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創音樂劇,距離「百老匯」還遠嗎?

2021-02-20 財經雜誌

音樂劇有種強大的精神宣洩功能,觀看過程中,不可言說的情感被放大,歌舞把觀眾帶到了一個光明、樂觀和充滿色彩的未來世界

文|宋朝

早在1987年,百老匯音樂劇《音樂人》和外百老匯音樂劇《異想天開》在中國上演,這是中國觀眾首次接觸西方音樂劇。30年後的2017年,觀看音樂劇在中國依然是小眾消費:觀眾只有129萬人,票房收入2.55億元。「這是由音樂劇的商業模式決定的,音樂劇和電影有很大不同。」君舍文化創始人鍾麗芳對此持不同看法。這位中國原創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的製作人認為,音樂劇是一個需要「以十年為單位長線經營的產品」。

事實上,參酌百老匯的商業模式,便能理解為何音樂劇是「以十年為單位長線經營的產品」。百老匯的做法本質上是一種可授權模式。首先,製作一部音樂劇,並在上演、巡演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打磨,持續拓展其影響力,成為一個成熟「IP」。這是一個「養」的過程。此後,憑藉作品的強大號召力,可實現授權演出,甚至可能是全球授權演出,並在一些重要市場上演和實現分帳。

按照一些學者的分析,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中產階級,他們對高層次文化藝術產品的消費潛力不容低估。而當下的現實則是,中國音樂劇市場流行一時的作品多為引進翻版製作的中文版。

在此背景下,君舍文化旗下環球百老匯推出了《不能說的秘密》和《當愛已成往事》等優秀華語原創大型音樂劇,不僅贏得觀眾喝彩,更有充分潛力在中國文娛市場上與美國百老匯產品一爭鋒芒。但音樂劇在中國,畢竟還算是相對新生的事物,處於快速生長期。欲了解這種藝術形式的本質調性,有必要回顧西方音樂劇、音樂片所走過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30年代,美國電影被音樂歌舞片主導,如果據此認為這些電影是時代精神的真實寫照,那就大錯特錯;事實正相反,電影是現實的反面,人們之所以選擇音樂歌舞片,是為了逃避現實。那是社會政治動蕩的十年。對於普通人來說,經濟大蕭條帶來的貧困,讓生活雪上加霜。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已經結束,但是戰爭投下的陰影並沒有消散:由於缺少適齡男性,數以百萬計的女人找不到結婚對象。恰逢有聲電影誕生,這種極受歡迎的新發明仿佛及時雨。作為首部有聲片,阿爾·喬生引吭高歌的《爵士歌手》(1927年)獲得巨大成功,這讓電影公司高層意識到,音樂片是個新類型。換句話說,將音樂劇搬上大銀幕,潛力無窮。

十年間,有400部音樂劇和音樂片相繼問世。成熟的舞臺劇異常搶手,經常被改編成廣播劇或電影,《齊格菲歌舞團》就是其中之一。這齣舉世聞名的百老匯經典先是經過廣播預熱變得家喻戶曉,最終被搬上大銀幕,由弗雷德·阿斯泰爾領銜主演。和今天不同,那時的電影明星,大多是出色的爵士樂或搖擺舞表演家。

正如英國電影協會國家檔案館館長羅賓·貝克所說,「最好的音樂劇能提供給觀眾的,不只是逃避現實。音樂劇有種強大的精神宣洩功能,觀看過程中,不可言說的情感被放大,歌舞把觀眾帶到了一個光明、樂觀和充滿色彩的未來世界。當下應對新冠疫情,除了接種疫苗,音樂劇也是不錯的處方藥。」

上世紀30年代的音樂歌舞片有兩種風格,一種是巴斯比·伯克利風格,另一種是弗雷德·阿斯泰爾風格:前者兼顧舞臺的浮華與戲院外的冷酷現實,後者雖然對現實視而不見,卻擅長將歌舞場面融入劇情發展中。

