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塵中修行的人應該如何看待金錢

2020-12-28 蘇摩Wu

請點擊上面的「關注」,與蘇摩Wu一起潛心修行。

修行人應該如何對待金錢

宗薩仁波切說:如果你問晉美·林巴尊者,怎樣看待這樣的人生——一個非常富有的加州人,開著保時捷,住在價值數百萬美元、位於馬裡布懸崖邊、俯瞰大海的別墅裡,整天衝浪、整晚派對。晉美·林巴尊者會認為,這是非常不好的業,讓這個人像一個徹頭徹尾的傻瓜般浪費寶貴的人生。

這個世間,大家習慣用「你擁有什麼」,而不是以「你是什麼樣的人」來評判他人。所以很多人愛上了自己創造的幻相,發展出對自己外表、財富和成就的過度驕慢。好比戴了面具,卻驕傲地認為面具是真實的你。

亦有很多人羨慕、嫉妒別人的面具,窮其一生努力著也想要一個傻瓜般的面具,在想要、不想要、求得、求不得中惶惶難安,浪費寶貴的人生。

追逐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幻相,是很多人內心空虛、孤獨的內因。

但這並不意味著金錢就是不好的,在現在的世界人離開錢是難以存活的。作為一個俗世中的修行人,也是要賺錢養活自己的,但不能被賺錢所累。

前幾天一個朋友對我和澄耳說:「你們這個茶葉的買賣好好做,我給你們投資開個分店。」

我說:「心意領了,我們不想開分店。這個買賣能夠讓我們三個合伙人衣食無憂,對我們來講足夠了,我們不想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賺錢上。」

這是我們拒絕的第三個想要給我們投資的朋友。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單我個人來講,每日要讀書、讀經、禪修、寫作,我需要時間和精力將佛經翻譯成白話文,排版成書,讓更多念經修行的朋友們在念的同時也讀經,真正了解佛法、學習佛法;我需要時間和精力將佛經中的哲學和宇宙的規則融入到我的小說和寫作中,讓更多的人了解世間的真相......

所以,想讓我們幫他們的錢生出更多的錢的朋友們,不必再開口了,我們活著不是為了賺錢,我們賺錢只是為了活著。

而對於想要賺更多錢的朋友們,這個想法不是不對的,金錢也可以賦予人生更高的意義——

前陣子看了一部比爾蓋茨的紀錄片,他定期會抽出一個星期的時間,獨自一人帶著很多書到一個小木屋中獨自生活,終日讀書。出來以後繼續帶領他的團隊研發高科技產品用以改善世界中貧困地區人們的生活。比如,他發現貧困地區人們的排洩物都流到一條河裡,而飲用水也是在這條汙水河裡取用,直接影響了這個地區人們的身體健康。於是他的團隊研發了一種廁所,可以自動將排洩物淨化成可飲用的純淨水。基金會資金不足,他便找其他富豪贊助,然後給這個地區的城鎮安裝。靜修、思考、利他、布施,賦予了他富有的人生與修行並無兩樣的意義。

若比爾蓋茨不是一個想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他是否會成為世界上頂級富有的人呢?就像很多修行人在家人生病時會發願:請佛、菩薩保佑我的父親/母親能夠轉危為安、身體健康,如果能實現,我就終生吃素。然後他的願望成真了,他便開始吃素。同樣,如果沒有利他的慈悲心,只是為了自己享樂,佛、菩薩乃至命運為何要眷顧你呢?

富有的人很多,但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並不多,能夠身體力行的去做的人更少。他們雖然並不念經、持咒、打坐、傳法,但他們因完全利他的布施卻比很多擺脫不了吝嗇和自私的修行人可敬。

所以,想賺錢的朋友們,不妨發個願:如果我賺了錢,我要拿出一部分錢去做善事,能夠切實幫助到別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這個願望實現之時,你會發現,你得到的遠遠比你布施出去的更多。

對於並不想賺很多錢的修行人來講,好好的運用金錢是十分必要的——

宗薩仁波切說:我建議你去銀行開一個新帳戶,這是你的修行基金。發一個願,每有一筆收入,就拿一部分進去。這筆錢,你不會從中提取,目的只是用來修行。不是為了買平板,不是為了其他用途。你可以用這筆錢日後閉關、朝聖、供養佛、菩薩。同時,如果有人送你錢財方面的禮物,你若能拿出其中一部分作此用途,送錢的人也能獲得利益,你也會因此免去業債。順便說,你有了單獨的帳戶,現在你去工作、存錢,儘可能把收入存入這個帳戶,以這種方式,你的世俗的、世間的工作因此變得有了目的,甚至你的工作都成了修行的一部分。因為你存錢不是去買法拉利,你存錢是為了能夠修行佛法。

