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丨真實掘墓題材小說《風雪定陵》改編電影,或開啟10億量級全新"盜墓"類型?

2021-02-13 娛樂資本論

作者/譚如謙

最近熱映的《湄公河行動》可謂是賺足了眼球,影片的成功更是在業界颳起一股真實案件改編電影的風潮,而這股風潮也吹向了盜墓電影,一本講述明朝定陵挖掘故事的小說將改編成電影,據說,影片將真實地呈現皇陵挖掘過程。

 

說起掘墓小說,直到現在,還記得小時候爺爺在筆者床邊講的一些「勵志」故事:單身漢子去外地挖別人祖墳一年暴富、中年婦女常年睡墓碑樣貌竟如十八歲、留守兒童誤入古墓找到失散多年的姑姑大概是這個緣故,從小就喜歡看一些盜墓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等流行小說也看了個遍,久而久之,其實對於這種虛構的網文早已麻木了。

 

真實呈現皇陵挖掘過程,對於一個骨灰級盜墓迷來說,絕對是一件興奮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個記者,對於這個改編的電影,筆者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兩年共創30億票房,盜墓題材市場空間大

 

2015年,網劇《盜墓筆記》的橫空出世在市場上颳起第一場「盜墓龍捲風」,這部由南派三叔同名小說改編,李易峰、楊洋兩位當紅鮮肉主演的網劇,一經上線就掀起了熱潮,半小時播放量破3000萬的傲人成績,也令業界為之嘆服。


尋龍訣海報

 

去年賀歲檔,取材於《鬼吹燈》的《尋龍訣》不僅迅速創下1.7億賀歲檔首日最高票房紀錄,並打破《捉妖記》此前在中國保持的IMAX票房多項紀錄,最終票房接近17億,成為2015年年度票房第三名,僅次於《捉妖記》和《速度與激情7》。

 

另外一部同樣脫胎於《鬼吹燈》的《九層妖塔》,嚴格來說這只是一部披著盜墓外衣的國產特色魔幻片,不過該電影在諸多吐槽聲中,仍然取得6.83億的票房成績。在去年,由《鬼吹燈》衍生而來的電影票房已經超過20億。

 

而今年《盜墓筆記》衍生而來的同名電影以及熱播網劇《老九門》更是將盜墓題材推到了又一熱門高度。電影版《盜墓筆記》在今年低迷的暑期檔上映,但也以首日破2億、首周末近5億的票房成績,成為今年暑期檔唯一一部突破10億的影片。


(盜墓筆記劇照)

 

刺激、懸疑、驚悚、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因為這些固有的元素,使得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從不缺觀眾。從以往「盜墓」電影的成績來看,就以票房最差的《九層妖塔》作對比,這部取材於真實掘墓事件的電影在票房上至少有6~7億以上的空間。

真實呈現皇陵挖掘是影片最大亮點

 

不同於《盜墓筆記》此類網絡虛構小說,《風雪定陵》是一本相對正統的紀實小說,講的是對明朝定陵挖掘的故事。該書採用報告文學的體裁,以定陵發掘過程為主線,通過對發掘當事人第一手的採訪,小說詳實地描述了這一充滿未知、曲折、神秘與恐懼的挖掘過程:為何只有雷電交加的夜晚才能聽地音、辨墓穴?考古隊員如何躲過地下玄宮濃烈的毒氣、滿布的毒箭?是否只有八字相合的人才能乘船進入墓室


(定陵地下玄宮)

 

除此之外,更讓人感興趣的是書中那些真實卻又玄乎的事情。

 

據書中記載,當年直接參與定陵發掘的,大多數人都未得善終。力主發掘的明史專家吳晗獄中自殺,死前頭髮被拔光;起先反對發掘,後積極參與、擔負發掘指揮工作的鄭振鐸,在出訪途中,飛機失事遇難;開棺時的攝影師劉德安上吊了;考古專家白萬玉晚年神志不清,腦溢血去世……更玄乎的還有七位村民因搶奪帝王棺槨相繼慘死,這一系列詭異事件也給小說添加了一層玄幻色彩。


(風雪定陵)

 

來自於真實的震撼,不會輸給當下任何盜墓題材電影。

 

《風雨定陵》能否開啟新的"盜墓"類型?