伯克利執導過一系列大獲成功的歌舞片。他的作品有個特點,那就是喜歡將舞臺劇的製作過程拍到電影裡,以此給宏大的歌舞場面一個現實背景。比如,在《1933年淘金女郎》中(本片的歌舞場面由伯克利執導),「Remember My Forgotten Man」這首歌便是提醒觀眾,美國士兵在一戰中所做的犧牲。

弗雷德·阿斯泰爾是上世紀30年代美國電影的另一個重要符號。雷電華之所以能躋身好萊塢黃金時代八大電影公司之列,其成功離不開弗雷德·阿斯泰爾和金格爾·羅傑斯合作的大量音樂歌舞片。在這些電影中,觀眾看不到現實世界的殘酷:片場是裝飾藝術風格,男演員戴著大禮帽,女演員穿著緞子晚禮服。

早在上世紀20年代,阿斯泰爾與他的姐姐阿黛爾就已經在踢踏舞界嶄露頭角,兩人既是姐弟也是舞伴。阿黛爾婚後退出演藝界,阿斯泰爾只能跳獨舞。好萊塢很快向他發出召喚。儘管如此,阿斯泰爾通往大銀幕的道路並不平坦。在電影製片人眼裡,阿斯泰爾「既禿又瘦,只會跳一點點」。這就是為什麼,在1933年由朵樂絲·德裡奧主演的電影《飛到裡約》中,他只得到一個小配角。難能可貴的是,明眼人很快發現,他和搭檔金傑·羅傑斯在銀幕上有化學反應。從那以後,他片約不斷:《禮帽》《柳暗花明》《搖擺樂時代》《海上戀舞》。事實證明,阿斯泰爾可不只會「跳一點點」。

到了上世紀30年代末,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逃避現實的需要變得更加強烈;有色電影的問世,讓音樂歌舞片有了質的提升,《綠野仙蹤》就這樣應運而生。它是音樂歌舞片的高峰,也預示了這種類型電影的衰落。

說回中國的音樂劇市場,這種藝術形式雖然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便已引入,但始終還是一個小眾文化產品。2019年9月,《南華早報》以「從《貓》到《芝加哥》,中國人愛上西方音樂劇」為題,報導了音樂劇在國內的現狀:「去年進口音樂劇售票額在中國增長了150%,音樂劇市場總收入增長了90%。」然而中國音樂劇市場的現實是,儘管越來越多的西方音樂劇本土版、中國原創版正在湧現,只是離開西方原創作品,國內市場依然增長乏力。雖然中國有全球最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但是截至2019年,音樂劇演出票房收入對國內演藝市場的貢獻依舊只有不到5%。相比之下,兩個鄰國日本和韓國對音樂劇的接受度更高,上述數字高達50%左右,且增長穩定。不過,儘管處於萌芽期,可以預見的是,音樂劇在中國的前景非常好。

君舍文化旗下的環球百老匯與李宗盛聯手打造的音樂劇《當愛已成往事》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2019年11月,這部劇正式開啟巡演,導演是曾獲託尼獎最佳音樂劇導演的約翰·蘭多。

《當愛已成往事》採用了美國百老匯經典「點唱機音樂劇」模式,以全新的視角,通過李宗盛的近30首經典音樂串聯起整部作品。音樂所表達的意境與劇情融合,聽覺視覺共同作用,讓觀眾能夠在欣賞一首首熟悉的李宗盛音樂的同時,更加能體會一場愛而不得的人生旅程。《當愛已成往事》講述了一個關於「錯過」的故事——對感情的錯過,對人生的錯過。從這部劇中,每個人都能在歌裡聽到自己的心事。

