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there is a HOPE,
There is a WAY.
每次提及新航時
小夥伴們腦海裡是不是
一下子就會出現
新航空姐的獨特製服?
了解新加坡的小夥伴
應該都知道【娘惹菜】
那麼你知道
新航空姐的(娘惹制服)
紗籠卡巴雅
為什麼長這樣?
和【娘惹】有什麼關係嗎?
【娘惹】這個詞又是什麼意思呢?
今天就跟著小橘子
一起來好好探究一下吧
峇峇娘惹在馬來語中寫作
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
是土生華人的意思
男性稱為峇峇,女性稱為娘惹
就是早期定居在馬六甲、印尼、新加坡
泰國和緬甸等地的中國明清移民後裔
土生華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
既有中國傳統又有東南亞特色
這些土生華人在明代鄭和下西洋之後
開始移民到東南亞
大部分人來自中國福建或廣東潮州地區
小部分是廣府和客家籍
很多人都與當地人通婚
當地原住民經常聽到這些閩南人
稱男性為「阿爸(a ba)」
稱女性為「阿娘(a nya)」
久而久之人們便把這群人中的
男性稱做「峇峇(ba ba)」
女性稱為「娘惹(nyonya)」
土生華人的服飾保留著中國的風味
同時又融入了當地特色
公元1910至1920年間
娘惹服不僅運用中國傳統的
手繡和鏤空法製作
還從西印度群島
引進荷蘭服裝的蕾絲花邊
綴在長衫上稱作「可峇雅」
娘惹服的剪裁充分顯示腰身
再配上峇迪紗籠裙
使娘惹們看上去嬌媚婀娜
同時顯得嫻淑,絲毫不張揚
從1930年以後
一些信基督教的娘惹
開始改穿西式服裝了
而現在新航空姐的制服
仍舊保留具有傳統特色的娘惹服
在眾多航空公司中顯得非常特別
娘惹的身上離不開首飾
項鍊上鑲著珠寶
耳墜垂在耳邊
胸前的扣牌用金銀圍裹珍珠寶石
做出華麗精緻的花紋
用珠子縫綴的拖鞋
有濃濃的羅可可藝術風格
工藝繁複,用料講究
透露著不可否認的高貴與驕逸
從娘惹服飾的貴重精緻上可以看得出
當年土生華人的生活水平是非常高的
土生華人在海峽殖民地
發展出了一種
非常富有東南亞特色的飲食文化
被稱為「娘惹菜」
娘惹菜口味濃重
使用多種馬來料理常用的香料
進行烹調
比如薄荷葉,香茅,叻沙葉
蒔蘿,鹹蝦醬(cincalok),豆醬,棕櫚糖等
把香料研磨細碎
調成稠糊的配料
給食物注入獨特的風味
娘惹菜原本只是家常小菜
不如本地傳統料理那樣在民間傳播廣泛
常常只是以街頭小吃的形式呈現
而近幾年新馬多地
開發了許多娘惹餐廳
既有家的味道
又在賣相上加以改良
才使得民眾逐漸注意並喜歡上了這種風味
但娘惹菜也因為地域不同
有口味上的區別
就拿叻沙來說
檳城人喜歡加入酸味
而馬六甲新加坡一帶
則偏愛加入椰漿和辣椒
分享到這裡
深夜電腦前的小橘子忍不住
咽了咽口水
看來新航制服經久不衰的魅力
成為新航最閃亮的符號
是有著漫長歷史不斷積澱而成的
正經的歷史故事講到這
就告一段落啦
接下來小橘子要為大家
分享一個關於新航制服的江湖傳說
是不是hin好奇
快來一起瞅瞅吧
什麼?
新航空姐的制服
和新加坡鈔票的顏色一樣...
這腦洞大到也是沒誰了!
難道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抱著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的好(八)學(卦)心態
立即從兜裡
掏出了一張兩元大鈔!
並四處借了幾張不同面值的新幣...
在一番險些成為色盲的
仔細對比之下
發現:在顏色上
相似度高達99.9999%!
▲ 紅、藍、紫、綠四種色號都集齊了~
但是
面值大小卻和
職位高低對不上了...
藍色:乘務員(Flight Stewardess)
綠色:高級乘務員(Leading Stewardess)
紅色:乘務長(Chief Stewardess)
紫色:總艙務長(Inflight Supervisor)
男性空乘會戴職位相應顏色的領帶
面值最小的兩新幣
怎麼能對應職位最高的
總艙務長的制服顏色?
這不科學啊!
不過
在仔細思考了兩秒後
發現1000新幣
也是紫色的...
(果然貧窮會限制想像力)
而年資排名第二的乘務長
制服顏色則是紅色的,
值排名第二的100塊新幣
也是(橙)紅色的!
