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粽香四溢,
祝圈裡圈外的親朋好友端午節安康!
願大家生活「粽」是幸福,
身體「粽」是健康,
未來與「粽」不同‼️‼️
從半夜三更到現在,收到了不少人張嘴就來的「快樂」祝福……在這裡首先表示感謝!但是我要輕輕地告訴你:美女,清明,端午,七月半,重陽,冬至這些傳統節日都是祭祀的日子,是個悲傷的日子。是不適合說「快樂,愉快」這些詞彙的。[微笑][尷尬]——西風烈
踏莎行·端陽節
文/天涯一人
數點漁燈,半殘山月,教風吹得時明滅。緣何夜寂不歸人,更深恰與傾離別。
漸起浮煙,還飄落葉,曉誰陪過端陽節。長廊倚我望天涯,隨心又讓詞成闋。
臨江仙•悼念屈原
文/柳青
屈子舉賢終悔恨,羅江殉難悽涼。
龍舟祭奠在端陽。火焚宗廟碎,
水淹郢都亡。
一炬成灰千百載,懷沙帷幕憂傷。
離騷 此曲訴衷腸。民生為夙願,
美政記滄桑。
菩薩蠻·端午
文/徐聰智
彩絲纏臂蘭芳浴。菖蒲美酒龍舟逐。
艾粽四飄香。有人獨自傷。
歡聲盈九宇。忠骨知何處。
擊節唱離騷。祭魂醉素毫。
蘇幕遮 端午祭屈原
文/高飛
粽飄香,蒲掛戶。江賽龍舟,
盪氣迴腸鼓。四海昇平今望楚。
萬裡神州,遙祭忠臣處。
汨羅江,賢哲去。留住精魂,
化作哀思雨。但得人間停佞誤。
續唱〈離騷〉,一曲傳千古。
海棠春·庚子端陽晨思
文/熊玉樂(湖北武漢)
疾風苦雨橫天掃。繁花落,
海棠春早。何處色斑斕,掛艾蒿香草。
杏林昨夜星雲少。羋君問,
緣何鼓譟。不見汨羅舟,怎個誰知曉。
一剪梅·端午節
文/為你而來
五月端陽艾葉長。米粽投河,蒲酒勾腸。
晨曦一抹透前窗,腕系紅繩,稚點雄黃。
一曲離騷萬古揚。世代傳承,幾度悲涼。
汨羅怒吼競龍舟,奮勇爭先,才出兒郎。
浣溪沙.端午
文/聶朋群(寧夏石嘴山)
天問離騷屈子珍,端陽蒿艾寄茲人。
龍舟競渡幾多親。
長是歌雲蒸淚雨,空將對韻渡情津。
相思一任鳳凰鄰。
漁家傲.端午
華澤權(內蒙古)
五月馨香蘢千樹。青蓮爭豔競相吐。
插艾懸蒲侵燕戶。時端午。
蛙鼓聲聲蜂頻舞。
青箬纏絲包角黍。餐盤試嘗香盈府。
黃酒三杯兄弟舉。酣暢處。青紗窗外充歡語。
西江月·思屈原
作者/歐長青老來樂
一代忠魂猶在,千秋勳烈依然。
赤誠碧血薦軒轅,汨水江濤憤怨。
浩氣流年久納,英名永世相傳。
仁人志士繼先賢,可鑑丹心一片。
水調歌頭.端午日
文/湘珊
湘楚蘊英傑,憂國有靈均。
粽香燻徹江底,貞氣化青雲。
斑竹枝枝含淚,杜宇聲聲催涕,
蘭蕙露珠頻。擊鼓魚蟲寂,搖旆喚賢臣!
端午雨,汨羅浪,憶忠魂。
騷人遷客,攜筆皴染擁長津。
風景年年不俗,草木朝朝放綠,
拱護一孤墳。憑弔千鍾酒,最怕祭文新!
