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熱映!只有鞏俐能演郎平:真正的專業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2020-10-05 安心生活看

9月25日《奪冠》上映,據貓眼數據統計,上映不到24小時票房突破一億,這幾天更是頻頻上熱搜,燃哭幾代人。


很多人評價這部影片,說是國內體育題材電影新高度。


導演陳可辛卻說,這是他拍過的最難的一部電影。


40年的時間跨度,複雜的比賽場面,題材和情節的處理,難幾乎貫穿了這部電影的始終。


這其中最難的,當屬核心人物郎平的飾演者選誰的問題。


誰能駕馭這樣一個傳奇?


陳可辛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鞏俐,也只能是鞏俐。


憑什麼是鞏俐?我想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00

2019年8月,鞏俐上了一次熱搜,只因一張照片。


7月31日,為備戰2019年東京奧運會女排資格賽,中國女排進駐賽區進行最後的準備。


53歲的鞏俐被拍到現身訓練現場,身穿黑色運動服,戴著黑框眼鏡,頭髮高高紮起,非常認真的思考著什麼。


鞏俐是跟著郎平和女排隊員們一起來的,她在為電影《奪冠》裡「郎平」這個角色揣摩演技,在現場觀察郎平的神態。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鞏俐有多用心?

鞏俐覺得,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氣質。她只有真的去體驗實踐,才能散發出跟運動員相似的氣質。所以她就跟著女排一起來到了賽場。

她跟女排隊員一起作息,一起報導,一起吃食堂,一起下班。隊員們封閉訓練時,她專門跑去訓練場陪練,現場觀摩學習。

不光認真觀看,她還準備了個小本本,隨時把郎平在講技戰術的神情、狀態記錄下來,十分專注。

為了找感覺,她和排球過起了日子。

「我不太懂排球,等我拿到劇本後,排球就不離手了,我要成天跟它在一起,和排球過日子。」

她在酒店裡放了一個排球,每天都練;主攻、副攻、二傳、自由人,每個位置都練。除了每天練習,她會儘可能的跟排球在一起,出門時甚至還會親排球一下。

真正開始拍攝時,與郎平朝夕相處的女排隊員們也驚呆了,「她第一天走進來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驚呼,真的好像。」

鞏俐很喜歡演員羅伯特·德尼羅的一句話——要想演好一個角色,不是光要扮演她,而是要努力成為她。

這才是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真正的專業,是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做到極致。

01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而且,我一定得要到

鞏俐主演過《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霸王別姬》、《菊豆》、《藝伎回憶錄》、《歸來》等一系列享譽國際的影片,收穫了太多觀眾的喜愛。

作為演員,她確實做到了榮譽等身。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她的藝術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光是高考,她就參加了三次。

1965年,鞏俐出生在遼寧瀋陽,不到一歲時,隨父母工作調動搬到濟南。她從小喜歡唱歌跳舞,夢想當一名歌唱家,小學和中學時代,一直活躍在各種歌舞文藝活動的舞臺上。

然而,1983年鞏俐第一次參加高考,報考的山東師範學院藝術系和曲阜師範藝術系就都落榜了。她沒有放棄,次年再次報考了山東藝術學院,但還是失敗了。

連續三次高考落榜,連父母都不再支持她走文藝道路,但她自己沒有放棄,她知道自己喜歡文藝,她就要堅持走這條路。

沒有了父母支持,她就一邊做臨時工一邊學習,準備再次參加藝考。

1984年,她在山東省出版社下屬單位做臨時工時,經朋友介紹,認識了自己的啟蒙老師尹大為。

與鞏俐第一次見面時,尹大為問鞏俐為什麼一定要走這條藝術之路。

鞏俐說:「大家不都說我像山口百惠嗎?我不這麼認為,我就是我,我是鞏俐。我要有一天別人說『我長得像鞏俐『。」

名不見經傳的她,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尹大為要求嚴格,第一次上課見鞏俐坐姿不雅,就狠狠地抽了她一馬鞭。鞏俐大怒,甩門而去。

