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劇場到脫口秀俱樂部,小而親密型演出空間成功出圈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突突突……」穿著一身破舊牛仔工裝,滿臉油汙的吉爾斯·伯傑費力地啟動拖拉機發動機,一股濃鬱的柴油味隨即從舞臺瀰漫到兩三米遠處的觀眾鼻子裡。狹小黑暗的空間裡,柴油發動機震動的轟鳴聲被放大數倍,伴隨兩位灰白頭髮演員的歡呼,製造出令人興奮的戲劇效果。

來自挪威瑟卡劇團的《蒸汽時代》,是創始人吉爾斯·伯傑2017年創作的一部童心之作。他花費了半年時間去博物館、火車站或是廢棄車場尋找材料,憑著少年時代對機械的熱愛,製造出一個一噸多重的大型機械動力裝置放上舞臺。當柴油發動機開始轉動,巨大的齒輪帶動舞臺上的所有電機和物品旋轉飛舞起來。

「你能近距離看到齒輪轉動的每個細節,聞到柴油的味道,煎雞蛋的香味,同時聽到發動機的轟鳴聲。」身為劇團創始人,吉爾斯也是《蒸汽時代》裝置設計師和演員。據他介紹,瑟卡劇團在創立30多年裡創作了40多部戲劇,有不少戶外大型作品,更多的,則是《蒸汽時代》這樣的小型親密型表演,只需兩三位演員就能帶著劇團走遍世界。

「戲劇劇場越做越小,這確實是一個趨勢。應該說,戲劇與觀眾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吉爾斯表示,他在中國巡演中發現,很多人總是低頭沉溺於手機,而他們想要把人們帶回私密空間,讓人們重新發現原始的想像力。

「在這個特別小的劇場,你可以打開你的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發現不一樣的戲劇體驗。」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小不點大視界的微劇場,他們在演出結束後,會用拖拉機發動機摩擦出的高溫為觀眾煎雞蛋,近距離品嘗的過程,變成全場歡騰的畫面。

相比興起並繁榮於上世紀90年代的小劇場文化,小而美的微劇場僅有幾十至上百人的觀眾規模。微劇場比小劇場更小、更私密、更有圈層意味,戲劇體驗也更濃烈。這種風潮不僅是國際戲劇的趨勢,也在中國漸成商業風潮。

面對面的微劇場

一個麥克風,幾位脫口秀演員輪番登場,幾十位觀眾聚攏在演員的眼皮子底下,段子與笑聲在緊湊的空間內凝聚噴薄。

這是《吐槽大會》背後的笑果文化,在全國各地脫口秀線下俱樂部最常見的一個夜晚。從北京、上海、廣州到二線城市,這種微型的脫口秀表演現場,已經覆蓋了全國十個城市,成為都市年輕人閒暇時光的娛樂選項。笑果文化創始人葉烽將《吐槽大會》這樣的新網絡歸納為「年輕態喜劇」。

今年4月,笑果文化拿到天圖投資和南山資本的B輪融資。而去年,北脫傳媒拿到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單立人喜劇則獲得優酷千萬級別的A輪融資。

《2018中國年輕態喜劇受眾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脫口秀演出受眾主要以18歲至29歲人群為主,女性受眾偏多。其中50%的年輕態喜劇受眾家庭月收入達1萬元以上,24%受眾群體的家庭月收入在2萬~3萬元,購買力強勁。

一場觀眾僅數十人,演員與觀眾之間幾乎沒有距離,年輕態喜劇演出可以說是微劇場興起的浪潮之一。

如果說脫口秀代表的是年輕態喜劇受眾的圈層,那小不點大視界的微劇場和小橙堡微劇場,則鎖定有孩子的年輕中產家庭這一圈層。

小不點大視界是中國第一家做親子微劇場的,目前在一二線城市有6家微劇場;2016年創立的小橙堡微劇場則是深圳首家微劇場;九町小劇場院線聯盟則看準二三線城市,把微劇場開進社區和商圈。

從大而全邁向小而精,不僅是傳統零售面臨的變革,也是文化創意產業的變革之路。相比動輒數千人的大劇場,微劇場的消費圈層更為集中,用戶畫像也更加精準明確。

高票房下的盈利困境

「演員和觀眾只有咫尺距離,我們的每一個眼神和動作,都能被觀眾看到。」吉爾斯說,微小的劇場空間有更強大的魔力,氣氛很容易凝聚到極點。這種真實感受是大劇院、電影院都不可能傳遞的。

