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會在清代的四川曾經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組織,在辛亥革命之後,它長期成為四川大多數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間接受其控制的公開性組織。袍哥會對四川社會各方面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跡。這一特點,是中國其他任何地區都從未有過的。
了解袍哥會,是了解四川近代社會的必修課。雖然袍哥已經消失了很多年,卻不能說對今天的四川已完全沒有影響了。以四川的方言詞彙為例,袍哥無論清水渾水,都有一套內部使用的「切口」(即隱語,俗稱
江湖黑話)。渾水袍哥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使用的切口有很少數至今還保留在現在的方言詞彙中,如「點水」(出賣同夥)、「劃盤
子」(毀人容貌)等。而清水袍哥由於人數眾多,他們使用的不少「切口」在當時已不再是隱語而公開使用,逐漸成為通用的語言而保留在四川的方言中,至今還在普遍使用的如「散眼子」(散漫無組織)、「臊皮」(傷了面子)、「乘火」(頂住)、「天棒」(無法無天的人)、「吃通」(到處行得通)、「抽底火」(揭露底細)、「關火」(能起決定作用)、「落教」(按規矩辦事)、「操社會」(在社會上拉幫結派)、「紮起」(大力相助或袒護)、「放黃」(失約)、「打平夥」(共同分攤夥食錢)、「肘起」(幫忙舉薦)、「吃欺頭」(撿便宜)、「扯地皮風」(散布流言)、「提口袋」(掌管錢
財)等等。
樂山的袍哥(源自網絡)
作者:老霄頂
事先聲明哈,本帖想講的內容雖然很有意思,但是也很長,涉及的人物眾多,事件的經過不但跨度大,而且頭緒繁多。我又不是專業的網絡寫手,實際上寫這個題目也絕對成不了名,所以可能是隔段時間寫點,大家要是看得沒興趣,直接無視就是,要是看得還有點意思,麻煩拜託懇請跪求各位不要催哈。
我基本上做到差不多每周至少更新一回。
還是先說哈啥子叫做袍哥,因為這個我們的爺爺輩或者更長輩的先人熟悉得不得了的名詞,離現在已經似乎很遙遠了。所謂袍哥何以叫做袍哥,有多種說法,有說是取自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也有說是紀念關二爺身在曹營,但是顧念兄弟,連劉老大贈送的袍子穿舊了穿破了都一直要穿在身上的。據評書上說,關二爺在曹營十二年,那麼到頭來可能從外形上來看像是丐幫中人了。但是無論從哪種說法來看,袍哥總是和義氣兩個字掛鈎在一起,所以袍哥也有個別名叫做操弟兄夥的。
作者:凌雲高僧
老霄頂的沙發!支持你,相信你會把我們樂山那段歷史寫得很好看。順便說一下,我曾祖父就是五通的清水袍哥大爺。
樓主:老霄頂
既然是要操弟兄夥,就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第一、至少有兩三個人湊在一起。第二、要履行拜把子的儀式。第三、哪個是兄,哪個是弟要分清楚,排行居長的發了話,弟娃們原則上要無條件服從,人前人後都要紮起。袍哥源於洪門,講的是兄弟夥,跟青幫不同,青幫源自漕運,講的是師徒排行。所以老爸嗨了袍哥,兒子就絕對不能也進同一個香堂,甚至根本不能出來一起嗨,要不然兒子扎個能跟老爸拜把子喃?
作者:凌雲高僧
老霄頂居然在線,在線等你把今天的內容發完。
樓主:老霄頂
謝謝高僧哈。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袍哥界基本上沒有形成啥子靠血緣傳承的門閥世家,你這輩子嗨到了大爺甚至舵把子,你的下一代甚至連出來嗨都不準。當然也有老輩子說這是因為洪門最開始是以反清為宗旨的,逮到是砍腦殼的事情,不許出現袍哥二代,也是為了如果有了萬一,一家人好歹還能留個種下來。
因此套用現在的話來說,出來嗨的基本上是起點平等,而且哪個能爬上去,從么排嗨到大爺,必須是既有本事,應付得來場面,還要有眾望,按照我們四川話來說就是維得了朋友。通常說來,如果從嗨么排開始,嗨攏大爺,不要說淘汰率極高,即便是時間也要很多年,因此坐上大爺位置的多半是混成了精的老社會。稍微有點例外就是在其他行當幹出了名堂,老爹又沒有嗨過的,就可能被堂口請來壯聲勢,但是這種所謂一步登天的大爺通常也就是個名譽職務,不要說跟大爺比,比起嗨五排的紅旗管事,實權也要小很多。
樓主:老霄頂
高僧兄,這段發完了,今天就休息了哈。
