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他們承認與否,女性電影人在未來十年將在好萊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好的一面是,在百年的電影史上,我們終於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開始審視大銀幕上各種類型的傳統世界,不僅僅局限於電影;壞的一面是,在「新大陸」發展的初期,我們會看到很多機會來利用這一點,但它們與女性精神中獨立的有機分子相去甚遠。
比如,索尼不會在2016年重啟,而尋鬼團隊的「性轉變」版《超能敢死隊》,比如迪斯尼今年發行的最醜科幻電影《時間的皺摺》,前者是好萊塢快餐,好壞不一,後者是當代大片史上的一場災難,這在任何層面上都是一件年度佳作:沒有藝術表演編輯故事,如果它不腐爛,你就不能直接用LSD噴灑在你的眼球上得到這樣的東西。
然而,即便如此,女導演艾娃·杜凡恩也獲得了DC超級英雄大片《新神族》的導演席位。這位以塞爾瑪聞名的黑人女導演,恐怕忘記了《塞爾瑪》的成功。主要是大衛·奧羅成功模仿馬丁·路德·金,而不是影片的硬體質量。
迪斯尼在驚奇漫畫的超級英雄電影中是無敵的,但在女性電影中卻很難做到。相反,華納在dceu項目中繼續遭受抑鬱症的折磨,對女性電影有很好的控制力。在《神奇女俠》之後,《瞞天過海:美人計》對華納來說是小菜一碟——想想功能失調的女性版《敢死隊》,看看它有多重要。而對《瞞天過海:美人計》中所揭示的犯罪類型電影的熟悉,甚至會讓你開始期待有一天會有一部好看的女性大麻電影。
但作為一部類型特徵明顯的電影,並不意味著它是一部優秀的電影。《瞞天過海:美人計》的主要短板和長板都出現在演員身上。雖然導演加裡·羅斯更擅長女性題材,但他並沒有史蒂文·索德伯格在處理《瞞天過海》系列時所表現出的那種令人愉悅的雅皮風格。這部電影很輕,但很乏味,尤其是搶劫後的第三幕。
《瞞天過海:美人計》是對傳統的男性主導的強盜電影的一次新嘗試,它為一些潛在的好萊塢女演員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舞臺——從充滿男性荷爾蒙的拉斯維加斯賭場到女性天堂的大都會加拉——但並不是所有女演員都非常適應這種角色轉換,尤其是那些缺少大銀牌的人,也許加裡·羅斯和整個電影業最需要反思的不是如何汲取人們的智慧,強行將經典系列改編成女性版的《性》,而是如何勇敢地開拓,為這些有才華的女性電影人量身打造一部真正的女性類型電影。
就像史蒂夫·麥奎因今年即將出演的《寡婦特工》——一部翻拍劇,不過是一個判決。 加裡·羅斯的《美人計》常規計劃讓這部電影缺乏很多樂趣。很多時候,你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些角色之間有互動,好像八個人是一個人的不同部分,沒有衝突和爭議。這部電影對索德伯格的視覺和敘事風格有很強的模仿痕跡,但它只存在於鏡頭和剪輯中,缺乏與表演的融合。考慮到17年前《十一羅漢》的預算只比《美人計》略高一點,男女明星也不一樣,這種製作不盡人意,要麼是因為製作鬆懈,要麼只能怪通貨膨脹。加裡·羅斯和奧利維亞·米爾奇創作的劇本比索德伯格的劇本更簡單、更直接,這也是影片缺乏樂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沒有複雜的盜竊計劃的情況下,如何突出運行過程?
但《美人計》和《十一羅漢》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真正起作用的不超過三顆星。在索德伯格的時代,喬治·克魯尼、布拉德·皮特和馬特·達蒙都在看《瞞天過海》,而在加裡·羅斯的《美人計》中,有2.5位奧斯卡得主。桑德拉·布洛克就像麥可·傑克遜。自2013年《地心引力》(gravity)上映以來,她已經5年沒有出現在一線真人電影中了,但她和凱特·布蘭切特(Kate Blanchett,還有一半安妮·海瑟薇)在整部電影中貢獻了最重要的一點。二者同樣表現良好,互動自然合理:前者很有魅力,穩操勝券,以喬治·克魯尼為核心,充分發揮了這個角色應有的作用;後者憑藉其深厚的戲劇經驗,自然成為前者的完美搭配,沒有任何爭取的企圖其他人。這是一部集體電影的重要部分。
但除此之外,其他人物的表現也參差不齊,可以從外表的長短來概括。這也是一個明顯的錯誤:對於非專業演員來說,不應該因為他們承擔的角色比較小,所以他們避免追求更高的演技;對於導演來說,不應該因為他們是非專業演員,所以他們不應該承擔更少的銀幕時間。
又懶又不專業,LAZY and UNPROFESSIONAL.
有經驗的演員。
儘管加裡·羅斯的《美人計》遠未達到完美,但它充滿了時尚感,是十多年前索德伯格銀幕遺產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如果將來能推出續集,最好的選擇就是找一個能和索德伯格媲美的優秀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