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罪惡、真相的殘酷……在接觸過許多諸如「黑深殘」的優秀作品後,我總是本能地會在腦海中對美好的場面進行補完。
《EVA》中,我希望真嗣幻想的高中生活成真,沒有使徒也沒有EVA;
《劍風傳奇》中,我希望作者不要那麼虐格斯,鷹之團不要分崩離析;
在《惡魔人crybaby》中,我希望美樹可以不死,如果讓美樹和不動明談一場戀愛就更好了.
出自第九集ED
可惜,這些都只可能發生在同人作品裡。倘若沒有「黑深殘」,這些作品也將魅力大減。
《惡魔人crybaby》(以下簡稱crybaby)是我在兩年前接觸的作品了,如今再重新回顧,它對我的吸引力並沒有打太大的折扣。作為一部21禁的動畫,它顯然不適合年齡尚低的人觀看,也註定不會被所有人喜歡。我的本意並不是鼓勵大家去觀看這部作品,只是這部作品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我也想把我的感受用文字表達出來,僅此而已。
結合影評與我自身的感受,我將crybaby的一些優缺點列在下表:
優點
製作精良
極具衝擊力的畫風
高還原原作大尺度畫面
誇張的演繹方式
富有感染力的配樂
絕境下人物內心細膩情感的挖掘
……
缺點
劇情篇幅短
主旨與劇情衝突
部分人物形象缺少深度挖掘
為煽情強行劇情殺
部分惡魔人設缺乏原作的魅力
……
crybaby是一部佳作嗎?看過的觀眾應該都會告訴你:是。但它是神作嗎,恐怕並不是。crybaby的缺點不僅來自劇情邏輯上的硬傷,更來源於與原作的對比,但它仍是同時期同作品中的佼佼者。接下來就我們來好好聊聊這部作品吧。
一、主旨
雙重思想(Doublethink) 是同時接受兩種相違背的信念的行為。此詞源於喬治·奧維爾的反烏託邦小說《1984》:「一個人的腦子裡同時具有兩種相互矛盾的信念,而且兩種都接受」。這一概念用在crybaby的主旨表達上,再合適不過了。
接力場景
湯淺政明在crybaby中想表達的主旨是「愛」,即相信愛是能傳遞的。這一主旨的具象體現正是片中反覆出現的「接力」場景,美樹將象徵著愛的接力棒傳給了明,明不斷嘗試將接力棒傳到飛鳥的手中。最後,明的死讓飛鳥醒悟,飛鳥懂得了愛,接力完成。從情感這一角度,本片的情節可以概括為:不懂得愛的惡魔最終懂得了愛。
但是飛鳥是真的不懂愛嗎?飛鳥與明是從小一起玩耍的夥伴,飛鳥常常會拿出他們小時候的照片來回憶,並藉助自己的資源來幫助明,直至最後決戰,他也不想傷害明,反而處處保護明。這一系列活動都說明了飛鳥是非常在乎不動明的,只是他不自知罷了。本片對飛鳥了的塑造,是不是讓你想起了另一個人……
薇妹
作為作品第一男主的不動明是個愛哭鬼,本性非常善良,雖然在變成惡魔人後性格發生了變化,但在經歷與惡魔的戰鬥與美樹之死後他依舊沒有喪失人性,仍是一個會為他人的不幸而哭泣的人。不動明的形象是從一而終的,而這份善念,與女主角美樹密不可分。
女主角牧村美樹一家是基督教徒,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美樹逐漸形成了向善的品格,是片中「良善」的純粹象徵。不動明因缺少父母的陪伴而寄養在美樹一家,美樹是不動明暗戀的對象,是不動明的青梅竹馬,是在他心裡讓愛的種子開花結果的人。美樹能將善傳遞給身邊的人,與她接觸的人物大都因為她發生了改變。在她慘死的那一刻,心裡別提有多難受了。
主要人物的塑造證明了作品的主旨應該是「愛」,那這份情感有沒有很好地傳遞給觀眾呢?我在兩年前看完後的第一感受是:愛有個屁用。美樹愛人,卻死於暴徒之手;飛鳥最後懂得了愛,但是世界只剩他一人……
監督想表達的主旨與劇情產生了相當大的割裂,這是由於主創想表達的主旨與原作的主旨相違背。雖然可以用惡來反襯愛,以凸顯愛的珍貴,但有愛的人獲得的結局又是什麼呢?正是這種矛盾,使作品的立意產生了動搖,在「愛」與「惡」中徘徊不定。