上頭高僧哥子提到了清水袍哥。是的,必須要了解了何為清水,以及與它相對的渾水袍哥才能對袍哥跟現在的黑社會到底有啥子差別有個認識。簡而言之,所謂清水,就是指大家一起來拜個把子,開個堂口,平時各幹各的正經營生,有事坐攏在一起。其實很像現在所說的ngo組織。所謂渾水就是指要做沒本錢的買賣,大家一起來當棒老二,要搞點棚子(燒房子)、拉肥豬(綁票)、抱童子(綁票小娃娃)這一系列高附加值,當然也是高風險的業務。所以清水堂口大可堂而皇之擺在城市裡頭,渾水堂口就只有在鄉下的偏僻地帶秘密建立。清水和渾水袍哥雖然走的不是一條路,但是暗地裡還是聲氣相連,嗨清水的不方便做的事,有時就找渾水的出來當打手,反過來,要是渾水的一不小心進去了(行話叫水漲了),嗨清水的大爺也要出來充正神,當保人,儘量疏通哈關係,看能不能收拾輕鬆點。
接下來就要說到什麼是堂口了,堂口裡頭又分哪幾類職務了。
作者:LS冰點水
頂~~~學習了。。有意思 。。。
作者:天浪星星
坐下喝茶,聽樓主講
作者:西南笑笑生
袍哥的事離我並不遠,老爸就是清水禮字堂的。
樓主:老霄頂
套用一句新聞天天報常用的串場詞,我們接著說哈。
西南老哥提到他尊人是禮字堂口的,正好是接著說下去的好接頭。根據在嗨袍哥之外的社會身份,袍哥大致分成仁義禮智信五種類型,但是到了民國年間,基本就是仁義禮三種了。有句話叫做「仁字的頂子,義字的銀子、禮字的掟子」,所謂掟子,就是拳頭,泛指武力的意思。這就是說操仁字的基本上是社會賢達,操義字的基本上是商賈中人,其他的廣大人民群眾就要操的是禮字袍哥。實際上,每個堂口從開山開始,就已經明確表示自己是哪種類型的,通常來說,每個碼頭都是三個堂口兼備,你自己要嗨的話,自然可以很準確得靠攏歸隊。三種堂口雖說有按仁義禮排行的老規矩,但是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等級森嚴,各種堂口之間,尤其是大爺之間基本上平起平坐。不過就是在公推區域內總舵把子的時候,仁字堂口的大爺由於本來的身份較高,所以被推舉出來的機會更大。這也是因為總舵把子有些類似於現在的聯合國秘書長,經常性的事務就是協調堂口間的矛盾衝突,或者做為區內袍哥的代表,跟官方交涉,尤其是去當保人,把嗨得進了號子的弟兄夥些撈出來。
樓主:老霄頂
通常說來,每個碼頭只能各有一個仁、義、禮的堂口。所謂碼頭,大致跟當時的鄉管轄範圍相仿。這倒不是有什麼先人定下來的規矩,泰半是客觀條件使然。下面要說到,要開個堂口,至少也要湊夠十來個弟兄夥,比起沙家浜裡面胡司令開張的門檻界限還要高。除了人以外,也還要點其他的資產收入,既要維持日常開支,接待各路拜碼頭的弟兄夥也不能太小氣。尤其是清水袍哥,既然不能幹非法業務,就必須有合法的公共生意來賺取收入,通常清水碼頭就是開茶館。這就必須要考慮到當地有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可以調用來大家一起嗨,茶館又能有多少客源,這裡面還必須刨去來白吃白喝的---當然,今天給人家弟兄夥白吃了,換了名聲,明天你們堂口的出去才有臉去別個堂口吃白食。
以當時的情況而論,一個普通的鄉場也就能夠支撐得起一個禮字堂口,一個較大的鄉場,也就是常說的水陸碼頭能夠同時支撐起一個義字堂口,至於仁字堂口,除了在城市裡面以外,在樂山縣境內也就只有沙灣、牛華、蘇稽等寥寥幾個超級大鎮能夠操得起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既然養得起義字乃至仁字堂口,禮字堂口也就至少從理論上來說可以支撐不止一個,而袍哥人家對出來嗨的弟兄夥開新山頭,原則上也絕不能公開反對。所以在大鄉場,禮字堂口就可能不止一個,到了樂山城裡面,禮字堂口就基本上是幾個街道就是一個了。也正因為樂山城裡大爺成堆,才有必要要推個總舵把子出來。
建國初期,樂山縣政府曾經對縣境內各個堂口的情況作了個摸底調查,後來公布刊登在1986年內部發行的《樂山市史志資料》上。從上邊我們可以看到三種堂口的分布基本上就是這個格局。
作者:草草一族
不錯。很好看。
作者:憂鬱瘋狂的兔子
哥老會組織和洪門相仿,全國沒有統一組織,依洪門前後五祖字號由各地自立山堂,稱為「山堂水香」,同治年間開始,哥老會山堂分為「仁、義、禮、智、信」五字旗,也有分為「威、德、福、志、宣」五字旗。
作者:憂鬱瘋狂的兔子
山堂內部結構仿造天地會,山堂老大叫香長或者總座,內八堂才是領導核心。還有個外八堂,是執行命令的,又叫十牌、十排、十步。十排不設四和七,如果是女性,就設金鳳四姐和銀鳳七妹。
袍哥主要幫規有十條和十款,太長了,我懶得打字。。。。。
作者:憂鬱瘋狂的兔子
當時樂山啥子情況我就不曉得了。。。聽老宵頂擺哈樂山袍哥往事。
袍哥就是太雜太亂了,除了剃頭匠不要,其他三教九流都可以吸收,走私販毒打家劫舍的事沒少做。
作者:深海魚兒也冒泡
等倒起學知識!