尹大為心想這孩子以後肯定不會再來了,沒想到第二天鞏俐又準時來上課。

尹大為暗自讚賞:憑著她的這一股犟勁兒,以後前途不可限量。

就這樣,在嚴師的個性化指導下,鞏俐朗誦、形體、唱歌、小品無一不學,有了很快的進步。

尹大為說當時鞏俐已經三次落榜,但始終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她平時要上班,每天只有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她就利用這個時間主動請尹老師帶她去觀察生活。

她堅定自己要走藝術之路的決心,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才有了比他人更多的收穫。

1985年,她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這一次她文化成績差了11分,第四次落榜。

慶幸的是當時招考官覺得她的感受力和想像力都很出眾,為她惋惜,於是招生組寫了一份特批申請報告,呈交給文化部,希望能夠特批錄取。

最終,她得到了這個機會,走進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大門。

尹大為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我始終不覺得為鞏俐做了些什麼,一切都歸功於她的努力。

三次高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只為敲開藝術的大門。一般人遇到這種挫折,可能前兩次早就放棄了,但是鞏俐不一樣。

「自己很獨立,而且我很堅持自己想要什麼。」

她知道自己內心想要什麼,她就要付出所有努力去達到。正是這種堅定不移,我們影迷才在日後幸運的收穫了國寶級的演員鞏俐。

02

我決定要做一件事

就一定要做得完美

1987年,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到中央戲劇學院選角,選中了鞏俐作為自己第一部電影《紅高粱》的女主角。

彼時她還是一名學生,她與女主角「九兒」的命運毫無交集。但是她依然演繹出了在動蕩的大時代背景下,被命運裹挾與傾軋著的,一個草芥的不甘示弱。

在電影鏡頭裡,她閉緊的嘴唇,堅毅的眼神,冷靜果敢的神情,無一不向世人展示一個初出茅廬卻倔強執拗的鞏九兒。像茫茫天地裡堅韌生長的野草,你不知道她哪來的那股子蓬勃的生命力 。

最初,她連高粱都沒有見過,以為是麥子。後來竟自己種起了高粱。紅高粱裡面的那片高粱,就是鞏俐他們自己種的。

「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說的是九兒,也是年輕的鞏俐。

拍攝《紅高粱》時,為了演好九兒,開拍之前,她在山東高密住了兩個月。

戲裡有個挑水的鏡頭,她就每天都學習挑水,連著練習了一個多月,左肩疼了就換右肩,最後兩個肩膀都磨破了,只為在開拍時達到最真實的狀態。

最終,這部影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成為華語影壇首部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影片,同時獲得了當年中國電影金雞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

她有過人的天分嗎?

高考落榜四次,一開始連朗誦都過不了關,肯定算不上天資聰穎。

讓她勝出的,是一定要走藝術之路的那份明白與堅定,是堅定了走這條路就不能服輸的韌勁兒。

1991年張藝謀邀請鞏俐去陝西隴縣拍《秋菊打官司》,這一呆就是四個月。

她乾脆在農村做了真真正正的秋菊,素麵朝天,故意把頭髮弄的凌亂落魄,還學會了陝西方言,把當地的村民都糊弄住了。

沒人知道她是大明星鞏俐,更不知道她是為了演戲偽裝成「大肚子」的,只知道她是個懷孕6個月的孕婦。

在《楊瀾訪談錄》裡,鞏俐說道:現在跟陝西人說話沒問題。

鞏俐說自己每拍一部戲,都會學會一項技能。

在《紅高粱》學會了種高粱,在《菊豆》學會了染布,在《秋菊打官司》學會了陝西話。

拍《藝妓回憶錄》時,為了了解日本文化,她花了兩個月去日本體驗生活。

有個舞扇鏡頭,連4秒鐘都不到,但是鞏俐練了5個月,每天練習扔扇子2000下。

「後來真的感覺自己有點瘋狂。」

這些,全都是一個演員追求極致表演的寫照。

從一開始,她就始終有著敬業專注、不甘人後的韌性,一旦做了這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她願意拼盡全力的戰鬥,憑著熱血,憑著一腔孤勇,憑著認真,憑著決心。

