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全息影像技術的版權挑戰

2021-03-06 法律讀庫

米娜桑:國慶假期就要結束了,瑞秋把大家拉回工作狀態,為各位介紹一種比VR更酷炫的新技術。採用這種技術人們不需要戴上任何設備,即可全程看到畫面精美的3D影像。這種新技術就是在G20文藝晚會上大出風頭的全息投影。然而全息影像技術在展示強大吸引力的同時,也帶來了隱藏的版權隱患。下面,讓我們一起聊聊全息影像技術引發的版權話題吧!

全息成像是利用光的幹涉和衍射原理,將物體發射的特定光波以幹涉條紋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後再用衍射的方法使其再現,相成原物體逼真的立體像。時下比較熱門的是第三代全息技術——「全息虛實劇場立體秀」,該技術能環繞260度多視角將真人演出、全息立體投影、舞檯燈光、環繞立體聲系統、影視屏幕等無縫銜接。全息影像技術分為以下幾個技術階段:


在素材採集階段,製作者從海量影像資料中提取有價值的素材和信息。


在模型重建階段,依據獲取的大量數據,軟體創造出演員面部的高清立體網狀結構,重建和模仿演員的人物動態。


在動作捕捉階段,利用計算機系統捕捉演員表演時的表情動作,然後把這些動作表情同步到計算機中的虛擬角色上。


在虛擬合成階段,通過計算機系統生成,能夠實時追蹤用戶多感官信息,用戶可以高度浸入這個虛擬實境進行瀏覽、交互與探查。


在全息再現階段,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

在全息影像生成過程中,只要組成素材中涉及作品,就應當獲得相應授權。如虛擬鄧麗君「演唱」了《何日君再來》,就有必要獲得《何日君再來》詞曲作者等相關權利人的授權。


全息影像製作一般會對藝人的聲音、動作等表演片斷進行採集、整理;再將這些音節、動作等組成部分碎片化,形成備用資源庫;然後,通過計算機技術重新進行數位化加工並加以排列組合,呈現出嶄新的表演。對於使用藝人的表演影像碎片作為素材是否需要獲得授權,各方存在一些爭議。爭議的焦點在於,這些碎片是否具有獨創性以及是否已進入公有領域,而這兩個問題都不能一概而論,需要結合個案情況具體分析。


另外一個業界關注的問題是,虛擬藝人的全息影像表演是否需要獲得表演者(藝人)授權。表演者權是鄰接權的一種,表演者沒有權利控制、限制或禁止他人(包括虛擬藝人的全息影像)表演其曾經表演過的節目,即使他人對其表演進行了高度模仿也不能例外。但如果虛擬藝人的全息影像表演只是簡單而機械地再現了表演者曾經表演過的完整節目或片斷,就需要獲得表演者的相關授權。

這一問題取決於全息影像是否具有獨創性。從前述技術階段和製作流程來看,全息投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涉及幾十個學科,在實際應用中,需要幾十個工種相互配合。可見全息影像製作過程中,對素材的選取、加工和製作必然經由製作團隊的智力勞動和個性化選擇,所呈現的全息影像是獨立於原生影像的新物,因此,此時的全息影像具有獨創性,可以成為作品而受著作權法保護。

關於全息影像能否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問題,筆者認為,全息影像固然是光影組合,稍縱即逝,但這並不影響全息影像構成作品。因為全息影像作品的載體系信息數據和計算機系統,而並非透明投影膜,就如同電影作品的載體系膠片而非影院幕布一樣。因此,對全息影像進行有形形式的複製,是實際可行的。

全息影像製作者創作出一個角色並由其進行表演,可以被歸類為「以類似電影攝製的方法創作的作品」。雖然,全息影像的製作過程並非攝製過程,但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用計算機取代攝像機繪製編輯連續性圖像已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對類電作品的認定有必要跟進技術發展的步伐。加之,根據《伯爾尼公約》對於類電影作品的描述(即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表現的作品),其本質在於表現形式而非創作方法。我國作為《伯爾尼公約》的成員國,對類電作品的保護應與公約精神一致。因此,就全息影像表演的表現形式而言,可以作為類電作品獲得著作權法的保護。 