哀思屈原
文/柳青(下平七陽)
一
霞染汨羅江,龍舟煥彩妝。
沉思明道理,祭奠暗悲傷。
宗廟靈魂散,昏君糞土揚。
丹心誰與共,端午訴衷腸。
審:江字出律了。
二
浩浩清江水,噴噴米粽香。
悠悠天地闊,緲緲海洋長。
美政懸神劍,民生透曙光。
懷沙男子氣,正道勿彷徨。
祭屈原
文/曾昭俊
滿苑清風菡萏香,年年中夏過端陽。
門懸蒲艾驅妖鬼,江逐龍舟祭俊良。
濁酒行吟悲楚恨,直臣天問賦華章。
眾人皆醉欣卿醒,冷看邪魔世界狂。
端陽祭屈原
文/張廣建
殿前力諫別親秦,被貶荒川八九春。
逐放未停言已志,鄉愁還想做賢臣。
離騷道盡心懷事,天問牽回睡夢人。
歸宿汨羅留永念,端陽禹甸祭詩神。
過端午
文/王風蓮(河南)
端午時逢嗅艾香,粽包頻煮裹情腸。
汨羅水畔怒濤起,賽艇龍舟蓄勢昂。
拙筆難書騷賦韻,素箋恰湧屈公浪。
千年故事千年頌,萬裡江山萬裡長。
寫在五月節
文/徐德武(吉林)
好借端陽五色絲,繡成汨水化龍姿。
江邊復舉遙懷酒,案上猶催孤憤詩。
放槳蘭橈尋子佩。懸門艾葉蕩人思。
椒漿幾盞和清淚,莫遣忠魂酹祭遲。
端午
文/達三
日月如梭時節轉,又逢端午遍芳華。
龍舟競渡千江水,粽子飄香百姓家。
灑酒數杯祈福祉,佩囊一個避災邪。
安居樂業笙歌舞,國運隆昌耀彩霞。
端陽隨筆
楊一之
〈一〉
一年一度粽飄香,天下騷儒筆又忙。
措句謀篇歌屈子,引經據典撻昏王。
賢臣萬古芳名播,奸侫千秋臭譽揚。
側聽汨羅龍鼓響,音傳四海慰忠良。
〈二〉
春秋詩祖歷滄桑,著就離騷著九章。
濟世忠言誰納採?安邦上策哪商量?
毫頭滿醮憂民淚,書簡綿纏愛國腸。
王翦狼師終滅楚,賢臣魂斷汨羅江。
〈三〉
心懷惆悵詠端陽,粽子雖甜卻感傷。
一代詩宗沉汨水,千秋赤子慟瀟湘。
年年蒲艾驅魔侫,歲歲龍舟競大江。
戰國春秋悲壯史,忠魂萬古永流芳。
端午節
文/李連慶
汗浸菽禾生翠綠,麥黃仲夏又端陽。
千帆競渡懷賢古,萬戶登高祝歲祥。
竹葉有情包粽角,艾蒿無意笑壺觴。
屈原祭日詩魂頌,四海吟豪共引吭。
端午
紅酒伊人
江煙不盡萬波涼,赤子懷沙痛國殤,
斑竹叢叢哀郢楚,鷓鴣隱隱悼沉湘,
菖蒲似劍生幽綠,艾葉如旗護節芳,
自古靈均堪寂寞,只將惆悵賦華章。
端午節悼屈原
文/謝順友
瞻慕湘江屈子公,靜哀河水悼英雄。
九歌救國狼軍隊,天問拯民求物豐。
荊楚懷才遭王貶,汨羅放逐死君忠。
棕包給入沉沙港,獨悔司徒人跡窮。
端陽賽龍舟
文/張廣建
一鑼令下百帆翔,加岸雷鳴萬眾狂。
劍劈清波衰鱉泣,槳搖彩舸健蛟昂。
強兒奮勇爭先進,倩女歡騰立兩旁。
為覓詩神巡水府,千年端五拜龍王。
效古賢(王遠英):
七律 端午抒懷(新韻)
端陽含慟起悽風,遙眺汨江祭楚翁。
艾葉生香拂志遠,榴花泛火襯貞忠。
彩絲赤綠青藍辨,角黍黃白涇渭清。
盛世龍舟齊競渡,和諧富庶樂昇平。
端午賽龍舟悼屈原
文/深山居士(鄭民生)
五月群龍戰鼓催,搖旗吶喊奪魁來。
衝鋒號角驚天宇,躍浪掌聲震景臺。
楚子沉冤千古恨,離騷濺淚萬年哀。
情知不在甌江歿,舟楫年年吊屈才。
七律·父親節思父
文/王宣球
