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後又被騷擾簡訊轟炸了?你需要和多號保護個人信息

2021-01-18 站長之家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和多號最新資訊

 > 

正文
購物後又被騷擾簡訊轟炸了?你需要和多號保護個人信息

根據往年數據表明顯示:雙11當天往往是一年中騷擾電話和垃圾簡訊爆發最高的日子,並且雙11過後的收貨高峰期,更加要高度警惕「退貨退款中獎」等網絡詐騙。

垃圾簡訊高峰日

數據表明雙11前後,騷擾電話是一年裡最高的,而在眾多騷擾電話中,廣告推銷佔比最高,其次就是詐騙電話。而在雙十一後的幾天至十幾天時間裡,網絡詐騙簡訊的高峰期就會到來,各類詐騙簡訊都將會在該時段集體爆發。而從詐騙簡訊發送號碼來看:利用偽基站發送的,冒充商家、銀行客服居多。多數詐騙簡訊的主要詐騙方式是「帳戶異常、失效、升級信息」又或者是「貨物退款」 「積分兌換」等信息。

「剁手黨」最需警惕

由於手機購物APP應用逐漸普及,喜歡網購的年輕人都會安裝淘寶、京東等手機客戶端。雖然導致上釣魚網址的消費者概率大大減少,但大家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有不少是通過入侵正規網站完成的釣魚網站,製作也更加精良,乍看之下難分真偽。而實際上往年雙11期間,也確實是遭遇網絡詐騙的人數也是一年中遭遇最多的時期。

雙11後高危詐騙信息

根據近年流行的網絡詐騙形式,結合本次雙十一網購的特徵,在此小編整理了幾個經典騙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警惕雙11後可能大規模傳播的幾個高危網絡詐騙。

一、退款(定金)客服詐騙

搶購後接到自稱賣家的人打來電話稱:「您的網購交易存在異常或無法發貨,需要給您進行退款或解除交易異常」,需要特別提高警惕。一旦按照對方指示,打開網頁或進行某些操作,就可能面臨資金帳號或網銀資金被盜的風險!

如真有交易異常或發貨緩慢的情況,請撥打電商網站的官方客服電話進行諮詢核實,切勿相信陌生來電或簡訊,更不要輕易點開未知的網址連結。在手機上更需警惕洩露任何關於個人帳號的隱私信息,因為沒有哪個正規商家客服會通過簡訊電話形式諮詢用戶個人帳號信息。

二、中獎詐騙

雙11之後的半個月至一個月的時間裡,中獎詐騙簡訊一般都會呈現持續高發的態勢。同上,在接到任何「中獎」類信息如有疑問,請直接撥打電商網站的官方客服進行諮詢確認。一定不要直接回撥簡訊中的聯繫號碼,更加不要輕易點開簡訊中任何網址連結。

三、防朋友圈詐騙

雖然雙11是電商平臺的活動,但朋友圈裡的微商們也會趁機進行一番熱炒。由於缺少第三方監管平臺,騙子們就在朋友圈上發布虛假的低價購物信息,騙取消費者匯款購買。因為朋友圈裡銷售行為,存在取證難、查處難的問題。所以建議大家在朋友圈買東西時,儘可能選擇正規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避免直接支付,以確保財產安全。

防範小建議

當然想要從根本上減少以上詐騙的話,消費者在購物時對自身購物軟體應多加核實,使用app、第三方外掛或小程序進行購物前,最好能使用手機小號。與日常用手機號區別使用,專號專用,增加一道個人信息安全屏障。各大運營商基本都有在線將手機升級為一卡多號的業務。比如移動的和多號:手機副號月租僅需5元,不換機不加卡即可在原號碼基礎上增加購物專用副號,操作靈活快捷,月租也相當優惠。

使用和多號副號還能避免常用號碼綁定的支付寶、微信、銀行卡等個人隱私信息在購物時被洩露、轉賣的情況發生。

免責聲明:「站長之家」的傳媒資訊頁面文章、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自媒體人、第三方機構發布或轉載。如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或處理。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更不對您的投資構成建議。我們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投資行為、購買使用行為。

