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張姓遠祖有一位名單,人家稱之為郭公的,後來成為灶君,是各家各戶的「司命主」。
據說張單當年很窮,為生活所迫,只好幫大戶人家燒火幫灶,換得一點零星食物回家度日。天上玉帝的小女為人賢達善良,看到張單忠厚老實,能吃苦耐勞,產生了愛慕之心。於是,這位千金下凡偷偷地和張單結成夫妻。
這事最後傳到玉帝耳朵裡,玉帝大為惱火,派員下凡百勸不回,只得把愛女打下凡間,讓她永遠跟「燒火佬」去受罪。王母疼愛女兒,大發慈悲心腸,多次出面講情,叫玉帝封他們一個官,讓女兒和女婿在凡間有個地位,好過日子好做人。玉帝在老伴面上答應了,封什麼呢?一想起此事,又餘忿未了,見張單是替人燒火幫灶的,就封了一個平平常常有職無權的灶王的銜頭,叫他們和平民百姓一起。張單原本是幹活出身的,有官無官都不在乎,玉帝小女一心愛張單,自願從天上到人間,富貴兩字早拋在一邊,於是,張單成為灶君,她便成了灶君老母了。
灶君王爺為人忠厚守職、膽小謹慎、默默地掌管著只有灶頭那大的公務;灶君老母卻見識多,關心百姓,愛管閒事,名頭比灶君響亮得多。不少人記著灶君老母而忘了灶君,就是因為她會辦事,常給百姓帶來好處。
自玉帝封了他們的官之後,就也算承認了他們的親事了。在王母的縱容下,他們常常上天串親,回來時就帶上許多東西送左鄰右舍,缺吃的給吃,缺穿的給穿,大受百姓的愛戴。自古俗話說得好:「一天來三趟,當做狗爬灶,三年來一趟,當做親家到。」玉帝本來就不喜歡這個燒火的女婿,有礙門面且不說,成親後老是來搬東西就受不了了,於是拉下面子來,規定他們每年年底只準回來一次。
凡間進入十二月二十邊,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了,殷富人家早已準備好了年貨,而許多窮苦百姓家缺這個少那個,灶君老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就和灶君商量,決定年底二十三日上天串親。凡間到天上,路途遙遙,百姓知道他們要動身起程了,紛紛送來糖果,好讓他們路上點心。後來的人把這糖果,說成「灶糖」、「灶餅」。
灶君和灶君老母向玉帝訴說人間的疾苦和不平,玉帝心煩不愛聽,看他們窮得空手而來,就命他們當天就回去。灶君老母見到王母來了,就在母親身邊撒嬌哭著說:「不回去,人家就是不回去嘛,這樣看不起我們,明天,我要扎把掃帚回去掃塵灰吶!」
玉帝沒有辦法。過了一天,玉帝來催她回去,她便藉口磨一鍋豆腐回去。
又過了一天,玉帝來催,她說要殺只雞回去。
又過了一天,玉帝來催,她說要蒸籠年糕回去。
到了年二十八、二十九,她又說要帶點肉、盛點酒回去。到了年三十日,灶君老母覺得東西準備得差不多了,一到天黑就和灶君雙雙而歸,凡間的百姓日夜都在盼他們回來過年,大年三十這一夜點燈熬夜,等呀等,等到他們到了凡間,正是初一五更天了,於是家家戶戶放鞭炮。
由於有了這一段傳說,入歲便有了這樣的風俗:二十三日祭灶,二十四日掃塵,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日殺豬,二十七日殺雞,二十八日蒸糕,二十九日溫酒,三十日守歲,年初一五更天放鞭炮,開門大吉,萬事如意。
(摘自 陳國強《寧化石壁客家祖地》
來源:寧化縣客家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聲明:「寧化客家人」微信公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閱讀原文,發布找工作、租房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