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face of The Dreamlands
親愛的讀者,當你打開這篇文章時,意味著你將踏上一場夢境探索的旅途。
「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和去年一模一樣的夢!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夢見我去世的奶奶了,她沒有開口說話,可我卻知道她很想我,告訴我不要擔心她,那裡很好。」
「 我做過預言夢哎。當下會忘記,但是即將發生那個事件的時候會立即想起來,過幾秒就會發生完全一樣的事,就任何人事物包括它的運動軌跡都一樣!!?怎麼回事呢?」
「我又夢見在夢裡飛行了,這種感覺太真實了,空氣在加速的感官體驗就像真的一樣,太興奮了!」
「……」
每個人對夢境都有不一樣的體驗。因為夢境是我們潛意識的表達。
潛意識如同剪輯大師,從平常記憶的資料庫裡將我們的常識、習慣以及潛藏的心事拼湊成一個熟悉又嶄新的影片,幫助我們對日常生活進行反芻和消化。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夢境可以給我們靈感和啟迪。
我們在沉睡的過程中,平時處理事務的意識進入休息狀態,順便將大腦的方向盤讓給了潛意識,於是潛意識帶領我們進入了智慧的大門。
很多藝術家和科學家都通過夢獲取了無窮的靈感,猶如神來之筆。
偉大的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歌德。他的代表作《少年維特的煩惱》就是在類似清明夢的出神狀態下完成。
法國炮兵軍官魯日•德•利耳一次夢醒來之後,憑藉記憶寫下了著名的《馬賽曲》。
電影文學作家卡梅隆夢見一個紅眼睛的機器人,因而創作了劇本《終結者》。
瑪麗·雪萊,於1818年創作的小說《弗蘭肯斯坦》,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而整個故事的靈感來自於她的清明夢。
據英國劍橋大學一位教授對大量有造詣的科學家進行的調查,有70%的人承認自己從夢中得到過啟示。日內瓦大學的教授調查了 61個數學家,其中有51個回答說夢能幫助解決問題。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夢中看見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終於悟出了苯分子的6個碳原子結構排列。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研究化學元素周期表時,絞盡腦汁仍得不到元素的合理排列規律,卻意外夢見了各種元素井然有序的排列,於是頓悟。
諸如此類的偉人,還有很多。
除靈感以外,潛意識在夢境裡還會幫我們清理壓抑的情感。
平時不會表達的情感,到了夜晚會無拘束地釋放出來:悲傷、委屈、渴望、恐懼、憤怒等等。
有些時候夢境甚至可以自動療愈我們自己,治癒身體疾病和心理創傷。
在實際生活當中,有許多通過夢境治癒疾病的事例:有一位中年婦女,患腫瘤多年,久治不愈。一次在夢中,她竟夢到自己的疾病,並拿刀將腫瘤割下,摘出體外扔掉。醒後,通過檢查,絕症竟奇蹟般的痊癒了。這樣的實例有許多,難以一一列舉。
美國心理學家伊凡斯認為:日有所思,在夢中仍在繼續。夢是睡眠時大腦皮質被普遍抑制的情況下所出現的興奮活動,是將客觀世界反映於腦中的信息進行分類和整理的過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平時不易顯露的想法和情感會在夢境裡大顯無遺,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從夢境中獲得無數的靈感和啟迪。
因此,有些時候解讀夢境便成為我們連結潛意識、尋找答案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
在清醒後叩問自己的夢境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自己白天察覺不到的問題。
有時會得到身體提前預警的健康信號,有時會發現自己被壓抑的內在情感和被忽略的內在小孩。無論是何種方式,夢境都是一種提醒自我的語言。
美國預言家凱西被世人稱作「睡著的預言家」,小時候的凱西可以趴在任何一本書上入睡,醒來後便能記住全書的內容並且倒背如流。成年後,他擅長進入催眠的狀態對他的客戶進行解讀和預測。他的一萬四千餘條解讀案例至今被世界所研究。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講,夢境預知未來的現象同樣存在。潛意識有時會提前通過夢境告知我們一些風險,幫助我們提前規避,確保安全。
當然,夢境來源於現實生活,我們在探索夢境的同時,要注重回歸於現實生活中找答案,不宜過度執迷糾結,而忽略了現實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