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可謂是迪士尼真人童話翻拍電影的爆發之年,從年初開始,《小飛象》、《獅子王》、《阿拉丁》以及《沉睡魔咒2》構成了迪士尼2019年真人童話系列電影的豪華陣容,而這還不包括登陸迪士尼流媒體平臺的《小姐與流浪漢》(真狗版)。
一面是下餃子式的製作與上映,一面是市場前景的撲朔迷離,雖然今年的幾部真人翻拍電影都耗資巨大,但是結局卻並不盡然令人滿意。
而《沉睡魔咒2》上映前期就慘不忍睹的口碑評價,也早早註定了這部電影的失敗。未來,迪士尼的真人童話究竟該何去何從?
迪士尼真人童話電影製作浪潮的緣起
號稱好萊塢「哥特怪才」的蒂姆伯頓在2010年以一部《愛麗絲夢遊仙境》成功拉開了新時代的迪士尼真人童話改編電影浪潮。
在此之前,由自家動畫片系列改編的真人童話電影一直被人詬病是「炒冷飯」,且長期面臨著票房低迷的困境。
至此以後,奇瑰絢爛的視覺風格、各具特色的時代內涵以及日益壯大的女權主義呼聲成為了迪士尼真人童話翻拍電影系列甚至是動畫電影獲得成功的利器。
2013的《冰雪奇緣》可以說深受《愛麗絲夢遊仙境》美學風格和主題思想的影響,開啟了迪士尼公主系列動畫片的變革浪潮。
在真人童話翻拍電影上初次嘗到甜頭的迪士尼很快就加緊了對已有童話IP的回爐再造。
雖然蒂姆伯頓在打造了《愛麗絲夢遊仙境》之後,就沒有再度回歸執導迪士尼的其他真人童話電影,但是沒有關係,他創設的古典哥特美學風格基調很快就被迪士尼運用的爐火純青。
後來的《沉睡魔咒》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基本就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變奏體。
驚為天人的票房黑馬
2014年的《沉睡魔咒》在視覺效果表現上可以說是驚為天人,它不僅借鑑了原作動畫中的人物造型和場景設計,而且還很好的吸收了《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哥特美學風格。這一點在安吉麗娜朱莉扮演的女巫造型,片中高聳入雲的城堡以及鎧甲騎士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同時,電影結合時代背景對真愛之吻所作出的另類詮釋,相比原著故事和動畫中「王子與公主」的俗套真愛橋段更能引起年輕一代觀眾們的共鳴。
從追尋愛情到回歸親情的主題演變,反映出迪士尼在新時代下符合思想潮流和社會發展的轉變。而女性角色在電影中從被動地位的故事角色逐漸轉變為佔據主動性的主角,也響應了女權主義和平權運動的廣泛呼籲,使得電影在尚未上映以前就具有了一大批忠實的女性支持者。
作為一部普通的童話翻拍電影,迪士尼雖然為《沉睡魔咒》找來了安吉麗娜朱莉、艾美達斯丹頓、肯尼思庫蘭漢姆等一眾演技派巨星,但是始終沒有寄予它太多的期望。畢竟,「星球大戰」、「漫威電影宇宙」以及皮克斯這些相繼收歸名下的知名IP才是迪士尼電影產業如今發展的重中之重。
可誰也不會想到(甚至連迪士尼高層都無法想像),《沉睡魔咒》這樣一部在影視評論家們看來完全是狗尾續豹的翻拍電影,最終居然成為了2014年商業類型電影中的一匹黑馬。
《沉睡魔咒》7.58億美元的全球票房使得它輕而易舉地超過了同年度上映的諸如《飢餓遊戲3(上)》、《X戰警:逆轉未來》、《美國隊長2:寒冬戰士》、《超凡蜘蛛俠2》一類科幻動作大片,僅次於《變形金剛4》、《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以及《銀河護衛隊》,排到了年度全球票房榜的第四名。
狗尾續豹的圈錢續作
這部電影出人意料的成功,使迪士尼進一步堅定了製作真人童話翻拍系列電影的規劃,也讓《沉睡魔咒》作為一部原定計劃只拍一部的電影居然成功獲得了製作續集的機會,這就有了今天的這部圈錢之作《沉睡魔咒2》。
整部電影雖然延續了第一部電影中出彩的視覺效果和服裝場景設計,卻沒有媲美第一部的故事和情節設計。整個故事就像是此前好萊塢眾多大片的堆砌,情節翻轉俗套而又缺乏邏輯,並且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充滿了槽點。
首先不得不說的是,續集中對瑪琳·菲森形象的塑造。
在第一部電影的一開頭,瑪琳菲森就被塑造成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小仙子形象,根本沒有提到什麼「暗夜族」的雷人設定。
