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感謝《刺陵》和《熊貓人》爛到家的票房成績,這讓周杰倫悻悻地收起「跨界兼職」的癮頭,回歸到老本行上來。今天,周杰倫出道10年的第十張專輯《跨時代》正式全球發行。與以往周董「年年發片,年年威震樂界」的慣例相比,今年的「十年之契」顯得悄無聲息,往年提前一兩個月就開始玩「猜歌遊戲」的樂迷們,似乎也都有些意興闌珊。
昨天,記者也從不少音像店了解到,《跨時代》從四月末預售至今,在杭州的銷量甚至還沒有突破千張,要知道,在《七裡香》和《葉惠美》預售期,這個數字後面可都要多出一個「零」。
難道周杰倫已經到了「十年之癢」的關卡?
「要麼徹底轉型,要麼徹底回來唱歌,中間地帶只會持續消耗周杰倫的能量。」一位樂評人告訴記者。
曲風依舊「自我拷貝」
MV倒是花了200萬,成為十年最高
不過,作為出道十周年的「紀念品」,《跨時代》究竟有些啥內容?通過對索尼唱片的採訪,記者也得以提前披露一些細節。
對於「造型控」周杰倫來說,《跨時代》中的造型自然不會搗糨糊,據了解,這次的唱片海報上,周董將化身成中古世紀的「吸血鬼」,臉色蒼白、嘴唇鮮紅,並在西裝之外又罩上羽毛披肩,一副沒落貴族的樣子。
對於「跨時代」這一相當主旋律的專輯名,唱片公司也告訴記者,這暗喻著周杰倫從2000年出道至今,是一件劃時代、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就像主打歌《超人不會飛》的歌詞:「專輯一出就必須是冠軍,拍了電影就必須要大賣,只能說當超人真的好難;如果超人會飛,那就讓我在空中停一停歇。」唱詞無不透露著出道十年的心路歷程與感慨。
到底是「十年之立」還是「十年之癢」,至少從歌曲創新這一點上來看,周董越來越顯示出後者之虞。記者試聽過,新碟的幾首主打曲中,《跨時代》無論在歌詞還是意境上,都跟《威廉古堡》神似;中國風的《煙花易冷》幾乎就是《青花瓷》的胎胞;至於《超人不會飛》,則是像《爸我回來了》一樣的「內心獨白曲」。
倒是外在的「光鮮綢緞」越來越惹人注目。
索尼唱片的宣傳人員告訴記者,這次《跨時代》MV的造價是周杰倫迄今為止所有MV中最高的,光是特製鋼琴就花費了將近25萬元人民幣,據說會隨著彈琴速度的變化變成不同的顏色。「再加上內景、外景,合起來差不多要200萬元出頭。」
反差
少了「歌單洩露戰」
歌迷懶得猜
唱片公司只好主動出擊
俗話說,比較是製造恐慌的手段之一,以2006年9月發行的《依然範特西》為例,當時阿爾發唱片恨不得把所有有關新碟的消息,都鎖進銀行的保險柜裡,但從當年7月開始,有關「歌曲洩密」的消息還是滿天飛。
當時,在豆瓣、新浪、TOM等一些大型音樂論壇裡,都能看到十多個版本的「揭秘曲目單」,有些猜測甚至讓人啼笑皆非,比如把《聽媽媽的話》「洩露」成《聽外婆的話》,把《本草綱目》「預測」成《李時珍前傳》,雖然準確率參差不齊,但足見歌迷對周董的「深度膜拜」。
那個時候,記者的郵箱裡還收到過神秘人的「洩露郵件」,結果跟正式發行的歌單只差了一首歌,足見渠道之「官方」。
從2003年到2007年,類似的「洩露戰」總會在周杰倫發片前幾個月打響,一直持續到新碟現身,著名樂評人科爾沁夫告訴記者:「每年周董發片,幾乎就等同於樂壇的重大節日,這也是其他歌手做不到的事情。」
但,今年的反差實在是太大了。昨天記者到豆瓣網上逛了一圈,有關《跨時代》的主題帖只有寥寥幾十個跟帖,更沒有人為「猜曲目」這檔子事打口水戰,一部分帖子甚至還停留在拍《熊貓人》的板磚。
在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的音樂區,有關《跨時代》的討論同樣門可羅雀,有一些貼出了完整曲目單和簡介,看上去也更像唱片公司的自我「放矢」。
據了解,與前兩年不同,這一次唱片公司幾乎是提前半個月就主動「透」出了封面海報,足見放低身段的「誠意」。