相關焦點

  • 購物節營銷 消費者頻遭簡訊轟炸
    購物節營銷 消費者頻遭簡訊轟炸大量106開頭簡訊騷擾消費者;工信部擬規定在發送商業信息之前,徵求用戶同意「雙十二購物節」期間,一名消費者收到各種店鋪發來的促銷簡訊。手機截圖「淘小蜜評價」服務界面上介紹,其提供「簡訊營銷」服務。
  • 購物節營銷 消費者遭淘寶商家簡訊轟炸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購物節營銷 消費者頻遭簡訊轟炸618、雙11、雙12購物節……伴隨著五花八門的購物節一同到來的,還有若干年前為大眾所熟悉的「簡訊轟炸」。只不過,這次捲土重來的「簡訊轟炸」則是披上了「網購營銷」的外衣,讓消費者不堪其擾。
  • 網購節的「簡訊轟炸」,你遇上了嗎?
    「買家購物時留下聯繫方式,是為了方便客服和快遞聯繫,不是授權商家發送營銷簡訊。」「618」「雙11」「雙12」……近幾年,五花八門的購物節越來越多,一度消失的「簡訊轟炸」也借著「網購營銷」的外衣捲土重來。近期,多位市民向新京報反映,各家網店發來的簡訊數量太多、時間太集中,實在不堪其擾。
  • 網購節「簡訊轟炸」太煩人:第三方發簡訊 最便宜三分九一條
    來源:新京報「618」「雙11」「雙12」「雙旦購物節」……近幾年,五花八門的購物節越來越多,一度消失的「簡訊轟炸」也借著「網購營銷」的外衣捲土重來。近期,多位市民向新京報反映,各家網店發來的簡訊數量太多、時間太集中,實在不堪其擾。
  • 和多號提醒你:年末歲初更要小心電信詐騙
    猜猜我是誰「好久不聯繫了,你怎麼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了?」騙子隨機撥打手機號碼,誘導當事人誤以為是久未謀面的老朋友,在獲得信任後找各種理由借錢。接到此類電話時,大家不妨編個名字,如果對方隨口答應,必定有詐。退款詐騙騙子自稱網絡購物平臺客服,告知當事人購買的貨品缺貨,或者快遞包裹半路遺失、損毀,需要提供銀行卡號、動態密碼等以便退款。
  • 騷擾電話和信息源源不斷?手機這樣設置,讓你遠離這些騷擾
    大數據時代裡,廣大用戶的個人信息成為了新的賺錢工具,信息倒賣的例子屢見不鮮。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頻繁收到各種騷擾電話和垃圾信息的原因之一。煩人就算了,就怕一不留神被忽悠進他們的圈套,最終落個人財兩空的下場。
  • 騷擾電話無窮無盡,誰在「出賣」個人信息?
    騷擾電話無窮無盡,誰在「出賣」個人信息?3如果你與對方進一步洽談,成功完成借貸後,網貸公司就會實現一筆利潤。此外,還有一幫人也會因此獲得提成,網貸公司會根據目標客戶的實際網貸金額,向這幫人支付一筆3%的提成。這幫人就是出賣個人信息的真正幕後黑手。就是他們,讓那些原本屬於隱私的個人信息成為賺錢牟利的工具,讓公民的個人信息成為明碼標價的搶手貨。
  • 網購衣服少三顆扣子給差評 商家:「我們轟炸你」
    年末的最後幾天,王女士收到母親在某購物平臺上買的一件衣服。因為衣服的質量問題,王女士給了商家一個差評。令她沒想到的是,簡訊的連番轟炸,微信和購物平臺上難以啟齒的侮辱性語言隨即而來。12月22日,王女士的母親在網上給她買了一件價值一百三十多元的衣服。
  • 男子遭簡訊轟炸卡被盜刷4千 銀行:先可不還帳
    梁先生提供的交易簡訊截圖。 西部網訊(記者 孫鵬) 先是一小時內收到300餘條垃圾簡訊轟炸,後是一次購買6張機票且立即登機。7月3日,西部網報導了西安的梁先生在卡未離身且人在西安的情況下,其中信銀行信用卡遭遇盜刷四千餘元購買貴陽至桂林機票六張一事,報導後,中信銀行在次日與該男子取得聯繫,就盜刷一事進行部分說明,但就梁先生提出個人信息如何洩漏一事,並未進行回應。
  • 發騷擾簡訊也算侵犯隱私權!民法典規定了
    從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保護這些權利的意識。這短短的規定,奠定了中國人格權法律發展完善的基礎。34年後,民法典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改人身權為人格權,以獨立篇章的形式確立其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強調保護公民的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重要權利,還增加了隱私權,以及個人信息保護。
  • 和多號,更好的管理你的iPhone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和多號最新資訊 > 正文 和多號,更好的管理你的iPhone
  • 你丟掉的一張快遞單能出賣你這麼多信息
    拆了後上面的快遞單你不處理?隨手就扔?萬萬不行!快遞單上的個人隱私信息,一定要及時消除後再丟棄!個人信息的洩露可能導致嚴重後果!輕則被銷售電話時常騷擾,重則被詐騙分子騙盡家產。一張快遞單就可以讓你處於信息「裸奔」的狀態。哎喲!哪點那麼嚇人。不信!
