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0日,天津召開了該市的第101場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聞發布會。會上,我們又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的張穎,從她口中我們了解到了天津市首例境外輸入病例的細節。
官方消息顯示,該市的第一例境外輸入病例系一名23歲女學生,其居住地為天津市紅橋區,確診前一直在英國留學。
北京時間3月16日,這名女留學生從英國倫敦起飛,前往瑞士蘇黎世轉機,同日又從蘇黎世飛往日本東京,多次多地輾轉後,3月17日晚18時許終於到達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該病例一下飛機就被機場的轉運車送往北京國展中心,3月18日由天津疫情的轉運專車送回天津,後被安排至當地一酒店中集中進行隔離。
隔離當晚18時許,她出現了發熱的情況,一測量,發現體溫已達到37.5℃。被集中隔離點送至醫院發熱門診,後被診斷為疑似病例,19日其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陽性。經過行跡追蹤,確定該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為29人。
張穎解釋:此病例發病地點系隔離點,發病之後無密切接觸者。但是她發病前的48小時曾經與多名人員接觸過。所以,該病例乘坐的北京到天津的轉運專車的29人都是她的密切接觸者。
經過當地兩級相關單位的判定,這29人在疫情防護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有些人雖然戴了口罩,但是不足以達到預防新冠肺炎的標準。
而對於此次20多天新增病例零增長之後的一例境外輸入病例,張穎表示,該病例之前在英國留學生活,回到天津之前,輾轉了英國、瑞士、日本和中國4個國家,且還在北京停留過,很有可能是在返程轉機的過程中感染的。
據了解,張穎原是天津疾控中心專家,主要負責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職務系辦公室主任。現在她擔任的職位是天津市疾控中心的副主任,如此火速的提拔與偵破"天津寶坻百貨大樓"的疫情謎案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
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疫情,百貨大樓的生意可能會從元旦一直火熱到元宵節。據了解,寶坻百貨大樓佔地約4000平方米,地處繁華的商業街區,這座紅黃色裝潢的購物大樓堪稱天津市民的購物打卡寶地。
早在小年時,為了吸引市民前來購物消費,商場門前已經拉起了好多條促銷打折做活動的條幅,不僅是城市居民,附近的村鎮居民也都會來這裡選購年貨。這時,大家對於新冠肺炎這種疾病還不是很了解。
1月20日,國家衛健委發言中明確表示,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的現象,這才讓大家開始重視,也有很多人是從這時候開始瘋狂屯口罩和消毒用品。1月25日下午,這座熱鬧非凡的百貨大樓也貼出了暫停營業的通知,當天正值大年初一。
但是沒想到7天之後,寶坻區逐漸確診了多例新冠肺炎的病例,令人咋舌的是,經過調查,每一例病例都與這座百貨大樓相關。
在已經出現了3例相關病例時,張穎等人負責調查已確診的病例之間的聯繫,但是一直沒有線索,只知道他們都是商場裡的售貨員,但並不在同一個售貨區,也沒有什麼聯繫。
更令人緊張的是,這時,第四例和第五例病例陸續出現了,這讓所有人都為天津寶坻區的疫情捏了一把冷汗。
但也是這兩例確診病例的出現,讓張穎等人找到了細微的線索,由此撥開了寶坻百貨大樓的疫情迷霧。
據張穎描述,第四例病例其實早在1月21日就已經發病了,但有一個細節是,他先後去過兩次天津附近的市場進貨。
而第五例病例並不是百貨大樓的售貨員,而是一位顧客,他去過商場裡的好幾個銷售區逛街,也去過第三例病例的區域,終於,線索好像逐漸明朗起來了。
張穎表示:第四例病例先在外地受到感染,回到天津之後病發,第五例病例於1月23日下午3時許至當晚6時許在寶坻百貨大樓購物時受到感染,期間去過多個區域,停留了約3個小時,又傳染了多區域的多名售貨員。
1月29日,這名顧客出現了發熱的症狀,2月1日被確診。經過排查,2月7日,相關單位負責人介紹,商場裡的194名售貨員以及曾購物的9200顧客都已被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這樣一段抽絲剝繭的疫情排查過程,讓張穎成為了眾多網友心中的"福爾摩斯",不過在張穎的角度看起來,大家看到的都是"破案"時有趣的一面,而眾多調查人員大量的工作量卻是無人知曉的。
而在寶坻區多名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中可以發現,即使多地下達了疫情防控措施,告知大家春節期間不聚集、不聚餐、不串門,但是依然有人正常外出、拜年。
在寶坻百貨大樓的疫情迷霧被揭開不久後,該區的林亭口鎮再現感染"迷局",此次涉及到3個村的11個人。經過天津疾控中心又一番"抽絲剝繭"的調查破解,發現這11個人中,有10個都是親屬關係,其中有1人春節期間3次出門聚餐,還出去串門打過1次麻將,就這樣造成了大面積的交叉感染,傳染了一大家子人。
但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這家人近期都沒有去過百貨大樓購物,經工作人員仔細核查,讓他們感染的另有其人。
11人中的另一人,系一名女性患者,曾去百貨大樓買過東西,但在核酸檢測過程中呈陰性,而其丈夫已經被確診,專家反證,該名女患者或出現了假陰性情況。
張穎在一次次的疫情迷局中不斷撥雲見日,捋清了流行病學的傳播鏈條,不少網友表示:"天津福爾摩斯"的名號,實至名歸。
編輯/常洺澤
綜合津雲、天津發布、上觀新聞、天視都市頻道、人民日報、天津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