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無邊界」系列專題人物
青春勵志作者 趙星
大膽表白
不懈追夢
她用「勇敢」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幫你篩選想要過的人生。
可有些人,想要的很多,卻從未有勇氣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他們囿於現狀,疲於改變,死守著一份毫無熱情的職業,將就一段沒有愛情的婚姻。
但也有人充滿好奇,勇往直前,發展著各種天馬行空的興趣,執著追求真正心動的愛人。
趙星,就是其中的一個。
採訪趙星前,我曾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與她有過一些交流。印象中,她直爽,聰明,有趣,還有點兒「二」。
寫完稿子,她會說,「寫得累死了,每次寫完就得吃燕窩,補補。」
發照片時她要求把背景放大,這樣「人頭看起來會小點兒」。
想要強調的詞她會孩子氣地連打十幾遍。
甚至突然甩出網絡上熱門的搞笑文章,讓我「愉悅下工作心情。」
可在這一切之後,她又一本正經地說,「我是個高冷的人。」
我對著手機屏幕忍俊不禁。
而這次機緣巧合的採訪,卻讓我看到了精分達人趙星的另一面——真誠、執著、勇敢。
「我覺得勇敢是我身上最重要的特點。我並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也沒有很好的背景與資源,但我這一路走來,做了一些比較有成就感的事情,都是因為勇敢。」她的聲音很輕,溫柔中藏著堅定。
「我要去臺灣,那個美麗的小地方!」2002年,17歲的趙星將自己的夢想寫在了每周要上交的日記本裡。
那一年,他們學校門口的柳巷夜市剛被拆除,臺灣的「士林夜市」成了她魂牽夢縈的地方。
七年後,趙星24歲,她請了11天的年假,帶著工作一年積攢下的旅費,隻身一人踏上了陌生又熟悉的土地。
那時候,海峽兩岸的交流不像如今那麼頻繁,臺灣也尚未開放自由行,必須要花錢託人辦商務籤證,還要到香港轉機。因為程序繁瑣,赴臺旅行的人極少,市面上甚至找不到一本臺灣自由行的攻略,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摸索。
(在阿里山,因為被蚊子咬,腿上有好多包)
11天裡,她攥著一張地圖,東奔西走,曬傷了皮膚,磨破了腳皮,刷爆了信用卡,也為自己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件事其實不是特別難,而是在很少人願意嘗試的時候,你願不願意付出時間、金錢,以及其他代價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旅行結束後,趙星在博客上分享了自己的臺灣遊記。這些博文很快引起了臺灣網友的注意,她開始接受臺灣媒體的採訪,並在臺灣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從北京到臺灣,這麼近那麼遠》。這是臺灣的第一本民間自由行書籍,而趙星,成了臺灣最大的出版社裡年紀最小的大陸作者。
《從北京到臺灣,這麼近那麼遠》出版後,趙星又陸續寫了三本暢銷書,並成為多家主流媒體的專欄作者。
在豆瓣的簡介裡,她形容自己是「文風犀利而現實,治癒而清新,有著松花蛋般奇妙的想像力和大姨媽般複雜情緒的雞血女青年」。
如果回到二十年前,還在讀小學的趙星一定想不到自己將來會是個作家,因為當時「作文都是媽媽幫忙寫的」。
高考失利後,趙星進入了一所二流大學。「大學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學校不夠好,特別自怨自艾,每天都很迷茫,當時就想,在這再玩四年,肯定沒什麼出息。」
一天,她路過高年級學生擺的地攤,買了一本《新東方精神》,書裡寫的都是新東方教師的勵志故事。其中大多數人都非名校出身,卻憑藉著出色的英文水平,獲得了令人仰望的成就。「這些故事讓我明白,其實學校、老師好不好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
這件事徹底改變了趙星對大學生活的態度。
那陣子,她學英語學得昏天暗地。身邊的同學睡覺、逛街、打遊戲、談戀愛,絲毫沒有影響她的決心。她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去跟外教學英語,晚上宿舍熄燈後就站在走廊的燈下讀書。用她的話說,大學除了學英語,別的什麼事兒都沒幹。
大學畢業後,趙星因為出色的英語水平,很快找到了一份心儀的工作——在北京某國際公關公司就職。也是從那年起,趙星開始在網絡上寫文章。
「很多人都覺得上班的時候把工作做好,把基本功練好就ok了。但是我會開始想,如果公司裡所有的人都在做同一個基本功,練就同一個能力的話,四五年之後,我的優勢在哪裡?」
在外企裡,英語很難成為優勢,畢竟公司裡絕大多數員工的英文水平都不賴。
