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國風雅韻·詩性樂教」中國古詩詞吟唱與鑑賞會在...

2020-12-18 大洋網

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中,詩詞與音樂相伴相生。8月8日,由廣東省聲樂協會、天河區音協、廣東技術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聯合主辦的「國風雅韻·詩性樂教」中國古詩詞吟唱與鑑賞會在天河藝苑舉行。與同期的「如逢花開禮讚七一·書畫作品展」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這是一次兼具藝術之美與文化關懷的雅集。

據悉,本次音樂會由女中音歌唱家蘇玲芬副教授策劃主演。青年笛簫演奏家、廣師大教師趙大禹,廣東省古琴研究會理事李榮彥先生,廣州嶺南古琴藝術研究所研究員黃惠影,王澤豐等諸多著名藝術家,與越秀區小雲雀民樂團的郭一婷、伍星庭、董靜、黃梓琪等師生同臺獻藝。表演精湛,其中小演員們頗具造詣,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後繼有人,未來可期。

活動在《大魚海棠》的音樂拉開序幕。與書法展對聯「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裡」共同禮讚莊子·逍遙遊的樂觀豪邁、曠達超然的精神,抒發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在這裡音樂的旋律美碰上古詩詞的語言美,以笛簫、弦音與陶淵明、孟浩然、白居易等詩人的隔空對話,在《蒹葭》《歸去來兮》《春曉》《暗香》······中以悠揚歌聲抒發詩意,在國學經典中迸發出新時代中國精神的火花。

國風揚雅韻,經典沁人心。此次音樂會內容選自蘇玲芬教授的《古詩詞吟唱與鑑賞》在線課程,旨在推廣、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讓觀眾從詩歌中了解民族情感和夢想,用音樂藝術詮釋民族文化自信。蘇玲芬帶領觀眾一起品讀經典詩詞,感悟古代文人墨客的哲學思想、精神追求與家國情懷。

在汩汩流淌的文化長河裡,中國詩詞奔騰千年、歷久彌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牢記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踐中。

