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好快,眼看假期就快結束,馬上又要開工了。
說實話,花吃姐姐這幾日的心情著實有些複雜,面對新的一年,心中有期待、有焦慮,還有滿滿的不安。
雖然每年年初都會立下不少flag,但細細想來,好像每一次也都只是完成了星星兩兩。
照這樣下去,環球旅行的夢想、開家小店的願望,要實現好像都有點困難啊...
正煩惱著,初醬奶奶的故事,卻照亮了如亂麻一樣的思緒:
在大家心裡,暖心小食堂一般都是什麼樣呢?
也許位置不大,但一定是走進來就溫暖;桌上的鍋子是尋常家用的樣子,咕嘟咕嘟冒著熱氣;菜式也不是貴价又少見的,而是吃下肚就有幸福感。
這樣的小食堂,想必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家,並且藏得深深的。
而最近在日本關東的群馬縣,有一家名為初醬小店的小食堂卻火到上了電視。據說它是當地居民心裡類似深夜食堂般的暖心存在,被稱為傳奇食堂。
花吃姐姐好奇也去看了看,咦,說是小食店,卻跟我們平常看到的組裝鐵皮房很像,這就是小食店了嗎?
別看它小,除了尋常座位,還塞下了兩個雅座。整整齊齊的布置,跟尋常小店差別也沒有很大啊。
而一早就在店裡忙碌煮飯的初醬本人,切切洗洗手腳利索,如果不說,你不會知道她已經77歲高齡了!
一到中午吃飯時間,小食堂就陸陸續續擠滿了人,除了周邊居民,竟然還有從別的城市專門驅車來吃的客人。
待上菜的時候,花吃姐姐就發現初醬小食堂的不同之處了:這兒沒有菜單,不能點菜,想吃自取。
餐檯上足足有20多種菜,全部用大盆裝得滿滿的,莫非是家常菜自助餐?
到來的熟客更是毫不客氣,每個人手上的碟子都盛上了好幾種食物。邊吃還便招呼著新來的:「多吃點啊,你吃撐了初醬才開心的。」
「啊咧,真的是媽媽的味道啊.實在是太好吃了。」
「一頓飯就30元啊,到哪去找這麼便宜又好吃的地方。我都在這吃了7年啦。」
是的,不管你是新客還是老客,在初醬小店裡,這樣有飯有肉隨便加菜吃到飽的一頓只需要500日元(也就是30元人民幣)。
吃過那麼多餐廳,花吃姐姐也只聽說過「白飯任裝」而已!
如果看到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多吃幾碗,店主初醬更加開心,分分鐘只收半價!就是想青少年們不要拘束,放開了吃。
而對於從隔壁城市過來的客人、兒童和85歲以上的老人,初醬也大手一揮:免費吃,吃不完算我輸。
這看起來根本就是個不賺錢的公益餐館啊!
莫非初醬家裡有礦閒的發慌?不然尋常老人在77歲這個早該兒孫滿堂頤養天年的年紀,早就應該在家裡聽聽小曲兒溜溜彎,怎麼還要這麼辛苦自己開店?
但事實卻是,初醬小食堂不僅每個月虧損,還要自己墊付退休金。
她的鄰居邊幫忙邊說,初醬哦,腦子不好,算不清楚帳,很糟糕的啦。
「但我們十裡八鄉,沒有人會說初醬的壞話;如果聽到哪個人說了,我們是要上去跟他講講道理的!」
被鄰裡們親切開玩笑卻守護著的初醬,對自己的評價卻一點也沒在謙虛:咱可是有著波瀾萬丈人生經歷的.窮人呢。
不由得你不信,初醬一點沒騙人,在她57歲的時候,便獨自騎著摩託車環遊日本一大圈。
聽到這個故事,仿佛初醬做出來的食物裡,也帶了點鏗鏘玫瑰的味道。
而在旅行中,她也發揚了「腦子不太好」的傳統,本來500萬日元(約31萬人民幣)的旅行基金足夠她吃好喝好了,她偏偏沿途捐出去300萬(約19萬人民幣)。
其餘的啥也沒買,只有家裡那一整面掛滿不同城市鑰匙扣的白牆,顯示了初醬被大家口口相傳的瘋狂經歷。
不是為了奪人眼球,也不是為了證明什麼,初醬只不過是想把她童年缺失的那部分補齊。再好好走向下一段人生。
從出生到成年,初醬就沒有上過學。
同齡人每天早晨背著書包聊著天的生活,她完全沒有嘗試過。10歲的時候,初醬的母親去世,她更是過上了顛肺流離,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
而父親娶了繼母,更是噩夢的開始。
十來歲的年紀,初醬就被繼母趕出門去打工。幫補家裡還不夠,初醬自己存下來的薪水,也被家人偷偷拿走,還美其名曰幫她存著。
整個青春期,初醬就在為家人償還債款中度過。
而到了23歲,初醬嫁人,生下兩男一女,家裡的生活更加窘迫了。
為了讓三個孩子得到足夠的營養和教育,初醬不得不每天打兩份工來維持生活。
前半輩子的初醬,就是當時社會裡最平凡的家庭婦女,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家庭、孩子、丈夫成了壓在她身上無法掙脫的枷鎖。
等兒女都長大,初醬終於鬆了一口氣:「童年時最想經歷一次的修學旅行,我總算可以排上日程了。」
原來在她心裡,那些曾羨慕同齡人去遠足去學習,而自己卻只能打工的遺憾,從來沒有消散過,到了57歲,依然壓在心裡。
只不過這個願望並沒有積灰,再拿出來依舊閃閃發亮。
說真的,當初醬說要騎著摩託車環遊日本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是看好的。
年紀那麼大,路上發生什麼都未可知,怎麼還當自己是20多歲的小姑娘那樣胡來?
