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談劇不傷情】
《勝算》在萬眾矚目中播出。大眾除了對劇情、演員及槽點等等的討論外,還引發了對《風箏》的大討論!
《勝算》帶來的蝴蝶效應還真是不小!
偶然翻到評論區的留言不禁拍案叫絕!第一次享受到了神仙打架之快感!
下面說說我看到評論後的想法和對諜戰劇的理解。
一,唐飛人設
部分觀眾感覺柳雲龍飾演的唐飛結巴的人設是在故意擺範兒……
其實已播出的諜戰劇不乏自帶喜感或憨或匪或皮做保護色的形象~《滲透》中的許忠義
作用1.增加喜感調節因連續緊張刺激而產生的視聽疲勞。
2.角色塑造讓觀眾產生對人物新鮮感。
3.多角度展示特工在不同環境不同時代的生存方式以體現每個特工各自的形象。
可能唐飛的結巴人設來源於鄭耀先,如果大家看過《風箏》應該能感受到他在劇中流露出的一點點幽默和風趣。
所以,無論是結巴的人設還是和李立群老師合體表現的喜感都是附加的佐料。
只要不因此改變諜戰風格就好。
二,劇情不緊湊,看著不刺激,《風箏》不純粹。
★個人對諜戰劇的認識和理解
〔1〕不同時期的諜戰方式決定了諜戰劇的風格
解放前~戰爭時期的地下潛伏,純諜戰風格
比如:
① 2012年的《懸崖》
反映偽滿洲國時期環境最惡劣條件最艱苦鬥爭最慘烈的東北戰場哈爾濱。
極大程度地再現了諜戰的真實場景,也讓偏愛此類諜戰劇的觀眾大呼過癮!
② 2008年的《潛伏》
時代背景1945-1949。
劇情緊張連貫環環相扣,充分演繹了游離於不同環境中外表木訥、謹言慎行實則機智果敢心細如髮的文職人員餘則成的人物形象。
吸睛點:翠萍的遊擊隊長人設為劇情添加了喜劇元素。也起到緩解緊張氣氛的作用。
③ 2015年的《偽裝者》
以汪偽政府成立時期為背景,以上海明氏姐弟同國民黨、汪偽政府和日寇較量為主線的故事。
吸睛點:明樓的多重身份和《琅琊榜》組合
這類劇滿足了可能更喜歡在戰爭中暗戰的部分觀眾。
二,建國初期(1949-1953年抗美援朝)
任程偉版《地上地下》,胡軍版《大陸小島》(是《潛伏》中人物命運的延續)等等
三,和平時期 (1953年後---)
和平時期放鬆的狀態下暗戰更能體現國安人員(特工)的智商、應變能力、反應速度和超強的判斷力。其實這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是暗流湧動下的真正全方位對抗!
如:孫紅雷版《落地請開手機》,胡軍版《於無聲處》等等
問題:《風箏》為什麼不純粹?屬於哪類?
《風箏》是諜戰加反特的電視劇作品
〈一〉時間跨度大(1946—≈1980年)
〈二〉將諜戰、反特貫穿一生
既反映了我黨情工人員在血腥殘酷戰爭年代如何同敵人鬥智鬥勇,又再現了和平時期和特殊年代情工人員對黨的忠誠和對信仰的堅守!
戰爭中考驗更多的是情工人員的智慧、膽識、堅定的革命意志;這也是眾多諜戰劇展現的部分。
戰爭年代:在殘酷戰爭中生存環境惡劣,周圍都是敵人並且幫派紛爭,站錯隊也許會被內部人隨便找個通共的理由殺掉。
由於高級特工的身份高度保密,只有唯一聯繫人。哪怕是自己的同志也只能對面不相識甚至冒著被自己人誤殺的危險。
像鄭耀先,是下面這樣的——
解放前:軍統內部高層的戴笠和安插在身邊的宮庶;軍統的對立面中統和美女特工「剃刀」~林桃;山城地下黨袁農和延安之行時的韓冰。
解放後:已搭夥過日子的「剃刀」林桃,一直潛伏在身邊的國民黨高級特工「影子」韓冰;國民黨潛伏的殘餘特工(宮庶林娥等)
和解放前不同的是:所處環境沒有大規模戰爭,生存環境相對安全,敵特在暗處。
該劇用了一多半的篇幅敘述了主人公鄭耀先在解放後和特殊年代身份不被認可也無法證實的情況下,秉持對黨的忠誠和對信仰的堅信不畏艱辛歷經數年,完成川康地下黨對自己下達的追殺「影子」的任務。
三,《風箏》最想表達的是什麼
《風箏》的鄭耀先身份特殊
這部作品是向那些和鄭耀先一樣,解放前是高級潛伏者,解放後原為黨工作的身份還是無人能證明;最艱難的是特殊時期,由於身份的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解決還要被當作敵特分子被下放改造,最痛苦的是沒有歸屬感!
像我黨著名的特工潘漢年
《風箏》(包括同類題材的電視劇《身份的證明》)是要以此片向那些為了我黨和我國解放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無名英雄致敬的代表作品。
當今,隱蔽戰線仍是暗流湧動下沒有硝煙的戰爭,先進的技術和先進的裝備除了需要國安人員有戰略特工的最強大腦更需要對黨和國家的忠誠!
【結語】
1.怎樣選擇諜戰劇:
如果喜歡戰爭中的諜戰追求驚險刺激又有懸念,那首選反映解放前的純諜戰劇;反之。
2.是藝術作品都會有遺憾,可吐槽可點讚,文明看戲,友好討論。
我是影視小情懷,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