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關雪峰(右)與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朱波探討診療方案。本報記者董翰博攝
特派襄陽記者 董翰博 田勇
積壓在朱波心頭的陰霾正在逐漸消散。
作為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疫情發生後,朱波一直穿梭於各個隔離病區。最近,他參與救治的病患中,症狀減輕的人數在不斷增加。
「在重症監護室,目前遼寧援襄醫療隊的中醫專家所參與會診的8名患者中,通過中西醫協同治療,7人有明顯好轉,其中3名轉入普通病房。」朱波說,遼寧中醫藥專家的鼎力相助,不僅為醫院診療救治提供了專業支撐,也為他們戰勝疫情增添了十足信心。
讓朱波充滿敬意的是遼寧援襄醫療隊隊員、遼寧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關雪峰所率領的41人中醫治療團隊。這是一支醫術精湛、作風優良的隊伍。
「上醫治未病」,在中醫理論中,醫術的至高境界在於防患於未然。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關雪峰提出「內治外治並重,病房內外共清」的指導原則,並強調在疫情中要充分運用中醫「治未病」思想,即「未病先防——調體質,既病防變——調機能,瘥後防復——強功能」,層層截斷疫情的發展。
在這種指導原則下,越來越多來自遼寧中醫的「防疫利器」在襄陽戰「疫」一線亮相。
3月7日上午,邁入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冠肺炎疑似重症患者病區,撲鼻而來的是氤氳艾香。在這裡,艾灸療法已經成為患者頗為信賴的一種診療手段。
關雪峰介紹,按中醫理論,新冠肺炎屬於「寒溼(瘟)疫」,病性屬陰,病位主要在肺和脾。艾灸療法可通過溫熱的穴位刺激,發揮通經活絡、溫陽補氣、扶正祛邪、祛溼化濁及瀉熱拔毒等作用。
不只是艾灸,耳穴貼壓、穴位貼敷、中醫養生操等中醫獨特治療方法,也在當地患者中「實力圈粉」。
耳穴壓豆刺激穴位,可調理頭痛、失眠;背部穴位貼敷,可促進肺部炎症吸收;撳針可疏通經絡、促進代謝……在關雪峰團隊支援的襄陽市中醫院,該院已開展耳穴壓豆100餘人次,穴位貼敷80餘人次,還將研製出的「新冠燻蒸方」加入病房溼化器內進行燻蒸,通過中藥燻蒸的方式減少病毒傳播概率,效果明顯。
「中醫藥文化的升溫並非偶然。」關雪峰說,此次疫情中,大量令人信服的事實表明,中醫藥學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體現了文化自信,對幾千年中醫藥歷史的自信。」關雪峰說。
急難險重之下,中醫也在發揮重要效用。
在重症監護室,中藥成了新冠病毒「狙擊手」。
「突然出現感染性休克,轉入重症監護室,對症治療,效果不顯,仍高熱、休克、面罩給氧。」病毒肆虐,患者韓某某病情兇險。
「該患體胖,痰溼體質,三焦辨證屬少陽證。」緊急會診後,遼寧援襄醫療隊的中醫專家迅速給出臨床判斷。
「以小柴胡湯之柴胡、黃芩清少陽熱;以雙花、連翹清熱解毒;以丹參、丹皮、當歸涼血活血,開通肺絡……」經關雪峰團隊中的中醫專家辨證施治,予中藥口服聯合中藥注射劑靜點治療,24小時內韓某某體溫、血壓恢復正常,肝、腎功能恢復正常,搶救成功,病情平穩。
「目前,由遼寧中醫藥大學團隊負責的重症病例,大部分已經轉為輕症。」關雪峰說。
面對嚴峻複雜的疫情,中西醫結合治療交出了階段性答卷。據統計,關雪峰團隊收治的病人中,目前中醫藥治療率達到100%,確診病例治癒率70.2%,疑似病例治癒率67.3%,總治癒率67.7%,無輕症轉為重症,充分體現了中西醫結合的協同作用。
這段時間,朱波總是感嘆自己長了很多見識。
「病區內不少患者長時間臥床,我們帶來了一些針對褥瘡預防和治療的藥方。」在病區內的護士站,關雪峰一見到朱波就說。面對朱波的一再感謝,關雪峰說:「支援襄陽,抗擊疫情,中醫義不容辭,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