時一度和TAXX勢均力敵,「網紅夜店」頭銜眾所周知,上海奶油田時出盡風頭,但後面音樂運營上實在太差,一百年不換的歌單,固定的Made in China和98K讓人聽到吐。
一家大店就此衰落,到現在周末連舞池卡都裝不滿。
(Modu應該是上海請百大最多的一家夜店了吧?)
所幸白馬會暴雷,若論鴨子和包房體驗,還是Modu好玩。
身邊很多好看的網紅、或者小富二代女生,最喜歡的就是去Modu過生日,門前大橋下,抱抱搖一群鴨,能點1500的就不委屈自己點800的。
江浙滬的渣男讓你下頭,Modu的鴨子服務一流。
First-X
有錢的大學生都愛去。
First-X可惜就可惜在地理位置,舞美、設備、空間全部都是一流水平,但可惜就可惜在離市中心太遠。
目前舞池卡低消上不如Beehive、Taxx,但還是比Modu高的。因為離松江大學城近,漸漸的上學大學裡的小二代們都喜歡過去玩。
至此First-X也是這五家店裡人群最年輕的一家店。
地理位置因素讓他損失了新天地的客源,卻也收穫了許普陀區的富二代和白富美。
M31
這是一家在老M1NT的基礎上新搭建的夜店,整體格局類似於電子音樂版的Le Baron(後面會談Le Baron這家店)。
只有四五六營業,非卡座客戶採取預約制度。
部分卡座可以直接眺望到東方明珠,有點高級俱樂部的味道。
Space Plus
關門了,真實的一批。
BAR ROUGE
很少蹦迪選手知道BAR ROUGE這家店,這家夜店坐落於外灘十八號,極具上海特色。
ABC、留學生、海龜、藝術、金融相關圈層和外國人都很喜歡這家夜店。
在外灘樓上開一瓶唐培裡儂,透過香檳杯看著對岸光怪陸離的陸家嘴,別有一番風味。
Linx
最近一年,Linx一直在必然的衰落裡掙扎著,這不能怪Linx,任何夜店都有它的生命周期。
最開始linx跟大學生組織合作,提供許多張卡座讓大學生免費喝酒,充當氣氛組。
但這也是問題所在,這些免費來的大學生裡好看的女孩最後都混到TAXX去了,只有醜的留下來當免費氣氛組了。
後來Linx又重新裝修了包房,主打包房派對,但這隻對包房有效果,舞池還是冷冷清清。
後來Linx主打Bounce,勵志做上海頭牌Bounce夜店,把國內所有的Bounce廠牌全都合作了一邊,可惜大家最後還是玩膩了,平日裡Linx還是沒人去。
但值得誇讚的是Linx的陪酒水平跟天地匯、伯爵會差不太多,如果你又喜歡蹦迪又喜歡陪酒,那我推薦你Linx。
Rex Club、Miu Club、M2、Lava、Light
幾家二線的EDM夜店,如果去不起以上一線的,那這幾家也不錯,能感受蹦迪文化,就是男的土點、女的醜點。
83Bands
83Bands可以說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國最好的Hiphop夜店,一家夜店便振興了東湖路的夜生活,周末門口排隊的人能排到襄陽北路的Perrys。
它的格局有點像迷宮,空間和光影的設計有點詹姆斯特瑞爾的味道,音樂風格則是最純粹的HipHop。
與Nike的密切往來也讓這家夜店成為上海Sneaker的夜生活中心。
此外,83Bands大概是明星最愛光顧的一家店,鄭愷不去自己的TAXX卻成天往83Bands跑,只今年一年83Bands門口的狗仔隊和追星族已經為微博貢獻了七次熱搜。
如果讓我只推薦一家Hiphop夜店我會推薦83Bands。
Le baron
大部分人對於le baron的印象是——「不知道為什麼就火起來了」。
實際上Le Baron的火跟Beehive的社群運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Le Baron的會員制本身就讓它處於極高的逼格定位,自然得到了大量外國富人、ABC以及留學生的好感。
許多在TAXX的年輕老玩家也玩膩了TAXX,聽膩了電子音樂想換換口味,一時間大家都跑到了Le baron去。
Le baron最好玩的一點則是「共友」,每個人解釋Le baron好玩的原因都幾乎一樣——「因為太多熟人、太多朋友了,串卡玩很好玩」。