喬梓心規敬畏情,從無贊語杜驕盈。
雲谷已歸修晚逸,杏林初進贈晨徵。
常思己過名賢集,莫論人非化境行。
一句良言鞭策矣,三年永隔夢塵迎。
端午節賦(新韻)
王少東
雄黃米酒粽香飄,五月端陽綠復嬈。
萬碧荷矛驅疫孽,千枝艾劍斬冠妖。
指南遠古發明早,北鬥如今科技超。
屈子若知今日事,再將椽筆譜離騷。
端午節懷屈原
文/賈建山(鄭州)
暑風五月節端陽,門上驅邪艾味香。
汨水層濤侵彼岸,湘江緩步入汪洋。
離騷一曲黎民頌,屈子千秋正義匡。
墨客文人忠烈吊,龍舟竟渡國家昌。
端午前日醒後作
文/安寧(開封)
每逢端午唱離騷,一任江湖濁浪高。
歲月難降追夢者,容顏已敗殺豬刀。
何來白髮生雙鬢,慣見三人死二桃。
久在書房心入定,八風豈可動分毫。
七律•祭屈原
文/肖玉軍
大夫飲恨汨羅江,留得英名萬世芳。
哀嘆昏王冤智士,堪驚奸佞害忠良。
直臣激憤發天問,詩祖憂愁賦九章。
愛國情懷誠可敬,南天遙祭淚溼裳。
端陽感懷詩
作者/王宣球
每逢端午楚雲情,汨水瀟湘竹月明。
一字靈均銘史遠,九歌天問伏波平。
龍船破浪將翻舊,艾草懸門本欲清。
香粽尋常餐節後,頻施好雨止雷驚。
七律·端午粽香感吟
文/王宣球
半夏時風雨洗頻,溪清流碧葦叢濱。
端陽採葉包香粽,夢澤生輝照玉塵。
遍歷千江沉角俗,長如萬卷祭詩新。
安居百姓豐年穀,國定雄魂禹化鱗。
端午詠屈原
文/石光明
求索不徘徊,靈均攜義來。
忠君深意遠,愛國赤心恢。
放逐感千古,奮爭能幾回。
離騷詩賦誦,一曲響驚雷。
七律.端午懷屈子
文/聶朋群(寧夏石嘴山)
汨羅江水古今悠,屈子英魂九域收。
鬱郁離騷天地近,低低弧憤廢興浮。
雄黃正氣驅時毒,艾葉重陽掛處遒。
青粽嘉名終益智,薰風遠岫濟層樓。
獻給天下勤勞的 父親
文/龍飛白水
父親暮境志高昂,滿首青絲變白霜。
傳業栽培功永在,持家教養愛深揚。
千秋歷歲風雲去,萬苦居心飾鶴光。
再美夕陽成晚景,難祈體健則眠香。
父愛如山
文/高金輝(黑龍江)
家中重擔一肩挑,雪染霜髯兩鬢銀。
寂寞乾坤君涕淚,蹉跎歲月我須遵。
出身兒女多勞碌,造福子孫無愧人。
老父恩情深似海,如山大愛醉星晨。
閒思
歐長青
白頭抖擻滿霜風,把酒摩挲兩頰紅。
醉我冰心仍未了,驚人雪鬢競行窮。
歇身莫怪無閒處,明眼深知欲淡中。
歸老何須多慨嘆,道存自有許酣翁。
庚子父親節抒懷
王興倫
雖慣春歸轉眼秋,難平憾恨上心頭。
怨吾長作淮間客,念汝還牽沭地牛。
未料陰槍禍單至,也曾暗自淚雙流。
齡高怎惱兒孫事,報喜從來不報憂。
有感父親節〈新韻〉
劉於均:
時逢盛世贊當今,賀酒三杯敬父親。
欲憶昔年多苦累,如歌歲月掃窮貧。
不息奮鬥謀生計,責盡操勞為子孫。
身教嚴傳行正道,文明禮義滿園春。
夏至感賦(新韻)
文/風靜江清
驕陽至北晝時長,萬物蓬榮遍野香。
半夏花開蟬鼓翅,鹿茸角解燕尋梁。
嫩荷舉筆書圓夢,綠稻搖風唱富強。
頌父佳節今巧蒞,神州處處蕩吉祥。
附鑑心石子老師原玉:
《贈老朽先生》
聶炳華
有食無醫一老人,難言苦病久經身。
口乾怎得杯中水,服藥急需鄰代親。
