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前,港劇《澳門街》曾引發收看熱潮,劇中文初與君好一網情深卻最終錯失愛情一直是觀眾心中的遺憾。十五年後,電影版《十月初五的月光》以原班人馬再續兩人的愛情故事,十五年前的那一批觀眾雖然早已不再青蔥,但他們情懷依舊,並且終於等到了真正的大結局,儘管它遲到了十五年。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把截圖後臺發給大眾眾,就有機會贏取兩張《十月初五的月光》電影票哦!
2000年,80後最早出生的一代人剛滿20歲。在他們那一年的成長記憶裡,電視劇《澳門街》佔據了一席之地。在內地觀眾記憶中,當時電視裡播放的引進版港臺劇雖然配音彆扭,口型對不上,但文化衝擊力卻是巨大的。當時,他們對於港劇的認知,是律師要戴白色假髮敲槌子,警察在抓人前要說一段「你有權保持沉默」,而黑社會裡每一個手下都可能是臥底。
那時的引進港劇以職業劇、警匪劇為盛,例如《壹號皇庭》《陀槍師姐》《妙手仁心》等都是熱得一塌糊塗。而2000年,一部家庭劇《十月初五的月光》卻意外在一系列職業劇中殺出重圍,引發追劇熱潮。該劇在當時以平均36點、最高46點的成績刷新香港電視收視紀錄。這便是《澳門街》。
電視劇裡,嬌姨收養了患有「啞疾」的文初(張智霖飾),他與嬌姨的女兒祝君好(佘詩曼飾)一起長大。兩人感情深厚,文初漸漸愛上了君好。但兩人的朋友司徒禮信(馬浚偉飾)也喜歡上了君好,文初怯於自己的殘疾,也為了成全君好的幸福,最終放手了這段深埋已久的愛戀。
在80後的回憶裡,這部劇的很多細節都能帶動情感的暗湧:不能說話的文初與君好之間有一個哨子的暗號,兩長一短的哨子聲是「你在哪兒」,三下長的哨子聲則是「我喜歡你」。又如君好從小一睡不著就要文初背,但當君好與司徒禮 信在一起後,文初最後一次背著君好,說「以後我再也不可以背你了」。這些暖心又虐心的劇情讓觀眾揪心不已,而兩人最終錯失的愛情更是讓那一代觀眾遺憾了十五年。
如今,劇集的原班人馬再聚首,拍攝電影版《十月初五的月光》,續寫一個遲到了十五年的大結局。十五年裡,張智霖早已結婚生子,佘詩曼也邁入四十歲的大門。就如當年青蔥的80後早已邁入社會,結婚,生子,各種情味都投射在電影中,成了一次緬懷與自白,也算是對港劇和美好青春的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