事實上,無論是戲劇微劇場、脫口秀俱樂部或是livehouse,都可以用「微」來定義。它代表的不僅是被壓縮的距離,更是一個簡樸純粹的空間,一群志趣相投、愛好一致的人的聚會,當同好者抵達同一個空間,就是一場專享意味的私密互動。

小劇場最初誕生於1887年的法國巴黎。那個由倉庫改造的劇場,一伸手就能碰到演員,一抬腿就能碰到舞臺上的道具。這種反商業的小劇場,當時意味著實驗、非主流和小眾。但在今天的中國,小劇場已經是潮流的代名詞,無論什麼表演形式,只要在300人以下的規模,都可以被稱作小劇場。

而更小的微劇場,最初只有86個座位的蓬蒿劇場算是北京戲劇界的「烏託邦」,這裡的演出票價都不高,小眾、先鋒和實驗性,是這裡顯著的標籤。比蓬蒿劇場容量更大的繁星戲劇村、鼓樓西劇場、木馬劇場、蜂巢劇場等,則在近十幾年裡引領起北京小劇場風潮。

郭德綱的德雲社,上世紀90年代也是從極小的茶館和劇場起步的,郭德綱曾說,「相聲的生命力就應該在小劇場。」如今德雲社在全國有9個劇場,這種連鎖經營的方式,常常也是小劇場的運營模式。

在全國有6家直營微劇場的小不點大視界,不但以小空間來探索戲劇的邊界,同時更強調面向0歲以上的小觀眾,在那些無法接待嬰幼兒的劇場之外,拓寬市場。

北京市演出行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北京演出市場的戲劇類演出達12217場,接近總演出場次的一半,票房收入超6億元。其中話劇、兒童劇最為活躍,8738場話劇、兒童劇演出貢獻了4.78億元票房。

但對於劇場運營方來說,整體票房數據並不能代表盈利能力。劇場越小,意味著單場演出能實現的票房收入越少。通常小劇場和微劇場的票價都在300元以下,人數基數越少,盈利就越艱難。

以笑果文化的脫口秀演出為例,其全國的線下演出,基本依靠《吐槽大會》這類線上節目帶來的廣告收益支撐。而小不點大視界這樣主打親子向的微劇場,更多依靠線下的藝術課程創造多面的盈利能力。

小不點大視界的創始人陳忌譖對第一財經表示,劇場運營者只要懂得用戶、研究用戶,就會贏得市場,「那時候,微劇場在演出領域自然會體現出獨特的價值。」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著作權歸第一財經所有。未經第一財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繫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關焦點