輕動稍移淋汗澡,心煩氣噪嘆生辰。
微吟幸解一時痛,寄語先生又一春。
附李快雲老師(副會長)原玉:
步鑑心石子韻兼贈老朽(黃昌才)先生
李快雲
滿腹詩書一老人,清詞雅韻伴孤身。
唐多佐藥焉知苦,調笑扶持倍覺親。
絲吐吟壇成老繭,歌羅萬象啟星辰。
天天溫服通筋骨,醫得康強百二春。
金崗:
七律《夏中夜書.三》
清宵飲墨墨如霜,不寫床前明月光。
管顫未圖痕屋漏,心狂但見劃錐長。
三鞭意馬蘭亭外,再點靈犀石鼓旁。
欲問二王羞結舌,怕知謬處惹風涼。
暮色蒼松:
端午有思(七律)
一年一度粽粑香,不為時節做奉嘗。
利好商家爭喝賣,顏歡市井任評量。
前朝故事乏新意,現代雄風可報章。
信是中華魂鑄定,紅旗獵獵立東方。
——寫於父親節
文/友緣(湖北黃岡)
家徒四壁出寒門,負困耕田籍野村。
自愧無燈熬黑夜,堪憂有雨灑黃昏。
霜含院靜篩苞谷,露溼山幽挖葛根。
父意扶貧遊學海,書成一日報洪恩。
知足常樂:
七律
五月文/張桂華(江西)
雨洗江南嫩葉豐,江河岸滿始山洪。
枝高夏景山山色,味好楊梅點點紅。
鼓響龍舟衝激水,汨羅愛國獻三忠。
離騷二九傳今古,換醒中華立志雄。
端午節感作
文/天人合一
節遇端陽吊汨羅,精忠許國自成歌。
千年不盡新篇續,一脈相承故事多。
鸞鳳飛天驚鬼蜮,蚍蜉撼樹起妖訛。
屹然砥柱中流立,笑爾驅濤奈我何。
父愛謹嚴
文/張忠堅
情愫深沉苦歷時,驕矜猶酷傲霜枝。
如牆一堵添依靠,若海無邊盡護持。
關愛恩波儒術予,謹嚴祖澤德威施。
神藏形見晴燻麝,內斂勞心不皺眉。
父親節憶父親
文/彭漢林
憶父當年清淚湧,生前拼搏建家忙。
收糧耕地身疲憊,打井修渠月影涼。
助友幫鄰延祖訓,養兒瞻老苦先嘗。
恩深未報泉黃土,相隔陰陽夢故鄉。
七律 . 父親節感懷
文/常青樹 (內蒙古)
歲月唯艱凡數代,人生短暫苦頻來。
披星耕作田間去,履雨經營野外回。
惠愛謀生補貧困,公平濟世得賢才。
言真意普傳家訓,尚德修身錦繡開。
父親節敲詩
王起
午夜溫茶手暖杯,空壺無水火中煨。
幹燒莫怪紅泥裂,筆潤尤欣紫墨開。
日月穿梭能往復,人生顛倒不重來。
新詩入境方知妙,待我推敲八百回。
父親節感懷
文/天人合一
廿年隱痛憶嚴親,憫嘆老耆佝僂身。
酷暑農耕揮汗透,寒冬水利夯聲頻。
肩挑柴炭強餬口,背負風霜難逐貧。
禱念九泉堪笑臉,依稀夢醒淚沾巾。
父親——父親節頌父親
黃昌才(湖南長沙)
慈父溫馨似太陽, 勤勞剛正勇擔當。
打拼奮力營生計, 瀝血嘔心護瑞祥。
承啟家規嚴教誨, 育培子女奉肝腸。
臉蒼鬢雪青松老, 笑看兒孫福滿堂。
七律 端午
文/湘珊
家國將亡奸佞多,忠肝碧血歷艱磨。
空勞赤子三千舌,未動荃心一點波。
日落蒼山鴉噪急,江流沉舸鷺經摩。
楚宮佳麗歸新主,岸上悲留正則柯。
端午節感懷(古風)
劉於均,庚子
戶戶菖艾掛門窗,美酒香濃兌雄磺。
龍舟起舞屈原祭,糯米粽子吻白糖。
閱罷離騷讀天問,滿懷悲情念忠良。
昏王偏聽讒言諫,屈子充軍赴遠疆。
一路行吟抒壯語,身負冤沉汨羅江。
人間最是黃蓮苦,萬古流芳拜端陽!