作者:五裡山
既然樓主喊了不要催就不催了,但還是想早點看江湖故事,當然主要是樂山的
各位父老鄉親,兄弟姐妹些,勞大家久候了哈。在以往的網絡生涯裡,我很少做過發主貼的營生,所以對挖坑填坑的難度事先估計有所不足。本以為周末可以拿塊時間出去填起,但實際上周末比起平時的晚上還忙,小孩要纏著講故事、老婆要收公糧,弟兄夥些還要聚哈。現在看來周五周六晚上只怕抽不出來寫帖子了,所以各位以後還是周日至周四的晚上偶爾來晃眼,說不定還能看到更新。有哥子說還沒有說到樂山,是的,的確如此,因為我以前總想把袍哥是什麼說得清楚點,現在看來各位對袍哥的了解超過我的預期,當然這也跟百度谷歌十分好用有莫大的關係吧。所以我接著下來就直接說樂山了。事先註明,這裡的樂山是指老樂山縣,也就是現在市中區、沙灣、五通橋這三個區的總和,1979年—1985年間這坨地方是縣級樂山市,也就是常說的小樂山市或者樂山小市。通常而言,除了劉文彩這等超級大爺可以嗨到幾個縣的弟兄夥以外,舵把子總是以一個縣為單位產生,這既是因為到處都有強人,一方黃鱔一方土,也是因為當時交通、通訊遠沒有現在發達,要嗨大爺、舵把子總要隨時能把弟兄夥些叫攏在一堆。在三十年代中期老成樂路修通以前,從夾江到樂山都要走一整天,而且在修通以後,也很難隨時找到足夠多的汽車去裝各路弟兄夥迅速機動。
當然,一個縣的總舵把子通常是常居縣城的,而且不是家裡面樹大根深、自己又確有幾分本事,充其量也就操攏大爺,舵把子是不要想的。但是在前清和民初,士農工商畢竟還是鐵打的格局,就算是出來一步登天,也非所謂衣冠中人縉紳先生所願意的。袍哥真正在社會生活中上得臺面,那還是到了二十年代後期,老輩的官紳名士或者日脫,或者年事太高不問世事以後的事情。也要到了這個時候,操大爺操舵把子才好拿得出來當回光榮的事情來說。所以目前關於樂山城袍哥的文字記載,也就大致從那個時候開始。據現在看到的材料來看,大致有這麼幾個人被說成是幹過樂山城—也是樂山縣的舵把子(當然舵把子通常是仁字堂口的大爺)。他們是杜正堂、歐陽璧、劉裕洲、徐光普、李成林、王連鑌、王子明、郭開鑫、周瑞麟、郭開鑫。但是這些材料都是事後追憶,甚至轉了n次手的。在事件描敘和使用的概念上都未必正確,其中歐陽璧事跡不顯,周瑞麟、李成林、王連鑌可以確證只是堂口大爺而已,說他們是舵把子估計是因為解放後被鎮壓了,有關部門為了「擴大」成績,所以抬舉了他們。郭開鑫是郭沫若的堂兄(老郭自己本名開貞,是大排行老八),可能也就是郭老自傳裡面給他造成性啟蒙暗示的三嫂子的老公郭三老師。郭家倒確實是袍哥界的世家,據郭老自傳裡說他的祖父外號金面大王,在銅河一帶能號召起兩三萬人來。所謂袍哥的兒子不許嗨袍哥,是指老爺老把子還在的時候,等到老輩子不在了,再出來找同輩人一起嗨倒是可以的。
但是銅河沿岸在樂山縣的政治經濟文化版圖中向來是邊疆地帶,所以郭三老師的舵把子可能也只是沙灣一帶的私相授受,未必得到全縣弟兄夥的承認。順便說下,銅河一帶出強人出歪人倒是歷來有傳統,近者如小娃子,遠者如安谷劉釗都是從這裡起家的。但是比起府河流域的來,勢力總是要差那麼一些。王子明是民國時期樂山縣出的最大的官王陵基的二哥,王家原來是在板橋鄉,後來才搬到城裡來的,王家老宅後來被划進了老軍分區大院。很可惜最近被拆掉了。根據各方面的材料來看,王子明是好道的,是明道堂的會長,連嗨沒嗨袍哥都不好說。更況且他其實長年大半時間待在成都,要當舵把子,首要的條件就是是坐地戶。所以估計即便他真有這個頭銜,也是弟兄夥些送給他的榮譽銜。
真正可以確證既有舵把子頭銜,又能管得了事,還願意管事的其實就是杜正堂、劉裕洲、徐光普三個人而已,尤其是前兩個,可以說他們是二十年代到解放為止,樂山袍哥界公認的兩大領袖,他們具體的活躍的年代上下限不是很清楚,但是從兩人的歲數和背景來看,應該是杜正堂先坐上這把坐起來很行世,但是也不是哈巴哈的人能坐敢走的交椅。
樓主:老霄頂
從現存的文獻看來,杜正堂掌舵管事應該是在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後期,此後大致上就進入了劉裕洲時期。杜大爺何以會在這一時期成為舵把子,又何以會在三十年代後期逐漸退出,既與他的年齡比劉大爺要大有關,也是同時期內樂山乃至四川的政治經濟文化格局有莫大的關係。杜正堂能坐上這把交椅,當然直接得益於他的家族背景。這些年似乎「世家」、「名門」成了某些人很想往自己臉上貼的金片片。但是直到目前為止,也許是樂山最多還是中等城市,在全國版圖內也並不很重要,所以還沒得什麼樂山人出來拿我是某某家的招搖過市。文史學者們在講敘過往,也往往只講器物遺蹟,而少有講到人事,其實不了解各個時期的人事狀況,也就談不上真正了解這座城市的過去。以往樂山城家喻戶曉的各個世家,名聲早已淹沒在時間長河中。現在時而被提及的也就是郭家和德星隆楊家而已,尤其是前兩年所謂的楊家老宅被炒做的時候。實際上除去郭家一直都在沙灣不算,在解放前,地位影響絕不下於,甚至還高出直到解放前夕,始終還主要是商賈家族的楊家的,還有那麼好幾家。這些家族通常都是枝繁葉茂,但是還聚族而居。所以時人也常用地名來稱呼他們,除了楊家和王家(當時被稱為府堂王家以外),還有桂花樓杜家、玉堂街黃家、學道街林家、遊家、鼓樓街任家、王浩兒陳家(或者又叫掛榜山陳家),這些家族在樂山的當時地位真有些仿佛東晉南朝時期建業的王郗謝庾了。說到這裡又打岔了,趕緊收攏,以後有機會再專門寫哈這幾家的故事吧。這裡只稍微提一下,被公認為當代中國第一比丘尼的隆蓮老上師就出身於遊家。