相關焦點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蔡金安告訴記者,2015年,他曾到泉州一中、培元中學、泉州五中、泉州七中等學校巡迴傳授閩南語古詩詞吟唱,反響熱烈。­  他表示,閩南語是閩南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接下來他將深入南安等地傳播閩南語,與當地閩南文化學者多交流、學習,共同推動閩南語走進課堂,營造濃厚的閩南語學習氛圍。
  • 古詩詞鑑賞:理解含義題
    D本詩首聯重在寫意,頷聯重在寫實,頸聯重在想像,字字句句均由內心自然流出。B項,「韓愈的詩作傳到京城長安,隨後書信也越過瀧水而至,表現了韓愈對詩人的關切」錯誤。韓愈因觸怒皇帝被貶為湖州刺史,途中寫《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此詩傳到京城,賈島讀後有感而作本詩。
  • 超全總結:幫你搞定中學古詩詞鑑賞!
    古詩詞鑑賞是歷年中考的必考題型,屬於難度較高的題型,失分率也相對較高。但其實古詩詞賞析是有題型規律的,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失分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詩詞鑑賞的基礎積累,二是缺乏相關閱讀解題技巧。一、詩詞分類由於詞又稱為詩餘、長短句,曲又稱詞餘、樂府,為方便探討和識記,可暫且將其歸為詩這一大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詩有不同的分類。這裡就不多贅述了,常見的古詩分類及主題情感見下圖。
  • 日本人也愛古詩詞,一言不合就「鬥詩」,寫出的詩卻令人啼笑皆非
    這幾年,一檔《中國詩詞大會》火遍全國,正是這檔節目才讓廣大人民群眾重新認識了詩詞之美。其實,咱們的鄰居日本對中國的詩詞自古以來就非常喜愛,咱們的唐詩宋詞在日本被統稱為「漢詩」,在日本的學生教材中也有很多漢詩的身影。
  • 聚焦 | 感受從詩詞中走出的例外之美,《掬水月在手》詩詞誦讀暨電影鑑賞會在京舉辦
    《掬水月在手》詩詞誦讀暨電影鑑賞會」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參加此次活動的有來自文化、藝術、時尚等各界的數百名人士,以及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先生,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女士,廣州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朱小燚先生,及例外時尚與方所文化創始人、本片出品人毛繼鴻先生蒞臨出席。
  • 百天衝刺複習之古詩詞鑑賞:杜甫——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整首詩層次清晰明了,首敘眼前之景,次寫想像之景,後直抒懷古情思。由弔古傷今而託古諷今,這首詩的弦外之音是可以想見的。【點睛】鑑賞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題思路:(1)抓關鍵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這些詞往往是「詩眼」。
  • 一詩一城!尋找古詩詞裡的完美安徽
    看到滿眼春光,你是否也會詩興大發,為美麗的家鄉賦詩作詞?「完美」安徽,詩詞故鄉。安徽的16座城市,每一座都曾留下過千古名篇。古代的詩人詞人用唯美的文字,為安徽的每座城市留下了無盡的想像。從「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的皖南宣城,到「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皖東馬鞍山,再到「我家曾住赤闌橋,鄰裡相過不寂寥」皖中合肥,和「小黃城外芍藥花,十裡五裡生朝霞」的皖北亳州……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新安晚報安徽網攜手完美(中國)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聯合開展「一詩一城尋找古詩詞裡的完美安徽」評選活動,為安徽16個地市選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古詩詞,為這個城市「代言」。
  • 古詩詞吟唱:李煜《浪淘沙》
    吟唱:劉冬穎                                樂譜來源:《九宮大成》                                譯譜:劉崇德                                編曲:何洋
  • 古詩詞鑑賞最全題型解析,滿分答題模板拿去!
    ~今天分享給大家高考古詩詞鑑賞滿分答題萬能模版,純純的乾貨,真心好用哦!~」0 1分析形象型1.提問格式:⑴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古詩詞基礎知識及意象大全1詩歌分類體裁――――古體詩、近體詩(絕句、律詩)題材內容――山水田園詩、邊塞詩、詠物詩、詠史詩、詠懷詩表達方式
  • 相比新創古風歌詞,古詩詞譜曲意義更大
    「從這些創作來看,作者顯然對古詩詞有些誤解,不少歌詞頹廢、晦澀,有些甚至不夠健康。其實古詩詞並不只有才子佳人、離愁閨怨,比如唐代詩歌題材豐富,邊塞徵戰都可以入詩,風格慷慨、昂揚、豪邁,創作古風歌詞,應多開發古代明朗、向上、有正能量的內容。」  「這些作品乍一看很美,但經不起推敲。」
  • 她把英文詩翻譯成古詩詞,把古詩詞翻譯成英文詩,竟然都是這麼有韻味
    然兩種語言差異懸殊,詩體形式絕然迥異,中詩英譯之難可想而知,故譯界絕無常勝將軍,即便是譯詩大家,也不免有捉襟見肘之時或偶有失當之處。筆者於鑑賞諸譯之餘,每有異見,便難耐手癢捉筆小試,且不揣淺陋示之同好。同窗才女五月偶見拙譯,承蒙不棄,約以小輯。今收譯詩數首兼小評幾則於此,拙筆陋見,不求傳揚,但請偶遇者不吝指教一二。
  • 語文古詩詞鑑賞,解題技巧和方法匯總,小學初中高中都有用!
    語文古詩詞鑑賞是考試中最重要的考察項目,所佔分值比較高,所以相關知識點一定要理解透徹。而古詩詞鑑賞也是同學們經常問到的難點,主要表現在對詩歌的題材、主題、寫法沒有明確的思路,答題時沒有鑑賞的步驟,語言組織混亂等問題。
  • 堪比詩詞大會的《慶餘年》殿前鬥詩:孩子會古詩詞多重要?
    很多人回答:在自己小時候都是從長輩口中,得到了不是答案的答案「你長大後自然會懂得。」那時候在自己看來,學古詩詞簡直是無用功。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就會在某一個瞬間,突然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彷徨或者迷茫,或者喜悅,被一兩句古詩詞表達出來,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惺惺相惜的感覺。而也只有古人留下的詩詞才會有穿透時光的「情感共鳴」。
  • 中學生自創古體詩,老師同學都被「圈粉」!
    「小詩人」五年級起自創詩歌在執信中學近日舉行的「賽詩會」上,學生身著漢服互相朗誦同學的原創詩歌,並將自己對詩歌的感悟寫在紙上,以書信方式與詩作者交流。在「賽詩會」上展示的數十首詩歌,均來自學生外出遊學時的所見所聞和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初三(2)班李千裡展出了多篇原創詩詞,聲韻工整,意蘊深遠,成為許多同學的「偶像」。
  • 「申江詩潮第242期」談詩說詞:潘承勇從毛澤東的兩首詩說起(總615期)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中國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會(中語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上海詩詞學會會員。愛好古典文學,敬重傳統文化,退休後專修古詩詞創作,偶有詩文散見於各級平面刊物和公眾號上。從毛澤東的兩首詩說起一一兼議古詩詞創作中的四美對於我們這些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老人來說,對古詩詞,最熟悉的莫過於毛澤東詩詞了,尤其是毛澤東的《七律/長徵》和《沁園春/雪》,幾乎人人會背,推崇不已。「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 34首古詩詞「鑑賞」分類匯總!全是重點,掌握它,期末考試穩提升
    無論是在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古詩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大大小小考試中的必考題。進入初中後,關於古詩詞的考題也開始多樣化,除了必考的古詩詞默寫外,古詩詞鑑賞也會常常考到。並且分值佔比很大,考試難度也很高,如果同學們掌握不了古詩詞鑑賞的一些答題訣竅,是很難學好這門學科的。「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學習過程中就要從方法上去提升,不管是學習習慣,還是學習方式,都要學會從基礎上去打牢。
  • 新韻舊韻之辯:好詩不拘如何用韻
    主要的差異在於用韻:一部分人用新韻,一部分人用舊韻。現代人寫傳統詩詞,該用新韻還是舊韻?爭論不少。  「舊詩,如同古琴、京劇,是一種傳統,一種遺產,只能原封不動地保持下來。一些形式上的『改革』只會損害它。」主張用舊韻的人,有這樣的看法。  「當代詩詞是給今人和後人讀的,不是給古人讀的。
  • 家風·師承·創新 | 方瓊、方書劍、郭沁寄情古詩詞
    會變得更好聽嗎?更容易傳播嗎?事實上,「和詩以歌」的詩樂傳統在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詩言志,歌詠言。中國古代的著名詩篇《詩經》、《離騷》就是吟唱出來的,唐詩、宋詞、元曲等也一樣和音樂結合在一起,大多是亦詩亦歌、亦吟亦唱的作品。
  • 海峽兩岸校園古典詩詞吟唱劇《思美人》首演成功
    2017年5月10日晚,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北京青春你好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文心匯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海峽兩岸大型校園古典詩詞吟唱劇《思美人》在北京師範大學學生活動中心成功首演。觀眾們在演出結束後依然沉浸在吟唱劇的氛圍之中,回味著劇中人的精彩片段。  古典詩詞吟唱劇《思美人》一共分為土、金、火、木、水五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