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約同吟三九雪,蘭期共讀一冬書;十首冬至詩詞,歲暮匆匆又欲除

2020-12-22 愛尚古典文學

梅約同吟三九雪,蘭期共讀一冬書。 等待一場冬日裡深深的寒,在滾滾紅塵的輪迴裡。期待邂逅一片暖,在悠悠無盡的歲月裡。時光,就像是一長串相遇的悲傷與欣喜。你無需知道,往後餘生會有怎樣未曾破解的結局。心情,就像是風霜雨雪輪迴的四季。我自隨緣來去,隨遇而安,坦然面對每個寒暖朝夕。魂牽幾度蒼山望,歲暮匆匆又欲除。歲月靜好,我且安然。執手依戀,凝眸天涯。歲月的盡頭,總有你那一抹最明豔的暖,明媚我的寂寞,溫暖我的孤單。——皛玊題記

冬至

《五律·冬至》(平水韻下平六麻)

寂野籠煙紗,悠閒在客家。

今晨冬至到,何處雪花賒。

且仗寒窗夢,猶憑素筆槎。

故鄉多少事,分付與君嗟。

《七絕·冬至》(平水韻下平八庚)

已知年盡瀟湘路,晝短天昏少客行。

無奈陽生身不暖,抱爐憑酒過三更。

冬至

《七律·冬至》(平水韻上平六魚 孤雁格)

霜打平川滿眼枯,夜長晝短序時如。

幾枝殘葉冰臺舞,數片浮雲冷月虛。

梅約同吟三九雪,蘭期共讀一冬書。

陰陽律轉春神近,歲暮匆匆又欲除。

《七律·冬至》(平水韻下平 一先)

陰陽轉化秀山川,晝短宵長乃自然。

北國城鄉包餃子,南方老少吃湯圓。

噓寒問暖收心底,把盞交杯憶舊緣。

企盼春來花爛漫,尋芳踏綠樂無邊。

冬至

《七律·冬至情懷》(平水韻下平十一尤)

冬至思情恨不休,推杯把盞醉心愁。

魂牽幾度蒼山望,夢繞三生青石留。

歲暮羞言風雨湧,青春誑語夢雲求。

何憑孤對紅顏影,寂寞寒星墨夜留。

《七律·冬至夜》(平水韻下平二蕭)

風寒日短可憐宵,獨抱鴛衾五夜遙。

似覺梅香風后附,還愁松色雪中凋。

伊人在夢難尋影,餈子汆湯且弄潮。

煮熟先粘門把祝,願今長見聖明朝。

冬至

《七律·冬至暮雨》(平水韻下平二蕭)

瑞雪今聞塞北飄,家鄉猶自勝春朝。

午時方喜熙陽沐,晡夕猶驚冷雨澆。

或為滌塵天降瀑,豈緣徵海夜聽潮。

已佔新歲多晴日,且夢群芳爭應邀。

冬至

《調笑令·冬至》(詞林正韻第三、二、六部 王建體)

冬至。冬至。坐看光陰飛逝。

午時日晷莫量。今夜寒來恨長。

長恨。長恨。數九陽生為信。

《浣溪沙·冬至》(詞林正韻第二部 韓偓體)

長夜無眠存夢香。天寒地凍惹牽腸。思情念緒繞房梁。

倩影飄來潮豁熱,柔音逝去頓蒼涼。凝神淚眼注昏窗。

冬至

《水調歌頭·冬至》(詞林正韻第七部 毛滂體)

數九從今起,寒到豔陽天。

年年世世,如此遙看日南山。

測影以標長度,白晝此番最短。調整得時間。

也似那鐘擺,漏盡倒回還。

雪未落,冰已凍,北風閒。

雲煙緲緲,抬眼只見隱藍端。

不算千層剝盡,也道一陽復始,極反自循環。

輪轉非同步,誰更識嚴寒?

