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寫張藝興的採訪了,今天覺得《鳳凰網非常道》這篇值得記錄一下。
幾個月前張藝興受邀成為官方認證的街舞推廣大使,隨後他參加《這就是街舞》第三季的錄製,在節目中擔任隊長。頂著「街舞推廣大使」這樣的title,既是官方對他的一份認可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街舞要推廣、要創新、要出圈、要突破,道阻且長,但總得有人來做。
而自官宣之後,褒獎有之質疑有之,直到在隊長battle環節,張藝興靠3輪Krump震懾所有人,包括選手,也包括網友。靠實力說話,總算沒有辜負街舞選手刷屏之夜烘託起來的熱血氣氛。
以Krump作為打入街舞圈子的切入點,算得上機緣巧合,或者說時機正對。去年因為籌備第四張專輯《蓮》的拍攝,為了配合音樂節奏,打造最能表現音樂內涵的舞蹈,張藝興選擇用Krump來詮釋。
年少時打下的舞蹈基礎讓他在舞蹈上擁有了一種後天的無限感知力,學得快而且學得好,當然還是跟努力分不開的。張藝興說疫情期間自己吃住在公司,沒事就練舞,後來同事發現樓下落了一層灰,上樓一看才知道練習室的地板被他踩出了一個坑。水滴石可穿。腳踏板能斷。
練Krump其實還有一個作用,張藝興說這種舞蹈適合當下壓力大的人,靠舞蹈宣洩情緒,勁兒沒處使的話就往這招呼。但張藝興也說更推薦大家練習breaking,因為現在breaking已經可以到世界奧林匹克競技場去參加競技,是更被主流認可的一個舞蹈。從軸心向外一點點發散,曲線救國也能把街舞發揚光大。
來這個節目之前張藝興也猶豫過,不是覺得自己分量不夠,只是比起隊長更想以選手的身份來玩一玩,體驗下場競技的感覺。他還認真考慮過要不要像歐陽靖一樣,戴上面具或者化個妝,以普通人的身份來參賽。而我也在想,是不是當他「失去」了張藝興這個身份,就能更輕易的獲得別人的認可和褒獎呢?
薛丁格的命題,我不知道,張藝興自己應該也不會知道...
愛豆在韓國是一種職業,他們唱歌跳舞、出專輯開演唱會,愛豆和演員一樣,身份而已,無高低貴賤。國內的行情不同,愛豆產業是舶來品,在大眾眼中他們皮囊好看內裡空空,愛豆只能作為年輕藝人出道時的一塊跳板,不管在團隊、粉絲或是藝人自身眼中,以後總是要轉行做演員或者其他的。
2012年在韓國出道,2015年回國發展,張藝興算得上是國內的第一批正宗愛豆。娛樂圈裡每年還在堅持唱跳舞臺、發專輯開演唱會的愛豆不算多,張藝興和王嘉爾算是一直在做愛豆事業的,挺巧的,發展都挺好,這次也在同一個節目裡相遇了。面對愛豆該不該去拼專業素養的節目做導師,張藝興說的是要看節目組為他設置的角色是什麼,自身的技能要足以匹配上這個title,如果什麼都不會,空有一腔熱情的去了,遇上事會慌的。
而愛豆到底需要實力嗎?張藝興的想法是希望大家不要對愛豆這個職業產生誤解,愛豆就是有很多支持TA的人給了TA這個機會,讓TA能更快速的被大家發現和接受,希望大眾不戴有色眼鏡看待這個行業和職業的時候,希望每一位從事愛豆事業的人能不愧對於這個信任吧。
現在這個「留學歸來」愛豆前輩也在培養國內本土愛豆,從《偶像練習生》到《青春有你》再到《少年之名》,張藝興見證了國內男團的成長,只是講實話,就像他在少年之名上講的那樣「現在哪還有好苗子啊」!像張藝興說的,我們所有的人要做的是培養土壤,讓選手們出道後有土壤去生根發芽。
而且他還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現在我們有一個問題是很多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歡這行的時候,就已經被拉出來操練了,但是對於他們來說這是種煎熬,內心會有種逆反,他就會覺得我為什麼要這樣做,你們剝削我。最重要的是自己喜歡,唱歌跳舞練十個小時不累,很開心,當你覺得有成就感的時候選擇去做這行當,那這樣你的努力才不會白費。」
國內愛豆事業,道阻且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成氣候,且行且期待吧...
——「現在還會因為外界的壓力感到困擾嗎?」
——「那當然,誰沒年輕過,血氣方剛啊!」
質疑是從2018年開始的,為了這事哭過、告過、反思過、警示過,最好的面對方法還是把它拋在腦後,大步向前走,走的足夠遠了也就聽不見了。
但還是有影響的,熟悉張藝興的朋友應該知道,以前他上節目時話蠻多的,尤其是在《極限挑戰》上玩得開心笑得大聲,後來選擇沉默是因為他發現自己講的話時常被誤會,哈姆雷特們的解讀豐富多彩,唯獨不是他想表達的意思。索性閉嘴不張口,「人狠話不多,把它跳完就完事了,贏就完事了」。
黃渤前段時間去了《這就是街舞》玩,觀眾都說張藝興在他面前變得很「小隻」,不是生理上的,就是心理上一下子回到了小時候。「我在哥哥們面前都是小綿羊」張藝興是這麼想的。
他還爆料拍攝《忘不了餐廳》時奶奶說他像19,聽了倒是蠻高興,但自己知道,即將三十而立的他體能已經大不如前。像剛出道那會兒,最厲害的時候是上午拍一個雜誌,下午拍一個雜誌,晚上坐飛機去國外,第二天立馬起床和隊員一起籌備演唱會,現在很難扛得住這樣密集的行程。
10後的孩子很幸福,幸福在於他們從小就可以通過屏幕感知外面的世界,10後的孩子也很不幸,不幸在於他們的思想被太多「偶像」所裹挾。張藝興談到自己身為藝人的責任時,他說「想傳遞的價值觀,首先是正能量,因為現在孩子們的成長看到都是偶像的話,有影響力的人 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
其實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嘲笑我但不能嘲笑努力」,原因在於「如果你告訴孩子們努力是錯的的時候,那所有的人都不努力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成了一個負能量,孩子們會想成就成了不成就算了。 我覺得是這個心態ok,在成之前一定要奔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因為你們去嘲笑努力的時候,可能別人就想「我努什麼力,我有天分才可以,我沒天分,我就不應該做這個的」我覺得還是應該你有這個追求你有這個理想,你就先按照這個理想去做,做完了之後努力不行了再換條路走,人生何處不能開始」。
還有一個就是關於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有時候我們因為選擇的錯誤會誤入歧途,我們千萬不要因為選擇的失誤去讓自己本來可以達到的夢想沒有達到。就選擇有很多種。」
「這三塊是目前想和大家說的,這就是要表達的正能量。」
24歲那年,張藝興在書裡寫「夢想這個詞很奇怪,以夢開頭,卻要在現實裡完成一切」。
他大聲的把夢想昭告天下「我要登上格萊美」、「我要帶領華語音樂走向世界」!
毫無意外的,被嘲笑被奚落被質疑甚至被侮辱。但張藝興說「夢想本來就是好笑的,只有你在完成夢想的時候別人才說厲害厲害」。
「張藝興就是這樣,沒有凹過什麼人設,這就是張藝興」
——張藝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