何況老杜他們這支隊伍又是名正言順的合法民團,民團訓練好了又槍彈充足,出隊打棒老二那是天經地義又順理成章。這麼幾個月搞下來,周邊的棒老二們,尤其是對堂口上的各位爺動過手的那些棚子自然就很恐慌了。但是接下來的這個中秋節,樂山縣城周邊百把裡的大小棚子都相繼收到了合緒公送來的節禮,當然其中有很大部分是轉了手才送到的,隨禮還有杜大爺的親筆信,信裡的話很客氣,說是我們這夥人現在也出來嗨了,大家不管清水渾水,總之都是弟兄夥,以後多照應著點嘛。各位弟兄要是進城來耍,就事先通知聲嘛。要知道這些棚子可是大有設在深山老林的,為數也頗多,但是老杜卻能摸得一清二楚。這說明了什麼?只要不是胎神,個個都明白。於是各路棚子在收到禮物之後,紛紛通過各種方式給合緒公堂口表態,以後一定要給杜大爺紮起,至少絕對不動你們堂口的貨。就這樣,老杜一下子就既把清水袍哥維起了,又把渾水袍哥弄住了,還拉了支隊伍起來。不到半年的功夫,杜大爺的名頭在樂山縣的碼頭上就打得很響了。
樓主:老霄頂
先這樣子來算是賠罪哈,這周內肯定至少更新三回。
樓主:老霄頂
今晚上多寫點
樓主:老霄頂
在老杜帶頭下,堂口搞的另一件事情是發起恢復炎帝會,這應該是在民國十二年左右的事情。炎帝會原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以前,樂山縣城最大的民間賽會,歷史最晚也可以追溯到清初。極盛時的規模之大、動員之廣遠非後來的龍舟會、大佛節可以望其項背。大概可以和成都的二月花朝有得一拼。顧名思義,炎帝會是以迎奉神農炎帝為主神,樂山城內最多的時候有五座炎帝廟,其中最大的一尊號稱大老爺,以泌水院為正衙,以陝西街萬佛寺為行宮。每逢每年農曆五月初大老爺出會之時,全城二十幾座神廟的神像都要統統出巡陪行。炎帝會在清末達到極盛,每年都是由這二十幾座神廟的香會輪流主辦,府縣官員也要出於神道設教的目的出來捧場。但是入民國以後,雖然科教普及尚待時日,民國官員也不大好意思公開參與這種活動,各個香會又逐漸解體,炎帝會也就暫停了幾年。
樓主:老霄頂
但是到了這一年,老杜他們堂口卻主動出來發起恢復,所需的費用都是由堂口的弟兄夥贊助的,諸如職業神棍、紙火鋪老闆等相關產業人士當然望風景從。但是搞法跟以前卻有所不同。由於香會都差不多散了夥,所以是由各街的袍哥堂口出來負責迎神、請香、遊街、回神這通事務。
老杜他們這樣做當然不是虧本買賣。首先、趕炎帝會本來就是樂山的民俗,每年辦會時不但周邊鄉鎮縣份,就連北到仁壽、南到宜賓、東到富順、西到雅安的都有上萬人次來看熱鬧,人氣就是商機。別忘了老杜的這幫弟兄夥都是幹什麼營生的,雖說是出了不少,但是那十來天樂山全城人山人海,他們賺回來的又豈止是翻倍?據說當時德星隆設在玉堂街的門市連洋傘都賣出去上萬把,自然老杜自己的米鋪生意也好得不消說,這一來就把堂口上的弟兄夥更加維攏了。
其次,其實也許是更重要的,就是老杜此舉給其他堂口的大爺也帶來了發財的機會。上邊說過當時樂山全城有神廟二三十座,基本上是每條街都有一個。這些廟子非佛非道非基督非清真,建起來的時候基本上是民間捐款,建起來以後也一直沒得明確的產權歸屬。在前清年間,原本是由各路辦皇會的香會分頭把持,但是現在皇帝都沒得了,香會自然就散夥了,各座廟子基本上都是無人看管、大門緊鎖,但只要打開門,燒香的還是會絡繹而至。
但是拿啥子理由來把它們接管打開、進而打來吃起呢?其實各路堂口早就對各自地盤內的這塊潛在財源覬覦已久,卻總找不出個名堂。老杜的倡議正中他們下懷,於是經此一役,各路堂口就麻麻扎扎但是順理成章得接管了所在區域內的廟子,並且重新派人看廟守門,當然廟門大開的同時,香火錢究竟流向了哪裡也就問都不須去問了。
這樣一來,神仙又得了香火,燒香的又有了方便的去處,各堂口的大爺也得了好處,皆大歡喜之下不免一致認可杜大爺是大善人,老杜他們堂口這一下子就在袍哥界樹立了德望。
作者:kjcorn
等啊等啊等啊等
作者:LS冰點水
有一段時間沒看了。。。老宵頂,辛苦了哈。。。再養肥點看。。。
樓主:老霄頂
各位哥子妹子,實在對不起,這三個月來實在太忙,一直沒有心思好好寫貼子的。
從即日起開始填坑。
樓主:老霄頂
袍哥在四川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但是一直是以堂口為單位存在。此前所謂某某總舵把子其實只是在本地各堂口大爺裡面較為資深,較為威望,其他大爺較為賣他面子的而已。至少在樂山這個地方,還從來沒有出現位居堂口之上,對各堂之間的糾紛、事務有名正言順的裁度權的正式組織。愚以為原因有二:其一、畢竟袍哥原本是為反清復明創立的,要幹的是砍腦殼的事情。在沒有把握翻動全局之前,把規模搞大了反而樹大招風,而且容易出叛徒。還是以堂口為單位分頭行事為好,反正哪天旗杆要是豎起來了,無論是像劉邦、劉秀那樣由弟兄們推舉,還是像慕容家族那樣自己內夥子人先火拼,都不愁找不出老大來。其二、正如上所述,嗨袍哥在民國十年以前還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而且各個堂口都是一方土養一方黃鱔,哪個又能比哪個強好多。但是時至民國十一年。老杜以如此來頭,又幾件事情做下來,在樂山袍哥界已是論德論力,都壓倒群雄,所缺的就是一個名分而已了。
前幾天害怕原來的密碼太簡單,遭盜號,結果改完了複雜的過後,自己都搞忘記求。好在沒得沒得哪個妹兒跟我有悄悄話的留在私信信箱頭的哈。現在用的這個,就是早就註冊好了,拿來備用的,現在就開始用嘛。
時間好快喔,一髮式就是要四年了,最近還是來填坑,這回還是填完了算了。這四年來,跟這個話題有關的事情,莫過於杜道生老先生過世了,101歲肯定算是高壽中的高壽了。當然,自從老人家一過生,樂山任誰那個卡卡角角頭,都平地冒出來一堆人,自稱跟他有親有故,曾經登門拜見,還和他談學論道的。前三皇,後五帝,說得熱鬧得很。但是很可惜,多半是扯草草來揍自己的芭籠的。老人家自從九十五歲過後,身體就很不好了,到去世前夕,記憶已經消退得差不多了。寫字都是比照到來要字的人自己的樣子,寫--其實更確切說,是畫出來的--手已經握不穩了喃嘛。至於有些還算有點名氣的,從樂山出去的人,儼然寫文章說去年子還跟他討論過學問,那就應了句樂山老話--扯啥子白喔!