Owner Circle
簡稱Oc,也是上海著名的一家HipHop夜店,據說火的原因是因為許多模特都愛去。
我沒去過Oc,所以不做太多評價,這裡引用一個我很喜歡Oc的朋友的評價「Oc裡的女孩都很好看,而且不是那種無業游民,是有正當工作的好看女孩。大部分夜店裡舞池的女生都是醜八怪,好看的都在卡座上,但Oc的舞池裡好看的女生也很多。」
Ninja
提到上海的HipHop夜店,繞不開的就是Ninja,中國亞逼一半在上海,而上海的亞逼們往往從周一到周日均勻分布在Ninja(當然也會去ALL、44KW、DADA)。
很多人不理解亞逼是是什麼。
實際上「亞逼」就是亞文化青年的一種自嘲,因為他們的穿衣風格、紋身、耳釘、唇釘、射釘使他們在外觀上很特殊,主流文化不理解,他們也就自嘲為「逼」了。
我不喜歡它的音樂風格,也從來不去,但我一直覺得Ninja是一家不錯的夜店,他體現了文化的多元性,給了小眾群體一個烏託邦,是一家值得尊重的HipHop夜店——小而美,且充滿了生命力。
Zhai
位於TAXX的隔壁,繼承了Arkham Underground的烏託邦理想,並增加了一些商業化的氣息。
原來的舞池被堆滿了卡座,讓一大批Arkham的粉絲成了孤兒,目前看來可以把Zhai理解成Hiphop版的TAXX。
順帶一提,ASL也不錯。
44KW
與Zhai同為158裡的夜店,但相對小眾,裡面的人造太陽頗具美學風格。
亞文化青年的夜生活聚集地之一,亞文化很多時候有一種愛踩別人的風氣,許多愛去44KW總愛發朋友圈、抖音說TAXX裡的江浙滬渣男渣女土的要死。
個人覺得文化不同,踩一捧一很低級,因為亞而有優越感也很低級。
如果你喜歡44KW,那624&公路商店對你應該也是家不錯的夜店。
Mass
即將開業的韓國風夜店,畢竟還沒有開業,多說無益,但去過首爾電音節的人一定不會對這家夜店陌生。
韓國的日出文化發源地如今也搬到了上海。
Kor
Kor在抖音上做的營銷真的很不錯,從設計上來說也別具一格,目前上海的韓國網紅夜店。
同樂坊
初高中生以及土著混子、沒行情的醜整容臉最喜歡的幾家夜店。
Propoganda
上海平均學歷最高的夜店,上財、復旦、同濟三校學生很喜歡去。
All Club、DaDa Club
雖然挺簡陋的,但All Club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最先鋒的電子音樂實驗室,我品味跟不上,從來不去那裡玩。
重度電子音樂迷、Techno迷一定要去All Club。
我只去過一次,是想去Ninja看看結果走錯路了,進去之後覺得這家夜店還不錯,那天All打的Techno打的很安詳,給我活生生在座位上上打睡著了。
我說我睡著了,不是說它打的不好,準確來講我睡著的那兩個小時睡的是真的舒服。
那天的曲風好像也的確是比較深度催眠的Techno。
建議哪天失眠了,抱個枕頭去All club,50塊的門票買不了吃虧上當,保證你睡一個好覺。
DaDa Club也是亞文化先鋒先鋒電子音樂夜店,去過一次,呆了五分鐘出來了,因為我品味跟不上。
但我學設計、時尚的朋友們都挺喜歡All和DaDa的。
(完)
很多不蹦迪的人往往分不清夜店和酒吧,夜店和酒吧就是兩個東西,本文我僅僅寫了夜店、不包括酒吧。
很多人對於夜店人群會帶著偏見,總會把渣和夜店掛鈎。
對此我覺得沒毛病,大部分夜店裡的人就是渣的,他們沒有正確的戀愛觀和戀愛道德,但並不是所有人都下作。
但相信我,最渣的人基本都不在夜店,夜店的渣其實就是個貪玩的孩子,騙婚、騙房、騙彩禮才叫成年人的恐怖。
真沒必要對夜店那麼大偏見,跟自己的圈子出去玩,小酌幾杯,放鬆娛樂,這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END—
轉自蹦迪圈最有趣的公眾號:滿分雷射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