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
記者 莫蘭
芒果TV自製成長智育觀察類型的脫口秀節目《童言有計2》自開播以來節目熱度持續攀升。6月24日,《童言有計2》研討會在北京召開,芒果TV相關負責人、節目主創、專家、媒體記者等出席了研討會,專業解讀《童言有計2》關注當代「育兒難題」的積極意義。
育兒類綜藝從《爸爸去哪兒》發展至今,已經成為綜藝市場中一個成熟而龐大的門類。從一開始的孩子賣萌、展現才藝,逐漸走向「說理育兒」。而對這類綜藝感興趣的年輕觀眾的內心通常是數種焦慮交織:為「要不要生娃」而焦慮,為「生了之後怎麼帶」而焦慮,為「帶孩子麻煩很後悔」而焦慮。如果能夠化解這些問題,節目就容易通達人心。
《童言有計》導演團隊正是通過前期市場調研,深刻洞察到了現代社會親子關係的緊張和育兒焦慮問題,從而本著「要為受眾提供有意義的內容」的創作主旨進行創新和突破。
在研討會現場,節目製片人胡蓉分享了節目不同於其他觀察類綜藝節目的特點和優勢:在節目模式上,戶外真人秀、脫口秀、觀察團三大板塊形成了創新突破點。「真人秀能夠很好地呈現孩子們的日常生活,脫口秀讓孩子得以觀察自己的行為和變化,觀察團則通過蘭海老師、新手老師、父母、主持人朱丹的討論來呈現育兒乾貨。這種新模式能夠讓節目保持娛樂性和乾貨輸出的完美結合,具有趣味性。」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對《童言有計2》在觀察類綜藝節目中新的破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個有社會擔當、有社會影響力的媒體,所做節目的價值評價不僅僅是好看。好看當然是必要的,是大眾節目必須要有的品質,但是講到它的價值,一定要直擊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痛點,也就是能夠擊中社會繃得最緊的那根弦。對於社會發展當中的問題解讀和問題貢獻的中心度,就是社會價值、時代價值的高度。」
他表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社會最重要的成長部分。孩子就是社會的未來,孩子的成長健康有品質,意味著我們的社會未來就會有健康、有品質。但在很大程度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糾結和困難,社會的改變也導致今天的家長在對待孩子問題的時候有很多困惑、不解,以及難以逾越的知識性和行為模式性、價值取向性的困惑。《童言有計2》的確起到了擊中痛點的效果,在育兒收視時長上遠遠超過其他同類節目,這說明一個節目的定位和價值取向特別重要。」
參與節目錄製的成長教育專家蘭海認為,《童言有計2》為學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田野調查平臺,讓他們看到孩子們生命的張力,同時也讓大家意識到0到6歲階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既看到孩子們無數的可能性,也感受到家長多麼渴望得到支持和幫助。
好的節目不僅能夠給觀眾以啟迪,也能夠給身處其中的節目嘉賓以更深的思考。
《童言有計2》設置了獨特的「三重觀察模式」,通過觀察正處於成長驚喜不斷時期的孩子,用多重視角來發現孩子的多面性,目的在於讓父母和老師了解孩子真實生動的成長動態,也能夠與大眾的情感產生精神共鳴,給處於「育兒焦慮和困惑」中的父母一些新的思考和啟發。對此,參加過節目錄製的奶爸王晰坦言,這種模式讓他對孩子的世界有了更深刻更真實的了解。「過去習慣用大人的思維去看待孩子的世界,但當你從一個多維立體的角度去觀察時,就會發現,原來真實的孩子是這樣的。」
家長代表武偉分享了自己一家的成長故事。他說,兒子武藝博參加節目以後,他和妻子學到了很多東西,也一直在反省自己,懂得了如何處理親子關係,如何平衡兩個兒子之間的關係。「我們學會了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蹲下來,平視對方,同等對待,讓每個孩子在家庭當中都是平等的,有發言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