冬至

長夜無眠存夢香,天寒地凍惹牽腸。此生惟願,錯過春夏,不再錯過秋冬時光。冷了情愛,不再冷了心房。舍了心夢,不再捨棄陽光。若有什麼無法釋懷,就讓墨香跌宕出豪情與悲壯,歡喜與迷茫。古典君每天會為大家奉上精彩的詩詞原創文章,用一闋闋詩篇,營造我們靈魂棲息的避風港。

文中使用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還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謝謝!本文系百家號獨家首發,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作者為愛尚古典文學及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抄襲責任。

相關焦點

  • 冬至問候圖片冬至詩詞句子 2020古代描寫冬至的古詩詞經典
    冬至問候圖片冬至詩詞句子 2020古代描寫冬至的古詩詞經典時間:2020-12-21 00:1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問候圖片冬至詩詞句子 2020古代描寫冬至的古詩詞經典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 冬至問候圖片 冬至詩詞句子 2020古代描寫冬至的古詩詞經典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大如年」,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自古以來,冬至的地位便不亞於新年。那麼,在文人墨客心裡,冬至又是如何一番模樣呢?小編精選了幾首古代冬至詩詞,讓大家在過節之際,也能感受到文化韻味的薰陶。
  • 唐宋風韻詩詞總565期編委年末刋007期
    荷葉杯、歲暮莫凡     佇立屋前燈下。清夜。人影兩遲遲。望銀塘柳月依依。唯恐客心悲。       寥寂異鄉羈旅。無語。回首歲匆匆。平添霜鬢袖清風。惟有是初衷。莫凡      寒風獵獵,過往輕刪抹。逝水韶華無計接。
  • 立新詩社好友詩詞第139期
    共祝航天圓國夢,攀登科技世無窮。冬至黃文琴星周律轉日相摧,陰伏陽升淑氣回。煙嶂垂雲修竹醉,香妃舞月有誰陪。徵程漫漫先賢志,步履匆匆後輩情。有愛教人憑慧眼,無求使我更心誠。 2020年感吟劉忠信華夏富強鴻運通,蒼天任性耍妖風。
  • 十首冬至詩詞,冬日嚴寒,願你有溫暖入心
    今日冬至, 在數九寒天裡, 詩人們在做些什麼呢? 一起領略古人詩詞裡的冬至情懷吧!
  • 十首思鄉詩詞:每個想家的人,心裡都有一首詩
    今天,詩詞君分享十首思念詩詞,哪一首,是你想家的情緒呢?《雜詩》唐·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離家在外的王維,關心家裡的梅花。斂眉俱握手,破涕共銜杯。殷勤訪朋舊,屈曲問童孩。衰宗多弟侄,若個賞池臺。舊園今在否,新樹也應栽。柳行疏密布,茅齋寬窄裁。經移何處竹,別種幾株梅。渠當無絕水,石計總生苔。院果誰先熟,林花那後開。羈心只欲問,為報不須猜。行當驅下澤,去剪故園萊。
  • 立新詩社好友詩詞第140期
    詩吟盛世清平日,弦撫閒雲自在身。植李培桃壯春色,敲梅論菊長精神。古稀莫嘆桑榆晚,弄棹江湖攬五津。巫山一段雲.人民緬懷毛主席周祥雲壯美韶山秀,人民領袖崇。斧鐮暴動為工農,旭日耀長空。領路長歌頌,生靈牽掛中。山高海闊厚恩濃,永葆九州紅。
  • 唐宋風韻詩詞總740期 迎新年、慶詩社三周年專輯
    禮炮鐘聲除舊歲,圍爐煮韻賦新篇。七律  賀詩社三周年隨風兒春秋三度歲環圓,眾友相歡儘是緣。攜手還興翰墨裡,齊心共醉史書前。唐風詩句吟千韻,宋月情懷賦萬年。欲越時空星笑我,學通格律寫新篇。裁雲思渺渺,翦水意匆匆。三載桃花雨,一箋唐宋風。共吟千百態,墨海做閒翁。五律  兆雪裴舒落地如飛絮,輕飄伴冷風。冰攀枝上白,梅浸雪中紅。大道有車馬,留園無鳥蟲。歲終來此物,吉兆已匆匆。
