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半個月時間,一部航空大片即將和中國觀眾見面,這是歷史中的真實案例。2009年1月15日,「哈德遜河上的奇蹟」事件震驚全球。薩利·索倫博格機長駕駛的飛機引擎在空中突然失靈,他當機立斷,迫降在哈德遜河面上,挽救了機上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生命。「薩利機長」到底創造了什麼樣的哈迪遜河奇蹟?看完此文相信大家有了更新的理解。
在飛行當中,各種各樣的意外都會突然降臨,比如惡劣的天氣、機械部件的突然失靈。當然還有一個自然界的因素——鳥。不過,這時候就凸顯出一名機長的價值出來,一名經驗豐富的機長完全可以力挽狂瀾,憑藉一己之力創造奇蹟。
本文的主角就是如此,飛機在爬行過程中遭遇加拿大黑鷹撞擊,導致兩具發動機同時熄火,飛機完全失去動力,機組成員在確認無法安全抵達任何備降機場的情況下決定在哈迪遜河河面進行迫降。憑藉著機長的嫻熟技巧創造了零死亡的「哈迪遜河奇蹟」。
圖5-1、迫降在哈迪遜河道中的客機
2009年1月15日,紐約紐約拉瓜迪亞機場一片繁忙。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是從紐約拉瓜迪亞機場(LaGuardia Airport)經停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Charlotte/Douglas International Airport)飛往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 Seattle TacomaInternational Airport)的定期航班。
航班機長為加入全美航空30多年的沙林博格擔任(Chesley Sullenberger III),其之前有美國空軍F-4戰機的駕駛經驗,擁有19663小時飛行經驗。副駕駛為49歲的斯基爾斯(Jeffery Skiles),擁有15643小時飛行經驗。這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場例行的任務而已。
執飛本次航班的飛機為註冊編號N106US的空客A320-214,空中巴士公司在1988年推出A320系列客機,它是第一款使用數字電傳操縱飛行控制系統的商用客機。整個A320家族運營記錄良好,有很高的可靠性。航班剛從一小時前的夏洛特飛赴紐約,駕駛者為機長沙林博格,回程則由副駕駛斯基爾斯擔任,輪流駕駛基本上是航空業的常態形式。
1549號航班從4號跑道正常起飛。這是正副駕駛的第四次執飛任務,也是本輪的最後一次航班,此次航班搭載150名乘客。他們不知道的是,半小時後他們的經歷將傳遍全球。航班經地面雷達指揮,起飛後將向東北方爬升離開拉瓜迪亞,然後緩慢掉頭向南飛向夏洛特。
圖5-2、事故客機現在存於卡羅萊納州博物館
在兩具CFM-56航空發動機的強力推動下,1549號航班呼嘯而上。起飛才一分半鐘候,一群黑鷹進入了飛行員的視野,由於距離很近,根本來不急躲閃,瞬間就迎著鷹群撞擊過去,飛機內也傳來一聲巨響。撞擊13秒之後,機長沙林博格決定接手操控這架飛機。機長檢查讀數後發現兩具發動機皆失去動力,馬上讓副駕駛拿出快速檢查手冊(quick reference handbook,QRH),一本逐步講解如何化解危機的指南手冊。
沙林博格機長馬上發出緊急信號通知塔臺自己遭遇的情況,飛機撞擊鳥群,發動機失效要求返航。此時機艙內也瀰漫一股煙味,有什麼東西燃燒了起來。按照正常程序副駕駛需要逐條閱讀QRH,機長操作每個程序,他們希望能夠重新啟動發動機。