她決定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寫作,讓中文成為自己的強項。
然而,那時的她並不確定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寫作,是幫助自己,還是反噬自己。
「那個時候我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會不會弄出點名堂。」
但她願意並有勇氣去賭這條路,一條特立獨行的路。
或許是血液裡流淌著挑戰自我的固執與勇氣,趙星從不允許自己的生活陷入單調與貧乏中。
多年來,她一邊從事著廣告公關的工作,一邊堅持寫作,同時照顧自己毫無邊界的好奇心——「我對電影、編劇、文字、旅行、精神病、夢境研究,心理學、兒童心理、木工與教育領域擁有較強的經驗與很大很大的興趣。」
當被問及多領域跨界精分達人是如何煉成的,她的言語平靜而舒緩,娓娓道來,「我下班後用的時間會比較多,不像其他人只是吃飯、睡覺、看電視。對於我而言,下班是另一個上班的開始,我會抵禦住各種誘惑。另外,我會堅持健身,保持體力。」
2016年,趙星創辦了「下班後」品牌,鼓勵大家利用下班後的時間,為自己夢寐以求的事情多做一些努力,慢慢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她強調,下班後這條路有幾個特點:
1、回報時間依據你的努力程度,有時候甚至一兩年才能看到回報;
2、這條路最缺的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從小做起,每天30分鐘就可以;
3、做好全天的時間規劃與精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
至於「下班後」品牌的未來發展,趙星直言自己並未做好詳細的規劃,「事實上,我並沒有想得特別深,特別遠,但是我願意馬上開始。因為我覺得如果一直這樣想下去的話,是永無止境的。所以我會先去做,在執行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斷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夢想不應永遠停留在夢想的狀態。一旦確定自己想要的東西,趙星總會勇敢地踏出第一步。在追夢的路上,她從不給自己預設恐懼,而是專注地往前奔跑。當別人還在糾結應該穿什麼鞋,會不會傷到膝蓋時,她早已將他們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徐太宇,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和自己的徐太宇在一起。
只是,我是幸運的那一個。
我的徐太宇,此刻正在睡覺,抱著我們的孩子
大男人和小男人,蓋著暖和的大棉被,沉沉地睡在一起。」
去年,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上映後,趙星在豆瓣裡寫下了自己的愛情故事。
我小心翼翼地問道,「在愛情裡你會勇敢地追逐自己喜歡的人嗎?」
或許是羞於回答,趙星在微信裡敲下文字,「我的老公是我追噠哈哈。」
「其實我們是互相有好感,只是我勇敢一些,他保守一些。」
遇見他以後,趙星結束了青春裡最後一場瘋狂。如今他們的孩子已經一歲多了。
每天早上,她會在七點鐘和孩子一起醒來,幫他洗漱、穿衣、做早餐,孩子吃完早餐後,有家人幫忙照看孩子,她才可以睡會兒回籠覺,起床後讀書、寫作,接著上班。晚上的時間大多用來讀書、寫作,中間有半個小時的時間上英語口語課。現在她基本上是兩點鐘入睡,睡前會幫孩子換尿布、餵奶,或者和丈夫聊聊天兒。
「你覺得生活中對你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我覺得我老公對我影響最大。」趙星脫口而出,表達了自己的繾綣愛意,「他會把我的生活變得規範和規律。可能一個人單身的生活會比較混亂,吃飯、睡覺都沒有重點,比較孤獨流浪的感覺。兩個人在一起就有家的感覺。因為有他在,很多東西我也不用太操心。是他幫我進入到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
本文為@十點讀書 專訪文章
作為一個愛錢的星姐
歡迎你點擊本文最下方廣告位
微信將替你打賞我喲
謝謝啦,麼麼噠!
【下班後】第二次團購今天下午3點結束,應大家要求增補了100套,預購者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購買
作者:特立獨行的貓
【下班後】品牌創始人
微博&知乎&微信公眾號:@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暢銷書《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
《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