「但凡我決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完美。去創作,就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導演、對得起所有辛苦的工作人員。」

03

我一年只接一兩部電影

產量對我沒有任何意義

在鞏俐多年不變的信條裡,有一條至關重要:一年只接一到兩部電影。

「我很挑劇本,所以是個產量很低的演員。我不在意自己代言多少,有多少曝光率,那是明星。我在意的是在銀幕上給大家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如果一個角色類型之前演過,那我不會重複自己。」 這是鞏俐接戲的標準。

作為鞏俐的恩師,尹大為也曾邀請鞏俐在他的某部電影裡出演角色,但是被鞏俐拒絕了,因為她覺得角色的挑戰性不夠。

「如果馬不停蹄的一部接一部的拍戲,演員就沒有時間去感受生活,會失去演員的敏感度和銳利。」

2005年,鞏俐40歲,在一般的女演員看來,演藝生涯已經到了盡頭,更何況她在中國已經走到極致,不如就此打住。

她不,40歲的她要去闖蕩好萊塢。

007系列電影曾找她拍邦女郎,被她拒絕了,因為她覺得劇本人物有點簡單,「讓我沒有太多發揮的機會」。

「打醬油的好萊塢電影我不可能演,那是浪費我的時間。」

而這樣一位身兼數個國際影后的巨星,拒絕邦女郎後,卻願意在《藝妓回憶錄》裡給章子怡當配角。

在《藝妓回憶錄》裡,她扮演的初桃不僅不是第一女主,還是個反派角色。這個角色的戲劇衝突性很大,恐怕也是鞏俐甘為女配的根本原因:挑戰自我。

她是全京都最紅的藝伎,當之無愧的花魁。她眼波流轉,輕蔑孤傲,張狂不可一世;她放蕩狠辣,又嫉恨癲狂,對新來的藝伎充滿敵意壓制。

在這種人設下,鞏俐給角色加入了神經質的表演,時而嫵媚溫柔,時而大怒責人,演繹出了她對新人到來的敏感,對自己過氣的不甘心。

儘管歷經世事,初桃內心還保留對真愛的渴望。在大雨滂沱的夜裡,初桃與喜歡的人纏綿被發現,老闆給了她一巴掌,警告她:藝伎沒有愛人的資格。

那一幕,我已分不清她的臉上到底是淚水還是雨水,她的眼角始終有淚光閃爍,但是她的眼神已經暗淡下來。

渴望愛情卻無力把握,儘管不甘卻不得不認命,鞏俐將這種複雜情感演繹得層次分明、惹人同情。

鞏俐憑著這個角色,拿到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配。

「對我來說,電影產量多少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你看完這個電影,立刻對同伴說,我們去吃爆米花吧,去吃麻辣燙吧,那我演這樣的電影完全沒有價值。」

她就是這麼通透,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追求數量,只專注質量,只演不重複的角色,耐心的琢磨角色,不斷挑戰自我。

「其實我是覺得女性的創造力,是她應該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最能夠完成的一個目標。我們不要去嘗試太多的東西……我的工作就是老老實實做一個演員。

知道自己要什麼,比什麼都重要。

04

我不是演她

我是進入她的世界成為她

演員有三種層次:

第一層:演誰都不行

顧名思義,就是沒有演技。這樣的演員,在市場上有很多流量,但有流量沒能力。與其說他們是演員,不如說他們是明星。

第二層:演誰都有影子

現在有一種說法叫做「本色出演」,這是一種很有爭議的層次。

有的演員遇到了跟自己性格經歷都很符合的角色,他演的就是自己的影子。有的演員一生只造就一個經典角色,之後演的每個角色,都有那個經典的影子。

第三層:演誰就是誰

這是演員的最高境界:忘我。演員的極致是忘記自己,進入角色的世界,活成劇本裡的那個人。

鞏俐就是這第三層。

有網友這麼評論過鞏俐的演技:

看《奪冠》的時候感嘆:連肌肉線條都跟郎平很像。

看《藝伎回憶錄》的時候感嘆:從眼角到髮絲都在詮釋著演技。

看《歸來》的時候感嘆:連腮幫子都在演戲。

說鞏俐一人千面,毫不為過。

她掀得起賣弄風情的風塵,扮得起老實巴交的村婦,架得住熱情潑辣的烈女;

她可以在《歸來》演繹受盡苦難仍舊溫婉隱忍的馮婉瑜,也可以在《霸王別姬》裡扮演狡黠勇敢、為愛從良的菊仙。

她是中國第五代電影最經典的符號,是舊社會苦難女人的集體象徵呈現,是摩登時尚女性的勵志表率。

她冷靜克制,硬派自持,神情睥睨天下。我想過很多詞語組合,但都無法窮盡她。

她演過那麼多形形色色千變萬化的角色,哪個都不像她,哪個都是她。

形象反差之大,堪比史上最強買家秀VS賣家秀。

2014年,《歸來》在坎城首映之時,南方日報對鞏俐做了一個採訪。

南方日報:看完這個電影,很多人感覺馮婉瑜這個角色,雖然長了一張鞏俐的臉,但不論從神態到行為都是另一個人的。你是怎麼擺脫那種「鞏俐」的感覺,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的?

鞏俐:這個其實說起來很簡單。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明星。我就是一個演員,我的工作是塑造電影中的角色,而不是在電影裡塑造一個鞏俐。

……我把這次的表演分成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表現這個角色的個性、倔強、堅韌和堅持,那是一種無聲的反抗。在我表演的第二個階段,我一直在微笑。她一直在微笑時,你就會一直在心酸。我進入了她的世界。

……我也思考過,如果沒真正進入這個角色,角色裡這麼豐富的層次我也演不好。

……我說這個角色我不可能演得再好了,這次算是我用了全身的能量了。

「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拍《霸王別姬》時,鞏俐的親姐姐得了乳腺癌去世。但是第二天她就裝作什麼都沒發生一樣,拍了那場結婚的熱鬧戲。

楊瀾問她:不會有問題嗎?

她說:這是演員的專業精神。

「我沒有放棄任何鏡頭,哪怕半秒鐘都不能鬆懈。」

佛教裡面有句說法叫做「沒有天生的彌勒,沒有自然的釋迦」。

佛的修行是無量劫以來長遠的事情,一個人一生一世都無法成就,需要累生累世專心修行,才能開悟成道。

鞏俐也不是天生的演員,是她背後日復一日的專注努力與鍥而不捨的追求專業,才造就了今日偉大的演員。

05

我是演員,不是明星

沒有作品時,我是不會走紅毯的

有幾年鞏俐沒有去坎城走紅毯,即使官方邀請她也不去。

鞏俐覺得:去參加坎城,就是要宣傳自己的電影作品。自己那年沒有作品,就不想去丟人現眼。

她始終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做一個好演員,而一個好演員的目標是留下好作品。

「你要呈現的,都是全世界永久保存的鏡頭。」

不蹭紅毯,不故意增加曝光率,不炒作,不做生意,任何與演技無關的事,她都選擇不去在意,她把所有精力和專注都奉獻給了作品。

她純粹、瀟灑、淡然,不炒人設,她演繹的角色,是我們了解她的唯一途徑。

她敢於突破角色,可貴可村,可攻可受,從不留戀衣香鬢影,唯一在意的,只是塑造好一個個的角色;

她對演員之外的任何事情都看的風輕雲淡,雖冠冕在身,卻如錦衣夜行,只沉迷在她塑造的角色王國裡。

所以為什麼鞏俐可以稱皇?

