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有J2臺這個筆名,是因為自己生長在沿海地區,小時候都是看著TVB的電視劇和動畫片長大的,自然對於TVB的其他電視臺也是相對熟悉一點。而J2臺作為日本動畫和電視劇的前哨站,的確為筆者的童年帶來了不少美好回憶。不過要說筆者印象較為深刻的其中一部,那可能就是91年由著名的Sunrise(日升社)推出的《高智能方程式賽車》了。
這部延遲了幾年之後才在TVB《閃電傳真機》中推出讓J2臺看到的動畫片,看名字就知道內容是和賽車有關。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不少廣東朋友都可能還對這部卡通有印象,畢竟這種熱血的機械動畫,和關注汽車科技的你可謂是興趣相投。沒有看過的朋友也不要緊,接下來J2臺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故事的梗概:
「2015年,配以電腦為導航系統的賽車比賽-Cyber Formula,取代了F1(一級方程式)成為世界最高水平的賽車賽事。14歲的少年風見隼人在護送父親生前設計的賽車「阿斯拉」(ASURADA)到日本富士岡賽車場途中受到不知名的攻擊,危急之下被迫駕駛「阿斯拉」,卻因此被系統記錄為唯一賽車手,不得不與職業賽車手新條直輝、布裡德·加賀、卡爾·裡婿特·馮·蘭德爾等人一起角逐新世紀的賽車冠軍。一站站的賽車比賽,不僅有賽車手之間的競爭,更有與青梅竹馬菅生明日香之間的羈絆,風見隼人從此展開了新世紀GPX史上最年輕的冠軍傳說。」
——文字來自百度百科相關詞條
那麼當年的動畫片裡面,有多少描述的情景在今天已經實現了呢?
新能源的使用:早已看上
「同時期,實用氫氣動力引擎於2001誕生,克服了前世紀對汽車的印象-「空氣汙染」之後,氫氣引擎的登場讓「速度的追求」不再是罪惡的根本,也直接促進了CF車輛的比賽。」
——文字來自百度百科,有刪節。
當J2臺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真是覺得當年年少懵懂。日升社創作團隊矢立肇(還不知道什麼是日升社和矢立肇的朋友可自行百度)的想像能力甚至可以被稱為「未卜先知」。如果有留意最近汽車科技新聞的話,那麼肯定會知道本田的燃料電池汽車Clarity已經在日本上市,並且有登陸美國的計劃。雖然直接使用氫氣和氫燃料電池完全是兩回事,但對於新能源未來發展的看法竟然有著驚人的相似。
可能是因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本土資源雙重作用下的憂患意識,所以日本在對於能源方面的探索和民用化,都要比其他國家發展得更快推行得更廣。以新能源汽車的先鋒之作普銳斯為例,雖然因為價格和時代背景,它的銷量並不算很彪炳,但作為最早的混動汽車普銳斯是在97年面世並且量產的。可以說這部動畫對於汽車新能源應用的發展前景,判斷得相當準確。
神奇的行車電腦:駕駛好幫手
相信不少朋友在看《高智能方程式賽車》的時候,都會被隼人所駕駛的阿斯拉上面的行車電腦所吸引。事實上這臺電腦感覺就是一個領航員和實時分析助手,可以說基本上把現在F1的整個技術團隊的事情都幹了。當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在哪一臺量產型號汽車上看到如此誇張的電腦(有這樣的電腦的話估計早就被用去做其他事情了),不過駕駛輔助系統甚至是自動駕駛,在未來的汽車科技發展中必然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提到無人駕駛,相信大家第一時間都會想到谷歌和特斯拉,當然特斯拉的進度要比谷歌快得多。Summon的優勢相信大家已經在不同來源的視頻中體驗過,隨著阿法狗戰勝李世石之後顯得更靠譜更有發展空間。無人駕駛的未來在隨同智能交通路網的搭建下將會更有發展前景,而現在的實驗已經能夠讓我們看到無窮潛力的前景。
輔助駕駛則是傳統車企用於提升駕駛體驗的重要一環,畢竟傳統車企以駕駛起家,並不會那麼快就接軌無人駕駛,甚至已經有諸如保時捷這樣的豪車品牌表示對無人駕駛暫時沒有興趣。ADAS, LDWS等輔助駕駛技術,都是傳統車企最喜愛加裝在已有車系的功能。其實以動畫的表現來說,行車電腦所擔當的角色,其實更加接近現在的輔助駕駛技術。這又是動畫對於現實發展的準確預測。
無人駕駛和輔助駕駛的本質最終還是歸於傳感器的普及使用。在電子元件微型化,功耗一路走低的情況下,汽車,幫助駕駛員能夠在愈發複雜的路況中尋找最佳的應對方式。展望未來的智能交通,智能汽車將會與基於大數據搭建的智能路網有更加良好的溝通,從而全面提升駕乘質量。
汽車科技外掛硬體:業界敲門磚
讓我們再來關注車子的本身,在整個動畫的推進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除了有智能化的行車電腦之外,車上的各種硬體設備也是頗為吸引人。日本動畫和漫畫向來在細節上追求細緻,擅長描畫機械細節的日升社更是能夠把機械設定相當精細,讓人懷疑是不是拿著圖紙就能夠在現實世界做出一輛真車。
於是乎,我們在動畫中看到了車上的許多硬體配置。有映射在擋風玻璃上的行車數據,有在中控臺上顯示信息的屏幕,還有行車電腦與車手使用語音溝通,通過無線電波聯繫車隊相關人員。這些動畫裡面的物品換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HUD,OBD外掛硬體,以及原車語音助手。前兩者是後裝市場中的科技寵兒,而第三個則是車企的增值服務。
這三個種類的硬體對於汽車科技的普及發展的推動作用,將會在智能汽車普及的同時逐漸體現。事實上對於現在數量龐大的,智能化有所欠缺的汽車保有量來說,與汽車科技相關的外掛硬體對於普及汽車科技概念。只是J2臺比較擔心的是,由於缺乏規範,參與其中的廠商數量眾多,第三方外掛硬體是否會擾亂消費者對於產品本身的認知,由此產生的否定感是否會阻礙行業的正常發展。優秀的產品加上有序的市場,才是產品普及的重要基礎。
為什麼J2臺對於這部動畫片到現在仍然有相當清晰的記憶,是因為日本作家對於近未來的描述,以及嚴謹的機械設定,都讓觀眾感受到未來將至的逼真感。雖然已經過去了故事設定的時間而汽車科技卻沒有得到和動畫描述一樣的發展,但是有不少的描述確實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事實上,汽車賽事的舉辦和興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讓車企能夠在較為極端的環境中驗證自己最為尖端的技術,為技術日後民用化作理論依據和提前鋪墊。以奧迪的柴油機技術為例,正是有勒芒24小時耐力賽作為驗證,才促成了奧迪以至大眾對於柴油機技術在歐洲地區的推廣。值得注意的是,Formula E和電動汽車GT賽的活躍和不斷推動,一方面能夠在高等級比賽中測試新技術,另一方面也籍現有量產車型在賽場上的表現,推動汽車科技相關行業的不斷發展。
我們都有目共睹,汽車科技的發展在當下是一個潛力龐大的未來,足夠被業界和消費者關注。與之成正比的是,汽車科技的成果在可見的時間段中肯定會讓消費者在駕乘體驗上有明顯的提升。相信不僅是J2臺,有很多朋友都會希望在動畫片描述的未來將會有一天成為現實,讓我們開上真正的「高智能方程式」,大大地提升公眾在交通方面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