為啥子說到道老喃?除了他的離去,標誌著一個時代正式徹底離開了我們,還有件跟上文所說的杜大爺相關的事情。就是現在高北門上頭那座杜家老宅。現在據說有些人想編來整啥子紀念館,好給自己開道場用。其實那個房子,根本就不是道老幾兄弟的老宅子,那恰恰就是操袍哥的杜大爺和他兄弟杜少棠那房人的。這也算是跟文章主題靠回來了吧。
上面有朋友提到郭沫若的輩分。大致情況是這樣的,老郭在他外公家那邊,是跟杜少棠、杜正堂一輩的,就是比道老他們要高一輩。所以說道老的大哥二哥,在跟這個小表叔同窗的時候,好多次是哭笑不得。為啥子喃?當時同學間流行拜把子,只要三兩句說來高興了,馬上就結義,其實這也算是操袍哥的變種。開學沒得好久,老郭就跟全班大部分同學都結拜了。至於裡頭有沒得,有多少基情,就難得說了。但是既然是親戚,又差了輩分,又扎個能跟表叔拜把子喃?所以說,幾乎全班同學都成了他們兩兄弟的老輩子,雖說當不得真,但是面子上總是哪個。後來到1979年,樂山召開第一次郭沫若學術研討會,道老的二哥還健在,就請起去發言。老人家除了「他很聰明"以外,基本啥子都沒說。據說下來才講了老實龍門陣,那個時候郭沫若是混混兒喃嘛,像街娃兒的很,我扎個好說啥子喃。
作者:老霄頂1
當初我們說到了杜大爺在袍哥群體裡頭,尤其是在大爺群體裡頭,迅速樹立了威信。按照通常的順序,接下來就該說他如何被推舉成全樂山縣的總瓢把子了三。當然,武俠小說讀得多的朋友,可能會聯想起這樣的場景:在一個廣場上,最好還是在啥子名山大川裡頭,高高地搭起臺子,樹起旗子,底下站滿了弟兄夥。然後大爺頭戴高帽,身穿長袍,飛身上臺,跟到起臺下就一片推金山倒玉柱「文成武德,一統江湖,聖大爺萬歲萬歲萬萬歲。。。。」且慢,這是在拍笑傲江湖哈,不是歷史中真正發生過的事情。實際上,大概從民國十一二年開始,杜大爺就是事實上全城的總舵把子了,但似乎從來沒有舉行過啥子儀式。理由不難理解,畢竟袍哥還不是正式的權力組織,哪能說拉到廣場上會堂裡開大會喃?何況樹大招風的道理,哪個又不曉得?就說是現在被渲染得神乎其神的杜月笙,當年在上海灘上搞個堂口,也取名叫做恆社,英文名稱叫constant club,自己還沒有直接出面。要是整些弟兄夥就搞成登基一樣,那不叫出來嗨,叫造反。
但是的但是,杜大爺的地位,事實上就是確立了。全縣各路弟兄夥,從此以後沒得不聽他招呼的。舉個例子來說,民國十九年,傳度方丈,也就是我們樂山人極其熟悉,也極受尊敬的遍能老和尚的師父,重建烏尤寺。那可是當年樂山的一件大事,也是各界人士,包括各大世家、各個堂口大顯身手的上好機會。這裡面,杜家和胡家就出了大力氣,修大殿用的楠木就是杜家場祖墳山上砍的。那個時候,全城的各個堂口都派了弟兄夥去出義工,幫到起搬材料卸船上山,幫到起看守工地。這種場景,直到1958年一夜打通半邊街的時候,才在樂山重新出現,當然,我們樂山人記得更清楚的,應該是七十年代初建岷江一橋的時候,家家戶戶要派任務錘石頭兒。但那都是國家任務,當年烏尤寺院工程可是民間自發的。
作者:老霄頂1
先預告一下,等把這個坑兒填完,大概需要兩個月時間。我就準備寫新帖子,名字初步定為「舊時樂山的大戶人家」,把任家、黃家、杜家、胡家、楊家、汪家、高家、王家。。。,這十多個世家的故事拿來擺哈,郭家放在裡頭,都算是沒啥子根底的暴發戶了。其實,這也是為啥子要來填舊坑的主要理由。舊的不全,又怎有臉說新的喃。
作者:龍巧凌妍
吉林市人,打算2011年參加養老保險,之前一直未繳納,想 濟南市平陰縣城常海龍誰認識是什麼一個人
福建石獅地攤創業群31748452歡迎有創業夢想的朋友加 如何知道和證實巴哈馬公司的董事及股東資料?
