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洗腦老外,這事真跟華語音樂沒什麼關係嗎?

2020-08-28 蹦迪班長

誰都沒想到,《一剪梅》突然在歐美爆紅。​

你以為火遍全球的網紅神曲,會是那些帶感、節奏性強的快歌,比如前幾年的《江南Style》《What does the Fox say》這種。

然而,這次的主角卻是韻味綿長的《一剪梅》:


在國外熱門的音樂軟體Spotify上,《一剪梅》在各國熱門歌曲排行榜的成績是:挪威第一,紐西蘭第一,芬蘭第二,瑞典第二。

大家可能對Spotify不太熟悉。

Spotify是全球最大的流音樂服務商,用戶規模接近三億,付費用戶佔二分之一。

甚至,海外版抖音TikTok,也被《一剪梅》屠榜了。

《一剪梅》的調子,中國人都會唱。

但你能想像一群外國人,用他們沒聲調起伏的發音方式,唱出「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嗎?


覺得畫面太美,不敢想的話,那就點開欣賞一下吧:

我要是他,看到這樣的數據,這樣的場景,肯定忍不住來一個戰術後仰:

什麼叫國際歌星啊?

不過玩歸玩鬧歸鬧,別拿小哥當玩笑。

現在,讓我們好好捋一捋,「神曲」《一剪梅》火出國的全過程。


1


今年一月份,來自山東菏澤的特型演員張愛欽,在快手上發布了一條視頻。


視頻中的他,站在雪地裡,對著鏡頭唱了幾句《一剪梅》。

2月,外國網友把這個視頻搬運至油管(YouTube)上,還將視頻命名為《Chinese man in da snow》。


在外網躥紅後,張愛欽被外國網友取了一個暱稱:EggMan,翻譯過來就是蛋哥。

之後,有外國網友找到費玉清演唱的原版歌曲,剪入視頻裡,發布至抖音國際版TikTok上。

不到兩、三個月,這首歌就成為歐美圈的流行Meme(所謂Meme,可理解為中文裡的「梗」),播放量高達到上千萬。


在TikTok上, 話題的關注量,一路攀升至五萬。

廣大的外國網友,各發奇想、各顯神通,於是各種版本應接不暇。

有卡通動畫版:

美國有名的卡通動畫《天兵公園》,玩了這個梗。

有漫威復仇者聯盟版:

音樂與視頻一搭配,居然生出了一種奇異的和諧感,好一部苦情大戲,有哭到。


混音版:

甚至還有華爾茲版:

唱法也不同,美聲、hip-hop、小提琴拉唱、吉他彈唱,統統全給安排上。



還有美國歌手翻唱了整首歌,底下還貼心地配有英文翻譯的字幕。

竟然十分好聽。


只能說,會玩,你們太會玩

《一剪梅》最初在國外流行,是因為外國人覺得「蛋哥」的外型,配上在雪地裡唱《一剪梅》的形象,有種喪喪的詼諧感。

後來外國網友經過一番查找,找到了費玉清的《一剪梅》,發現曲調、旋律十分好聽。


《一剪梅》原曲MV在油管播放次數已超過1600萬


還破解了「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的意思,將這句話翻譯為「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 」 (下著大雪,颳起大風 )。

這句寫意的歌詞,就這樣演變成英文版「我太難了」。


外國網友認為,《一剪梅》中的「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正合時下,疫情期間大家的心理——

只能喪在家,喪中帶著慘。

再延伸一下,就變成:困難太多,無力改變。

於是,「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在國外的畫風就是這樣的:



喪中帶著一絲絲好笑,是怎麼肥四

疫情「當道」、經濟下行的至暗時刻,只能呆在家裡自娛自樂。

於是,大家開始苦中作樂。

「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甚至被收錄入Urban Dictionary,解釋為「這句話是萬能的,哪裡都能用」。


這首三十八年前的歌,以別樣的方式,引起了新一波的造梗潮流。

《一剪梅》是費玉清1983年專輯《長江水·此情永不留》中的一首歌。

後來成為臺灣同名電視劇《一剪梅》的片頭曲,也是2009年霍建華、呂一主演電視劇《新一剪梅》的片頭曲。

2015年電影《夏洛特煩惱》播出,《一剪梅》被用作插曲,也在網絡上造了一波梗。

對於多年後,《一剪梅》為什麼會在國外火起來,國內各大自媒體、各個平臺都在發問。

還有人玩起諧音梗來解釋,這是「肺愈清」和「疫減沒」的好兆頭。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