 

《湄公河行動》目前票房已突破11億,不僅觀眾一致好評,影片甚至還得到了政府的各方面支持,據悉,《湄公河行動》還將在全國範圍內延長至12月4日。

 

湄公河案件本身在當時已經引發了強大的社會關注,有群眾基礎,在加上導演在創作過程中保留了許多真實的元素,比如娃娃兵,比如人體炸彈轟炸政府總部,這些真實東西更能引發話題談論、發人深省。

 

《湄公河行動》的大獲成功開啟了真實案件改編電影的風潮,趁著這個熱度,那麼《風雪定陵》這部電影會不會有同樣亮眼的成績呢?筆者們或許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看。

 

劇本改編方向

 

既然是根據紀實小說改編的電影,那麼劇本改編的好壞也將成為《風雪定陵》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眾所周知,盜墓題材電影面臨著劇本還原難度大,內容過審困難等諸多困境。如何在尊重原著粉絲的基礎上同時平衡廣電的審查成為這類影片得以順產並受到追捧的關鍵要素。


(考古隊員)

 

在《風雪定陵》這本小說中,最吸引觀眾的大概就是那些真實又詭異的事件了。比如參與定陵挖掘的相關人員都不得善終、神秘村莊七人相繼慘死等,但是這些可能會觸碰到審查制度的內容又當作何解釋?如果不保留這些神秘色彩,單純是寫實掘墓過程,恐怕難以勾起觀眾的興趣。

 

影片製作水平


(王家衛)

 

導演決定了影片飛得多高。據《風雪定陵》小說作者透露,之前王家衛與之談過合作,王家衛是否會參與到項目中來,還是說會邀請國內擅長此類型的導演,比如徐克、烏爾善。

 

演員決定了影片飛得多遠。現在粉絲電影已經不那麼吃香,演員方面是否與《盜墓筆記》一樣走小鮮肉路線。畢竟《盜墓筆記》的兩大主演基本上保持著拍結婚照的態度來詮釋角色。這不僅是演員的失職,更是導演的失職。

 

除了導演、演員,在盜墓題材的電影中,恢弘的地宮陵墓和各類機關是一大看點,這就對影片的視覺呈現有比較高的要求。

 

為了實現這一點,近幾年市場的增長為影片的高投資提供了可能性。《鬼吹燈》號稱投資過億,這樣的數額放在好萊塢雖然只能算是一部中等成本的電影,但在國產電影中已經算是大製作了。特效如果做得不夠精緻,很容易淪為網友口中的「五毛特效」。


(尋龍訣概念圖)

 

《尋龍訣》之所以能獲得高評價,與電影特效、美術和道具分不開。影片為呈現前所未有的地下世界,搭景超過5萬平米,亞洲最大5000平米攝影棚也僅能承載某場景一角,恢弘氣勢超乎想像。細節上,200萬瓦照明燈打亮草原、特效化妝道具製作「大粽子」近百等等,多方面製作規模、水準在華語電影中都是前所未見,製作程度比以往大片複雜10倍不止。

 

市場上盜墓題材的影視作品雖然多且相當火爆,但質量、口碑還算不錯的只有《尋龍決》這一部電影,《風雪定陵》也只有保證影片質量才能獲得觀眾的口碑傳播。

 

面對兩部具備精良大片水準的盜墓電影,《風雪定陵》最大亮點在於真實事件改編,如果《風雪定陵》能集中發揚自身優勢,把真人奇事做到極致,或許能開創一種新的「盜墓」類型,現實中的皇陵也有可能因為電影的成功更加吸引遊客,不過現在下這樣的判斷還為時過早。但作為一個盜墓迷,筆者還真希望《風雪定陵》能成為爆款,那麼,真實呈現皇陵挖掘過程能否撩起麻木已久的心,拭目以待吧!

 

點擊關鍵詞查看往期相關精彩


李宇春|王寶強離婚案引爆輿論|王寶強離婚事件之前發生了什麼|微博的復甦|專訪好妹妹樂隊|奧運「體育明星經紀戰」|TFBOYS三周年|中影IPO|《戰狼2》保底發行|「限韓令」

