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經濟」恐怕是2020年年度最熱的詞彙之一了。
當人們辦公、上學、購物全部轉移至線上,線上市場前所未有地迅速膨脹起來。市場、縣長、明星、央視主播...... 化身「主播」帶貨,也讓「主播」這個看似高不可及的職業輻射的面積更加寬泛。網絡公開數據顯示,今年國內直播用戶規模將達到5.24億,市場規模將破9000億元,去年「躥紅」的行業,未來將持續熱門。
這一趨勢,在淘寶平臺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不久前,阿里巴巴披露的財報顯示,淘寶直播連續8 季度翻倍增長,增速持續超100%。其中,商家直播帶來的成交佔比超6 成。淘寶直播不但成為阿里巴巴創新業務中的新型增長引擎,更驅動商家業績的增長。
也就是說,10個買家中有6、7個人是通過觀看直播的方式達成交易,更不用提未達成交易的人群。電商直播改變了賣貨、買貨的業態與商業邏輯,以至於小孩都能隨便說上幾句直播口頭禪,「OMG,超好看」、「買它」、「3、2、1,上連結」。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即便是看起來最為簡單的常規直播操作「3、2、1,上連結」,也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技術活兒。延時、卡頓不僅僅影響互動率、成交率、客單價,還影響用戶的使用觀感、體驗、好評度。當然,技術給直播行業帶來的變革是全方位的。
技術改變直播
淘寶主播林珊珊自2019年開始,全面轉向淘寶直播賣貨,僅在去年一年店鋪銷售額就達8 億左右,目前,店鋪粉絲累計接近1000萬。
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吃螃蟹」的電商網紅,技術給電商直播行業帶來的多樣化探索,林珊珊團隊感觸頗深。
以「3、2、1,上連結」模式開品為例,林珊珊淘寶直播後臺最高在線粉絲數量為20萬,如此龐大的在線粉絲用戶數,一旦在直播最後上連結的關鍵時刻,出現延遲,後果不堪設想。評論區可能瞬時間被海量的粉絲留言淹沒,每一條不滿、差評對於淘寶主播而言,都極為致命。
不只是粉絲粘性與好評度困擾著主播。大多數主播在經歷長達數十個小時的直播後,嗓子因過度使用,不可避免地受到物理性損傷,嗓音會出現嘶啞。這時候,如有虛擬主播功能,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主播的高強度勞動負荷,解放生產力。
據淘寶主播林珊珊團隊負責人凌霄介紹,林珊珊直播間的虛擬主播頗受粉絲歡迎,有90% 的點擊量來自粉絲,很多粉絲後半夜睡不著覺時,會「撩」虛擬主播與她進行互動。虛擬主播帶來的數據量也非常可觀,即便在半夜也有多達240人的增粉。
「如果一個粉絲在店鋪中成交1 萬元,240人將帶來240萬,虛擬主播功能為我們增加不少GMV(成交總額)。」凌霄對採用虛擬主播前後的數據變化感到一些意外。
實際上,電商直播從開場到收官,並不意味著結束。直播帶貨具有很強的「長尾效應」。通過直播回放功能、智能數據分析兩項關鍵技術,才能進一步實現商業閉環。
以往電商平臺沒有回看功能,錯過直播,意味著永遠錯過商品信息詳情,對賣家、粉絲雙方都是損失。回看功能屬於剛性需求,從營銷機制來看,不單單保障粉絲知曉信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對直播博主也是一種「隱形」保障。
凌霄談到一組數據,「林珊珊淘寶直播結束兩三天後,直播間的成交額依然在不斷增長。差不多有15%-20% 是通過直播回放實現成交的。」
直播結束後,林珊珊團隊還會根據每一個時間段的數據分析錨點,考核直播狀態,分析出直播最佳路線圖,為下次直播「避障」。
直播技術為每一位用戶帶來視覺、感知與體驗的升級,但很多人卻不了解這些直播技術的潛在「能量」。
背後的「燒腦」技術
無論是「3、2、1,上連結」、「回放」功能、智能數據分析、智能直播間,還是虛擬主播,背後的技術構成都極為複雜。
單單虛擬主播一項功能,就集合了AI人工智慧領域中幾乎所有的核心技術。虛擬主播是人、貨、場的統一體,涉及一系列複雜算法與工程體系。從外在形象、表情動作來看,協調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運用到AI算法模型以及復刻技術。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淘寶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