第一輪實驗結論:新航空姐和新幣的顏色存在一定的對應關係,但是順序吻合度不夠完美。
轉念一想,新加坡建國以來,新幣已經發行了第N版。而新航制服從1972年之後就沒怎麼變過了,所以我們找出了前幾版新加坡紙幣,再進行了一輪比對~
(發行及使用時期:1967-1976)
藍色的1元紙幣和級別最低的乘務員,最大面值的紫色100元和級別最高的總艙務長,都成功配對了!But,中間紅色和綠色錢幣卻和新航空姐職位順序顛倒了,還有,中間混進去的棕黃色25塊錢是什麼鬼...
(發行及使用時期:1976-1984)
這一版紙幣真的是讓人崩潰啊!因為它們就像打翻的調色盤,每張都無法用一種顏色來概括啊!唯一可辨識的就是1元紙幣依舊是深藍色,和新航空姐制服職位對應。其他的就...隨緣吧.
(發行及使用時期:1984-1999)
來,讓我們上船~新航職位從低到高制服顏色藍、綠、紅、紫和這一版紙幣的契合度最高,分別對應藍色1元、綠色5元、紅色10元和.不是紫色的50元。(這裡好想點播一首林志穎的新歌《一步之遙》.)
第二輪實驗結論:新航空姐制服跟之前發行的錢幣沒啥聯繫,要麼顏色對不上,要麼職位和面值對不上。還是跟新版的錢幣確認過眼神...
至此,關於新航空姐制服顏色和新幣的關聯性研究,可以告一段落了。
正當我們準備結束實驗時,一個驚人的猜想傳來!新航空姐制服背後竟蘊含著唐朝官服階層信息:
▲段落摘自《中國通史》
▲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官品
這跟新航以制服顏色來區分等級的情況不謀而合啊!
讓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唐代官服和新航空姐的衣服:
▲從紫色到藍色,代表等級從高到低
第三輪實驗結論:新航空姐制服和唐朝官服,無論從顏色還是對應等級上比較,相似程度可說是99.9%!
所以,綜合多種學說研究結果,我們基本上可以認為,新航空姐的顏色體系和唐朝官服體系基本吻合!
穿著新航空姐標誌性藍色制服的是乘務員,年資在1-5年左右。悄悄告訴大家,初級乘務員底薪加津貼每個月約4000新幣哦~
而工作到5年以上,乘務員就可以升職成為穿綠色制服的高級乘務員。我們隨機調查了11個用戶,其中有9個都說,如果光看制服顏值的話,應該很多人會更想做乘務員吧~
升職後的綠色衣服看起來並不能體現出高級感,有點有悖常理。
一個小夥伴提醒到,這更加說明了,新航不是單純追求好看,而是按照唐朝官服有意為之。為什麼之前大家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們腦補這一定是新航的機密,哪怕被誤解,也從不向公眾解釋~
而年資約10年以上的空姐,就可以升為穿紅色制服的乘務長!
身著紫色制服的總艙務長屬於管理級別,可以算是空乘人員中的大佬了!所以,大家在乘坐新航時,不一定會看到穿紅色和紫色的空姐哦~
新航空姐制服的歷史,要上溯到其前身馬來亞航空了。馬來亞航空成立於1947年,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才改名為「馬來亞-新加坡航空(MSA)」。不過兩國航空的合作在1972年破裂,拆分成馬來西亞航空和新加坡航空兩家公司。
▲馬來西亞航空制服
儘管分家了,但兩家任然延用了由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皮耶巴爾曼(Pierre Balmain)於1968年特別設計的空姐制服。從1972年起,新航制服除了小細節上的修改,其他從未改過。
▲新航空姐制服設計師 Pierre Balmain
還記得2015年在新加坡大家徹夜排隊去搶Balmain x H&M聯名款嗎?沒錯,他就是那個創立了奢侈品牌Balmain的巴爾曼!
Balmain是創立於1945年的老牌定製時裝屋,與Dior、Balenciaga並列成為二戰之後的定製時裝三巨頭。
▲新航空姐制服果然是走了Balmain一貫的修身性感風格~
新航空姐的制服叫 「sarong kebaya」 ,芭雅服(kebaya)是修身的刺繡上衣,而莎籠(sarong)則是布織長裙,使用傳統亞洲蠟染印花布料製成。
這套制服不僅僅是好看,背後有著深刻的價值觀取向:源於東南亞的傳統民族服飾,加上法國現代服裝設計師手筆,代表了新航立足於本地,面向全球的關鍵品牌信息。
但是,經過我們上下五千年縱橫歷史的研究後,發現在這些表象之下,隱藏著更深的含義:作為一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的知名品牌,新航善於借鑑自身文化相關的一切優勢。唐朝乃是盛世,而新航也在航空界打造了屬於他的盛勢!
用顏色密碼的方式,蘊含傳承大唐盛世的文化基因,願新航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至此
關於新航空姐制服的
探秘研究
就到這裡啦
嚮往新航制服的你
趕快做好準備
迎接開始倒計時2周的
新航招聘吧
【素材來源於「新加坡獅城椰子」及「新加坡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