相關焦點

  • 關注丨「類型小說」與「類型劇」的前世今生
    接著IP價值官將梳理網絡文學的類型變遷與影視的類型化發展歷程,探究二者之間的關係。縱觀2010年以來的影視劇發展狀況,盜墓、宮鬥、職場攻略、都市愛情、仙俠奇幻這些網絡小說的主要類型和題材都被改編過,並且在某一題材爆款作品出來之後,就會在一段時間內形成這一題材改編的熱潮。
  • 天下霸唱小說改編,《怒晴湘西》首播破億,豆瓣評分高達8.5!
    靠著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小說IP的支持,國內對於盜墓題材的改編一直熱度不減。可惜的是,這其中能拿得出手的,幾乎沒啥。只有2016年孔笙執導的《精絕古城》值得拿出來炫耀一番。問題出在哪?估計你們也都明白。不是把原著改得親爹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都不認識,就是請來某位流量小鮮肉賣賣臉,圈一波流量錢。就因為這種事發生,有一次把原著作者天下霸唱都氣的親自下場手撕出品方和導演陸川。
  • 東方時評丨口碑見真章,國產片火爆"雙節"的啟示
    "雙節"八天時間,不計其他影片票房,僅《奪冠》《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這三部主力影片的票房就超過30億元。2020年全國電影累計票房已突破100億元,而上半年,全國票房只有22.42億元。下半年三個多月時間,已經實現了近80億元的票房,國慶檔期影片類型涵蓋劇情、喜劇、動作以及動畫等多個類別,滿足多元觀影需求。而優質內容拉動觀影人次提升,對票房復甦產生巨大影響,國慶長假電影作為新民俗,吸引無數的觀眾,《我和我的家鄉》成為2020國慶檔首部票房破10億元的電影。隨後《姜子牙》票房也突破了10億元。
  • "《盜墓筆記》改編系列電視劇裡最成功的的四部,你看了幾部"
    ,每一段故事都很「抓」人,每一個場景都很真實,仿佛就置身其中。隨著小說的熱度不斷上升,近年來也改編出很多《盜墓筆記》系列的電視劇和電影,而眾多劇裡最成功的便是這四部(按小說劇情順序):第一部:《老九門》電視劇《老九門》改編自南派三叔的同名小說《盜墓筆記前傳老九門》,而且是由南派三叔擔任監製,由陳偉霆、張藝興、趙麗穎等領銜主演的,以2016年上映。
  • 它是楊冪評分最高的電影,如花姐姐"爸爸的朋友的阿姨的妹妹"
    趕鴨子上架 陳嘉上接拍《蘇乞兒》1992年導演陳嘉上想要拍攝一部現代題材的電影《飛虎》,但是公司嘉禾卻要他去跟風拍一部《武狀元蘇乞兒》,但是陳嘉上卻不想拍這部電影,因為在他心中有兩個蘇乞兒。當時他就覺得連"神仙發"都拯救不了,那劇本得有多差。
  • 「類型小說」與「類型劇」的前世今生|國劇類型劇變
    網絡文學與類型影視劇的一拍即合縱觀2010年以來的影視劇發展狀況,盜墓、宮鬥、職場攻略、都市愛情、仙俠奇幻這些網絡小說的主要類型和題材都被改編過其實自1981年《敵營十八年》伊始,國產電視劇就開啟了類型化創作的探索之路。經歷了90年代的快速發展後,如今,電視劇已逐步形成具有相同題材、相近內容、相似人物和相仿視聽呈現的類型化創作態勢。判定電視劇的類型,可以從題材入手進行劃分。
  • "溫飽思Y欲"的正確打開方式!
    並不是俺不想,而是實在沒有看到特別符合日本"特色"的作品。是不是想問啥是"日本特色"?吶~別裝的這麼純潔,鄙視你們啊!最近這幾年人家在發展原有類型的同時還大舉進軍美食界,開創美食劇!如今美食劇也是日劇中佔比很重的一個類目。
  • 「類型小說」與「類型劇」的前世今生
    網絡文學與類型影視劇的一拍即合    縱觀2010年以來的影視劇發展狀況,盜墓、宮鬥、職場攻略、都市愛情、仙俠奇幻這些網絡小說的主要類型和題材都被改編過,並且在某一題材爆款作品出來之後,就會在一段時間內形成這一題材改編的熱潮。
  • Emoji表情符號添72新丁:"打臉"、"流口水","孕婦"...你一定要試試
    你的手機裡很快就可以用上"與時俱進"的72新添Emoji表情符號。其中的"大神級"的表情符有:"在地板上打滾且大笑"及"一個在自拍的手"!蘋果和微軟反對"步槍"emoji制定新的表情符過程中一個值得玩味細節是,作為奧運會運動項目之一的"步槍射擊"emoji最後被踢出了列表。 "病毒式傳播"大神Buzzfeed News的透露的內幕是,只是蘋果公司和微軟反對的結果。這個消息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討論。
