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單位有個同事叫小魚,高等院校畢業,滿懷才氣,長得也算是可愛,但在平時生活中,活生生把自己搞成了逗比段子手。
她嘲笑自己的胖(其實還好),她嘲笑自己愛吃(其實也還行),她嘲笑自己沒文化(其實文字中充滿靈氣),但即便如此,周邊的朋友,也沒有什麼認為她就是這樣,反而經常被她的某個段子或者某張圖弄得哈哈大笑。
而在我看來,能自嘲的人往往很聰明,小魚就是個聰明的姑娘,當然,能自嘲的人也很幽默,小魚也是個幽默的姑娘——能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
在電影《煎餅俠》裡,處處充滿自嘲,這是大鵬這個角色在影片中對自己無奈生活的嘲諷,也是大鵬這個現實中人物對很多現象的嘲諷。
不是很多人說袁姍姍演技差嗎?那麼好,我自己來,她飾演的女演員就是用浮誇的演技說自己演技差;不是很多人說柳巖借胸上位嗎?那麼好,我自己來,在天台上,柳巖說了一通心靈雞湯,嘲弄自己的胸;不是很多人說歌手假唱嗎?那麼好,我自己來,陳羽凡用沙啞的嗓子說,昨晚我們真唱了。
當然,還有大鵬自己,你不是特牛逼嗎,你不是要當超級英雄嗎?你看,明星可以落寞,而煎餅俠的每次出場都很衰。
打碎自己,以此證明很多事不是你認為的那樣的,大家都在努力,有夢就好,甭管是否可以實現,總比那些鍵盤俠好很多吧。
這就是整個影片的基調,用自嘲來講述一個小人物有大夢想的故事。
如此看來,其實也很俗套,但俗套的故事多了去了,你算老幾?
至少,《煎餅俠》算中等略偏上吧。
在這部影片沒有上映前,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認為這是一部充滿網絡爛梗的爛片,就像《分手大師》一樣,抱著期望走進影院,卻不知道看了一部啥片,但從6月開始,逐漸看到一些影評,說這部電影充滿了誠意,而隱隱中覺得大鵬有點自己的思想,再有,有一個他的朋友寫了一個短文,不是影評,卻寫了當年他和大鵬相識的故事,還有柳巖,也寫了一個短文送給大鵬,往往這個時候,我就覺得,這片應該不會爛了,很少有人會那麼用心推薦一部爛片。
再者,四季《屌絲男士》做得都很用心,在網絡上看了那麼多免費的《屌絲男士》,應該去影院貢獻一部票房了。
看完,雖然沒有像預期的那麼好,但也足夠,其實,光兩大天團——東北F4和古惑仔的出現就值回票價了。
如果你也是個小人物,那麼你會有更多感受,而對於生活,我們本不必那麼較真 ,對於自己,更不必那麼高看自己,人說你幾句你就不開心,既跟自己過不去,也讓別人失去了跟你交流的欲望,有的時候自嘲一下又如何,你都這麼說自己了,別人還敢說你嗎,人有的時候就是賤,很多時候,往往你越自嘲,別人就越尊敬你。
是的,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