初醬理都不理別人的議論,把家裡的存款給丈夫留一份,孩子們一份,剩下的帶著上路。
她用三個月騎行了一萬公裡,走過廣島,看過海,沿路的公益活動更是參加了不少。
喏,那將近一半的旅行基金,就這麼捐了出去。
不是自己多有錢,而是在路上的時候,自己也受到了數不清的善意和幫助。初醬想著,也要把這份善意還出去啊。
結束旅行的初醬,也沒有打算好好閒下來休息,而是去了一家魚店打工。
工作閒暇的時候,她也愛做上幾道小菜叫鄰居們來聚餐。有一天,隔壁大爺就說了:「初醬你這手藝,再來一碗味增湯和白米飯,就是飯店的水準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初醬回去想了一晚上,第二天就辭了職,在62歲的年紀,開出一家小食店。
曾經在旅途中遇到過許多親切的人,初醬一直想著,怎麼樣才能把這份善意傳遞出去。
那麼開一家好吃又便宜的小食店,對她來說似乎就是最好的方式了。
這店面並沒有選在什麼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好地方,就是把自家車庫改了改,有廚房、有桌椅,就能開門營業了。
雖說是車庫,這番改造也幾乎用光了初醬的存款。
但她完全不在意:「就像放屁似的把錢用光,剩下的就是開心了啊。」
開這家小食店,初醬也並沒有想要賺錢。
瞧瞧這狂下調味料一點也不省著的勁兒,初醬說,她從來不摳摳搜搜地計算用量,只要飯菜足夠好吃,那就夠了。
雞蛋也是一筐筐煮,三文魚想怎麼吃就怎麼吃,管夠。
再加上文章開頭對於食客的種種優惠,想也知道這樣的小店,自然請不起員工了。
好在初醬的鄰居都會來幫忙,有些周一固定到,有些每天都在這幫忙拌菜.總之在初醬的店裡,永遠有志願者熱熱鬧鬧地做事。
一開始初醬還要給大家發工資,大爺大媽們手一揮:為了你,不要工資也是可以的。
但即使減少了請員工的錢,初醬的店,依然是連成本都回不來的.
所以每個月初醬都用自己的退休金貼補進去,買菜買肉也就是剛剛好的程度。
而至於飯錢,初醬也是拍了胸口的:到死都不會提價!
在鄰居們眼裡又善良又傻氣的行為,只是為了讓這家小店一直存活著,只要有人願意來,它就一直在。
前段時間,初醬的丈夫去世了。在丈夫去世之前,她才突然得知他曾經有過6個情人.
遇見這種事的人,大多會悲痛、憤怒甚至開始怨恨。而初醬卻在丈夫拉著她的手哭泣的瞬間,選擇了原諒。
然後繼續頭也不回地,每天早晨出現在初醬小食店,譁啦譁啦放著醬油,為大家做出美食。
也許人一輩子都不大可能活得通透,因為生活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苦痛和不如意,它甚至會伴隨我們的一生。
可只要心存感恩與善意,塵封的夢想也會發光;別管是57歲還是77歲,也能在現實中唱出歌兒來。
看完初醬的故事,那些對未來的不確定和焦慮,應該會緩解一些了吧。如果有機會,還真的想去初醬的小食堂試試呢!
新的一年,你有什麼一定要完成的夢想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