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春晚小品《如此包裝》裡的那那段"Rap":
"春季裡開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我看谷秀春打六九頭…"
想當年這段"外國快板"可是影響不小,許多人張口就能來上幾句。
而唱響這幾句小詞兒的就是春晚小品藝術家——趙麗蓉。
她60歲才登上春晚舞臺,並且先後8屆成為"小品太后"。
01
趙麗蓉1928年出生於天津,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頭還有好幾位哥哥姐姐。
所以,她打小就備受寵愛,父母專門為她取名為"老愛",想必也是在她身上傾注了許多心血。
1929年,一歲半的趙麗蓉就被姐姐芙蓉花抱上臺,不過她不但沒攪戲,反而還給戲添了彩兒。
她似乎就是為舞臺而生的,從一歲多開始就包攬了社戲裡所有的小孩角色。
長大後,為了有更好的發展,她拜了評劇大師馬金貴為師。
拜師之後的她更加努力,經常天還不亮就起來練嗓子。
她夏天找露水練,冬天就找冰窟窿,因為據說挨著水的地方吊嗓子可以練出水音兒來。
學藝3年後,趙麗蓉才開始登臺演出,並且名聲越來越響。
02
1988年是趙麗蓉輝煌的起點,她第一次登上了春晚的舞臺,並在小品《急診》中大放異彩。
那一口詼諧的唐山話配上老太太那慈祥和藹的笑容無疑成了整個春晚的亮點。
而那一年,趙麗蓉已經60歲,剛好是花甲之年,算是晚年走紅。
曹操曾經說過: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自60歲那年登上春晚之後,趙麗蓉便開始了她的"小品太后"之路。
她在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裡的那句經典臺詞"司馬缸砸光"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她在小品《媽媽的今天》裡發明的探戈更是足足讓觀眾樂樂呵呵了一年。
也正是從那年起,一起跳探戈的趙麗蓉、鞏漢林"母子"成了春晚的最佳拍檔。
隨後就是1995年《如此包裝》裡,她將評劇改成了"Rap"。
"群英薈萃?我看奏是蘿蔔開會"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這酒怎麼樣,聽我給你吹"
……
1996年的小品《打工奇遇》,1998年的小品《功夫令》,1999年的小品《老將出馬》……
趙本山曾經自嘲,有趙麗蓉的春晚,他只能"靠邊站"。
的確,如果說春晚的第二代小品王是趙本山,那第一代小品王一定是那位在舞臺上永遠精神抖擻的,名叫趙麗蓉的老太太。
03
趙麗蓉在臺上永遠歡脫活潑,有歌有舞,極其熱鬧。
她明明是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太,精力卻多的像個十幾歲的小姑娘。
所以,沒有人知道,其實臺下的她早已被查出身患絕症。
其實,90年代初的趙麗蓉就已經在奮力與病魔作鬥爭。
1995年演小品《如此包裝》時,趙麗蓉唱唱跳跳,還奉上了"經典一跪"。
當時所有人捧腹大笑,十分認同那樣"出神入化"的舞臺效果,還有人感嘆"老太太真是豁得出去!"
但其實那只是趙麗蓉因身體太疼痛以致支撐不住而摔倒…
04
在查出絕症之前,一開始家裡人沒敢告訴她,不過後來趙麗蓉得知自己的病情後竟然出奇的平靜。
甚至她在暴瘦到70多斤的時候還在笑著安慰身邊的人,並自己準備好了鞋襪,縫製了壽衣,還專門跑回家選了一張大笑的照片作為遺照。
1999年,趙麗蓉病情惡化,縱使她再樂觀堅強也終究抵不住病痛無休止的折磨。
當她失聲痛哭著懇求醫生給自己安樂死的時候,所有人都於心不忍。
終於,2000年7月17日,趙麗蓉擺脫了病痛的折磨,安詳地去往了另一個世界。
她臨走之前說:"我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平凡地來,也要平凡地走。不求官,不圖財只求平安,只圖喜樂,有飯吃、有衣穿就是福。"
"只有吃過黃連的人才知道什麼是甜,只有在悲劇中生活過的人,才能創造並演好喜劇。
如今,趙老師已經走了20年,可是每年春晚的時候還是不可抑制地想起她,那位詼諧又慈祥的老太太。
感謝她忍著病痛帶給我們歡笑,也感謝她兢兢業業地"騙"了我們這麼些年。
感謝關注,您的關注就是我的無上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