全息影像的生成過程與計算機軟體作品的實現手段相類似。一方面在計算機後臺硬體存儲了類似源程序的信息數據,另一方面,通過光學成像系統投射而形成的影像,則類似於目標程序。對於全息投影而言,程序和影像是兩個可以獨立使用的創作物,但根據《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同一電腦程式的源程序和目標程序為同一作品」,那是否能將兩者作為「同一作品」進行整體評價,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後記:

1. 關於全息影像技術的素材來源於上海塞頤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上海廣湧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2. 圖文取材於由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智慧財產權協會、上海版權協會、上海智慧財產權研究所聯合主辦的「全息影像表演帶來的版權挑戰」研討會;

3. 由衷感謝上海智慧財產權研究所提供的參考資料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一篇文章看懂全息影像版權問題》,作者SHIPA,微信公眾號:智慧財產權那點事,2016年9月8日;

2. 王遷著:《著作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3月版。

相關焦點

  • 全息影像技術:與藝術家面對面,把夢想照進現實.
    《星球大戰》中的全息影像電話從此以後,全息影像技術開始成為科幻片的標配:《鋼鐵俠》中主人公玩轉各種高科技,並用全息技術為自己製造了鎧甲模型;《碟中諜4》中湯姆·克魯斯為了潛入克林姆林宮,用幕布製造了一個以假亂真的人物形象
  • 全息影像聊天室
    全息影像聊天室是由即時視頻通訊技術、全息成像技術、摳像技術和三維即時成像技術打造的一套高科技科幻的即時全息成像視頻通訊技術。 1、即時視頻通訊技術即時通訊講究的是點對點,或者一對多的通訊。因此,P2P(點對點技術)作為一種網絡新技術進入音視頻即時通信開發人員的視野。
  • Transcendia薄膜技術|淺談全息投影技術,讓一切觸手可及!
    所有這些,都被統稱為全息影像技術。全息投影技術是近些年來流行的一種高科技技術,它是採用一種國外進口的全息膜配合投影再加以影像內容來展示產品的一種推廣手段。它提供了神奇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上或亞克力材料上成像。數字全息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全息技術和電子成像技術結合的產物。它通過電子元件記錄全息圖,省略了圖像的後期化學處理,節省了大量時間,實現了對圖像的實時處理。
  • 瞬間傳送活人的全息影像技術,微軟是怎麼實現的?
    準確來說,這種記錄被攝物體反射光波全部信息的照相技術稱為全息投影(Holography),從不同角度觀察與拍攝對象,然後將影像傳到其他地方。這樣收集得來的畫面,因記錄了被攝對象的不同角度,能讓人產生立體視覺的效果。
  • 全息影像技術|真的實現了空中投影?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Aska3D是日本Asukanet公司的一款產品,該公司研發了一種玻璃成像平板,它使用了一套垂直的鏡子,可以從一個單獨柜子裡的顯示器反射出圖像,映射出逼真的影像和物體。通過改變傾斜度,Aska3D可以提高遠距離影像和物體的逼真度和清晰度。
  • 2分鐘教會你把手機變成3D全息投影儀!
    還有例如著名電影《回到未來》第二部中,出現過一個大白鯊的影像也使用了全息投影。在2013年,歌壇天王周杰倫,以全息投影技術與已故歌姬鄧麗君隔空對唱,畫面非常震撼。這背後所利用的技術就是3D全息投影技術,它是一種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是一種觀眾無需配戴眼鏡便可以看到立體的虛擬人物的3D技術。
  • 全息投影技術
    雷射束投射實體的3D影像日本公司ScienceandTechnology發明了一種可以用雷射束來投射實體的3D影像,這種技術是利用氮氣和氧氣在空氣中散開時,混合成的氣體變成灼熱的漿狀物質,並在空氣中形成一個短暫的3D圖像。這種方法主要是不斷在空氣中進行小型爆破來實現的。
  • 剖析與VR/AR相關的黑科技——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投影是一種顯示技術,它需要媒介,而且得實時進行,並且可以與人交互。我們把它的媒介稱之為「全息介質」,它不能憑空產生,這就是為什麼目前這項技術很難普及的原因。全息投影將影像投射到全息介質上,從而在人們眼前呈現出了3D的效果。這項技術也被人們稱為虛擬成像技術,現在非常火熱的增強現實(AR)就運用到了這個技術。
