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的人,悄然地出名和成功,令人猝不及防。比如毛不易、杜海濤,特別還有李誕。
李誕和脫口秀的異軍突起,直至今天仍有扶搖直上的勢頭,成功的模式幾乎不可複製。駐紮城市的開放麥,從寥寥無幾的聽眾、遊擊吆喝的演員,到打造出了以李誕為首的池子、王建國、程璐、思文的脫口秀明星,脫口秀已經登上了大雅之堂。
我原本始終並不看好這樣一種單一、互動性差的表演方式,以為並不能走多遠。不曾想,李誕和脫口秀的生命力,比想像的還要頑強。野火燒不盡,李誕一直生。
經歷了池子手撕笑果文化、卡姆吸毒等至暗時刻,李誕在脫口秀老人斷檔之後,吸納新人,繼續乘風破浪,借著姐姐的熱,把張雨綺、黃聖依等熱點明星悉數喊過來,捧上缺錢網紅羅永浩,脫口秀風生水起。
曾經,許知遠不明白,為什麼李誕需要那麼世俗?同樣,李誕不明白,為什麼許知遠需要那麼自我?
許知遠帶著偏見,橫剖社會,夢想著改變這個世界。他想喚起人類的責任、擔當和情懷,不讓人們沉溺在庸俗和虛無世界裡。而嘻哈的李誕,外表佛系,內心洶湧,貌似人間不值得,暗地裡和世界融為一體。
人生如戲。李誕從未當真,脫口秀由裡而外,也都是戲謔和玩笑,明星和名人玩得輕鬆,觀眾笑得開懷,在玩笑中李誕成為誕總,小眼睛成就了大世界。
戲如人生。許知遠執拗而天真,穿越鋼筋水泥,偏執地尋求不同,妄圖挖掘人內心的真實。真實的世界卻讓許知遠失望透頂。人人都渴望過一個富足的人生,誰都不屑所謂的初心。理想,有幾歲?
有人說,李誕和許知遠都活得通透。李誕嬉笑樂觀,許知遠滿臉憂傷,抑或都在某個夜晚憂慮過世界的蒼涼。但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一己之力,似乎難以拯救世俗的頑疾。有人清高,有人庸俗;有人仰天大笑,有人低頭咆哮。吶喊或呼籲,微弱而蒼白。
過猶不及。在掌控的火候裡不疾不徐,遊走在平衡度的邊緣,方能立於不敗之地。李誕的脫口秀和笑果文化,飄搖而不倒,與李誕的功力有關。否則,池子大鬧、卡姆吸毒,早就害死了李誕和脫口秀,李誕四兩撥千斤的拿捏,證明了一個文藝才華青年所擁有的商業睿智不容小覷。
脫口秀的悲喜人生裡,李誕向左,池子向右。許知遠傷春悲秋的文人視角,永遠不會明白,平靜之下的洶湧和漣漪。所以,王自健會敗北、消失,池子會被封殺,太過於自我、有才並倔強的人,牛逼的結局都如傻逼,如過眼雲煙,很快被人遺忘。最後怎麼死的,別人都明白,只有他們自己不明白。
而李誕,什麼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