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內,三棵元寶楓樹上還能看到金黃的葉子,線條硬朗的鋼結構與現代玻璃幕牆同時存在相得益彰。十多米長的大屏幕上一隻藍色的魚來回遊動,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現場有工人在做內部裝修,放眼過去是濃濃的工業風。這裡是張家灣設計小鎮銅牛地塊,昔日的製衣車間搖身一變成科技、藝術融合的設計園區。
12月16日,「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網絡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記者了解到,張家灣設計小鎮五大重要板塊之一的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一期將於本月22日開園,屆時北京建院的未來設計院、銅牛服裝博物館、時尚設計展示館將正式入駐,同時,知名設計大師也將在此設置工作室。
光立方、發光路、巨型魚燈……銅牛老廠房「脫胎換骨」
隨著開園時間臨近,北京未來設計園區一期的收尾工程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原銅牛成衣車間改造而成的共享辦公空間,外牆被刷成亮黃色,十分顯眼。走進發現,此前廠房的部分鋼質框架還在,三根紅色的鋼管並排豎立,撲面而來的是滿滿的工業風元素。
「這裡植入非常多的功能板塊,比如這些大柱子,是吹風用的,將風從地面送出來,在接近人的地方將空間製冷或制暖;還有頭頂的600盞燈,模仿天光,既可以調節亮度也可調色溫,就像人在自然環境中感受到的光線一樣,白天偏冷,晚上偏暖。」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市場拓展中心副主任、未來設計園區EPC項目經理郭少山向記者介紹,在廠房改造中,既尊重現狀園區規劃格局、建築空間和工業建築特徵,又增加時尚設計元素和現代科技風格。
除了成衣車間,銅牛廠的食堂、辦公樓、鍋爐房都將做相應的改造。據郭少山介紹,辦公樓改造後仍然用於日常辦公,但內外樣貌和功能都將變新。「我們保留了原來的鋼結構,用它做原生態的架子,在此基礎上做改造。」此外,在食堂的改造中,將保留混凝土顏色,打造24小時餐廳。
銅牛地塊佔地面積約7.8萬平方米,現有廠房及辦公樓建築面積約4.16萬平方米。今年計劃完成辦公樓和2號廠房約10000平方米建築的裝修、改造升級工作。目前項目一期已基本完成改造,北京未來設計園區將於本月22日正式開園。
隨著項目推進,小鎮運維中心、小鎮城市廣場、全日餐廳、禮士書房、智慧公寓和未來科技之塔等標誌性場景將陸續呈現。「我們設計的光立方、光振、發光路、室內綠肺、巨型魚燈都將成為網紅打卡地。」郭少山說。
超百家高精尖企業入駐,張家灣設計小鎮創新中心今日開園亮相
創新中心作為張家灣設計小鎮城市科技先行入住示範區,目前已承接科技創新類企業超百家,產業類型主要為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區塊鏈等高精尖產業。今日,創新中心開園亮相,首批企業正式入駐。
創新中心位於張家灣設計小鎮規劃範圍西北側,項目總佔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築面積約24.4萬平方米,首期C1、A2兩棟樓宇(約3.6萬平方米)已交付使用,計劃2021年規劃26棟樓宇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
項目圍繞城市科技類「高精尖」企業匯聚,凝聚智慧產業硬核驅動力,吸引全球化人才,重點打造「智慧、節能、綠色」的中關村城市科技特色產業園區。引入中關村軟體園運營模式,提供特色園區運營服務平臺及產業升級、創新賦能、科技金融、人才驅動、科技中介、國際合作六大服務,營造雙創生態體系,著力打造智慧驅動、綠色時尚、節能高效園區。
張家灣設計小鎮加快建設,將進一步帶動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為副中心下一步與北京東部地區、廊坊北三縣產業聯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