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喜歡讓家長分享自己小時候的那點事兒。在孩子的眼裡,我們講起這些故事的時候,眼裡帶著光,嘴角噙著笑,對童年和家鄉的懷戀藏也藏不住,而這份感情,孩子與我們,也總能彼此相通。
孩子們放學後最愛玩玻璃彈珠
做爆米花的爺爺周圍一定圍滿了孩子
滾鐵環玩過的舉手
回想起我們的童年,充滿了太多快樂的回憶。所以,當我收到這套以「家鄉」為主題的少兒科普繪本——《我愛我的家鄉》時,真的太驚喜了!大家一定要看看,那些回不去卻又不想孩子們錯過的舊時光,真的太懷念了!
這套書共有5本,5個主題,毫不誇張地說,每一本我們都要至少得講上幾個小時,口乾舌燥,但話匣子是收也收不住。
書裡面裝的全是咱們這輩人的童年,丟沙包,跳房子,跳皮筋,還有熱鬧的廟會、家鄉的美食,瘋玩以後的一瓶橘子汽水,街角那個我總怕它會「爆炸」,但又忍不住買上一袋的爆米花。
通過爸爸媽媽的童年,可以讓孩子去了解中國元素、傳統文化,和豐富的歷史典故,以及咱們小時候的生活環境。
更驚喜的是,沒想到咱們小時候的玩具、遊戲、美食當中,居然還藏著那麼多科普知識,一邊講一邊分析其中的物理和化學原理,孩子聽得津津有味。
這套書裡的所有情景和物件,都看得我好懷念,更有一肚子的話想說給孩子聽,不知同學們是否也有同感。
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過的跳皮筋——
跟家人總也玩不夠的翻花繩——
彈玻璃球和打畫片,可能爸爸們更有共鳴,一兜玻璃球和幾張小人卡,就能玩得不亦樂乎。
玩累了在街邊的小賣部買上一瓶汽水,必須得是玻璃瓶裝的,用開瓶器把瓶蓋打開,升騰的涼氣和點點氣泡就足以承包整個夏天的美好。
還有以前上學的時候買書,可沒有某當某寶,總是坐上公交車去離家最近的新華書店——
在老家的春天,長輩們總會摘榆錢兒,做成好吃的榆錢兒窩窩——
不得不說,這些孩子們在街邊瘋玩和舊時的熱鬧場景,我都好久沒看見過了,現在回到家鄉也都不一定找得回來,還好還有書本能給孩子還原。
後來我發現,書裡不光有咱們的童年,還有咱們父親母親的回憶。
比如,每個人家裡大概都有這樣一張泛黃的結婚照——
以前想看電影,要等別人拿著老膠片來村裡播放,就像張藝謀導演的新作《一秒鐘》裡的場景——
想打電話,要跑到小賣部去用公用電話,有線電話可不是家家都有——
還有這復古氣息十足的「二八」自行車,印著牡丹花的搪瓷杯和熱水瓶,現在在有些景點,估計都變成周邊禮品了——
書中復古和懷舊的敘事氛圍,仿佛一下子將時光帶回過去,那也是屬於咱們中國人的「傳統符號」,可以說是少見的能夠祖孫三代共同閱讀的繪本,傳遞對家鄉和祖國的情感共鳴。
希望讀完這套書,住在高樓大廈裡的孩子們,也能通過咱們的回憶,記住童年和家鄉的美好,它就在兒時的遊戲中、在家鄉的美味裡、在節日的鑼鼓聲中、在手藝人的指尖上、在蒸蒸日上的生活裡!
咱們再說說書裡百科知識。就像前面提到的,這套書視角獨特,以觸動孩子內心的家鄉和童年為引子,來講解傳統文化和科普知識,共涵蓋了5大主題——
每本書不僅包含主題知識,還有豐富的歷史、人文、科學知識穿插其中。
比如用玩具和美食進行科學科普:
糖畫和糖人是怎麼做的?為什麼用的白糖卻變成黃褐色?
其實裡面隱藏著化學反應——
爆米花機裡有什麼物理原理——
以及《家鄉的味道》這一本,在分享一年四季中國傳統美食的同時,還教孩子認識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和背後的自然科普知識,讓孩子不再「五穀不分」。
切入的角度也很有生活,像是柿餅為什麼會結霜?
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
霜打過的白菜,真的更好吃嗎?
荷葉為什麼不會被水打溼?
書中還涉及歷史典故和人文傳統,都是獨一無二的中國符號,非常值得孩子了解。
比如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的由來——
端午節的傳說,估計不少孩子都了解,那他們知道我們還有春龍節、龍抬頭嗎?這裡面又有什麼神秘的傳說故事呢?
還有這本《非遺大揭秘》,我們都太喜歡了,整本書細膩講解了咱們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帶孩子逛廟會時遇到的鼻煙壺,這次終於知道上面的圖案是怎麼畫上去的了——
誰是歷史上第一個吹糖人的人?沒想到居然和明朝宰相劉伯溫有關——
還有神奇的川劇變臉,也會給孩子講講其中的小秘密——
這套書是中國農耕文化、田野風光的縮影,還得到了袁隆平院士,以及馮鞏、馮驥才、金龜子等學著及媒體人的鼎力推薦。
《我愛我的家鄉 》一共5冊,精裝大開本,紙張非常厚實,整套書有知識、有情懷、有溫度,不僅咱們講起來溫暖、帶勁兒,孩子也會對有趣多變的知識,感到好奇並找到閱讀的興趣,非常推薦3~12歲的孩子讀一讀,如果是親子共讀就更好啦,讓孩子在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了解了父母的童年,增進親子感情。點擊下面連結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