楓(江繼安):
端陽
重午清娛度暮年,既紉蘭佩憶從前。
除邪飛起菖蒲戟,驅疫薰燃艾草煙。
遙望榴花猶爛漫,靜觀荷雨亦纏綿。
彷徨何必把天問,無愧人生就謫仙。
五律 端陽有題
塵蝶庵/浙江
端陽交仲夏,竹籜沁馨香。
艾葉驅痾毒,蒲花避疾殃。
先人情故裡,後輩志遐疆。
天問三湘水,東流可順方?
五律 端午
文/觀荷聽雨
綠城新雨後,蒹葭滿汀州。
草色鮮如洗,湖光翠欲流。
千秋遊子恨,萬古汨羅愁。
堪慰靈均願,龍舟競未休。
端午抒懷
文/鄭朝陽
每逢端午憶忠臣,一死難尋不染塵。
湘水沉浮無限事,楚天呼喚幾多人。
江拋艾粽頻生假,身浴蘭湯倍覺真。
祭屈長留陳釀酒,好從醉裡曲吟新。
端午
王起
睡夢欣聞煮粽香,渾然眨眼到端陽。
灘頭著露青蒿短,淺水藏蛙葦葉長。
大路迂迴迎貴婿,小街行走賣油郎。
激流暢槳飛龍舞,金麥豐收喜上場。
敬奠屈原(新韻)
王樓
潺潺楚水漾清波,飛渡龍舟競汨羅。
酹酒焚香吟祭語,散花拋粽念彌佗。
賢臣忍辱含冤逝,奸佞低頭乞苟活。
自古忠良多殉義,英名千載震山河。
端午悼屈原
文/天人合一
龍舟競渡鬧端陽,浩氣千秋汨水長。
清吟離騷瞻耿介,緬懷屈子贊忠良。
感銘大義憂民志,敬仰先賢愛國強。
華夏普天同紀念,艾蒲角粽散清香。
《端陽別詠》
文/天人合一
湘水悠悠映九陽,漫吟騷句為君殤。
千艘龍舸尋丹魄,五月榴花照綠塘。
鼓枻空餘漁父語,懷沙豈療楚臣傷。
浴蘭懸艾又如是,但願今年更壽康。
庚子端午新感
文/天人合一
故國眾為崇,靈均三尺劍。
懷忠抗佞奸,以殉洗誣讒。
楚些九州魂,湘纍千古鑑。
今看靖疫魔,又是頂天站。
端午思屈原
文張祥勤
端午佳節思屈原,家家米粽鬱香甜。
龍舟爭賽驚濤浪,把酒舉觴祭士賢。
端午寄屈原(新韻)
江叔銀
年年端午汩江巡,貫聞粽香祭國魂。
今日大夫該喜慰,笑看楚地有新人。
端午(通韻)
文/李亞光(西安)
楣佩菖蒲米粽香,龍舟鑼鼓舞荊江。
武安不使郢都破,只有離騷前半章。
端午
文/範陳雲 浙江溫州
歲月催人老白頭,端陽思古客添憂。
羊毫不寫屈原案,香袋無包國恥羞。
端午節
文/韻律新人
每每端陽奏樂歌,龍舟蕩漾碧濤波。
急擂戰鼓槳飛舞,紀念先人殉汨河。
端午嘆
文/水溶
門窗懸艾草,煮粽過端陽。
逢節憐遊子,歸鄉愿未償。
端午節祭屈原
文/深山居士(鄭民生)
端陽鑼鼓震天神,競渡龍舟祭楚臣。
屈子含冤汨羅殞,離騷一卷葬花塵。
粽
文/深山居士(鄭民生)
尖尖四角箬包蓮,彩線纏腰綁紮堅。
卸掉衣裝浮玉體,汨羅江鯉也賞鮮。
文/韻律新人
粽香端午飄遊遠,蕩漾羅江祭屈原。
華夏忠良永銘記,子孫萬代洗沉冤。
端午吟
文/賈建山(鄭州)
湘江競渡龍舟舞,碧翠山川靜悅音。
一曲離騷千古頌,屈原含恨有良箴。
楚端
文/竹蘭答水
夏至好音傳,封門解倒懸
半年廛楚疫,端節肇新天
《悼屈原》
施怡淡
摧軀棄體浩然存,動地驚天日月昏
千載競舟拋角黍,惶惶何處覓貞魂
端黃
文/竹蘭答水
朝花凝露闢晨香,祛蠹逐邪清氣揚
樂煞滿城簪艾客,雞鳴端盞飲雄黃
端午即景
文/天人合一
艾蒲角粽滿街香,美女荷包揀選忙。
忽聽耳邊鑼鼓起,方知眼下又端陽。