因為她對演員這個定位看得通透、悟得明白。作為一位演員,演藝生涯終歸有限,但她留下的好作品卻可以流芳百年。

楊瀾:很多年輕的女性很問,如果有年輕美貌的話,可以有很多捷徑可走,你對此有什麼樣的想法?

鞏俐:我不覺得一個女孩子有了美貌之後就可以擁有一切。你自己沒有能力的話,你的美貌就什麼都不是……會枯萎。

楊瀾:你對年齡有危機感嗎?

鞏俐:沒有。演員這個職業,是個常青樹。到了什麼年齡,都可以演。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人生在有志者眼裡,是登山的運動。

50歲如何,60歲如何?強大的女性根本不把年齡當作一個坎兒。

我從鞏俐身上學到最大的收穫,就是不再懼怕年齡。活成鞏俐的模樣,70歲也是風華正茂。

《品味人生》的作者,法國文學家託馬斯·布朗有這樣一段名言:你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無法預知生命的外延,卻可以豐富它的內涵。

人生百年,對任何人都不例外。

但是她在有限的人生裡,不斷延展自己演員的可能性,不斷挑戰自己,她深刻了「演員」的定義,也豐富了世界電影史。

她可以在電影裡激情四射,在熒幕外又異常低調。她進退自如,任憑大浪淘沙,仍舊遊刃有餘,舉重若輕,巋然不動。

娛樂圈裡波濤洶湧,在時間的河流裡,長江後浪追逐著前浪,不知道拍涼了多少老人,也不知道出了多少的影后與女王,但唯一能夠被尊稱為「皇」的,有且只有鞏俐一人而已。

寫完鞏俐,我才明白:

真正的專業,正是鞏俐這樣的人,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做到極致。(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奪冠》熱映!只有鞏俐能演郎平:真正的專業,是把事做到極致
    《奪冠》裡「郎平」這個角色揣摩演技,在現場觀察郎平的神態。真正的專業,是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做到極致。從一開始,她就始終有著敬業專注、不甘人後的韌性,一旦做了這件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她願意拼盡全力的戰鬥,憑著熱血,憑著一腔孤勇,憑著認真,憑著決心。「但凡我決定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完美。去創作,就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導演、對得起所有辛苦的工作人員。」
  • 《奪冠》鞏俐高度還原郎平,鞏俐演技有多高超,將細節模仿到極致
    鞏俐的表演真的堪稱完美,不僅僅是郎平的再現,把那種複雜的情感都演得出神入化。幾個鏡頭,沒有語言,只有表情,全程全是戲。鞏俐玩模仿,可以說把模仿做玩到了極致,鞏俐和郎平是現實兩個不同的人物。但鞏俐僅僅通過模仿,在電影裡能做到兩者高度相似。
  • 《奪冠》把「郎平」演活了的鞏俐:「醜陋的勝利」
    鞏俐是怎麼做到的?拍攝之前的那幾個月,鞏俐一次次跑到訓練場,在那裡一呆就是大半天,幹什麼?觀察郎平說話、動作、神情,並用小本本記錄總結下來。為了散發跟運動員一樣的氣息,她跟女排姑娘們「混」住在一起,一起報導,一起吃飯,一起下班。
  • 郎平女兒上陣演媽,女排隊員演自己,《奪冠》裡非專業演員很靠譜
    提到讓非專業演員來演戲,很多觀眾的第一反應應該是皺起眉頭。確實,近些年來很多跨界演員的演技頻頻遭到吐槽,多數觀眾還是認可拍戲就該找專業演員。不過《奪冠》中這群非專業演員卻有些不同,身為專業運動員的她們在扮演排球運動員這件事上,可是比專業演員還要專業。
  • 電影《奪冠》熱映,鞏俐飾演中年郎平,由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
    電影《奪冠》熱映,鞏俐飾演中年郎平,由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電影《奪冠》熱映,鞏俐飾演中年郎平,而年輕時候的郎平由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電影《奪冠》熱映,鞏俐飾演中年郎平,由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電影《奪冠》熱映,鞏俐飾演中年郎平,由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
  • 《奪冠》熱映,鞏俐演繹中年郎平,青年郎平由郎平女兒白浪出演
    喜歡看電影的觀眾朋友對於如今正在影院中熱映的《奪冠》這部電影肯定都特別熟悉,作為一直備受大家期待上映的一部影片,這部影片原本定於大年初一上映,但由於受疫情影響,這部作品撤檔後,直到近日才終於來觀眾見面。從如今上映的這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發現,這部作品並沒有讓觀眾失望,無論是作品本身的製作還是演員們的演繹都特別好。
  • 《奪冠》票房破億,鞏俐為了演活「郎平」,到底付出了什麼?
    她的美,總帶著一股力量,一股能力挽狂瀾、運籌帷幄的堅毅果敢。就拿《奪冠》來說,成年郎平一出場,眼神中的肅殺和無畏,換另一個人來演,力度怕是要打折,可鞏俐就能做到。連最熟悉郎平的女排運動員們,見到鞏俐也要驚呼,這不就是郎導本人。但,其實她那不是在「演」,而是讓自己徹底「變成」郎平。
  • 《奪冠》鞏俐模仿郎平,她用實力告訴我們:什麼才是演員自我修養
    為什麼鞏俐會有如此高的殊榮。因為只有她將細節模仿到了極致。《奪冠》鞏俐演郎平,再小的細節也不放過,拿出時間來沉進去,等到戲演完,甚至覺得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排球運動員,在戲裡完全再找不到一點鞏俐的痕跡,那就是郎平本人。
  • 「驪明珠寶」鞏俐能演好郎平嗎?
    畢竟能在各自領域上「稱王稱霸」,甚至走向國際舞臺,她們的一輩子,活得都是相當地精彩啊!或許因為都是北方大妞兒吧,鞏俐和郎平身上都帶著一股爽利勁兒,她們不相信命運,只知道人定勝天。~或許正因為如此,她們才能做到行業頂尖的位置。
  • 拒演郎平的鞏俐出演《奪冠》,陳可辛導演用了什麼手段?
    而鞏俐屢次拒絕陳可辛導演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中飾演郎平的角色邀約,則明明確確地表示怕「演不好」,怕演砸了這個角色。鞏俐拒演郎平,陳可辛三顧茅廬曾執導過《中國合伙人》、《七月與安生》等電影,金像獎、金雞獎、金馬獎最佳導演榮譽加身的陳可辛,接手《奪冠》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讓鞏俐出演郎平
