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1223_1039462_taonews.html
特別策劃、詢診熱線、名醫談病、專家評藥、選藥指南、專家門診、醫藥新知、養生之道
文章數
在臨床中,常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為胃腸不適,導致輾轉難以入眠,或者半夜易醒,或醒來後再難入眠。《黃帝內經》記載:「胃不和則臥不安。」意思是說,胃氣不和,就會影響睡眠。
脾胃虛弱 常常由勞累思慮太多,損傷脾胃,或平時胃脘部比較怕冷,陽氣不足,水飲內停所致,表現為脘腹脹滿、食後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飲食、胃脘部怕冷、大便溏稀等。
食滯胃脘 日常暴飲暴食,超出胃的受納腐熟能力,胃不勝其勞而受損,造成飲食停積,胃氣不得通降,常表現為進食後出現脘腹飽脹、腹脹拒按、噯腐吞酸等。
脾胃熱盛 嗜食辛辣厚味,胃腸積熱,氣壅腑實,清氣不升,火熱上炎,常表現為胃脘部疼痛、容易飢餓、口臭、胃脘部燒灼感、口乾口苦、大便秘結等。
脾胃陰虛 素有陰虛或積熱內蘊,灼傷胃陰,胃熱耗傷脾陰,脾胃之陰虧虛,虛火內擾,常表現為不思進食、食少飲多、皮膚失潤、大便偏幹、小便短黃、手足心熱。
建議大家可從日常生活習慣及症狀辨別一下自己屬於哪種證型,然後對應治療。脾胃虛弱證,可選用香砂六君子丸或香砂養胃丸來健脾和胃。這裡也推薦一個專門治療脾胃虛弱、水飲內停導致的失眠的古方「半夏秫(shú)米湯」。具體方法是:法半夏10克,秫米15克,兩味以清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每日2次分服。方中,半夏辛溫化溼以助脾升清,質滑降氣以助胃氣下降;秫米一則可制半夏之毒,防其過於升降,一則調養脾胃。中樞升降得利,營衛出入順利,陰陽調和有節,自然「臥」安。食滯胃脘證,可選用具有消食導滯和胃之功效的保和丸或健胃消食片。脾胃熱盛證,可選用三黃片,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功效,但此藥不能久服,症狀緩解後就應該停止服用。脾胃陰虛證,可選用滋陰養胃、行氣消導的養胃舒顆粒,也可以用沙參、麥冬、石斛泡水喝。
如果按上述方法治療3~5天症狀未見明顯改善,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調方治療。
文/喻斌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快樂養生》
loading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未經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或鏡像
京ICP備11000850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388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11611號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在臨床中,常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為胃腸不適,導致輾轉難以入眠,或者半夜易醒,或醒來後再難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