連「蛋哥」自己都一臉懵逼。

張愛欽在接受採訪時說:

當時(拍視頻時)出去吃飯下著大雪,就簡單唱了兩句,到現在也不清楚為啥會這麼火,可能是當時心情有些不好。

但細究這件事會發現,這首歌在國外火起來的原因,除了「蛋哥」張愛欽拍攝視頻時心情不佳,能引發網友「不嗨森」的共鳴,襯託出「風雪滿天」的意境外。

其真正的原因,與上述討論的話題,並沒有多大關係。

不刻意、不經意地就火起來了,同樣也會很輕易地息下去。

費玉清本人知道了,恐怕只會哈哈一笑。

這首歌的爆紅更像是,偏離了原來的語境的別一種解讀與傳播。

像《涼涼》,原本是電視劇的主題曲。

誰能想到有一天,《涼涼》是可以隨便送人的呢?


一首歌在全國,甚至全球爆紅的原因,大抵分為這幾個層次:

一,新載體。

二,新解讀。

三,歌本身的魔性特質。

所謂新載體,是新媒體時代,傳播方式的新。

同時,還有時代新解讀。

舊歌新解讀,合時機,迎著風,都能燒起來。

此外,旋律、歌詞有魔性。

要麼是《Despacito》這種旋律控,或鳥叔的《江南style》這種極具動感的曲風。

要麼是《一剪梅》這種另闢蹊徑的「魔性」唱法,和富有意蘊歌詞的新解讀。


2


但,若論音樂方面的輸出,《一剪梅》就真的一點也算不上嗎?

不少聲音確實這樣認為:《一剪梅》火了,跟這首歌可沒什麼關係。


節選自新周刊:《一剪梅》火了,跟這首歌可沒什麼關係

大部分的意思就是:大家洗洗睡吧,別以為老外是真心喜歡這首歌。

被視作幾乎是被歐美音樂哺育長大的華語流行樂,在一些眼高於頂的人眼裡,似乎一文不值。


無論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是八、九十年代,我們幾乎都是被國外音樂影響長大的——

歐美流行音樂影響華語流行音樂,日本音樂影響港樂。

在這種情形下,華語音樂總顯得沒多少底氣。

可真的是這樣嗎?

80年代,港樂購買日語歌的版權、進行翻唱的方式,至今都在被人詬病。

可似乎沒人意識到,港樂的翻唱,讓原曲更紅。

翻唱,也是另一種程度上的彼此欣賞和與有榮焉。

在這種情況下,歌曲的原唱,總會和翻唱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比如玉置浩二,和譚詠麟同框合唱過《酒紅色的心》。



在2013年的香港巡迴演唱會上,邀請過李克勤做演出嘉賓。

也曾在演唱會上,演唱過張學友的《月半彎》。而《月半彎》翻唱自玉置浩二《夢のつづき》,由玉置浩二作曲。


2003年8月,索尼音樂發行了一張專輯《永遠最愛》,收錄張國榮翻唱的十八首經典日文歌,裡面包括山口百惠、谷村新司、玉置浩二、中森明菜等人演唱的原版歌曲。

谷村新司多次在自己的演唱會上,演唱歌曲《花》(《共同渡過》的原曲),懷念張國榮。

可哪怕原唱與翻唱者再惺惺相惜,對於翻唱,大家的偏見仍然存在。

翻唱,往往會被一些人視作丟人的事情、更有甚者被看作歌手的黑歷史,粉絲們都避之唯恐不及。

哪怕演唱者帶著致敬、欣賞和喜愛的態度。

像,風靡全球的《Despacito》,幾乎各種語言的版本都有。

這時,我們可以帶著坦然的態度看待。

可一旦發現,喜愛的歌曲翻唱自別國,就會生出一些別樣的心態。

但別國的音樂人,也會因為喜歡而翻唱我們的歌啊。


來自歐洲的弗雷德樂隊(FD5),因喜愛中國文化,將一些中文歌曲,《因為愛情》《致青春》《親密愛人》《匆匆那年》翻譯成法語,進行演唱。

丹麥流行樂隊Michael learn to rock,2004年翻唱了張學友的《吻別》。

這個樂隊2006年的專輯中,收錄了崔健《一無所有》的英文翻唱版《I Walk This Road Alone》。

談到崔健,那不得不提,中國搖滾對國外的影響同樣也不小。


日本人曾為中國搖滾做過一個名叫「Chinese Rock Database」的網站。

網站涵蓋了國內眾多搖滾音樂人和樂隊,即便是石家莊、秦皇島這樣非熱門城市的樂隊,也收錄得明明白白,可稱得上日文版「中國搖滾百科」。

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位日本漫畫家松本剛,因熱愛中國搖滾,創作了一本漫畫,名叫《北京的夏》。


