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的飛機失事似乎特別多。
3 月 8 日馬航 MH 370 失聯,239 人失蹤,至今不知道怎麼回事。
7 月 17 日馬航 MH 17 墜毀,298 人遇難,疑似擊落。
7 月 23 日復興航空 GE222 迫降重摔,48 人死亡。
...
12 月 28 日亞航 QZ8501 失聯,162 人失蹤,目前還在調查中。
太多的失事故事引發了乘坐飛機的擔憂。Quartz 對 Bureau of Aircraft Accidents Archives 給出的統計數據做了分析,2014 年的飛機失事率是歷史新低。2014 年 9 月,每百萬次飛行只會發生 2.1 次墜毀;相比之下汽車每十萬人的死亡率在 10 人左右浮動。
這讓不少人困惑,因為感性認知和客觀數據發生了衝突。那到底是什麼力量讓你感覺 2014 年的飛機失事特別多?
答案可能是媒體。在百度新聞搜索 「飛機失事」,你能看到 2014 年有 762,000 的搜索量,2013 年有 336,000,而 2012 年只有 166,000。
就 2014 年來說,1 月到 3 月搜索量只有 1730 條,但馬航 MH370 事件發生後的一個月就上漲到了 234,000 條。
所以說 2014 年其實是飛機失事的報導變多了,而轉折點就發生在馬航 MH 370 事件。
馬航MH370 有太多可寫的故事,曲折的劇情、恐怖主義的猜想、馬航政府的逗比表現都讓它既可以嚴肅討論,也可以作為尋常談資。這讓它變成了飛機失事的標杆。
所以後面只要發生了飛機失事,就可以和馬航聯繫起來寫。這很像過去的口號和典型,一切事件都得往口號和典型上靠攏,但廣為傳唱的「典型」恰恰是最不典型的案例。
因為這些原因,你恐怕得去懷疑所見所聞不一定真實。選擇性報導是媒體的天性,但你得保持一種批判性,去看到觀點、熱潮背後的數字和原因。
來源:網絡
微信搜索: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