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淺釋】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 是故己樂與他苦,真實相換佛子行.

2021-02-18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丁二(加行修二菩提心)分二:

一、修世俗菩提心;二、修勝義菩提心。

戊一(修世俗菩提心)分二:

一、入定修自他相換;二、後行惡緣轉為道用。

己一、入定修自他相換:

諸苦由求自樂生,

圓滿正覺利他成,

是故己樂與他苦,

真實相換佛子行。

三界中以苦苦、變苦、行苦為主的一切痛苦,全部來自於喜歡自己、需求自己快樂的自私自利,而圓滿正等覺的如來果位,全部依靠利他而產生。《入行論》云:「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鹹由自利成。」世間的所有痛苦,包括今天感冒了、心裡不舒服,都是以前執著自己所生,而一切的快樂乃至圓滿正等覺果位,都是利益眾生而成。快樂和痛苦的來源不用講很多,《入行論》也說:「何須更繁敘,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凡夫人唯求自己的利益,而佛陀不管是因地、果地,都在竭力地利益眾生,兩者的差別顯而易見。

你們的發心到底是什麼?是獲得佛果,還是流轉輪迴?所作所為是不是對眾生有利?如果對眾生有利,自己的痛苦會減少的。所以始終要發這樣的願:「願我擁有的快樂獻給眾生,而三界輪迴的痛苦由我來承受。」上師如意寶也經常發願:「但願世間的災難痛苦由我來默默代受,而我擁有的快樂幸福全部奉獻給眾生。」朗日塘巴格西在《修心八頌》中也說:「願我直接或間接,利樂敬獻諸慈母,老母有情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如果有了這樣的願力,大成就者可以迅速遣除眾生的痛苦。丹增活佛在《如何面對痛苦》中引用過一個公案說:以前,國蒼巴大師在國蒼地方修自他交換的菩提心。一次正當他專心修法時,來了一位叫讓西的婦女,她因死了丈夫和兒子而痛不欲生。國蒼巴大師見此,生起了無比的悲憫,對她說:「我最近修持慈悲心,時常心中充滿安樂,你就把安樂拿去吧,把你的痛苦留給我!」話音剛落,婦女立刻不再痛苦,連她自己也感到意外。於是,她對大師充滿了信心,以後精進修行獲得了成就,成為一位著名的自在瑜伽母。

這種精神不僅是佛教中有,其他宗教中也有。前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情,你們山溝裡的人不一定知道,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阿富汗塔利班的武裝人員,綁架了南韓二十三名宗教徒作人質,以此要挾南韓政府退兵,否則他們把人質統統殺掉。我在報紙上看了這二十三個人的照片,當時他們都特別開心,但沒想到落到塔利班手裡。全世界都為之震驚,尤其是南韓領導人,想盡辦法跟他們談判,但大多數人質都沒有釋放,還被殺了一兩個。前不久有個女的身體不好,塔利班決定釋放她,但她卻說:「我的身體在逐漸好轉,先釋放其他人吧。」

要知道,呆在那裡的下場基本是必死無疑,非常危險。她在自己獲釋時,並沒有馬上就跑了,而是情願把機會讓給別人。所以不說佛教徒,即使是其他教徒,有些人在最危急的生死關頭,也願意把快樂讓給別人,自己死了都可以。我當時就想:「如果我這樣被人綁架了,周圍的人都希望獲得釋放,我能不能發這個心呢?」捫心自問,真的很慚愧。恐怕你們不會這樣吧。

自他交換的功德非常大,我以前講《修心七要》時,也講過許多這方面的竅訣。很多人修了以後感覺非常好,若能經常這樣串習,遇到一些大事時,自己會運用起來的。

感恩您的閱讀,文章連載中,請繼續關注.

感恩您關注世界青年佛學研究會!微信號:WYBS_HK

世界青年佛學研究會成立宗旨:開放、包容、求真、利他!

官方網址:http://www.wybuddhist.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573842014