2011年12月18日內蒙招生考試信息網打不開怎麼需要? 農村養十隻羊能賺錢嗎,養一隻羊的平均成本是多少?河北
我在山西(冬季較冷)想建一個小型養豬場。廠房用塑料大 我一朋友在湖北麻城買了一塊地方,找項目
大學一個認識的老師,幫我發了篇文章在江蘇農業科學,匯 我也想在家鄉開一家賣麻辣燙和粉的小吃店,可是不知道去
江蘇大學生創業,我是師範學校畢業的,教師資格證對 在湖南怎樣成立一個貿易公司?
寧波有什麼好吃的店,最好是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店 公司註冊需要注意什麼?有哪些該注意的嗎?
臺灣中串美食便當店,在廣東省有沒有加盟的?江西撫州南豐投資什麼好
我是河北張家口市的,我想開一家中、小型超市發該怎樣申 女裝那麼多,加盟什麼好的女裝品牌好啊?
我想開個電玩專賣店,在陝西渭南這樣的城市合適嗎?網上開店電器退貨怎麼處理
我想轉別人的洗車房,請問需要注意些什麼?營業執照必須 義烏卓創百貨信譽怎麼樣?本人想加盟他們那個10元精品店。
想加盟麻辣燙連鎖店,什麼牌子比較好?做店長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比如怎麼約束員工之類的
想註冊一個即墨公司,有沒有比較不錯的公司,給介紹 我門地處陝西商咯,每年有大量板慄,色澤光潤,味道獨特
在臨沂尋找創業商機,有創業成功者可不可以分享一下經驗 在服裝批發城裡租個門面自己做服裝批發生意,需要哪些手續?
鐵廠、原生水處理廠、汙水處理廠、石化集團那些地方需 河北省kappa加盟費多少
我想開家個人廣告店。但不知道位置該選在什麼地段比較好 你好,我想做匡威加盟。看到了你的回帖,你能告訴我福建
窗簾加盟什麼牌子好?易可紡怎麼樣?我想加盟餐飲連鎖加盟有什麼好處嗎???
濟南鋼鐵集團怎麼樣?在濟南龍大冷鮮肉加盟好做嗎?請各位高手指教。
裡進貨最好最便宜呢?現在很迷茫,不知道去哪個地方進 城裡有家只有一間門面的小雜貨鋪縮句
如何在網上開一個店?我想在庫爾勒開一家名牌服裝店,50平米左右地段要好,大
想去學個美甲怎麼樣?在內蒙開個美甲店行嗎?湖南省發改委立項項目申請表和立項備案表哪裡有。
真實彪戈爾什麼樣的?急急急啊我想加盟彪戈爾集團。pizza用奶酪在哪裡能進貨
寫著寫著,不免又想到了一個以前還真沒怎麼關注的問題。正如我上邊說過的那樣,樂山的袍哥,甚至可以延伸點說,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武鬥儼然在全國掛了號以前,民間的自發組織和自發的群體行為,在四川向來就是比較低調的。往北邊,成都周邊縣份的袍哥早在清末就已經相當成氣候,清末保路運動的主力就是各路弟兄夥,當時成都平原流傳句話叫「整爛就整爛,整爛好往灌縣搬」,灌縣早在四川宣布獨立前的大半年時間就已經事實上成了弟兄夥的自治地區。往南走,袍哥勢力的興盛也早於樂山,瀘州的佘竟成就曾經發動上萬弟兄夥搞暴動,雖然捐軀成仁,但是在革命成功後也被追贈為陸軍中將。但是在現在保存下來的文獻裡,似乎在川南北呼應的保路熱浪中,樂山仿佛颱風眼一般的寧靜。原因何在?我想可能跟樂山跟成都不遠不近有關,據說熊克武1907年在成都搞暴動失敗以後,一天一夜徒步跑到了樂山,所以得了個鐵腳板的外號,但是也由此可見當時樂山近沒有近到可以得以成都為中心的新風氣之先,遠也沒有遠到總督、督軍、省長、省主席們也有些鞭長莫及。雖說同年以樂山為中心,也搞過嘉定起義,但是主要的組織者還是熊克武、佘競成這些人,他們本來就不是本地人。(當時井研屬於資州管轄)。犧牲的200多名志士也大多數並非樂山土著。也正是因為這種既不中心,也不邊緣的地理位置,才讓樂山在四川始終既不是任何運動的中心地帶,也不是被遺忘的角落。樂山人到現在還是單挑歪困了的,但是集體起來幹事,無論是幹好事還是作奸犯科都不在行。因此袍哥這個在往北往南都是以中下層出身的人士主導的組織形式,到了樂山就有些變了樣。首先、興旺的程度從總體上來說遠有不及。其次、一直沒有完全擺脫上層份子,尤其是各個世家的操控,這種對外自成格局,對內寡頭壟斷的格局不但在樂山的袍哥這裡很明顯,甚至在整個樂山的社會生活中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夕。所以當時樂山的縣長是出了名的不好當,如果你是本地人,那多半就是世家子,而且坐不到幾天就會因為分贓不均被趕下臺去。如果你是外地人,不管你好大來頭,就像幸蜀峰這樣的黃埔嫡系加少將師長、王運明這樣的中央大學、中央政校雙重最高學歷,再加上在國民政府做過辦事人員如此硬火的資格,照樣撿不平樂山這個場子。其實也許到現在,我們還能看到點類似的跡象吧。樂山縣的政局、商情在民國時期似乎變幻多端,但是究其內裡,也不過就是大概最多十幾家坐地虎輪流坐位子,吃油大而已。
樓主:老霄頂