  • 脫口秀,演出市場新寵兒
    這意味著,以後看頭部脫口秀演員專場,成本不亞於「趙曉卉看一場五月天演唱會」。連續8天,28場演出,《脫3》選手大集結。當笑果小程序放票「十一專場」的當天,伺服器在幾秒內便陷入全線崩潰。幾分鐘後,閒魚上陸續出現了炒到¥1500、¥2000的熱門場次轉票。連笑果首席編劇程璐都抱怨道,「我最近天天要拒絕很多向我求票的朋友,我也要不到票啊,太難了。」
  • 天津脫口秀俱樂部的演出場場爆滿
    一隻麥克風,一束燈光,一個個令人捧腹的段子,一陣陣開心的笑聲……一月一次的商演,在開票5分鐘便售罄,這樣的火爆場面讓不少人感嘆,脫口秀什麼時候這樣火了?作為天津本土脫口秀演出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團隊,天津脫口秀俱樂部創始人李優非常自豪。日前,李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希望能有更多人站上脫口秀舞臺,為天津演出市場注入新生力量。」
  • 《脫口秀大會3》逆風出圈
    幾天後,因新冠疫情蔓延,公司被迫取消今年所有線下演出。彼時的誕總以為,那就是笑果2020遇到的最大挫折。5月6日,公司真的出大事了。笑果「二號人物」池子在微博寫小作文,痛斥公司擅自調取其私人銀行流水,銀行傲慢回覆:「這是配合大客戶要求。」憑一己之力,池子首度向公眾披露出笑果內部管理的一地雞毛。
  • 《微笑俱樂部》即將開播 喜劇脫口秀攜古井小罍亮相
    由人手一枚的古井小罍歡樂助力,安徽樂貫滿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安徽金牛影視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脫口秀節目《微笑俱樂部》,將從2019年6月3日起登陸安徽廣播電視臺綜藝頻道,首播時間每晚19:00-19:10,重播每晚23:15-23:25。節目也同步在愛奇藝脫口秀頻道全網獨家首發。
  • 天津脫口秀演出
    隨著《脫口秀大會》、《金星秀》等節目的熱播,脫口秀演出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歡迎,到現場看一次脫口秀演出效果更是開心。驚喜喜劇脫口秀俱樂部在天津的演出排期很有很多,隨著脫口秀的流行,驚喜脫口秀演出也非常受歡迎,脫口秀從開放麥到脫口秀表演,有時會一票難求。而且年輕愛玩的人們開始尋找天津脫口秀線下俱樂部,有越來越多的愛好者想參與其中,試一試上舞臺體驗一次開放麥,驚喜喜劇廠牌的發展正好贏得了大家的需要。
  • 脫口秀的風口和浪尖:從冷門小眾到一票難求
    (《脫口秀大會》總決賽現場。圖/受訪者提供)脫口秀出圈路本刊記者/李靜 仇廣宇「你們的票太難買了!」9月20日晚上,上海新天地笑果工廠演出的主持人剛走出來,底下的觀眾就喊了出來。在李誕眼中,那時的自己對脫口秀的熱愛比不上程璐、梁海源這些朋友,「他們是瘋的,他們沒了脫口秀是要死的。」當時業已成名的黃西已經回國,經常在微博上推這些這小俱樂部的演出。
  • 監管收緊、出圈加速,脫口秀節目的下半場
    來源|看電視(本文不代表言之有範觀點) 《脫口秀大會》半決賽上,李雪琴又一次出圈,憑藉自己的脫口秀才華上了熱搜。而在熱度高漲的同時,也有不少觀眾注意到,節目中出現了一些後期配音修改的痕跡,圍繞脫口秀節目監管的討論也逐漸出現。
  • 「遊牧」三年後,武漢唯一的脫口秀俱樂部有了家
    「從11月14號開始,武漢本土脫口秀俱樂部「開飯喜劇」連續兩個周六在平和打包廠的新劇場進行商演。下午四點開始的演出,三點二十門口就排起了長隊。不斷有人繞過門口的活動牌往裡探頭,詢問還在擺設桌椅的工作人員什麼時候才能開始檢票。三點三十五分,靠近舞臺的前四排幾乎坐滿,第一排正中間的姑娘上周六也來過,坐在同樣的位置。
  • 從《吐槽大會》到《笑場》,脫口秀節目攪動喜劇演出市場
    在她看來,專場對於脫口秀演員來說有著裡程碑式的價值,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獲得階段性成功的見證,代表著大家對她表演能力的認可。「就像歌星可以開演唱會一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節目錄製結束之後,思文又大病了一場。從平臺播放來看,觀眾沒有像對待《吐槽大會》那樣對《笑場》抱以相同的熱情。
  • 每期播放量過億 「笑果」脫口秀是怎麼「火」起來的
    原標題:《脫口秀大會》平均每期播放量過億,線下演出也日益增多,孵化出全新業態 舶來的小眾藝術破圈,演員和作品批量「爆紅」,「笑果」是如何實現的?這一發源於歐美的脫口秀演出形式,也成為了上海演出市場的新寵,在本市演藝新空間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每周線下演出已達到數十場之多。「脫口秀是現場的藝術。」李誕如是說。《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系列中的選手、話題頻頻「爆紅」出圈,背後離不開註冊在奉賢區的製作公司笑果文化長期在上海從事線下演出所積累的經驗。