  • 詩風韻雨第十四期名家詩詞
    冷添野色晴猶媚,月約江聲靜又回。將近春光堪醉客,閒吟欲上赫曦臺。詠梅三首賀福開(一)不同凡卉自天生,麗質凝霜秀色清。雪映橫斜猶有韻,月移疏影尚怡情。漫雲奪桂香吳楚,豈可違心否利名。休謂飄零悲薄命,斷腸且莫賦秋聲。
  • 讀睡詩詞精讀|楊勝利:詞牌吟七言絕句100首
    讀睡詩詞精讀|楊勝利:詞牌吟七言絕句100首 2020-11-11 1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十幅梅花,十首詩詞,香氣襲人!
    十幅梅花,十首詩詞,香氣襲人! 關山月 梅花 《梅》 南宋 趙蕃
  • 【詩詞鑑賞】一場寂寞憑誰訴,15首最寂寞的古詩詞!
    2020-11-15 13:10:02 來源: 品讀好詩詞 舉報
  • 竹韻江蘇--格律詩詞(59)
    形體人人大致同,品行素養差千裡。庚子冬至閒吟三牛世界仙藻凌冬冷意生,九英破蕾暗香盈。不消塵事添惆悵,南渡牽牛細細耕。 【卜算子】冬至吟周祥雲         晝夜換天時,逐日陽升殿。霧罩高樓身影朦,野外寒風卷。       北國雪銀龍,偶把紅梅見。嫵媚凌寒傲笑開,詫異人稱讚。
  • 【詩詞人物】危闌獨倚|金錢意欲百千萬,碧玉心期一二三.
    庚子歲末述懷三十首一春秋一歲又成空,獨倚欄杆唱大風。庚子多災多感慨,江湖老苦老英雄。宜將濁酒憑斟酌,靜候年來殘疫除。七——平安夜有吟又見寒冬起畫圖,許多凡客慨中娛。萬家燈火平安夜,四面笙歌聖誕都。清切由來懷句妙,蒼茫豈必怨情孤。風前捧卷覓詩趣,不慕耶酥慕老蘇。
  • 今日冬至,欣賞十首關於冬至的詩,領略古人眼中的冬至景色和鄉情
    今日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一個節氣,也是四時八節之一。這裡的四時是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是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冬至作為八節的最後一個節氣,可以說是非常重要。冬至,又稱冬節、亞歲、拜冬、消寒節等,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在我國古代,包括在今天,冬至都算得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了之後,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升,可謂是「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典故稱,秦曾以冬至為歲首,稱為「過小年」。
  • 「小樓同題」難忘的2019詩詞選輯
    明年共期待,舉國起騰歡。己亥中秋李愛蓮(山西)久盼佳辰矣,殷殷識寸衷。隔眸千闋霧,斜雨一程風。仄讀芸箋外,閒依畫閣中。清宵似君語,遼遠復迷濛。參加第四屆「詩詞中國」頒獎典禮暢遊詩經裡小鎮紀懷梁孝平(山東)小鎮令神往,宗周溯本來。
  • 冬至詩詞32首(經典珍藏版)
    1.小 至(唐)杜甫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12.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唐)韋應物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私燕席雲罷,還齋夜方闌。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
  • 【詩詞鑑賞】十首冬天菊花的詩詞,在冰天雪地裡依然是那樣美麗!
    冷豔霜苞向日舒,移將小檻近階除。 應知海外冬無雪,留與寒儒夜映書。 霜威佔清曉,直欲犯其鋒。 小雪日觀殘菊有感 元-方回