  • 用戶隱私遭洩露,騷擾電話簡訊頻出,TapTap回應:已報案
    文/龍之心在個人隱私越來越被重視的當下,隱私保護成為了各行各業的首要職責之一,遊戲行業同樣不例外。最近,這也是讓TapTap十分頭疼的話題。從2020年1月起,TapTap便收到大量反饋,集中體現為社區內用戶收到手遊推廣的騷擾電話和簡訊。針對此事,官方近日做出了最新回應。
  • 75號咖啡|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個人信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
    我們對「合法經營」的判斷,離不開對信息使用情況的考察,但隨著網際網路不斷發展,信息使用的範圍和方法也越來越多,我們在判斷某類信息使用行為是否屬於「合法經營」時,不宜限制過嚴,要充分考慮社會影響和社會危害性,還要考慮營商環境和民營企業保護的問題。三、特殊主體間信息共享行為性質如何認定?
  • 個人信息洩露 防「內鬼」也要管「鍾馗」
    □本報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引發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關注。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12月8日,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個人信息是怎樣洩露的?
  • 色情信息多、加陌生人好友後才能拉黑……子彈簡訊被多次舉報!
    但一個月後,該APP卻被網友舉報不斷被色情內容騷擾。不安裝APP也能使用 騷擾信息不斷 近日,記者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曬出了其子彈簡訊的好友申請列表,其中未通過的好友請求全部是美女頭像,添加信息也全部都是「聊騷」、「觀看大尺度直播」等內容。其實,早在8月30日就曾有媒體曝光了子彈簡訊含有色情和違禁內容。
  • 看看你的個人信息是怎麼洩露的?被小人算計防不勝防啊!
    #不知你是否經常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不分時間,不分場合,在各個時候不分晝夜地騷擾你,甚至現在的一些推銷電話,現在直接就是電腦人,不間斷地對你轟炸。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信息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QQ、貼吧等,就是簡歷販賣的交易地。一個賣家透露,一份簡歷一手賣三塊五,二手八毛錢,就是四塊三,再加一次隔天,三毛,那就四塊六,一天能掙幾千塊。何等地恐怖,誠信何在?信義何在?
  • 為保護個人信息 網購達人們真費心
    撕去快遞單、網購留化名……為了保護自己的信息不洩露,很多人想出了不少招兒。近日,「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的話題上了熱搜。一時間,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再次引發熱議。為了防止個人信息洩露,我們在收寄快遞時該注意些什麼?能為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做些什麼?
  • 個人信息洩露引熱議,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李鳳虎前不久,圓通速遞「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該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各方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熱議。如今,不管是網購、叫網約車、點外賣還是使用App,都需要提供個人信息。該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個人信息,個人信息為什麼會被洩露?該如何加強監管?
  • 拔刀吧丨防電話騷擾指南
    :騷擾電話與前幾年的相比,除了讓你買房、貸款等日常生活必備詢問外,現在的推銷和詐騙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精準,知道你的戶籍,以往的工作經歷,消費經歷,身份證號碼,學籍信息等等,有時候比你自己還了解你自己。通常,網際網路廣告行業普遍的收集號碼數據獲取方式主要包括:算法隨機生成、公共網絡爬取、脫敏數據批量採購、通訊錄授權爬取、黑客拖庫盜取,以及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黑產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