各位俗世中的修行人不妨按此法好好運用金錢,將這筆修行基金用在修行上,閉關也好、朝聖也罷,亦或是為佛、菩薩辦一場供養法會都是好的。如果心中有慈悲,還可將這筆錢用作布施,財布施——救濟小動物、窮苦人;法布施——刊印佛經,供養傳法的修行人等等都是好的。

總而言之,賺錢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是為了賺錢;賺更多的錢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是為了能利益其他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這是修行人對待金錢應該有的價值觀。

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討論,長按點讚,多多分享,利益更多眾生。

本文文字內容均為原創,轉載請私信我,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如何看待金錢與壓力
    有時候,你一個人扛著太多壓力,其實你承擔不了,可是你硬咬著牙要承擔下來。在心靈療愈方面,我們要釋放掉這個壓力,釋放掉所謂的幻象,類似「我不賺錢,以後孩子的未來在哪裡」的幻象。 我在《在孩子心裡飛翔》這本書裡面講得很清楚:孩子的未來不是你能夠擔心的,擔心孩子將來沒房子或沒錢,一點用都沒有。
  • 致紅塵中的修行人 !
    人生是一場修行,無論你如何努力,都會有人看不慣你。
  • 小修在深山,大修在人間,紅塵煉心真修行!
    01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更需要在社會中。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頭、撥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習氣、煩惱依舊,性格、心態依舊,沒有任何改變,這不是真正的修行。當生活出現了問題,我們總感覺是生活的問題打亂了我們的修行。 其實修行與生活是一體的,修行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離開了生活談修行,總不免是在逃避問題…… 身在紅塵裡,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家長裡短,親情、愛情、友情,任何一點不如意都會讓你心生煩惱。
  • 紅塵,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提起修行,總會讓人聯想到世外桃源、與世無爭的山林隱士,坐禪,吃齋,念經…… 其實,真正的修行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廟裡,紅塵,才是人生最好的修行道場。 曾國藩說: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不僅可以圓滿的解決問題,還可以培養人的氣度,使人變得沉穩老練。
  • 莫用分別心看待修行!
    縱然你再如何權勢滔天,但如果德行不夠,也不會無端的得到人家的青睞。有很多人就是因為平時在生活中不注重德行的點滴培養,而只是一味的天天在家裡燒香磕頭念經祈求上天派一位明師下來,心不可謂不誠也,但真師來了又如何?生活當中區區的一點點考驗你能通過嗎?你有人家張良這樣的德行嗎?就是因為德行不夠,心裡虛假,自慢的東西很多,求道沒有誠心,信根不深,所以很多人輕易放過了眼前的真人。
  • 佛家修行的魔境,指的是什麼?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降魔」?
    魔境來時,應該如何降魔?魔境,是修行人在修行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特殊的身心現象。中國佛家以修習禪宗的為多,修禪宗有三種無漏之學,即戒、定、慧。禪定的修習,要使用調身、調息、調心三種方法,使身心進入一種靜定的狀態。
  • 佛教:修行是否必須要出家?紅塵是練心的最好道場!
    紅塵是道場,萬相即開示,當相即道。所以,一定要學會在生活中、工作中悟道、修道和證道。悟道,就是領悟萬事萬物帶給自己的啟示,不僅是自己生活中的小事,更需要從社會的大事。這些大事因緣當中,都有自己的一份因緣在裡面,就是說都與自己有關,是真真切切地與自己有關。
  • 轉世修行之人特徵,你是否在其中!
    每個人的根基不同,所悟就不同,因為根基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執著分別,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法而出,萬法皆由心出,應緣而有。     哪怕你是羅漢菩薩,天仙步眾,天龍八部,投胎到人間也一樣會被迷住。就好像五維空間的人來到人間世,就必須把自己的能量封印起來,變成和凡夫一樣,才可以到紅塵,到紅塵後經歷懷胎十月,自身的磁場早已經被死死封住。