從第一部中的小仙子到第二部中暗夜族的一員,安吉麗娜朱莉所扮演的這個角色來源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人物形象反而顯得不那麼出眾了。
可為了填坑說明瑪琳菲森強大的魔法來源,電影又不得不強行將中國傳統神話中的鳳凰搬出來作為瑪琳菲森的先祖,同時滿足劇情需要再次突出瑪琳菲森的獨一無二。結果是造成電影整個故事的風格顯得十分混搭。
再有就是電影在敘事邏輯上參差不齊的低級別錯誤,幾乎讓人難以接受這樣一個小兒科的故事劇本居然會成為電影的最終腳本。
如果撇開電影的視覺效果和演員演技來看,《沉睡魔咒2》和《上海堡壘》幾乎相差無幾。
電影一方面想要通過保持多線索、多視角敘事來提升電影的整體觀感,而另一方面卻又處處受到限制。在時長只有兩個半小時不到的電影中,電影到最終高潮部分居然同時展開多達五條的人物故事線,這樣造成的最終結果就是電影顧此失彼,並最終匆匆收尾,強行合家歡。
整個高潮部分的戰鬥死了不計其數的人類、精靈和暗夜族,可到了結尾,所有種族居然能夠在短短數分鐘之內毫無緣由的握手言和,就好像所有的仇恨和鬥爭都從未有過一樣。
即便這是一部童話電影,也不應該如此違背客觀事實吧?最令人驚掉下巴的是,在剛剛死去無數生命的戰場上,王子與公主居然能夠在所有種族的見證之下就地結婚。這情節設計簡直比很多國產無腦愛情劇還厲害。
電影後半段對暗夜族憤而反抗人類的橋段像極了《阿凡達》中的高潮片段。
而各種種族匯聚一同打擊人類的橋段則像極了《納尼亞傳奇2》。而電影中人類抓緊備戰的情景讓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的《指環王》。前半部分美輪美奐卻毫無辨識度的美景更像是直接從以往同類型電影中粘貼複製而來。整部電影充滿了濃濃的商業氣息和沒有靈魂的場景。
整部電影的槽點可謂是數不勝數,基本上就寫明了兩個字「圈錢」。
這樣的電影究竟是誰的過錯?
根據原著童話故事改編而來的動畫版電影《睡美人》只有一部,而真人翻拍電影卻驚為天人的想要拍續集。
這件事情本來就有些荒唐可笑,然而迪士尼卻義無反顧的將其變成了事實。
假設,「睡美人」這樣一個經典的IP加上優秀的導演和編劇,先進而成熟的製作技術以及一眾實力主演又何愁拍不出一部獨具新意的續集作品?然而,迪士尼只做到了後兩樣,卻忽略了首要的一點:好的導演和編劇。
導演喬阿吉姆羅恩尼雖然曾經獲得過第85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但畢竟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再加上迪士尼在電影拍攝過程中的嚴苛標準,基本上導演也只能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
而羅恩尼此前執導成本最高的電影也就只有一部《加勒比海盜5》(口碑評價什麼的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對於高成本商業類型電影的製作顯然是缺乏經驗的。
而電影的三位編劇,除了琳達伍爾芙頓曾經參與到迪士尼的多部電影作品編劇工作之外,其他兩位編劇基本上沒有什麼編劇經歷。
那麼這樣說來,導演和編劇是否就要為電影的失敗承擔所有責任?
也並不完全是。
電影真正的失敗根源還是迪士尼高層對真人童話翻拍電影的製作要求與市場定位出了問題。不從電影的思想深度進行探討,僅僅只是想要依靠視覺效果獲得電影的成功,這樣的套路玩一兩次還可以,可是每一部電影都這樣做,顯然觀眾是不會買帳的。
展望未來
未來的迪士尼真人童話翻拍系列電影計劃已然明確到了數年之後,這些既定的計劃很大概率上不會因為今年的幾部電影作品突然失敗而宣告流產。
去年年底在流媒體平臺上和觀眾們見面的《小姐與流浪漢》,以及將於今年上映的由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就足以證明這一切。
好萊塢的電影大片成功與否很多時候取決於電影的製作預算。
然而,現在擺在迪士尼面前的最大問題卻並不是金錢,財大氣粗的迪士尼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擺正創作態度和方向。
真人童話翻拍電影雖然主要的受眾群體依舊是低齡觀眾,然而具有翻拍情懷並且能夠成就電影口碑的卻是如今業已長大成人甚至是成家立業的成人觀眾。
所以真人童話翻拍電影一方面要顧及到低齡觀眾的接受水平,同時更多的還要考慮到成年觀眾的心理。只有這樣,迪士尼今後的翻拍類型電影才能夠真正取得長足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