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人為了利益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
然而即便人們如此趨附於世間利好,可如果追求方式不對,往往所得與預期都會相差甚遠,不盡如人意。
這就很好地應驗了佛家的那句經典名言,即「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健康、財富、美貌、人緣等利好。
可如果沒有種下收穫的「因」,自然也就難以收穫豐碩的「果實」了。
那麼得到這一切利好的「因」究竟是什麼呢?有什麼具體方法可供參考嗎?說到這裡,咱就不得不提到佛門大德高僧海濤法師經常提及的六個字——「行為反作用力」。
我曾有幸聽過海濤法師的開示,當時法師正在講有關行為反作用力的內容,他說:
「行為反作用力其實很好理解,『你對待這個世界怎樣,這個世界就會對你怎樣』,生命力決定行為反作用力。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是自古不空的道理。」
在法師看來,一個人想要得到關愛,就需要先去關愛他人,想要獲得財富和名利,就要先幫助他人獲得財富。
善良的行為積累下的反作用力必然會帶來福報。悟透這六個字裡的秘密,健康、財富、美貌也將如約而至。
01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海濤法師說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可以說是「行為反作用力」的最好詮釋了。
正如當我們站在鏡子面前,對鏡子表露什麼樣的表情時,鏡中就會給我們反饋什麼樣的畫面。
也好比我們用手用力拍打桌子,其反作用力就會讓我們的手疼痛,因此,也可以說桌子是有靈性的,你對它不好,它會讓你痛。
為人處世也是如此,倘若自己真誠的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真誠的對待自己。騙人者,人恆騙之,傷人者,人恆傷之,這些都是很簡單的反作用力。
倘若自己冷漠無情,就不要奢望別人會笑容可掬,倘若自己絲毫必究,瑕疵必報,那就不要希望別人可以海納百川,寬厚相待。
一個不懂得善待他人、珍惜他人的人,舉手投足間失去的不僅僅是看似可有可無的情分,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扶,這對未來的人生旅程而言,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要知道,大海之所以浩瀚無邊,是因為它善於接納每一條奔向它的溪流;春天之所以絢麗多彩,因為它珍惜每一位為它綻放的生命。
因此,在生活中面對每一位有緣見到的陌生人,都應保持一顆寬容有愛的心。唯有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才更能讓人生豐盈富足。
總而言之,想要用行為反作用力為人生帶來順遂好運,接人待物時,就當以心寬,心越寬,路越廣;心越誠,情越厚。
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交流結緣無外乎一句話,即「相識於緣,相交於情,相惜於品,相敬於德」,懂得珍惜,才能適時擁有。
漫漫人生,當自己學會珍惜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分「緣」時,功德善因,就在我們的一舉一動中被埋下,日後必有更多的善果利好,等待我們去採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