毫無疑問,就像編劇林-曼努爾·米蘭達之於《漢密爾頓》那樣,李宗盛,準確地說是李宗盛近30首經典音樂作品,成為《當愛已成往事》的靈魂。如果說弗雷德·阿斯泰爾的電影擅長用歌舞場面推動劇情,《當愛已成往事》則巧妙地將音樂與故事融合,帶領觀眾進入一個獨特的音樂空間:《山丘》《給自己的歌》《寂寞難耐》《愛的代價》《我是真的愛你》等等。張艾嘉說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此外,這部音樂劇的主要演員白百何、黃渤、品冠、黃齡、王錚亮都是實力派。這就是為什麼,《當愛已成往事》上海站和北京站巡演,都取得不俗票房:上海站開票18分鐘票房破百萬,北京站開票首日破120萬。

2014年以來,鍾麗芳創辦的君舍文化旗下的環球百老匯先後出品過《花都豔舞》《不能說的秘密》和《消失的新郎》等音樂劇和戲劇。以《不能說的秘密》為例,這部周杰倫作品音樂劇在2018年全球巡演128場,並進入當年的「中國原創音樂劇十強」。次年的《當愛已成往事》被寄予更高期許也就不足為奇,豈料疫情打亂了音樂劇市場的節奏,這部李宗盛作品音樂劇難免被波及。線下演出暫停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門票收入銳減。好消息是,從2020年2月-9月,李宗盛將《當愛已成往事》的全部編曲工作重做了一遍,2020年10月,《當愛已成往事》以「平凡人的不凡之年」為主題,開啟了14城的全國演出,也成了2020年僅有的一部演出超過30場的音樂劇巡演。和《漢密爾頓》走流媒體平臺「Disney+」一樣,目前騰訊音樂等多個音樂平臺已向《當愛已成往事》伸出橄欖枝。

目前環球百老匯正在準備2021年《不能說的秘密》《當愛已成往事》巡演計劃,同時,也正式和兩檔現象級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青春有你》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同名音樂劇。此外,環球百老匯和黃渤合作的《一齣好戲》音樂劇,目前進入了劇本階段。

(作者為影評人;編輯:臧博)

  點擊查看「《財經》百篇重磅報導」

責編 | 要琢 zhuoyao@caijing.com.cn本文為《財經》雜誌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在文末留言申請授權。