探訪
音像店本想賺一把
大關路的一家店
預售量只有17張
昨天,網友「開山斧」在豆瓣網上留言:「看了《刺陵》和《熊貓人》,才發現不做杰倫的粉絲已經好多年。」殊不知,數據也正暗合了粉絲的心理變化。
昨天,記者連續走訪了杭州的三家音像店,老闆的回答驚人一致:自四月份開始預售以來,《跨時代》的預售量一直很慘澹。大關路「建峰音像」的老闆給記者算了筆帳,前幾年同期,《十一月的蕭邦》和《七裡香》的預售成績都能達到200張以上,而《跨時代》到正式發行的前一天,預售量也只有17張:「本來每年就指望周杰倫發片小賺一把,現在竟然也不行了。」
慶春路新華書店音像層的工作人員,則覺得有些「看不準」:「以往周董的新碟是最不用操心的,現在預售一般,不知道後勁還能有多少。」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七裡香》那個時候,周杰倫專輯在杭州的銷量還能維持在十萬張左右,但從《我很忙》起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因為拍電影,他冷落了歌迷兩年,出現這個情況並不意外。」
一位曾為周杰倫寫過鼓吹樂評,並堅持不肯透露姓名的北京樂評人告訴記者,他很擔心周董會在三年內被「拍死在沙灘上」,「這兩年,方大同、盧廣仲、蕭敬騰這些唱作型新人都很生猛,關鍵是,他們都在全情投入地做音樂。」這位樂評人說,周杰倫是時候該做決斷了,「要麼徹底轉型,拍電影、拍廣告,要麼就徹底回來做音樂,『中間地帶』很危險。」
●聲音
「嘗百草」的後果
當年披頭四如日中天之際,利物浦最著名的導演坎貝爾找到約翰·列儂,讓他跨刀自己文藝片的男主角,列儂怎麼回答?「去你的,我可不想做夢的時候罵自己。」
有時候,堅守自己的寬度,往往能創造出其不意的「高度」。
不可否認,因為唱片業的委頓,絕大多數歌手,做音樂早已和生計串成了提線木偶,一旦這廂提不起來,那邊保準歇菜,所以有關「歌手跑龍套」、「歌手開飯店」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也就不足為奇了。
按理說,周董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前五年賺的錢足夠他用幾輩子,所以,《不能說的秘密》、《刺陵》、《熊貓人》等產物,只能理解為是周杰倫在「神農嘗百草」,估計是誤食了「毒草」,這一鞭子甩開去,就不怎麼收得回來了。不過,幸好,他吞下的不是「火焰子」(傳說中神農氏因誤食「火焰子」而亡),否則,真沒得救了。
唱片銷量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執導電影只能給馮小剛們當墊腳石,現在擺在周杰倫面前的路有兩條:一、徹底轉型,把家裡的鋼琴砸爛,一把火燒掉錄音室,然後學習趙薇,去北影報一個導演系研究生,然後繼續投拍新片諸如《可以說的秘密》、《植物人》等等。二、回臺北重蹈10年前音樂僧人的生活,不再每年自己炒自己,到了發片期應付著「交公糧」。
周杰倫不是傻瓜,不是不知道方大同、盧廣仲們生長發育的速度,後二人現在每周起碼有三天是睡在錄音室裡的,像極了剛出道的周董。所以,不想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前浪要麼加速,要麼轉向,絕無所謂的「中間地帶」。《非誠勿擾》裡的馬諾小姐不是說了麼,「寧可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後座上笑」——在電影圈,周董目前的造化只能是自行車,充其量是助動車;音樂圈內,至少他現在還是蘭博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