整體狀況既然如此,那麼這些家族出任來做第一個名副其實的樂山全縣全城舵把子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他來坐這把交椅,代表的不止是一家的利益,而是歷代婚姻相通、世交深厚,甚至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這幫子利益共同體的整體利益。是他們操控樂山社會,尤其是操控中下層弟兄夥的手段罷了。
桂花樓這個地名現在還在,不過在解放後,要是說那個進了桂花樓,就跟進了石柱山沒得分別,是進五馬坪的前奏。但是看守所的建成是在解放初期的事情。據他們家保存的家譜來看,至少在明代中葉,杜家就已經開始在河對門的杜家場生根發芽,到了乾隆年間,開始在城裡桂花樓建立前哨基地。到得民國時期,杜家在桂花樓已經居住了不下六七代,聚族而居的成員不下四五十戶、百把號人。最開始杜家是做米生意的,歷代經營積累之下,全城的米鋪大概有三分之一屬於他們名下。
這個家族開始從商賈上升到縉紳大概經歷了將近一百多年的時間,其中一個極具轉折意義的事件就是鹹豐四年,公然出了一位二甲進士杜琢璋,這也是自康熙到宣統垂兩百年時間裡,樂山城裡面出的唯一一名進士。杜琢璋就是郭沫若的外公,生平事跡百度很容易查到,此處不贅。也就是從此開始,桂花樓杜家也就儼然成為書香門第了。從輩份上來說。杜正堂跟郭沫若是同輩,他有位胞兄族名不詳,出來操社會使用的名字是杜少裳。杜少裳早年留學日本,貌似是念了個速成師範就回來當剛成立的縣立小學的教員,恰好他的小老表郭沫若就是該校的第一批學生。
要是各位讀過郭老自傳《少年時代》的,肯定會對他在校期間的頑劣放浪有深刻的印象,這可不止是少年期叛逆心理或者是富二代心態使然,至於後來他寫自傳時說是嚮往自由,再後來本地宣傳機構說他從小就嚮往革命,我都覺得是扯淡。關鍵還是老郭自己就是當時樂山上層社會的當然成員,無論在哪裡,幹什麼事情都有人罩倒起。從本質上來說,跟當下的杭州胡70碼先生算是同類人。也正是因為有這位大老表和一幫親戚世交明裡暗裡的護倒起,儘管在樂山城就學的幾年內,郭八老師可以說是吃喝嫖賭搞gay樣樣來,但是直到撞到更歪的人之前,始終是太太平平。
杜少裳的年紀大概也就大老郭最多十二三歲,後來棄教從政,一路亨通,到了20年代後期已經做到劉湘所部21軍的參議,後來更上一層樓,在劉湘當上四川善後督辦,進而統一全川,榮任省主席的時候,他也跟著做了省政府秘書長。當然也就成為了家族裡面首屈一指的大人物,杜正堂做為他的親弟,當然是雞犬也要升天,何況杜正堂自己也不是庸碌之輩。
作者:kjcorn
還不更新喃
樓主:老霄頂
本來現在還是上班時間,但是事情都處理完了,頭頭把大家都提前放了,所以現在來更新點哈。
作者:西南笑笑生
抬根板凳兒坐起當沙發用,聽老宵頂講那過去的故事。
樓主:老霄頂
由於杜家自從出了杜琢璋以後,就向來以書香門第自居,所以儘管親戚朋友裡面有如沙灣郭家這樣的袍哥世家,但是正式介入袍哥界還是二十年代以後的事情。原因也很簡單,到了民國十年以後,全川已經是完全由軍人主政的,樂山也是陳洪範的八師防區。鄉紳又不像人家成都五老七賢一樣資格那麼硬火。前清的舉人、秀才聲光已經逐漸消散,標誌性的事件就是陳洪範看中了當時嘉屬聯中(就是現在樂山一中)所在的上好地段,樂山的鄉紳們再怎麼努力也於事無補,聯中硬是被趕到當時還是遠郊的王皓兒。
如此情形下,各個世家也就需要另找支撐門面的途徑,正好此時中城鎮(當時樂山縣城分三個鎮,高北門以內算是中城鎮)的一批商家也準備順應潮流,大家一起嗨弟兄夥也好有個照應。其實據說這些商家本來想推出來當大爺的是杜正堂的堂兄,名字跟他只有一字之差,但卻同音的杜振堂。杜振堂當時年近花甲,是樂山城有數的福氣人,除了自己家產甚豐以外,更重要的是長子和次子都很成氣候。老大是當時樂山縣財政局長,老二則是教育局長,民國時期一個縣政府下面也就寥寥可數的幾個局,他們家就同時佔了兩個。這位二老師原名杜高崇,亦名杜峻森,後來覺得自己不是當官的材料,主動辭職去做回數學教師的老本行,他老人家一直活到1988年才以98歲高齡辭世。由於德藝雙馨,又隨著時間推移資歷漸厚,到得民國後期已經被公認為樂山教育界的領袖人物,在民國時期是參議員,入本朝後也是縣、市政協常委。去世之後,是由市政府出面,在嘉州劇場舉行了大規模的公祭,在樂山歷史上僅有三次,另兩次是祭奠饒茂書和李道熙,但是場面都遠沒有如此之大。
杜振堂的六兒子老么在兩個哥子做局長的時候還在念小學,但是後來卻成了樂山文化界家喻戶曉的泰鬥----就是杜道生老先生。
然而杜振堂對於商道同行的好意卻只能心領,因為他當時還是樂山縣民團的團總,出來嗨大爺總還是有點不大合適。於是在婉言謝絕的同時鄭重推薦了堂弟杜正堂。其實當時杜正堂自己名氣並不很大,但是既然是杜少裳的親兄弟,又是杜振堂力薦。各位商家也就很欣然得接受了,接下來就是按老規矩開香堂立山頭,杜正堂也就在這個新成立的堂口裡面,一步登天做了頭排大爺。
樓主:老霄頂