  • 電影《奪冠》上映第二天票房破億!鞏俐神還原郎平,朱婷哭戲感人
    從昨天18點全國首映,到今天15時34分,《奪冠》僅僅用了21個小時多一點,就實現票房過億。在專業電影評分網站中,《奪冠》好評如潮,電影評分超過9分。《奪冠》電影票房過億,出演陪打教練的彭昱暢的工作室第一時間送出祝福,它在社交平臺寫道:「電影《奪冠》票房破1億!汗水見證奇蹟,目標始終堅定。電影《奪冠》正在熱映中,一起捍衛榮耀!」
  • 《奪冠》之後,鞏俐,演藝界的「郎平」
    就整部電影而言,雖然黃渤飾演的角色有些尷尬,但鞏俐卻給觀眾很大的驚喜,她從精氣神方面完美地展現了郎平不為人知的一面,以自己的演技實力精準還原了郎平,真正做到了職業演員與人物原型的形神合一。,真實還原郎平帶領中國女排崛起的功勳事跡,鞏俐的表現沒有令我們失望,可以說,整部電影的亮點還是在鞏俐身上。
  • 《奪冠》燃爆國慶檔,鞏俐神還原郎平!女人有氣場的秘訣是什麼?
    《奪冠》這一個角色如此投入。每一部戲她都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讓自己熟讀劇本,揣摩透人物,真正與這個角色融合。拍《紅高粱》時,她在山東濰坊的高密住了2個月。為了演好挑水的鏡頭,她每天,都要練挑水,一邊的肩膀被扁擔磨破了,就換另一邊繼續挑。拍《漂亮媽媽》,為了表演好送報紙的狀態,鞏俐真的去當了好幾天的送報工。
  • 拒絕陳可辛3次邀約的鞏俐,為何在《奪冠》後覺得沒演夠
    戲比天大,她用了半生的時間,把專注演繹到極致,將自己變成了演藝界的「女皇」。把普通事做到極致,從無人關注到萬眾矚目,這就是人生的高階體驗。每個優秀的人,都懂得耐得住寂寞,將事情做到極致。《奪冠》上映之後,鞏俐坦言:「我和郎平的共同點,就是永不言棄。」
  • 鞏俐受傷、郎平拒絕陳可辛、王菲那英助陣,你所不知道的《奪冠》
    1 拍《奪冠》時,陳可辛導演第一個就想到了讓鞏俐來出演郎平。第一,她演的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體壇人物,她特別擔心自己演不好。(連鞏皇都這麼謙虛嗎?想想那些有演技的小鮮肉,啥角色都敢演,鮮明的對比啊……)第二,這個電影拍攝時間只有3個月,時間很緊張,壓力比較大,鞏俐還是擔心完成不好。不過,耐不住陳可辛導演的極力邀請啊!最終鞏俐答應出演。
  • 為了演郎平,鞏俐推掉了所有電影
    2020春節前夕,對自己品質非常自信的《奪冠》曾在全國各地舉辦媒體場點映,好評如潮;放出的預告片裡,鞏俐對郎平的「神還原」也讓觀眾紛紛感嘆「薑還是老的辣」,並對這部影片期待不已,沒想到一等就是8個月。今天(9月25日),《奪冠》終於上映,成為疫情後首部回歸的春節檔電影,《一線》在年初對鞏俐做的專訪也終於得以呈現。
  • 鞏俐能在《奪冠》神還原郎平,因下足了笨功夫,這是人生唯一捷徑
    但這麼長這麼重的戲份,鞏俐這次竟然一條就過了。陳可辛為此感嘆不已:「那一刻我心裡在想,這個世界有兩種導演,拍過鞏俐的和沒拍過鞏俐的。我幸運地屬於前者。」《奪冠》上映後,對於鞏俐飾演的郎平,觀眾清一色的評價說:「不僅說話和走路神似,連動作和表情也神似,簡直就是郎平本平啊!」鞏俐是怎麼做到的?
  • 電影《奪冠》火了,鞏俐演的郎平是像,最出彩的卻是中國女排隊員
    截止到目前,電影《奪冠》已經上映4天了,這部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和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主演的電影大獲成功。上映短短幾天,累計票房將近兩億,而網上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大部分都是好評。其中,鞏俐扮演的郎平,是被議論最多的。
  • 鞏俐曾拒演《奪冠》三次以上:較真的人到底有多難搞?
    《奪冠》終於上映了,鞏俐的演技獲得了網友的一致好評。然而,當導演陳可辛一開始邀請鞏俐飾演郎平時,被她拒絕了三次以上。為什麼鞏俐這麼難搞定?因為她是個較真的人。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在鞏俐看來,郎平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她怕自己演不好,時間又很趕,所以拒絕了很多次,不過最終她還是接了這部劇。
  • 《奪冠》為何令人熱淚盈眶?鞏俐如同郎平附體,黃渤演活了陳忠和
    出演郎平,鞏俐無疑是導演乃至觀眾心目中的最佳人選,然而由於擔心演不好,鞏俐曾三次拒絕陳可辛導演的邀請,最終被「明知不行,也要迎難而上」的女排精神感動,做足了功課才答應出演郎平一角。為了演好郎平一角,鞏俐拼盡了全力,連續十幾天跟隨女排比賽,觀摩模仿郎平的一舉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