相關焦點

  • 音樂劇 中國百老匯公司成立,將打造周杰倫作品音樂劇
    中國百老匯公司的成立宗旨是以全球最新的頂尖現場娛樂演出為核心價值,公司輔一成立即參與了百老匯與巴黎聯手打造的全新劇目《花都豔舞》(An American in Paris)的投資,還在極短的時間內與當今華語樂壇最受推崇的兩代音樂創作人李宗盛及周杰倫達成合作意向,攜手打造華語原創音樂劇,並且還將引入全球目前最新最熱的身歷其境主題劇院(Immersive Theatre),同步培養戲劇專業人才以及兒童藝術教育
  • 比電影還震撼的百老匯音樂劇《阿拉丁》
    其實,百老匯音樂劇還沒有看過音樂劇版的小夥伴想像一下,電影中華麗的場面在舞臺上呈現,真實立體地呈現在眼前,如身臨其境在那個奇幻的國界。幸運的是,阿拉丁還留著魔法師借給他的一隻魔戒指。阿拉丁絕望地摩擦雙手,正巧擦到了戒指,迸發出一個精靈。這個精靈還帶他返家,而阿拉丁則帶回了油燈。正當他母親要清理油燈的時候,突然間油燈迸發出一個威力更強大的精靈,隨時等待主人的使喚。在精靈的幫助下,阿拉丁變得有錢有勢,最後還娶了公主。精靈還為阿拉丁建造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甚至比皇帝的皇宮還要壯麗。
  • 音樂劇《重生》成功首演,騰訊影業助力中國原創音樂劇「重生」
    來自百老匯、倫敦西區的優質引進劇已經佔據了中國音樂劇市場的主流,一定程度上擠佔了國產原創音樂劇市場。另一方面,隨著《聲入人心》等綜藝節目而被逐漸培養起的關於音樂劇的認知,國產音樂劇IP具備了相當市場潛力。
  • 國際版權案例 | 中國原創音樂劇首次向百老匯輸出版權,購買與輸出已成版權業熱詞
    中國原創音樂劇首次向百老匯輸出版權;3. 網易雲音樂與KKBOX達成戰略合作;今年5月宣布獲得7500萬美元融資,10月宣布獲得1400萬美元投資的音樂版權服務平臺Kobalt,近日又宣布其全資子公司Kobalt Capital正推出一個規模6億美元的基金,用於收購更多音樂版權。
  • 鄭雲龍能拯救中國音樂劇嗎?
    中國音樂劇粉絲跟百老匯、西區、日本、韓國都是一樣的。再往大了說,任何一個成熟的娛樂市場,飯圈文化都有共通之處,「抵制」二字毫無根據。03但中國的音樂劇市場肯定不夠成熟。「年人均 GDP 一萬美元是音樂劇產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是業內常說的一句話,可放在國內還是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2018年百老匯音樂劇中國巡演安排 音樂劇演出門票訂購
    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西區故事》、《西貢小姐》《悲慘世界》、《貓》、《歌劇魅影》、《奧克拉荷馬》、《音樂之聲》、《Q大道》《羅密歐與朱麗葉》《金牌製作人》《吉屋出租》等等。音樂劇在全世界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 中國首屆華語音樂劇大賞來了!對標百老匯託尼獎,馬拉松展演音樂劇...
    「百老匯有託尼獎,韓國有音樂劇大賞,我一直在想中國音樂劇什麼時候有這樣的盛會?」演員孫豆爾的感慨,也是很多音樂劇業內人士的期盼,終於將成為現實。 「各家出品公司都誠意滿滿拿出了代表作,《貝多芬》《澀女郎》等劇目甚至還沒正式公演就選擇在大賞首次亮相。」
  • 音樂劇——當百老匯遇上好萊塢
    這個名稱的來源於「Broadway」,寬闊的街道,因為百老匯大街原本就是紐約市中心一條縱貫曼哈頓島的長街。百老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初,當時的百老匯大街就已經成為美國喜劇的匯集中心。建立於1810年的Park Theater是現今紐約百老匯劇院的始祖,而在早期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的戲劇風格受到了非常明顯的歐洲維多利亞風格的影響。
  • 百老匯音樂劇,穿越時代的迴響
    在活動中,泰德·菲什曼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向到場觀眾介紹了百老匯文化,詹姆斯·蘭克則傾情演繹了數首百老匯曲目,博得現場觀眾陣陣喝彩。對很多中國觀眾來說,百老匯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它不僅指紐約那條劇院沿街林立的「白色大道」,同時也是一種音樂形式。
  • 百老匯經典音樂劇《獅子王》將於2020年登陸中國
    22年前,百老匯製作團隊集思廣益,將這部發生在廣袤草原的故事搬上了舞臺。自首演以來,全球總票房已超越其他百老匯音樂劇,成為了不折不扣的「音樂劇之王」。2020年,這部長盛不衰的音樂劇將再次登陸中國,為中國觀眾帶來原汁原味的百老匯音樂劇。利用布景與燈光裝飾舞臺,使觀眾仿佛置身於廣袤草原,遠處獸群在狂奔,配合著緊張的音樂,每位觀眾都化身成了辛巴,與刀疤殊死搏鬥。
  • 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國際巡演,即將登陸中國內地!