漫畫講述一名叫「徹」的鼓手,鼓動一群生活在北京胡同、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即漫畫中的「黑豹」樂隊,在1990年6月某一天,躁動北京的故事。

漫畫映射了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搖滾的發展狀況。

在漫畫最後,作者介紹自己是黑豹樂隊的忠實粉絲,還將漫畫裡提到的歌曲做了總結介紹。


像極了賣安利的自己

1991年10月,崔健獨立製作的電視音樂片《快讓我在這雪地上撒點兒野》,在美國榮獲三大音樂獎之一——MTV大獎中的「觀眾最喜愛的亞洲歌手獎」(VIDEO MUSIC AWARD 1991 MTV ASIA VIEWERS CHOICE AWARD CUIJIAN &34;)。

而此獎項是首次為亞洲地區設立,換句話說,更像是因為崔健,才開始在亞洲設立。

國外對中國搖滾樂的關注和研究,自上世紀末開始就未間斷。


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開幕之前,澳大利亞導演Shaun M. Jefford製作的紀錄片《北京朋克》。

2009年,在北京工作與生活的美國自由攝影記者Matthew Niederhauser,出版了個人攝影作品集《首都之聲:北京的地下音樂》,向世界展現中國搖滾青年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可看看現在,被外國人視為寶藏的中國搖滾,卻在自己的地盤遭受冷遇。很多人一聽到「搖滾」倆字就覺得是小眾,是上個世紀的過時東西。

明明自己本土就誕生過真正閃爍著光芒的音樂,卻不去了解、不去珍惜,然後輕飄飄地來一句:中國音樂對外輸出是0。

這就是典型的傲慢與無知。

不止音樂,電影方面的輸出,也沒在怕的。

今年《花樣年華》上映二十周年,原定在坎城重映,雖因疫情原因被擱淺,但華語經典電影的影響力一直不絕。


今年五月份,《霸王別姬》在韓國重映,是繼2017年在韓國的又一次重映。

哪怕是疫情期間,觀影人數也突破了七萬。



反觀現在,那些全靠打榜拼流量的「偽輸出」,與以前的經典作品、靠本身的質量火起來,形成了明顯反差和對比。



《一剪梅》是靠梗火起來的,這是事實。

但在《一剪梅》MV下,有大量外國樂迷被這首歌感動,也是事實。


老外:這是一首美妙的歌,這是一首偉大的歌


為了這首歌,我要學中文

因此,說《一剪梅》的爆火與文化輸出無關,這個結論並不妥當。

更何況,在《一剪梅》輻射下,外國網友瘋狂造梗,與資本、粉絲不斷為歌手打榜、做數據,這兩種現象放在一起——

哪個是真火了,哪個是偽輸出,顯而易見。


3


仔細想想會發現,那些評價華語音樂的輸出為零的論斷、因自卑而生出的戾氣,其實很有意思。

這種看似無根由的戾氣增長,把他人貶得一文不值,站在整個音樂史的制高點上,以為指點了整個音樂圈,可只顯露了他們無理由的倨傲,且不可理喻的思維方式。

同時,一旦發現別人優秀,就會產生一種己不如人的自卑心態。

不是沒有輸出,只是大家將眼光局限於一隅,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同時,一群人也將打榜視為理所應當。

並且,在同樣的情形下,那些群情激昂的戾氣也不復存在。

只留下外國網友幾臉懵逼。


機械式打榜的畸形思維,架在新時代粉絲的腦袋上。

——做數據就是一切,只要數據好,自家哥哥就有飯吃。

和,自卑心態下的全盤推翻,評價華語音樂一無是處的戾氣四溢。

與外國人對待我們音樂的心態,構成了一副很奇異現象。

而外國人對待我們音樂的態度,則簡簡單單:

好聽就翻唱。

好玩就造梗。

喜歡就接觸。

討厭就質疑。

其實輸出,完全沒有那麼複雜。

在造梗流行的今天,《一剪梅》變成了國外的梗,容易讓人進入兩個極端。

一方面讓人覺得,是有影響力的音樂輸出。

另一方面,也容易讓人將這首歌的爆紅,看作是一種無釐頭,甚至尷尬的、算不上文化輸出的傳播——與文化輸出沒關係,只是一個梗罷了。

未接觸過八、九十年代音樂的95後、00後,一邊接受流量模式下的糟粕,一邊轉頭看向過去,又探頭看向國外。

一些人,一邊為音樂輸出著急,一邊群嘲華語音樂。

華語音樂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不少人開始喜歡把「華語音樂已死」掛在嘴邊。

音樂、影視行業近幾年的發展狀況,如大家所見,的確毫無生機。

應證了那一句,不在寂靜中爆發,就在寂靜中滅亡。

老一輩不是老了、隱了,就是顯出江郎才盡之態。

周杰倫最近發布新歌《Mojito》,算是他近幾年新歌作品裡,較好聽的一首。

雖然與當年的歌相比,有點顯得平了,但大家依舊很給面子。

《Mojito》在古巴首都拍攝,以至於讓古巴的搜索熱度一天之間上漲了1113%,甚至驚動了古巴駐華大使。

這種面子,更像是期許,因為我們似乎只能從「老」歌手裡找安慰了。

新生代的歌手,無論是能力上,還是人數上,都太單薄。

於是,一首《Mojito》就能掀起狂風巨流。

而一首《Mojito》,哪怕屬於周杰倫所有歌的一般水平,也是華語圈的真·頂流。

同時,周杰倫也逐漸顯出了朝著流量發展的趨勢。開始入駐快手,進入了短視頻的門檻。

短視頻急速發展,一切追求短平快。很明顯,現下火起來的歌,也都是依附短視頻發展起來的。

《一剪梅》就是很好的例子。

同樣,短視頻造就的梗,熱得快,冷得也快。短視頻追求的短,與歌曲對整首旋律完整的要求不符。

一些人將短視頻帶起來的歌曲,分為兩類,經典歌曲翻紅與網絡爆款歌曲。《一剪梅》就屬於前者。

在這種不太良性的生態下,去強求不帶梗、與短視頻無關的音樂輸出,顯得牽強和「過時」。

《一剪梅》這個意外的口子,不知道會持續多久。

但同時也保存一些希望:希望當華語音樂真正發展到,真正有底氣的一天。

那時,我們不會再因為,一首三十多年前的歌作為梗在外國流行,而感到丟人。

同時,更希望不會出現有一天,粉絲打榜打到國外去,被人質疑「這人我都不認識,為什麼排第一?」,而我們卻覺得理所應當。


參考資料

文獻:

吳群濤:

《另類青春之歌,朋克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

大象音樂空間:

《有這樣一本日本漫畫,濃濃地滲透著對中國搖滾的熱愛》

視頻:

《大陸網紅搞笑亂唱 費玉清「一剪梅」變世界洗腦歌》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一剪梅》洗腦老外,和文化輸出沒關係?
    但細究這件事會發現,這首歌在國外火起來的原因,除了「蛋哥」張愛欽拍攝視頻時心情不佳,能引發網友「不嗨森」的共鳴,襯託出「風雪滿天」的意境外。其真正的原因,與上述討論的話題,並沒有多大關係。不刻意、不經意地就火起來了,同樣也會很輕易地息下去。費玉清本人知道了,恐怕只會哈哈一笑。
  • 《一剪梅》洗腦老外,和文化輸出沒關係?-虎嗅網
    但細究這件事會發現,這首歌在國外火起來的原因,除了「蛋哥」張愛欽拍攝視頻時心情不佳,能引發網友「不嗨森」的共鳴,襯託出「風雪滿天」的意境外,其真正的原因,與上述討論的話題,並沒有多大關係。要麼是《一剪梅》這種另闢蹊徑的「魔性」唱法,和富有意蘊歌詞的新解讀。二但,若論音樂方面的輸出,《一剪梅》就真的一點也算不上嗎?不少聲音確實這樣認為:《一剪梅》火了,跟這首歌可沒什麼關係。
  • 《一剪梅》火了,跟這首歌可沒什麼關係
    在這之前,中文歌在國外,尤其是歐美地區收穫龐大且真實的影響力的案例幾乎沒有。此番《一剪梅》在基本沒有粉絲和營銷操作的情況下於海外爆紅,似乎令人驚喜,有人甚至視其為李子柒後又一例「文化輸出」。但稍微了解下事情原委,不把虛無縹緲的「文化自信」放嘴邊的人都會明白,《一剪梅》的海外翻紅,不僅跟「文化輸出」沾不上邊,甚至跟這首歌本身都沒什麼關係。
  • 《一剪梅》火了,跟這首歌可沒什麼關係丨原創
    但稍微了解下事情原委,不把虛無縹緲的「文化自信」放嘴邊的人都會明白,《一剪梅》的海外翻紅,不僅跟「文化輸出」沾不上邊,甚至跟這首歌本身都沒什麼關係。費玉清要是真聽了營銷號們的蠱惑,復出輸出一波,恐怕就真的晚節不保了。
  • 費玉清「一剪梅」國外意外爆火,老外刷屏的「XUE HUA PIAO PIAO」到底啥意思?
    最近關注國際樂壇的小夥伴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匹英勇善戰的「黑馬」衝上了國外音樂熱搜榜NO.1,在多個國家的音樂榜單上奪得50排行榜的前三。這首歌大家也都熟悉,正是費玉清老師的《一剪梅》。同時又有很多國外網紅髮掘到歌詞中的魔性洗腦的部分,於是,多個不同版本的「一剪梅」如雨後春筍一般,在Tiktok上傳播的一塌糊塗。
  • 《一剪梅》突然在國外爆火!原因:老外們被這句歌詞洗腦了
    這裡跟坊友們科普一下Spotify (聲田)是個付費音樂平臺用戶多達1.13億人,不少歌曲在該平臺推廣都是花了重金的但《一剪梅》居然不費吹灰之力就……火了?不僅在Spotify平臺上甚至連海外抖音tiktok也淪陷在了《一剪梅》的旋律中主要源於其中的一句歌詞「雪花飄飄北風蕭蕭」
  • 為什麼《一剪梅》能代表華語音樂海外屠榜?
    Hi,bro~前幾天,華語老歌《一剪梅》突然爬上眾多國外音樂榜單的頭部,在海外最大的流媒體平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回顧過去那些在iTunes即時熱度名列前茅的華語歌曲,一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這更顯得費玉清在海外取得的成績相當不可思議了。
  • 費玉清爆紅歐美,一剪梅徵服全球!
    結果很多人都被這句歌詞徹底洗腦……「XUE HUA PIAO PIAO」 Song成功徵服了各大海外榜單,在海外音樂流媒體Spotify上一度拿下挪威第一、紐西蘭第一、芬蘭第二的排名。,這件事對你來說早就是常態了,而你卻不得不保持著禮貌的微笑。
  • 《一剪梅》在國外火了,可這不是文化輸出,甚至跟這首歌也沒啥關係
    /《夏洛特煩惱》《一剪梅》的海外翻紅,不僅跟「文化輸出」沾不上邊,甚至跟這首歌本身都沒什麼關係。熱心網友如果單憑《一剪梅》在Spotify上的傳播數據,就慫恿費玉清復出的話,顯然是要陷小哥於尷尬境地了。
  • 《一剪梅》外網爆紅!你知道這是什麼梗嗎?
    你能想像他的作品《一剪梅》在國外有多火嗎?YouTube 上歌曲MV 播放量已經突破 1600 萬,評論 5 千多條,躋身Spotify上多個國家的Viral 50排行榜,尤其受到北歐國家聽眾的歡迎,在挪威榜、紐西蘭高居第一,芬蘭和瑞典榜高居第二。
  • 「一剪梅」外網莫名爆火,網友們已經被循環洗腦...費玉清:??