端午悼屈原(中華新韻)
作者/馬利明(寧夏銀川)
五月端陽粽子香,龍舟競渡彩旗揚。
屈原悲憤憂國死,悼念千年淚滿江。
依韻和作《祭屈大夫》
投江誓愛國,百代競謳歌。
惜嘆離騷賦,悲風嘯汨羅。
端午懷古
文章欲報國,自古訴悲歌。
史記承刑辱,離騷泣汨羅。
端陽隨詠
文/天人合一
連宵風雨到端陽,讀罷離騷易斷腸。
滿腹愁衷誰與訴?斑斑清淚落瀟湘。
端午吟
文/賈建山(鄭州)
湘江競渡龍舟舞,碧翠山川靜悅音。
一曲離騷千古頌,屈原含恨有良箴。
念屈子
融和
一部騷辭慰子孫,卻於無奈弄乾坤。
且懷彎月江潭去,自向清流訴國魂。
端午節
民間風情 平水韻
文/龍飛白水 原名佘正發 (湖北)
一、
灼熱燃情赤日般,民間端午糯粳餐。
帝鄉風味三菱粽,幸福人家戶戶歡。
二、
一株艾葉插門旁,驅鬼薰蚊自古狂。
煮酒雄黃陳舊味,手持粽子孝心娘。
三、
葉青粽子似菱尖,糯米清甘蜜棗甜。
紅餡實誠居箬內,繩纏水煮味香黏。
四、
粽子風情遍帝鄉,頌歌懷古韻新章。
民安國泰今生曲,裹糯蓮心美自香。
五、
傳統佳辰頌屈賢,龍舟趣事萬江船。
喧天鑼鼓齊聲吼,波蕩驚逃我在前。
七絕·端午節吊屈原
文/許典華
龍舟競渡粽關情,艾葉雄黃岸柳盈。
為仰行吟忠節義,滄浪喊屈慰冤平。
屈原頌(七絕四首)
(捲簾體)
(一二四押侵韻)(三押陽韻)
文/許典華
(一)
滄浪不和獨清沁,千古詩魂大義深
挽楚扶危遭逐放,國殤殉節謝忠心。
(二)
千古詩魂大義深,離騷未掃楚庭陰。
長空仰嘆懟奸佞,悲憤昂揚屈子吟。
(三)
挽楚扶危遭逐放,紛爭烽火起災殃。
山河破碎心將碎,清白何須費評章。
(四)
國殤殉節謝忠心,冷月瀟湘屍骨沉。
絕筆呵天留一問,吭歌蕩氣到如今。
端午祭屈原(新韻)
房永敏
汨羅江水遺風長,歲歲端陽嗅粽香。
屈子精神天地鑑,古來華夏世無雙。
端午有寄
梅竹山人
每度端陽話屈原,不寧汨水憶千年。
如今華夏升騰日,更寄粽包歸夢圓。
端午感懷
文/包硯石(呼和浩特)
糯米玫瑰葦葉香, 端陽祭祀汨羅觴。
屈原傲骨留青史,曠世書生耿烈郎。
庚子河畔偶得
文/梁榮雄(廣東)
春節居家端午遊,驕陽無礙覓龍舟。
往年疊鼓今時靜,團粽濃香到岸頭。
端午節
作者:閒庭興步
榴紅五月到端陽,艾草懸門滿院香,
葦葉清純包糯粽,龍舟競渡劃吉祥。
文/孫建中
端午,艾草悄悄擁進千家萬戶
多少願景,蘊含於內
粽子,粘著詩飄香
品味,在古老文化間
延續,傳承
一種博大情懷
一個不丟民族氣節形象
宛如汩羅江水流淌在每個人心田
敬仰,追思
諸多感懷,匯成
一個牢固交接點
再架起一個支高點
我們攀登,攀登
做個永遠受人尊敬的人
努力,活成像詩人模樣
《禹甸宏聲》編委團:
主審:天涯一人,煙廬布衣,神都,龍飛白水
編委:崇慧,悠遊天空一條魚,言千盈,思萬語,楊熙雅,老酒,西風烈
編輯:西風烈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知刪除,所有作品屬原創,不負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