聯繫我們:wybuddhist@163.com

相關焦點

  • 【佛子行三十七頌】14:諸苦由求自樂生.....真實相換佛子行
    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是故己樂與他苦,真實相換佛子行。 「諸苦由求自樂生」——我們所有的痛苦是怎麼來的?我們所有的快樂是怎麼來的呢?所以,佛說:「諸苦由求自樂生」——所有世間的快樂,悉從利他而生;一切世間的痛苦,鹹由自利成。「圓滿正覺利他成」——圓滿正等正覺的佛果是怎麼得到的呢?就是由利他心而成的。自己想要快樂的話,就要練習這個利他的心,連正等正覺的佛果都能成的話,還有什麼不成呢?一切都能成。我們心裡想:眾生造了那麼多的罪業,眾生都是那麼痛苦,他們也想快樂,但是卻不知道快樂的方法,真是特別可憐。
  • 《大圓滿前行》第三十五講:暫時似現樂,亦剎那無常,相續亦終滅,故未超壞苦.
    學習的目的有兩個:1、讓我們產生出離心;2、讓我們生起菩提心。眾生都有佛性,但流轉惡趣,淹沒佛性,最為可憐。「我與無邊諸有情,本來正是正覺尊,了知如是之自性,即發殊勝菩提心。」作為佛子,如果沒有生命平等觀,修行根本無法成就。佛陀之所以成就,就是心裡永遠裝著眾生。《入行論》云: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一切世間苦,鹹由自利成。何需更繁敘?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
  • 入行論頌~隆蓮法師譯解6
    未五利樂增上盡其世間諸樂事 皆從求他安樂生世間所有諸苦事 悉由唯求自樂生午二攝義 總之愚夫唯自利 能仁唯作他利益即於此二見差別 是中何煩多贅言若於自樂及他苦 不能互換正修行豈唯正覺不能成 輪迴中亦無安樂午二現見之過患後世姑置且勿論 如人傭僕不作務主人必不酬傭值 現生利益亦不成午三總明過患
  • 佛子的日常課業,是在成作大悲慧行
    在家居士念誦佛經,也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日課,在念誦佛經的過程中,不要盲目地追求速度,須知佛經是佛的聖言量,念經就是要串習經文的智慧勝義,本身就具有摧破魔障,覺悟智慧的妙用,因此每一次念誦,都應當正心正意去對待,因為對經文的熟練,更容易在止觀靜慮中生起思慧的觀照。
  • 懺悔的功德和意義,佛子必須銘記勤修
    作為在家佛子來說,既要受持戒律,也應該懂得懺悔的法門。畢竟吾人都是凡夫,在修行的路上,很容易犯戒。一旦犯戒,就要主動自發的去行懺悔,這是佛子必須做的事情。在《雜阿含經》中,曾有佛子犯有過失,來到佛陀尊前悔過,這位佛弟子說:「世尊!我今悔過!如愚如痴,不善不辯,於瞿曇所不實欺誑,虛說妄語。」還有一位在家弟子,叫做阿闍世王,他也曾在佛陀尊前懺悔害父的罪愆。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70
    【如其國土壞與成】:諸佛的國土,怎樣壞?怎樣成?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以佛威神皆得見】:以諸佛的大威神力之故,令一切眾生都能見到佛,都能明白這種境界。【化導眾生無有邊】:因為清淨是由真實修行得來的,所以用種種方便大慈法門,來教化眾生,來誘導眾生,令眾生斷煩惱破無明,成就法身,這種方便大慈法門是沒有邊際的。【寶髻天王斯悟了】:這種境界是慈目寶髻天王所覺悟,所得到的解脫門。
  • 佛經故事:佛涅槃時,佛子羅睺羅在做什麼?
    佛子羅睺羅和佛妃(準確來說是前太子妃)耶輸陀羅,他們又在哪裡?我們知道,佛陀證道5年,回父國迦毗羅衛看望病重中的淨飯王。時年7歲的佛子羅睺羅隨佛出家,成為佛教史上第一個小沙彌。不久,淨飯王逝世。佛妃耶輸陀羅與養母大愛道夫人率五百釋迦女出家。從此,佛子羅睺羅隨佛修行,成為佛十大弟子中密行第一尊者。而佛妃耶輸陀羅則協助佛整理修繕佛典工作。
  • 《勸發菩提心文淺釋》20.修行它是苦的一時,你就永遠得到快樂.「宣化上人講述」
    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大眾誠能不棄我語。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蓮社宗盟。自今締好。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願與大眾共勉之。幸甚幸甚。 「又若」:就是說假設。若「以修行為苦事」:你修行覺得,這是一件苦事,受不了!
  • 離苦得樂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不識苦不知離不識樂不知欣厭苦之心不切不能信欣樂之心不真不能生的的祖師意明明不覆藏  - 黃念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國界嚴淨第十一而由雲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斷惑業,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顯現,亦復如是。 此第八苦,乃一切諸苦之本。 修道之人,禪定力深,於六塵境界,了無執著,不起憎愛。從此加功用行,進證無生。則惑業淨盡,斬斷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
  • 有願要行才能滿願
    積極進取之心是意識,由意識之精進實修而速成佛道;然意識精進實修所證之實相心如來藏,則是一向無欲無求之隨緣者。精進實修之意識心,悟後轉依實相心而現觀法界實相併無所得,由是息滅貪瞋痴而不著於世法,亦隨緣於世法而不入滅,精進修行及利樂有情,永無止息;菩薩如是智慧,雙具理隨緣與事隨緣。
  • 大乘修行菩薩行門諸經要集(上)
    文殊師利言:「若修行菩薩,智慧狹劣,見於世俗厭魅咒詛起屍擾動驚亂他心,而菩薩無有方便救護之智,然為菩提心故,攝念佛地,而得成就般若波羅蜜。」爾時如來嘆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誠如所說汝能分別,初修行菩薩應作不作修習行業真實不虛。所以者何?汝今聽我略說般若波羅蜜圓滿解脫。文殊師利!
  • 佛子行三十七頌講記——年龍上師父母仁波切講授(十三)
    ④將被人揭發過失轉為道用: 即或有人從於眾會中 揭發過失宣說惡語等於彼當生真善知識想 恭敬頂禮是為佛子行 如果作為一個發心的佛子的話所以,不僅不起好像他在宣說我過失的嗔恨心或報復之心,反而覺得這是對自己真實的一種加持,這是一種善業的行徑。當這個時候,把他當作自己真實的善知識,予以恭敬頂禮,或者把他作為真實的上師一樣地來恭敬的話,這是善逝佛子所應做的稀有的行徑。
  • 齊豫第三張佛歌專輯《佛子行》歲末年終感恩發行
    選在2011年尾聲,2012來臨之際,睽違五年半,齊豫第三張佛經專輯《佛子行三十七誦》於今日發行上市。26日下午在臺灣舉行媒體發布記者會,齊豫談起新專輯創作緣由時表示:「在2012來臨前,推出《佛子行三十七誦》其實是有特別意圖的。關於2012末日寓言雖然偶有耳聞,但其實沒特別考究。但越是這樣的年代,人心越要追求平靜,我相信若有甚麼要毀滅,就有甚麼會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