  • 鋼鐵俠中的全息投影技術是如何實現的
    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於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但一直到 1960 年雷射的發明後,全息投影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微軟 Hololens 和 Magic Leap 所謂的神秘黑科技就是運用了這項技術。今天,我們來為大家深入剖析一下全息投影技術。
  • ASKA3D全息影像新定義
    雖然科幻電影,早就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是空中成像的全息影像,但多年來,現實生活中的全息影像技術卻一直沒能夠擺脫必須依靠介質的問題。
  • 乾貨分享《全息投影技術的原理 》
    有沒有不需要帶眼鏡就能看到的3D影像呢?全息影像技術就提供了這樣一種解決方案所以全息攝影不僅記錄了物體上的反光強度,也記錄了位相信息。與普通的攝影技術相比,全息攝影技術記錄了更多的信息,因此容量比普通照片信息量大得多(百倍甚至千倍以上)全息影像的顯示,則是通過光源照射在全息圖上,這束光源的頻率和傳輸方向與參考光束完全一樣,就可以再現物體的立體圖像。
  • 全息投影技術概念與分類
    全息投影技術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記錄和再現的技術。
  • 投稿 黑科技:偽全息影像
    其實這裡用的是全息影像技術,該項技術是在1947年,由英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發明的,而他因此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也稱虛擬成像技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
  • 「黑科技」|當3D全息影像碰上黑膠...
    那對飄在唱片上的小天使可是世界首創,這是第一次把3D全息投影技術用在黑膠唱片上。何謂3D全息投影?簡單來說是一種顯示技術,將影像投射到全息介質上,從而在人們眼前呈現出了3D的效果。本質就是實現三維圖像的記錄和再現。比如下面三種↓
  • 3D技術-全息投影(簡易實驗)
    說起3D技術,大家一定不陌生。那麼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什麼呢?我猜你一定會說是3D電影,而除此之外,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3D技術的應用。比如:哇!
  • 陽明先生全息影像:一次穿越500年的授課
    這就是陽明先生——藉助數位技術打造的全息影像。陽明先生全息影像由今年論壇開幕視頻《鯤鵬》製作團隊傾心打造,核心團隊由鯤鵬監製路盛章教授、總導演田苗子、特效總監張嘉亮和周通等組成,演員劉宏宇及前後幾十人參與製作,他們在不到兩個半月的時間內,克服了各種困難和挑戰,最後將陽明先生的全息影像呈現了出來。
  • 小知識:什麼是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投影技術也叫虛擬成像技術 全息投影技術一共分為以下三種: 1.空氣投影和交互技術 在美國麻省一位叫ChadDyne的29歲理工研究生發明了一種空氣投影和交互技術,這是顯示技術上的一個裡程碑,它可以在氣流形成的牆上投影出具有交互功能的圖像。
  • 綜藝節目中全息投影技術的應用
    其實這樣的全息技術近幾年已經在我們的周邊流行起來。全息技術最早於1948 年由英國科學家DennisGabor 發明。空中幻想中間可結合實物,實現影像與實物的結合。現場觀眾可以從360 度的任何角度觀看影像的不同側面,也可配加觸控螢幕實現與觀眾的互動。 全息投影技術將展示效果和實用性融為一體,製造出全新的互動體驗,給使用者以更加真實的感受。目前已逐步應用於現場演唱會、電視綜藝節目、戲劇話劇演出、展示展覽等視覺藝術行業。
  • 騎著自行車也能做廣告了,還是全息影像的
    小小的車輪,做好了還能變成 3D 全息影像。車輪上的影像在白天、夜裡和雨天都能清晰呈現,行車速度也不會影響成像質量。車輪上的影像可以通過 Wi-Fi 或者 USB 從電腦上讀取。這是一家叫做 kino-mo 的英國公司,他們致力於開發高科技智能視覺技術,這個自行車輪廣告技術就是他們的最新技術。在自行車廣告牌之前,他們已經研發出 3D 全息技術。
  • 關於金·卡戴珊已故父親「復活」全息影像的背後
    幾天後,她透露,她的丈夫Kanye West通過全息影像讓她已故的父親「復活」,並祝她生日快樂。「Kanye給我準備了一生中最貼心的禮物,」她在Twitter上說,「來自天堂的特別驚喜,我爸爸的全息影像。它是如此栩栩如生!我們看了一遍又一遍,充滿了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