  • 日本"小電影"界最勤奮的男演員:跟拍男優"清水健"開工的一天!
    他就是日本"小電影"之王,35歲的Ken Shimuzu(清水健)。他更為人知的名字是Shimiken,也是"小電影"界最勤奮的男演員。Shimiken有著大批瘋狂的粉絲,他對待自己的工作十分認真,也因此從工作中獲得了巨大的受益。他每周的收入高達3.2萬美元,他有五輛車,並經常光顧東京最好的飯店。
  • 日本歷史上最多人出鏡的"毛片":百名女優廢棄鄉村學校拍"小電影"全記錄!
    (文:tokyokinky.com;翻譯:王大發財(jandan.net)今年三月,數百人聚集到日本某鄉村深處一座廢棄的學校,這些人並不是尋常人,他們是兢兢業業拍攝"小電影"的攝製組。這部動作片也和其它企畫"小電影"一樣,由多段"如實記錄"的片段組成,全片可以總結為教職工追著女學生滿學校跑。
  • 潁川郡丨鍾姓"潁川堂"的來歷
    歷史文章1、鍾氏宗族文化4、祖墓簡介之鍾族馬氏祖婆墓5、史話雜談丨鍾氏兄弟偷飲酒6、潁川郡丨鍾姓"潁川堂"的來歷
  • "命根子"與"勞什子"
    "命根子"與"勞什子"      一 從賈寶玉性格的典型意義看曹雪芹人性之壯麗 說不盡的《紅樓夢》。
  • 盜墓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薦 經典好看盜墓題材電影國內外影片大全
    盜墓電影排行榜前十名推薦 經典好看盜墓題材電影國內外影片大全  自從網絡小說盜墓筆記開始,盜墓這個職業就開始吸引了很多觀眾,變得非常神秘,充滿了刺激感,有沒有好看的盜墓電影?盜墓電影排行榜前十名來看看。
  • 大叔的愛心:真實版"尋找威利"感動億萬人...
    你看過真實版的"立體尋寶書"嗎?有個建築工人童心未泯,趁工作之餘跟工地對面醫院病童玩藏寶遊戲,但其實背後藏著一顆體貼病童的善心,簡單的"尋找威利"遊戲竟成為病童每日的期待。這讓傑森開始想要為院童來點不一樣的餘興節目,旁邊的同事建議,"擺個真實版的威利如何?""嗯,這個主意不錯!"於是傑森立刻跟即將上大學的18歲女兒著手製作人型立牌。從小就擅長繪畫的傑森很快在手也很巧的女兒的協助下,完成了一個跟圖畫書中長得一模一樣的"威利",2.4公尺高的「威利」被擺在1,200坪大的工地。
  • 《雲南蟲谷》其實是一部擼串電影
    不過,大概出於過審考慮,電影捨棄了原著中盜墓、鬼神等核心元素,將其轉換為探險打怪。這也算無可厚非。而為了電影特效,觀眾也可以容忍怪獸們適度加戲。 但是,撇開"盜"和"鬼",原著中仍有一些值得電影化的成分。比如陰陽、風水、古老秘術等厲於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部分。這是中式探險魔幻片區別於《木乃伊》等好萊塢神怪片的「基因優勢」。
  • 抱歉,這部9.2分的"喪片"推晚了
    每年都會有新的潮流風颳來,而今年的除了"佛系"以外最有名的,可能就是"喪"。當然,這不是一個貶義詞。我認為,"喪"可能只是人們對於自己生活的一種自嘲,對社會的一種無力的妥協。昨天那部「她不知道名字的那些鳥兒」,喪氣十足。
  • 譚志剛的"淡"與"雅"
    "我當農民沒有土地,當工人又沒有崗位。所以,到了我這裡什麼都簡單了,留給我的路就只有藝術了。"譚志剛說話,總是如此淡然。"        我很欣賞這句話。可是,今天一番暢談,我才知道,他的"閒雅"只是他的一種生活態度,而他真正的生活狀態卻是內心的"負累"。本來,二者是難以調和的對立,但在譚志剛這裡,卻來了個矛盾的對立統一。不得不說,譚志剛活出了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比單純的閒雅更讓人尊敬。那就是二個字:"淡"和"雅"。儘管南下廣州只有短短的五年,但卻是譚志剛藝術生涯中一段漫長的"悽風苦雨"的歲月。
  • "我們的父輩"觀感
    電影"我們的父輩"是我看的第一部由德國人描述二戰的影片。電影是通過哥哥的回憶:哥哥、弟弟、一個猶太裁縫的兒子,一個從小立志為國爭光的姑娘,一個多才多藝、想當明星的女孩。這五個發小的友誼在經歷了戰爭後,各自變得面木全非。
  • 秋交會 劇好看 | 涉案題材篇
    本劇看點 1.題材優勢明顯:高度符合目前政策要求的現實主義題材類型。2.受眾覆蓋面廣:既有傳統的"老北京"、"胡同"元素,又有吸引年輕觀眾的"偶像"、"青春"元素。3.真實題材,代入感強:劇中所有案件均為現實中派出所真實發生的案件,高度還原"片警"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