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曹燦
張衛是市政協常委,西施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荒漠礦業生態修復專業委員會主任,還是全國千鎮百縣礦山生態修復精準扶貧工程項目主任。「無論在哪個崗位,無論是何種身份,最牽掛的,始終是家鄉。」張衛動情地說。
張衛出生農村,創業成功後,她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回報鄉梓。2016年初,全省政協系統開展助力脫貧攻堅「三個一」行動,張衛積極參與。她先後投資5000萬元,在赫山區滄水鋪鎮、衡龍橋鎮、泥江口鎮和桃江縣桃花江鎮等地,流轉廢棄荒山,建起生態園、國家油茶示範林和珍稀苗木基地。還與市林業部門攜手,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幫助120餘戶貧困戶增收400多萬元,戶平增收近4萬元。
2017年7月,資陽區大碼頭社區、玉馬莊沿河一帶遭受嚴重水災,部分家庭損失慘重,張衛立即安排5萬元救災物資慰問受災群眾;2018年8月,安化縣、資陽區、貴州省銅仁市等地礦區的寒門學子上不起學,她毫不猶豫向三地捐款60萬元;2018年4月,資陽區為紀念著名華僑教育家張國基,決定塑立張國基銅像,因缺少資金一時難以完成,她得知後第一時間捐款60萬元……如今,只要提起張衛,當地父老鄉親紛紛為她點讚:「張衛真是不錯,富了不忘家鄉人。」
不僅在湖南,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土坪村修復生態,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也有張衛的身影。銅仁曾被譽為「中國汞都」,汞礦給銅仁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也留下了巨大的環境創傷。2018年3月,張衛投資200多萬元,以健康土地價格流轉了400多畝受損耕地,開展礦山生態修復薴麻產業模式研究與示範,通過調整種植結構,種植抗逆性經濟植物薴麻,土壤中總汞含量大幅降低。土壤修復後,張衛將治理好的田地無償返還給當地農戶。如今,土坪村生態環境改善了,村民就業問題解決了,收入也增加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張衛先後榮獲「2016全國最美生態公益人物」「中國第六屆光彩事業國土綠化貢獻獎」「全國綠化勞模」「湖南省扶貧工作先進個人」「益陽市優秀政協委員」……這些榮譽,是社會對張衛的肯定。
【來源:益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