當時省政渙散,各地防區仿佛獨立王國。所以在各個防區的交界處,渾水碼頭成堆得湧現,而他們把持的還就是在太平年月商家在川內行走必經的交通要道。好像就是在此前不久,德星隆就遭了筆大的,不但錢貨俱空,就連送貨的員工都被砍成了幾坨,縫起來後才入的土,所以據楊若瑜老先生回憶,從此以後,楊家七月半燒袱紙都要給這位殉難者包一份。其實這幫中城鎮的大商家一起出來嗨袍哥,主要還是想籍此和江湖上各碼頭,尤其是各地渾水碼頭搞點關係,進貨賣貨的時候增加點安全係數。也未必就是想仗著財大氣粗在樂山袍哥界佔個什麼位置。但是這一切都因為杜正堂做上大爺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杜正堂做上大爺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組織護商隊,亂世年月,槍枝原本就不難搞,但是搞來的多半是土槍。然而別忘了老杜的老哥是幹什麼的,他很方便的就從二十一軍半賣半送弄來了一批漢陽造。雖說已經被正規軍淘汰下來,但是比起各路渾水袍哥那種每個棚子也就頂多十來個人,三五桿雜牌槍的戰鬥力也具有絕對的優勢。同時前面說過,老杜的堂兄是民團的團總,其實當時的民團基本上就是個空架子,長槍短火一概皆無,連辦公的地點都沒有。但卻是官方正式認可的民間機構,可以合法保有武力。於是在堂兄的再次力挺下,老杜被委任為民團協總。堂口裡的弟兄夥和傢伙自然也就成了民團的隊伍。也就是所謂的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樓主:老霄頂
這就意味著在城區乃至全縣的各個清水碼頭裡,這個名叫合緒公的堂口是唯一一個在事實上可以合法持槍的。既然名分問題解決了,活動場地更是好找,堂口裡頭的弟兄夥家頭有的是空房子拿出來做民團兼堂口的辦公用地。當然地點要儘量照顧到住在桂花樓的杜大爺方便。最開始是在老杜自己在白衣庵(就是現在的青少年宮)旁邊的米鋪後堂(大概就在現在府街小學外頭的公廁那裡),後來隨著堂口越來越興盛,弟兄夥越來越多,就按照袍哥界的慣常做法,在府堂口開了家茶館做堂口駐地,這家茶館現在還有半截在府堂上,前面半截解放後收歸國有,後來劃撥給當時的二街(不知道記得準不準確,望指正)做街道辦事處,再後來二街在那裡開了個花圈鋪做為第三產業。
作者:偶想吃肉
3月23號馬克~~~
作者:kjcorn
頂哥,速度 速度,我娃娃都生出來咯。
作者:sj5117072
很有意思,快點更新。
作者:月半羅
老宵哥,快點哦
樓主:老霄頂
抱歉抱歉,讓各位弟兄夥久等了,最近一周事情特別多哈。今天來先補起點。
樓主:老霄頂
上回說到老杜為新開的堂口搞到了合法持槍的名分和槍枝,人手更是不成問題。但是護商隊組織起來了,總也不能三天兩頭得跟扯棚子的渾水堂口接火三。一來殺人一千,自損八百;二來於公於私也犯不著結下那麼多冤家。其實武力最管用的時候就是它被作為威懾力量使用的時候,但是又如何威懾得了呢?當時老杜是這樣做的,每隔半個月,就拉起入了堂口的肥實商家和護商隊,百十號人一起出城操練,當時樂山城很小,空壩卻不少。老杜他們那支隊伍的公開訓練地點有三個:西湖塘壩子---就是現在師院老區的操場,黃家山壩子---當時新村還是荒山,現在的文化局那託是靠山的空地;白門橋壩子,大概就是現在牛耳橋市場那裡。這三處地方每回是輪流走。地點和時間的選擇都是大有道理,這三處地方分別在不同的方向,走一輪下來可以保證讓全城人士,當然也包括進城來耍的渾水大爺、跟渾水勾結起的內鬼看到。而且每次頻頻胖胖得打上幾百發,對於能夠合法買到平價彈藥的本堂口肥實戶來說,也就是多抬個炮而已。但是對於那些既是窮得必須去當棒老二,又沒辦法穩定搞到彈藥的渾水弟兄來說,震懾力度只怕不下於目睹了大閱兵。
(文章來自網絡論壇)
註:對「袍哥」這個名稱,說法不一:讀書人說,是根據《詩經》上「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含義來的,這是讀書人好拉遠古,不足為據;袍哥們自己說是根據《三國演義》來說:關二爺被逼降曹後,曹操獎予很多金銀財帛,他一概不收,只收了一件錦袍,平時很少穿著,有事穿上,卻要把舊袍罩在外面,曹操問他原因,關二爺說:「舊袍是我大哥玄德賜的,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舊袍」。因此,這個袍哥組織,老名稱又叫「漢留」,含義就是從漢朝遺留下來的精神氣節。明末清初的志士顧炎武、王船山、曾耀祖等人,暗中聯合志同道合的漢族人,搞民間秘密組織,以「反清復明」為號召,這種民間組織,一直深入社會下層,蘊藏著潛在力量。故世俗有云:『你穿紅來我穿紅,大家服色一般同。你穿黑來我穿黑,咱們都是一個色。』即此義也」(《漢留全史》第36頁)。
看來袍哥組織,起源於明末清初,發展於清朝末年,泛濫於民國時代,是比較實際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