  • 真正修行的人到底應該什麼樣?真的有修行這回事嗎?
    人們對於「修行」二字的印象,或許是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或許是影視作品中的結丹者,或許是修真世界中的修仙人,但是不管他們的身份如何,歸根結底來說,他們都超脫於常人,而且這種超脫不只是在身體上,更多的是在精神上,但是修行真的存在嗎?今天我們就從一位近代的修行者來看一下修行這件事。
  • 紅塵一步終——《金錢之拳》
    他是《東大特訓班》的作者,如果這樣說你還是不知道的話,那麼只能這麼說,他是阿部寬主演的日劇《龍櫻》的劇本原作者。    作為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漫畫作者,他並不和其他鼎鼎大名的漫畫家一樣,一開始就決定了燃燒自己的生命,義無反顧的投身於漫畫創作中。
  • 《修行教言》(中)
    它的意思是:我們如何思維在紅塵當中紅塵的世間瑣事?我們眼睛看見的這些世間人們整天忙忙碌碌的瑣事,比如積累財產或者尋求名聲,或者為了競爭地位等。這些瑣事實際上是連一個芝麻許的意義都是沒有的。有些人對自己很失望,認為自已現在好像不算是一個修行人。實際上,我想在座的人都應該是很好的修行人。與以前的米拉日巴尊者相比起來,當然我們差得很遠。
  • 感恩節:煙火紅塵,心懷感恩
    帶著一顆滾燙的心,感受這滾滾紅塵中的愛恨情仇,風霜雪雨,容我用一顆敏感,細膩的心觸摸這紅塵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人生,是一個感受領悟的過程,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有人說人生如夢,來去一場空。有人說人生如戲,曲終人散。我說人生是一場修行,修的是一顆煙火塵心。
  • 命運中的坎劫關口病痛和災難直接影響有緣人的接納和修行
    生命的磁場是生命之根的再續,有生命之根的因,才有生命的呈現,有生命之後,才有鴻蒙的乾坤宇宙九天星辰日月萬物山川,紅塵人間娑婆的世界和世間的萬物眾生,這就是生命之根的因果。有了生命的因果生命的磁場,在生命的因果中就已經形成了命運之道和生命的法道。
  • 魔障如何化解?應該如何修行?
    現在感覺到佛菩薩對我們眾師兄有所開示:魔與佛都會同時存在,魔界的顯現就是我們眾生心性的顯現,如果真的是要魔界的眾生都能夠降服,那就需要我們眾生心性都能夠達到清靜,因此也希望我們的修行師兄們端正心念,修行過程中的貪嗔痴慢疑首先要去除,這個需要我們每天誦持除三毒習氣陀羅尼神咒為我們做自我的淨化。
  • 修行人五十關
    這個《修行人五十關》大家可以看出,是教我們如何修正自己,保持正信正念,諸惡莫作,揚善積德的一個修行藍本。請有緣人可以看一下,對照自己的不足之處,及時修正自己,修身養性。現在跟大家略說一下這個《修行人五十關》是怎麼回事。
  • 身在紅塵裡 心在紅塵外 有所為有所不為
    平時我們評價一個人,說這個人是一個乾淨的人,這只是說它的廉政以及他不貪嗔痴。並不是指他穿的衣服乾淨,或者洗澡洗的乾淨。為政,不貪汙公家的錢財,經商也不貪身外之物。更深層的說,一個人乾淨實際上是講他靈魂的乾淨,那麼靈魂乾淨如何來表述呢?
  • 真修行從來都是不著痕跡
    修行人,一個令人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號,似乎距離我們特別遙遠,有時又近若咫尺。不少人以為,修行是關乎宗教的,於是一想到修行,腦海中便會出現一個場景:手持黃卷誦經禮懺,在古剎鐘聲中焚香跪拜叩首……因為世俗的生活太複雜、太累,所以有人選擇出家。
  • 真紅塵 ——再看《滾滾紅塵》
    或者有人也像我一樣,想起她們、它們,透過它們,發現她們,何嘗不是在這人世間的紅塵中打過滾呢,就如我們。          但是她們的作品那麼耀眼,給人們帶來過無數的美妙與感動,如最璀璨的星星,閃亮在人間的天空。
  • 是出世修行好?還是入世修行好?
    我們應將禪的智慧運用到生活之中,不能僅在打坐的時候用禪,世上的人事物都有禪意。所以正果,正道即使是在滾滾紅塵之中也可修得。真正領悟禪機的人,能如風般自由來去於紛亂塵世間,如「孤雲出帕,去留一無所系;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
  • 世人生活中的幾點誤區,這樣的人修行永遠不會精進
    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世人修行之中的幾點誤區。一:氣人有、笑人無這種處事的方法,幾乎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說誰家因為什麼什麼事破產了,或者家庭出軌,我們經常會以一種憐憫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其實我們內心都甚至這種憐憫背後充斥著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