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有這麼一句詩:
美酒千鍾猶可盡,心中片愧何可論。
一聞漢主思故劍,使妾長嗟萬古魂。
最後一句的「思故劍」指的是漢宣帝劉詢做過的一件頗為浪漫的事情。
漢宣帝劉詢年少時流落民間,為女囚所收養,最終長大成人,在一次宮廷政變中被扶為皇帝。劉詢青年時期曾娶了小官之女為妻,稱帝後大家覺得這個老婆太不上檔次,決定給他換個老婆(皇后)。
漢宣帝劉詢就下了一個詔書,聲稱自己流落民間時曾有一把劍,現在劍不見了,自己想念的厲害,請大家代為尋找。
找毛線寶劍啊,明明就是不想換媳婦罷了。
年少時讀這一段,真心覺得劉詢是個好樣的,又替他深深覺得遺憾——娶很多個媳婦的夢想他差點就實現了啊,居然這麼放棄了。
如果按照正史的記載,《雲中歌》會是這樣的結局:
劉弗陵身體不好去世了,劉賀是一個荒淫無道的昏君被霍光廢除。雲歌和孟石頭回歸大自然。許平君被霍光的老婆害死,霍光死後霍家被抄家……劉詢逼死霍家為許平君報了仇……
然而,真正的小說《雲中歌》講述的完全是另一個故事:
劉詢毒死劉弗陵,利用許平君吸引霍家的火力,利用許平君的死打擊霍家。劉賀為保命裝瘋賣傻。孟石頭歸隱途中被劉詢設計亂箭穿心……連劉詢年少時最好的小弟,為了保命不得不自宮成了閹人伺候劉詢……
所謂的政治,大致就是如此。和正史相比,小說看起來更像是真相。
《三字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堯舜興,禪尊位。號唐虞,為二帝。
這句話的中文意思是:黃帝之後,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舜,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事情的真相怎樣呢?
在正史中,我指的是類似司馬遷這種人寫的歷史中,堯舜是自願的禪讓。
啊,小夥子,你很有才,我覺得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這個天下就託付給你了。
真相是什麼樣子呢?
正史裡的三皇五帝權力更替太和諧了,和諧到我們難以置信。
《竹書紀年》裡有這麼一句:「堯之末年,徳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而我們熟悉的韓非,《韓非子·說疑篇》:「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
這兩部書的意思是舜逼迫堯讓位,禹逼迫舜讓位,那個時代的所謂更替,只不過是臣子弄死了君王罷了。
我倒是覺得這才是真相——溫馨的正史太不符合邏輯了。
人之本性就是如此——我們對與即將到手或者已經到手的東西,總是格外渴求。
我比較喜歡看動物紀錄片,某天晚上寫文案寫的我頭暈眼花,決定找個紀錄片換換腦子。
這是一個關於眼鏡蛇的紀錄片,一條眼鏡蛇誤闖茶園,驚恐的茶園女工找來了職業捕蛇人來追捕眼鏡蛇。
據紀錄片介紹,這種蛇以無毒的蛇類為食,除非不得已不會攻擊人類。兩個捕蛇人包圍了它,一個捕蛇人用棍子撩撥蛇王,等到蛇王焦慮害怕(咬棍子不好使,蛇王就慌了),另一個捕蛇人伸出一個棍子,棍子末端是一個黑色布袋,蛇就蹭鑽進布袋裡——蛇王害怕的時候就會鑽黑暗的地方。
這是蛇王的本性。
同樣,滿足自己的欲望,並為此不折手斷(小燕子語),這是人的本性。
一般來說,所謂的「文化素養」本質上就是對「本性」的壓制。我們說的美德,統統都是違反本性的。
比如說拾金不昧,其實我更渴望沒有人看到我撿錢,不是嗎?你捫心自問,如果沒有人知道你撿走了錢,你會拾金不昧嗎?如果拋開所謂的道德桎梏,你會選擇拾金不昧嗎?
把一塊鐵放在院子裡會生鏽,把一塊金子放在院子裡,金子會不見了。
經濟越發達,文化水平越高,人對本性的壓抑就越來越嚴重。
農村絕對不是淳樸的地方,恰恰相反,因為文化水平低,對人性的壓抑輕,你恰恰可以把農村看做是動物世界,赤裸裸的爭奪。對有一定文化的人來說,雙方產生矛盾,對策就是互罵、互打,甚至半夜在對方門口放炸藥(真人真事,那時候爆炸物控制不如現在這麼嚴格),而且黎明時分還給點燃了。
你能想像兩個兒子因為贍養費均攤問題,活活餓死父母嗎?在城裡,這種事是新聞,在農村,這種事是嘆息。
當一個人只有一畝三分地的時候,他的惡只能發揮出一丁點兒的威力。當他的財富、勢力擴張到一個城池的時候,他的惡會變得更加隱藏更加瘋狂。如果這個人成了帝王,那惡的威力會進一步擴大。
當這個人的勢力擴大到宗教領域,撒旦就降臨了。
公元1096年-1291年,也就是900多年前,在歐洲發生了持續200年的十字軍東徵,這是人類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宗教軍事行動,而這個行動的精神領袖就是天主教教皇……
最惡劣的一次十字軍東徵就是發動於1212年的兒童十字軍,幾千名歐洲兒童遠渡至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卻在那裡被出賣作奴役。200年間,無數活生生的人在這場以宗教之名進行的武裝衝突中喪生。
注意,是200年。鴉片戰爭到現在也不過才100多年!
人性之惡真正被關進籠子,大概是代議制民主成為標配的時候。
坦白說,爭奪的原因是資源的匱乏——就一個母猴子,三隻公猴肯定打起來。此外,還是因為缺少一種解決資源分配的有效形式。
舉個例子,切蛋糕。五個人圍著一個蛋糕,怎麼切蛋糕平均分配?
誰手裡有刀,誰負責分配,而且自己會分最大的一塊,這是人的本性。其他人肯定不服啊,不服不行,我手裡有刀,小心我捅你!
換一個思路,誰負責切蛋糕,誰最後一個吃蛋糕。為了能吃到儘可能多的蛋糕,負責切蛋糕的人就不得不把蛋糕切成平均5塊。
什麼,切蛋糕的人不同意?那我們換一個人切蛋糕。
這叫代議制民主的表現形式——通過平衡和抑制來利用人之惡實現善的結果。這個切蛋糕的人就是代議制民主下的「總統」或者「首相」,也是君權國家裡的「皇帝」,或是宗教領域的「教皇」。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推薦一本書給你:《民主的細節》,作者是劉瑜。估計很多人還不知道吧,劉瑜老師是女的……
在立柱書院對話框回復「民主的細節」即可收到電子版下載地址。
回復「雲中歌」即可收到小說電子版下載地址。
空姐對他說了一句話,改變了他的人生
中國缺少一味叫做常識的藥~
立柱書院是我的個人作品展示地。我是劉立柱,某大學哲學碩士,自由作家&創業者。願這些文字可以幫到你……
長按上圖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