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究,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恩,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的情商,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感恩之心都沒有,這個人很難在社會上發展,因為人們遲早會認清ta的嘴臉,而避而遠之。
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培養的就是讓孩子擁有感恩之心,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恩曾經伸手幫助過我們的人,哪怕是滴水之恩,也應該牢記於心。
現實版「農夫和蛇」的故事,曾經發生在孫儷身上
孫儷,一個踏踏實實演戲的藝人。
孫儷出生在一個極為普通的上海家庭,她小時候甚至住過棚戶區,父母離婚之後,她一直跟著母親生活,所以,她非常懂得生活拮据的難。
孫儷的母親從小就把女兒送到了舞蹈班學習舞蹈,在她15歲的時候,進入了上海警備區文工團,3年的文藝兵生涯鍛鍊了她的意志和耐力。
2001年,孫儷參加新加坡的比賽獲得了亞軍,成功出道,隔年拍攝《玉觀音》。
這個期間她在電視節目上看到了重慶正在讀高一的貧困生向海清,被她的堅韌的性格感動,決定資助他讀書。
2002年5月,向海清收到了以孫儷母親的名義寄出的第一筆捐款,之後每個月他都能收到500元生活費。
那個時候的500元遠比現在的500元值錢。
2004年向海清第一次參加高考失利,孫儷和母親安慰他,鼓勵他考取上海北京的學校。
2005年向海清成功考上了上海水產大學,到上海之後,孫儷和母親去接他,他欣喜地發現原來一直資助自己的竟然是大明星孫儷。
讀大學以後,向海清沒有想過要獨立,背後有孫儷資助,他的行為告訴人們,他認為他的生活 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向海清交了女朋友,花錢變得大手大腳,錢花光就向孫儷的母親要錢。
鑑於向海清的表現,孫儷決定了解他在學校的真實情況,了解之後很失望,向海清已經不是三年前那個性格堅韌的貧困生了,他生活奢侈,喜歡出頭,為了避免他養成不勞而獲的性格,也考慮到大學生完全可以獨立,孫儷停止了對他的資助。
這讓向海清無法接受。
接下來,他做了一件讓世人不齒的事情,他寫了一封6000字的長信給節目製作人郭朝舉,極力詆毀曾經捐助過他的孫儷,不惜一切抹黑孫儷,稱孫儷和她的母親說他「還不如一條狗聽話。」
這件事給孫儷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一時間孫儷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最後還是向海清的同學們看不下去,揭露向海清在學校的行為,還給孫儷一個清白的名聲。
本來好心資助,希望能夠幫助他渡過難關,不料卻被反咬一口,實在是讓人心塞。
不過向海清也因為這個行為受到了懲罰,他大學畢業後在大城市求職,屢次被拒,最終無法生存下去,回到了小地方。
本來可以擁有光明的前途,結果卻因為不懂感恩,抹黑曾經捐助過自己的恩人,毀掉了自己的前程。
向海清的問題出在哪裡?
1、不懂得感恩
孫儷捐助他,本來是出於一種慈悲之心,他應該感恩對方的幫助,他卻認為這是對方在博取口碑的一種做法,不僅不懂感恩,還覺得這一切是理所當然。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除了父母,沒有誰對我們的幫助是應當應分的,我們應該感恩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
2、虛榮心作祟
向海清的另一個問題,就是虛榮心作祟。
進入大學之後,他不但不低調努力,不要讓捐助人失望,反而大張旗鼓宣揚自己背後的孫儷,用捐助的錢交女朋友,處處顯得高人一等。
這種虛榮心是回掉的根本原因。
我們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昨天鄰居家奶奶帶著寶寶來我家玩,我給兩個寶寶切了水果盤,期間我家寶寶吃水果的時候不停地餵水果給媽媽吃,而鄰居家寶寶卻拒絕給奶奶吃。
我對問她要不要給奶奶吃,她說不要,不許吃我的東西。
奶奶解釋說,在家裡就是只有她自己吃,習慣了。
這就是在培養孩子成為一個「不懂感恩」的人的過程。
1、千萬不要區別對待
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千萬不要區別對待孩子,讓孩子享受最高的待遇。
如果家長一直這樣堅持,那麼孩子會有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僅僅針對家人,ta們會認為「你們就該給我」,當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自然不會有感恩之心。
2、讓孩子學會和父母分享
和區別對待的對立面,就是讓孩子學會分享。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列舉過一個例子,是我個人的真實經歷。
讀大學的時候,和同學去肯德基,在肯德基看到一個場景,至今印象深刻。
媽媽吃了一根薯條,男孩就不依不饒,說這是他的,媽媽不允許吃。
媽媽無奈,最後果然沒有再動。
男孩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舉動,除了家人區別對待之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給孩子學會和家人分享的機會。
我們在帶寶寶的過程中,沒有必要讓寶寶獨享一些食物,跟寶寶一起分享,就是為了避免孩子形成一種錯覺,這些都是他的。
3、 讓孩子多說「謝謝」
有的媽媽覺得這是一種形式。
其實不然,當孩子習慣於表達「謝謝」的時候,ta們會越來越認同「謝謝」,也會由內而外地懂得感謝。
對家人說謝謝,對幫助過ta的人說謝謝,對那些願意跟ta分享的人說謝謝,孩子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家長就不用再擔心孩子未來成為「白眼狼」,因為「感恩之心」已經從細節滲透到孩子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