    當時不僅淚灑舞臺,還說「從今以後不會再拿起麥克風,退得乾乾淨淨」,這讓粉絲們心痛不已。然而近日,誰也沒想到費玉清居然在歐美一夜爆紅,不但如此,他的經典歌曲《一剪梅》居然在多國的音樂榜單上登上了榜首!而如今小哥的《一剪梅》居然不費吹灰之力就排在了榜單第一名,這麼火爆的程度幾乎是華語歌曲史無前例的。不僅在Spotify上,甚至連海外抖音tiktok也淪陷在《一剪梅》的洗腦旋律中,其中一句經典歌詞,「雪花飄飄北風嘯嘯「」不但展示了小哥清亮的音色和出色的轉音和顫音,其中的旋律也讓人感到一種孤寂絕望的感覺。
  • 「一剪梅」外網莫名爆火,網友們已經被循環洗腦……費玉清:???
    然而近日,誰也沒想到,費玉清居然在歐美一夜爆紅。不但如此,他的經典歌曲《一剪梅》居然在多國的音樂榜單登上了榜首!在國際音樂平臺Spotify上,《一剪梅》突然拿到了近期挪威第一、瑞典第二、紐西蘭第一、芬蘭第二的好成績。
  • 洗腦神曲《一剪梅》國外爆火,霸榜三國竟是因為這?
    令人意外的是,在費玉清「退休」的第二年,他的成名洗腦神曲《一剪梅》竟然在歐美爆火。先來看看歐美歌曲排行榜:可能有人以為Spotify是什麼野雞網站。其實並不是,Spotify是國外最火的音樂軟體,活躍用戶和付費用戶極多,這款軟體的訂閱量幾乎是Apple Music的兩倍。所以,在如此正兒八經的音樂榜上,《一剪梅》的排行居然連佔三個國家的前二,這還真不是網友刷上去的。
  • 觀瀾|老歌《一剪梅》在歐美火了:老外讀懂這首歌了嗎?
    最近,費玉清演唱的老歌《一剪梅》在海外火了。在國外大火的音樂軟體Spotify上,《一剪梅》在挪威熱門歌曲排行榜排第一,芬蘭排行榜排第二,瑞典排行榜依舊是第二。除了在Spotify上,不少人還用《一剪梅》當命題作文進行創作,推出了嘻哈版本放在YouTube上,這段視頻點擊量已超109萬次,點讚5.2萬。
  • 繼《一剪梅》之後,老外們又被「打咩達內」洗腦了
    你知道的,前陣子費玉清的《一剪梅》在國外很火。 因一個頂著雞蛋頭的男人唱這首歌的視頻,讓「xue hua piao piao」成了老外學會的第一句中國語,莫名其妙給歐美地區來了一波文化輸出。 而最近亞洲樂壇再下一城,一首日本歌曲正在席捲國外各大社交網絡。
  • 《一剪梅》突然爆紅歐美!外國網友「雪花飄飄」居然是這樣用的
    就比如,誰也沒想到費玉清居然在歐美一夜爆紅,不但如此,他的經典歌曲《一剪梅》居然在多國的音樂榜單上登上了榜首~在國際音樂平臺不僅在Spotify上,甚至連海外抖音TikTok也淪陷在《一剪梅》的洗腦旋律中,結果很多人都被這句歌詞徹底洗腦,甚至開始對嘴唱起中文歌來.....
  • 《一剪梅》在國外爆紅,成為最新網絡神曲,直接開啟「屠榜」模式
    據悉這事的起因是某位外網的網友「Buhj」在油管上傳了一段視頻,其內容是某網紅「蛋哥」站在雪地裡傾情演唱《一剪梅》。然而誰都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視頻,卻突然在油管爆紅,受到了無數老外的追捧,甚至還衍生出各種惡搞版本,老外紛紛以會唱「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為榮。
  • 一夜之間,外國網友都被費玉清的《一剪梅》洗腦了
    經典歌曲《 一剪梅 》,一夜之間再度翻紅。不但在國外知名音樂平臺 Spotify 上斬獲了挪威、紐西蘭、芬蘭等多個地區的前三的好成績,還在海外版抖音 TikTok 上颳起了「 XUE HUA PIAO PIAO 」 挑戰。 甚至還掀起了 YouTube 的一股二次創作風潮。。。
  • 費玉清《一剪梅》「爆紅」歐美 中國音樂再次霸榜歐美多國!
    就在中國網友們,還滿腦子想著618如何買買買時,中國流行音樂再一次,在歐美多國霸榜!這一次,不是某小鮮肉「自娛自樂」的打歌!而是:「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我們的「汙王」:費玉清老師的《一剪梅》。
  • 外國人唱的《一剪梅》,笑瘋了中國人
    不過大多數的網友等不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天,他們希望《一剪梅》可以儘快融入自己的生活,於是很多人將「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製作成了表情包。(看來在表情包這件事上,國內外達成了一致)不用不知道,用起來都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