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小麥
寫最暖心的文字,治癒孤寂的心,關注我,溫暖你。
生活中,人與人相處的重要原則就是要保持界限感。
無論與誰交往,無論是何種關係,都不能隨意,只有這樣才能愉快地相處。
在一些缺乏邊界感的婚姻裡,婆媳矛盾往往比夫妻矛盾的殺傷力更大。因為夫妻吵架床頭吵床尾和,而婆媳矛盾只會越傷越深。
最理想的婆媳相處模式應該是各過各的,分開而住,保持一碗湯的距離。但是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很多夫妻結婚後只能跟老人一塊同住。
可是兩代人在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上都有很大的差距,長期在同一個屋簷下,難免就會產生矛盾。
人與人交往,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界限感,在每一段關係裡,距離都能產生美。婆媳之間,是界限感比較強的一種關係。跟公婆住在一起,女人要守住這3個底線,否則吃虧的只有自己。
不讓公婆溺愛孩子。
關於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最常引起婆媳矛盾。
很多老人都有溺愛孩子的壞毛病,但是過度寵溺,就可能會把孩子養「廢」。
作為媽媽,應該好好與老人溝通這個問題,不能因為孩子小就慣著他,而缺乏教育,讓公婆明白這種行為會害了孩子。
若是公婆不聽勸告,那就只能讓孩子遠離老人了。這個底線,女人一定要守住。否則,老人長期的溺愛會讓孩子養成很多壞習慣,日後是很難改掉。
有些婆婆在帶孩子方面,認為自己年齡大,經驗豐富,看不慣兒媳婦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於是忍不住幹預,就變成了吵嘴,婆媳之間的矛盾就深了。
殊不知,年輕人擁有更先進更適合的育兒方式。聰明的婆婆在面對兒媳教育孩子時,要麼知趣地避開,要麼裝聾作啞,才會相安無事。
不讓摻和自己小家的事情。
中國式婚姻,中國式婆媳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界限感。很多婆婆認為媳婦嫁到自己家裡來,就要聽自己的話,於是導致婆媳矛盾愈演愈烈。
真正明事理的婆婆都懂得,兒子和兒媳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庭,他們就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此時,適時的退場才是明智之舉。
不少婆婆可能都非常護犢子,一旦夫妻出現矛盾,有的婆婆就直接指責兒媳,甚至還會進行各種辱罵,這樣的兒媳往往會很受傷。
若是婆婆不懂得尊重你,總是幹涉你們小家庭的事情,女人就要有點鋒芒,敢於表達自己的立場,亮明自己的態度,唯有守住這個底線,婆婆才會有所收斂。
不讓公婆幹涉自己的生活習慣。
兩代人之間總是有代溝的,婆婆不能總拿著自己的生活習慣去要求兒媳婦,而是要學會尊重兒媳婦的生活習慣。
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是不一樣的,婆婆的觀念可能不適合兒媳,只要兒子和兒媳兩個人過得合拍就足夠了。
一段好的婆媳關係,婆婆都是有界限感的,她懂得與媳婦家之間的分寸感。懂得守住自己的尺寸,不幹涉兒媳婦的生活習慣,才能越過越好。
跟公婆住在一起,當婆婆過多幹涉到自己的生活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站出來擺明自己的態度,擺正自己的位置。告訴她你的生活,你做主,而不是一味的隱忍。
小麥寄語:婆媳想要和諧相處,一定要有界限感。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在與親人相處時,不要有那麼多理所當然,而是要尊重彼此。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婆媳關係也是,在婚姻裡,女人要懂得堅守自己的底線。與公婆同住時,觸犯到自己原則性的問題決不妥協。
比如,婆婆和你之間發生了某些原則性的問題,只要你的做法是是正確,就要敢於說明自己的立場,不要為了怕傷和氣而選擇盲目妥協。
否則,一味的妥協只會讓婆家人更輕視你。和公婆同住,女人要守住以下3個底線,才不會被輕視。
記住,婆媳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兩個人擺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尤其是需要女人自己來劃清的,越早劃清這條線,婚姻越幸福。
作者:凌小麥,一個喜歡文字和咖啡的姑娘,很高興能在我的文字裡與你相遇,願用最溫情的筆觸,陪你把生活過成詩。特別聲明: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致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