    ▼▼▼由迪士尼戲劇集團監製,澳洲麥可·卡索集團,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及七幕人生音樂劇共同呈現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2020年登陸中國武漢及北京兩座城市,公開售票已於11月13日正式開啟。11月13日,此次音樂劇《獅子王》巡演中的主要演員,包括飾演辛巴的Jordan Shaw、飾演娜娜的Amanda Kunene以及飾演拉飛奇的Ntsepa Pitjeng來到北京寶格麗酒店,出席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20周年國際巡演中國站新聞發布會,並現場演繹 《生生不息》(Circle of Life)、《你是否聽見愛情?》
  • 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原版登陸中國!
    World's #1 Musical百老匯最賣座的音樂劇超1億觀眾,全球觀賞人數最多的音樂劇Best Award-winning Musical重新定義你對劇場的期待託尼獎「最佳音樂劇」、 「最佳音樂劇導演」、 「最佳編舞」 「最佳場景設計」 、「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燈光設計」20th Anniversary International Tour席捲全球的文化奇蹟,20年來首次國際巡演
  • 外百老匯音樂劇《賣火柴的小女孩》貴陽溫情上演
    12月12日晚,外百老匯原版製作音樂劇《The Little Match Girl》(《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貴陽大劇院開演,1000餘名觀眾觀看了這場演出。據悉,本劇於今年2月登錄紐約外百老匯駐場表演,由著名原創音樂劇品牌「丫丫趴」(YaYa Youth Theater)紐約團隊和中國團隊前後歷時五年、投資千萬打造。此次在貴陽的演出,是在中國的第五場表演,表演現場引起了熱烈的反響,收穫了觀眾的喜愛和稱讚。
  • 浪漫深秋音樂劇回歸!百老匯音樂劇《第一次約會》中文版將登陸石家莊
    該劇是一部百老匯都市愛情輕喜劇,曾在西雅圖、紐約、布宜諾斯艾利斯、墨爾本、東京等多地公演,並在世界範圍內獲3大重量級戲劇獎項的10項提名。此次由聚橙音樂劇出品和製作,首度被改編成中文版。講述了一對男女在朋友介紹下開始了第一次約會。一個是性格靦腆的金融界精英,一個是熱情奔放的藝術女王,對相親百般抗拒的兩個人,在狀況百出的接觸後逐漸放下成見,慢慢為彼此打破內心的界限。
  • 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正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上海,兩年前推出「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比起引進和版權落地,原創音樂劇生產周期更長、風險更大,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孵化計劃發起人費元洪認為,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種一顆種子,等它慢慢發芽在排練廳,大家喊胡芳洲「老胡」。
  • 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來中國了!
    11月13日,音樂劇《獅子王》巡演中的主要演員,包括飾演辛巴的Jordan Shaw、飾演娜娜的Amanda Kunene以及飾演拉飛奇的Ntsepa Pitjeng來到北京寶格麗酒店,出席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獅子王》20周年國際巡演中國站新聞發布會
  • 驚豔-百老匯音樂劇《阿拉丁》
    驚豔-百老匯音樂劇《阿拉丁》還記得那個金光閃閃的神燈嗎?還記得那個可以自由飛翔的魔毯嗎?還記得精靈送給主人的三個願望嗎?是的,這就是一千零一夜的神話之一,阿拉丁神燈。如果你還記得1994年迪士尼的電影動畫片阿拉丁,如果你還記得那首耳熟能詳的經典主題曲《A whole new world》,那你一定不能錯過在奧克蘭上演的百老匯音樂劇《阿拉丁》。《阿拉丁》於1月3-3月3日在奧克蘭皇后大街的Civic Theater上演。
  • 看百老匯音樂劇《長靴妖姬》
    此文寫於:2016-06-052016年5月初在多倫多市中心的皇家亞歷山大劇院看了百老匯音樂劇《Kinky Boots
  • 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旋風來襲
    原標題: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旋風來襲
  • 百老匯音樂劇《閃亮芭比》將啟動保利院線巡演
    百老匯音樂劇《閃亮芭比》  百老匯原創音樂劇《Barbie Live!》中文版《閃亮芭比》,將於12月6日登臺民族宮大劇院,之後將在全國31座城市的保利院線進行巡演。  芭比是20世紀以來最暢銷的玩偶,曾化身人魚公主、睡美人、花仙子等多個著名童話人物出現在影視屏幕中,登上音樂劇大舞臺尚屬首次。香港導演葉遜謙將擔綱中文版《閃亮芭比》的導演。據他介紹,為了給中國觀眾一個驚喜,翻譯潤色過程中增添了許多符合中國文化習慣的臺詞,所有角色皆由專業音樂劇演員擔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