  • 嗯吶脫口秀2021年開篇演出
    「脫口秀」作為近年處於風口紅利期的新舞臺演出產品,深受觀眾追捧。隨著脫口秀綜藝時代的到來,北京、上海、廣深等地的劇場演出都面臨著演員匱乏的窘態。2000字以上的作品、15分鐘的演出時間,不但可以收穫200至1000元的演出費,更獲得了登臺展現自我的機會,可以說小劇場演出是登錄大平臺的一把鑰匙。
  • 演出倒計時 | 「泥樂」脫口秀臨沂首秀!
    遊),齊魯大地方方面面的都要照顧到!泥樂脫口秀俱樂部卡司脫口秀人氣新人愛拍照的數學老師高仿低配泥樂脫口秀俱樂部卡司四川人,三國著名謀士,泥樂一枝花為了保持口音的多樣性被吸納進俱樂部泥樂脫口秀俱樂部卡司脫口秀新銳不禿頭的程式設計師
  • 獨家觀察 | 監管收緊、出圈加速,脫口秀節目的下半場
    與此同時,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在官網發布了《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的通知》,圍繞脫口秀節目監管的一系列問題值得大眾深思。來源|看電視(本文不代表言之有範觀點)《脫口秀大會》半決賽上,李雪琴又一次出圈,憑藉自己的脫口秀才華上了熱搜。而在熱度高漲的同時,也有不少觀眾注意到,節目中出現了一些後期配音修改的痕跡,圍繞脫口秀節目監管的討論也逐漸出現。
  • 《脫口秀大會》帶火長沙線下脫口秀俱樂部,創始人:現在出票不到20...
    在脫口秀逐漸通過線上節目被大眾所認可和接受時,線下脫口秀也蓬勃發展,「幾乎每個省會城市都有一家或幾家脫口秀俱樂部。」但偉大爺表示擔心,「有的俱樂部就是趁節目火了之後賺錢,破壞這個市場,也傷害了觀眾」。經過兩年積累,笑嘛俱樂部的開放麥門票從2.33元漲到19.9元,演出場地逐漸穩定下來。
  • ...Saturday】脫口秀大會上孟川的俱樂部要來臨沂啦 最後3位卡司...
    「臨沂唯一一家脫口秀俱樂部」「讓這個城市開心起來」  為了將純粹的脫口秀線下演出帶到這座城市>  我們這次邀請到了來自濟南的泥樂脫口秀俱樂部    熟悉脫口秀的朋友們一定知道泥樂的老闆  就是脫口秀大會上圈粉無數的 孟川!
  • 獨家觀察||監管收緊、出圈加速,脫口秀節目的下半場
    脫口秀節目的下半場該如何書寫?文 | 晴梔《脫口秀大會》半決賽上,李雪琴又一次出圈,憑藉自己的脫口秀才華上了熱搜。而在熱度高漲的同時,也有不少觀眾注意到,節目中出現了一些後期配音修改的痕跡,圍繞脫口秀節目監管的討論也逐漸出現。而與之時間相近,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在官網發布了《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的通知》,指出要加強對脫口秀、相聲等語言類節目的內容審核和現場監管。
  • 從段子講起到開噗哧HUB,笑果文化如何搭建脫口秀生態閉環?
    甚至,有不少人因為這檔節目,以及李誕、池子才了解到脫口秀這門語言藝術。此後,笑果文化又推出《脫口秀大會》《冒犯家族》兩個子品牌拓展了節目IP矩陣,節目的短視頻在網絡上裂變傳播再成爆款。同時,從《脫口秀大會》也走出了龐博、思文等脫口秀新銳。節目的成功再將笑果文化內容品牌影響力擴大、夯實。
  • 監管收緊、出圈加速,脫口秀節目的下半場該如何書寫?
    《脫口秀大會》半決賽上,李雪琴又一次出圈,憑藉自己的脫口秀才華上了熱搜。而在熱度高漲的同時,也有不少觀眾注意到,節目中出現了一些後期配音修改的痕跡,圍繞脫口秀節目監管的討論也逐漸出現。
  • 監管收緊、出圈加速,脫口秀節目的下半場該如何書寫?
    《脫口秀大會》半決賽上,李雪琴又一次出圈,憑藉自己的脫口秀才華上了熱搜。而在熱度高漲的同時,也有不少觀眾注意到,節目中出現了一些後期配音修改的痕跡,圍繞脫口秀節目監管的討論也逐漸出現。同樣作為語言類中另一重要形式相聲的表演陣地的德雲社在去年封箱之後,直到最近才開始新場次的演出,在空檔期,德雲社「團綜」《德雲鬥笑社》製作上線,市場表現和話題度表現良好,相聲節目甚至有了出圈態勢。
  • 王勉、楊笠、李雪琴⋯⋯「脫口秀」頂流節目,都來自奉賢區的這家製作公司
    《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等系列中的選手、話題頻頻「爆紅」出圈,背後離不開註冊在奉賢區的製作公司笑果文化長期在上海從事線下演出所積累的經驗。而以線下的「開放麥」演出搜尋年輕人最關注的話題、培養篩選人才,線上綜藝熱度再反哺線下演出的良性循環,也讓脫口秀的「海歸」基因接上了地氣,道出當下青年共通的悲歡,並推動了演出市場的恢復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