但是飛機的速度卻不斷往下掉,發動機徹底停車,1549號航班沒有動力能夠飛回拉瓜迪亞機場。此時1549號航班距離地面只有1400英尺(大約426米),地面人員引導距離飛機最近的機場是位於哈迪遜河畔的小型機場——帝特波羅機場,這也在好幾公裡之外。失去動力的1549號航班下墜速度很快,他們也沒有機會降落在帝特波羅。沙林博格機長開始廣播要求乘客做好緊急迫降準備。
圖5-3、美國航空安全信息卡顯示在緊急情況下乘客的防範姿態
飛行員反覆嘗試再次啟動發動機,但是幾次後都無濟於事。根據沙林博格機長的判斷,他們降落的跑道選擇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方——哈迪遜河河道。相比於兩旁的鬧市區,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隨著襟翼伸出,飛機正式進入了緊急迫降程序,這時的高度只有250英尺(76.2米)空速170節(129千米/小時),副駕駛斯基爾斯逐一報出空速和高度,讓機長有足夠的注意力操控飛機。乘客們看著窗外的哈迪遜河,開始做好逃生準備。地面的雷達上已經搜尋不到300英尺以下目標,雷達屏幕上1549號航班已經消失。
這是一場不成功便成仁的降落。
訓練有素的乘務人員正在做迫降前的工作,大聲喊著「逃生門的人做好準備」。飛機猛烈撞擊哈迪遜河水面,在水道上驚起一路的水浪,仿佛要衝向海底。飛行員只能看到風擋玻璃前翻滾的河水,飛機的機身正承受著巨大的衝擊壓力。飛機終於停了下來,然後浮在水面上,隨著水波輕柔的搖晃。乘客驚魂未定的坐在自己位置,等待著下一步的行動。
1549號航班降落在哈迪遜河道之後發現。他們正在面臨新的危機,機身在漏水,冰冷的河水不斷的湧入機艙。機組成員剛剛創造了難度係數極高的飛行奇蹟,但工作只是完成了一半。
沙林博格機長走向機艙,副駕駛斯基爾斯留下來關閉飛行系統。機艙內的乘客也開始了自救行動,最靠近逃生門的旅客迅速打開逃生門。副駕駛斯基爾斯也完成了自己的操作,進入機艙協助同事疏散乘客。
時間緊迫,乘客按照順序都來到了機翼上,但是這艘「大船」正在逐漸沉沒。客艙內的河水已深過膝蓋,而且水溫很低,這一切都在減慢自救的節奏。沙林博格和斯基爾斯再三確認機艙沒有乘客之後才最後走出了機艙。
圖5-4、氣流通過渦扇發動機的示意圖
拉瓜迪亞機場已經通知紐約的緊急救助單位,海空一體的救援工作馬上展開。哈迪遜河上有150人正在凍得瑟瑟發抖等待救援,他們在和死神賽跑。第一艘趕到的救援船隻是用於在哈迪遜河上往返的載客渡輪,海巡船隻和消防隊稍後趕到。1549航班安全獲救的畫面也隨著電視直播的信號傳遍全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的調查人員也在關注這些畫面。
到了晚上飛機幾乎都全部沉入水中,並被水流推向河邊,飛機被人綁在了碼頭邊。NTSB接手了以後的調查任務,他們要把飛機從水中打撈上來,並找一個能夠詳細檢查飛機部件的地方。這些對於調查人員而言並不尋常,通常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查出空難的原因,但1549號航班失事的原因很明顯——鳥群撞擊。
機組成員反應,他們起飛不久就撞上了很多隻鳥。但調查人員還不清楚是什麼鳥類導致墜機事件,或者除了鳥擊之外還有別的原因,機組成員的反應處理方式是否恰當。時任美紐約市市長的布隆伯格召開發布會宣布:「全美航空的機長巧妙地在哈迪遜河緊急迫降。」兩名飛行員成為全美民眾中的英雄。
圖5-5、救援人員在打撈全美1549號
