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影節,你會馬上聯想到什麼?是紅毯上耀眼的明星、尖叫的人群還是金光閃閃的獎盃、躊躇滿志的影人?事實上,這些都只是「表象」,在西方國家舉辦的名目繁多的電影節中,真正的目的只有兩個字:賺錢。
不知從何時開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成為電影節主辦方們心照不宣的秘密,在持續一周甚至更長時間的電影節中,能賺錢的方面更多,可以說,電影節是個吸金的平臺,也是棵各方競逐的「搖錢樹」。由於一些數據並未公布,記者在此僅羅列出一些常見方法以饗網友們。
一些歐洲影節有明確規定,每部參選影片在送選時需要繳納一定的「檔案製作費」,具體費用從100歐元到300歐元不等,考慮到每年的參選影片數量,這也算是一筆「不太費勁」就能賺到的錢。而影片字幕製作的費用也需要製片人額外付費。
而電影節會為一些劇組主創配備工作人員,曾有參加坎城電影節採訪的記者發現,電影節舉辦的5月本來是旅遊淡季,電影節組委會平時只有30名工作人員,可是電影節一召開,工作人員一下子變成了1150名,為了維持高昂的人力運營成本,影片主創們還要付一筆「招待費」。
電影節提供白天房費 夜間住宿要自理據榮獲第6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影片
《課室風雲》的主創透露,由於該片的相關人員都在法國國內,所以電影節只提供了導演、主演和編劇3個人的交通費和白天的房費,而這3個人夜間的住宿費和團隊一行人中其他人的費用則需自理。
電影節為其提供的休息地點是檔次很高的酒店,在電影節期間的房價標準是客房600歐元一天,套間每天的價格高達4000歐元。
獨家電視轉播賺大頭 具體數額不公開電影節的獨家電視轉播權是每年賺錢的「大項目」,某些境外電視臺十幾年年來一直獨家轉播電影節的開幕式和頒獎典禮,而且籤訂了長期合同。雖然外媒對其付費多少諱莫如深,但據保守估計,它每年為報導電影節的投入至少為600萬歐元。
國際知名品牌搶風頭 影節獎盃有贊助星光璀璨的盛會也是國際知名品牌們爭奪的戰場,為了能使品牌的logo出現在電影節上,名牌們擠破頭給電影節「送錢」,不光明星們的服飾有贊助,就連獎盃也是一些珠寶品牌免費提供給電影節的。
文/Ser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