因此,crybaby的主旨具有了「doublethink」,在這種情況下,主旨偏向於開放式的:愛與惡,你選擇站在哪一邊?是相信愛可以傳遞,還是堅持愛是無意義的,惡才是人真正的本性呢?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還是會選擇相信愛吧。
二、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話題,crybaby和原作在這一方面朝著不同方向展開。在原作中,惡魔人仍然保留著人性,只有品格善良、內心堅定的人和惡魔接觸後才能成為惡魔人。但crybaby中的惡魔人,更像是有著超能力的人類,雖然保持了人性,但也分善惡。惡魔人不被人類接納,又被惡魔排斥,這一邊緣群體的外部身份認同已不存在,只剩下內部身份認同。
原作中惡魔人從對人類懷有期待到不再相信人類,但又不與惡魔為伍,他們的身份認同正是惡魔人這一新身份。在crybaby中,惡魔人分成了兩派,一派是為人類而戰的惡魔人,另一派是投靠惡魔的惡魔人。
這個身份上的設定架構與漫威的變種人有異曲同工之處,同樣是少數邊緣群體,同樣缺少外部身份認同,邊緣群體內部也並不團結。如果crybaby真的在惡魔人群體的心理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挖掘,也許會成為不錯的原創劇情。當然,十集的體量遠遠塞不下這麼多內容,過多的設定與話題只會讓篇幅短小的crybaby更加臃腫,極大地影響觀感。
阿蘭·德波頓在《身份的焦慮》指出:身份的焦慮是一種擔憂,擔憂我們處在無法與社會設定的成功典範保持一致的危險中,從而被奪去尊嚴。這種擔憂的破壞力足以摧毀我們的生活。被他人注意,被他人關懷,得到他人的同情、讚美和支持,這就是我們想要從一切行為中得到的價值體現。作品中體現身份焦慮的角色包括黑田美樹和幸田燃寬。
黑田美樹與女主角同名,但能力與名氣卻不如女主,連名字都被奪走,被同學稱為「美子」,因而產生了深深的嫉妒之心,渴望有朝一日證明自己,得到他人的關注。被無數人詬病的幸田燃寬在劇中充當牆頭草,最終倒戈惡魔被不動明手撕。
二者皆是沒有身份認同的形象體現,一方面無法原諒自己,但又難以抑制自己的欲望,前者得到了女主傳遞的愛之後開始回心轉意、正視自己;後者被不動明所救卻恩將仇報,選擇站隊有利的一方,只是在世界中隨波逐流。
三、美術風格
談完了主旨與主要人物,接下來聊一聊crybaby的美術風格。
(其實crybaby的音樂相當好,無奈我沒有相關的知識,只能作罷.但主創對rap的製作給了極大的自由度,rap有多長作畫就有多長,這便是在片中能聽到一長串rap的緣故,可謂極其奢侈了。)
Crybaby中的人物線條簡練,採取陰影較少甚至無影的衣褶作畫;總體上色使用平塗的方式,在一些需要氣氛的場面會加入光線。這樣的美術風格不僅沒有失去真實感,反倒為這部暗黑題材增色了不少。
看完crybaby後,我搜了下製作人員表,角色設計由倉島亞由美擔任,惡魔設計則由押山清高負責。遺憾的是,倉島亞由美的資料在網上少得可憐,還是押山清高的名氣較大啊。
片中血液的顏色
作品為了照顧觀眾的觀感,在血液的顏色上也作了調整。可以肯定的是,這顏色說不上討人喜歡,但總比猩紅奪目的顏色來得舒服,不至於讓人反胃,畢竟片中的暴力場景還是挺多的。
四、最後的話
這部作品可以說是我真正接觸的第一部「黑深殘」作品,也是我入坑動漫的入坑番。由於深受作品的感染,我看完後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想著一定要把它寫進公眾號裡,直到現在才完成了這個想法。
網絡上也不乏喜歡惡魔人的讀者,尤其是一些資深老讀者,對系列作品的內容以及背後的文化等方面都非常熟悉,跟他們相比,我的想法只是拋磚引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上網進行更多的了解。
謝謝大家,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