調查人員的關注重點則是事故是如何發生,為了證明鳥擊是墜機的肇事原因,調查人員必須把飛機打撈上來,但飛機少了一個很關鍵的部件,它另外一個發動機遺失了。由於哈迪遜河河床比較複雜,調查員只能根據失落的大概範圍搜索,他們啟用聲吶裝置花費三天時間才找到了另外一具發動機。他們把搜尋到的所有殘骸都搬運到新澤西的一間倉庫裡,以便更細緻的尋找原因。搬運飛機的同時,另一隊調查人員開始著手調查「黑匣子」所包含的內容。
「黑匣子」位於受損最為嚴重的機尾,但是裡面所包含的通話記錄和飛航資料都保存的很完整。通話記錄記錄了飛行員對緊急情況所做出的反應,通過分析通話記錄表明正副駕駛的表現都非常專業,他們在意外發生時都忠於自己的職責和角色。飛行員之所以表現如此出色,另外一個原因是副駕駛斯基爾斯剛剛完成空客公司的駕駛培訓,熟能生巧這句話在他身上得以應驗。飛行員很熟悉緊急程序,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遵循緊急程序。
調查員檢查「重新啟動引擎」的檢查表時,發現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這份檢查表實施的前提,事故發生在兩萬英尺高空,飛行員有足夠的時間完成長達三頁的檢查表,最後才提到如何在水中迫降。但事實是斯基爾斯僅僅有時間完成一頁半的檢查項目,機組成員應該花費時間準備如何正確的水中迫降,但是他們卻在忙著重新啟動發動機。過於複雜的檢查表曾經造成過致命的墜機事故。
1998年,一架瑞士航空客機失火機組成員要花費半個小時才能完成他們的檢查表,但他們沒有時間完成檢查工作,最後造成的墜機的事故。但在1549號航班上,令飛行員們最難受的還不是檢查表,而是如何在水中迫降,一旦中間某個環節出現失誤,就會有災難性的後果發生。
1996年衣索比亞航空961號航班遭劫持而燃油耗盡,機長嘗試著在群島的外海進行降落。他的左側機翼先入水,導致機身側翻碎裂,機上175人只有50人倖免於難。調查人員發現大型航空公司都沒有用模擬器培訓飛行員如何進行水上降落訓練,因為沒有電腦模型精確模擬飛機在水上迫降後的反應。
他們也很難提出進行此種訓練的合理性,儘管從來沒有經過此類的模擬訓練,沙林博格機長在此次事故中處置的幾近完美。他拉高機頭,機翼保持水平,讓機尾首先入水,減緩飛機的速度,降低撞擊衝擊力。
圖5-6、事故客機機體被拖車移走時的場景
NTSB調查員為了解答另一個重要問題動用了自己的模擬器——沙林博格機長只有一個降落選擇嗎?還是能夠在附近的小機場降落?調查人員仔細分析了飛行員在飛機撞上鳥群之後的行為,他們發現返回機場的概率只有一半,但飛行員在發生鳥擊事件後,花費35秒重新啟動發動機,他們成功返回機場的概率為零。
沙林博格機長的決策是正確的,飛機所處的高度不足支撐他們滑翔到兩個機場的任何一個。調查員也發現沙林博格機長做了一個沒有列在檢查表最上方的決策,這個舉動挽救了機上的乘客,他啟動了飛機的輔助動力系統。
商用客機的電子系統動力來自發動機,如果發動機停止運轉,電子系統會無法運作。輔助動力系統是維持某些系統運作的緊急發電機。使得飛機的飛行表和儀器得以正常運轉,幫助沙林博格進行最後的迫降。
輔助動力系統提供飛行電腦所需的電力,不讓飛行員進行某些可能有危險的動作。讓他們待在一個所謂的飛行線路中,以至於空速過慢時不會失速。飛行資料顯示,全美1549的速度低於理想速度。但A320的飛行電腦會不斷地調整飛機的俯仰角度,避免失速。沙林博格機長打開「啟動輔助動力系統APU」的一個舉動,維持了飛行電腦系統的運作,讓他挑戰不可能的任務的時候,織了一張安全網。
「薩利機長」的技巧、訓練和飛機本身的設計,保住了機上150人的性命,上演了真實的哈迪遜河奇蹟。2016年12月9日,讓我們共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